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开业 » 第07章 故人相遇投郭威

第07章 故人相遇投郭威

    众人来到寺门口,广济大师对赵匡胤小声说道:“施主,贫僧还有片言相赠。”

    赵匡胤正容答道:“在下,敬听大师教诲。”

    广济大师随口念道:“今当往北莫南行,他日黄袍自加身。削夺藩镇重文臣,根除北患为子孙。”赵匡胤听后心中大为不解,但知多问无益,于是默默记在心中。觉慧含泪拜别广济大师,同赵匡胤一起驱马而去。

    广济大师手捻佛珠,目送两人渐渐远行,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中。他长长叹了口气,抬头仰望苍天,喃喃念道:“气宇冲霄大丈夫,寻常沟壑岂能束。手提七尺浑天棍,直取冕旒垂下珠。”

    赵匡胤和觉慧离开龙兴寺,下了岘山,直抵襄阳。二人要先去会见王审琦,然后再一同前往太原。

    一直住在龙兴寺的觉慧,一进襄阳城,初次见到如此繁华的街道,喧闹的人群,睁着一双大眼睛四处张望,脸上露出孩子般的惊奇。赵匡胤领着觉慧来到悦来客栈,因为是熟客,掌柜的格外热情,很快一切便安排妥当。

    赵匡胤见觉慧光着个头,穿一身灰色僧袍,便对他说:“觉慧,你现在下山了,这样穿着太打眼,给你换身衣服吧。”

    觉慧闻言,笑道:“在下一切听从施主的安排。”

    “看你,怎么还叫施主!以后就叫我赵大哥。对了,你进寺庙以前的俗名叫什么?”

    “弟子俗家姓李,我娘起的名字叫李良。后来父母都被乱兵杀了,是师父救了我,把我带到龙兴寺,教我识字学武,又替我取了觉慧这个法号。”

    “原来如此,那以后就叫你李良。我先陪你去街上买两件换洗衣服去!”

    两人出了阳春门,再到文昌门,一口气将半个襄阳城逛了个遍。回到客栈,洗了澡,李良换上新买的白短褂、黑马裤,头戴一顶黑纱帽,显得格外英俊。

    赵匡胤打趣的说道:“这下小和尚变成俊少年啦,可别让人抢去做了女婿啊!”说得李良顿时红了脸,腼腆得像个大姑娘。

    第二天上午,两人正在吃饭,王审琦来了。一见赵匡胤,便赶忙说道:“赵兄,数月不见,你怎么会在此地?”说到这里,突然发现赵匡胤身边坐着一个齿红唇白的英俊少年,不由眼睛一亮,问道:“这位兄弟是?”

    “王兄,请坐!”赵匡胤站起身来,说道:“这位是我结交的兄弟李良。”

    李良见王审琦长相凶恶,眼睛里带着股邪气,心里着实厌恶,无奈碍着赵匡胤的面子,只好极不情愿地叫了一声“王大哥”,然后低头继续吃着饭菜。

    赵匡胤和王审琦简单的聊了自己的经历,打听这几个月来北方的时局动态,这才知道中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辽兵北撤后,耶律兀突做了大辽皇帝。六月,刘知远率郭威等人,趁机进入开封,收复东京,置开封府,改国号为汉。不久,刘知远改名为刘暠,即后汉高祖皇帝。邺州留守、天雄军节度使杜重威,见辽军已撤,连忙向后汉上表称臣。刘知远想动摇他的根基,调他担任归德军节度使。谁知老奸巨猾的杜重威拒不受命,滞留邺州,阴结辽军,公开与后汉对抗。

    王审琦低声说道:“眼下后汉、大辽、杜重威三足鼎立,尤其是后汉与杜重威之间关系紧张,大战一触即发。王彦超等一批镇外将领,虽大多表示归服后汉,但实际上却都是拥兵自重,互相观望。王彦超这个人,胸无大志,优柔寡断,难有大的作为,在下也正想另择明主!”

    赵匡胤想到广济大师离别时,叮嘱他务必北去,正好自己本来就想要去太原,和两位兄弟会合,就对王审琦说道:“听说郭威胸襟开阔,非王彦超之流可比;况且我的两位兄弟慕容延钊、韩令坤已经投军在那里,自可为我们引荐。不如我们一起去投奔郭威,不知王兄意下如何?”

    “好啊!”王审琦一口答应,又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说道:“我即刻回去收拾,再牵两匹马过来,我们立刻动身。”

    赵匡胤、李良、王审琦三个人,一路策马飞奔,几天后就抵达了顺阳镇。此时正是酷暑天气,骄阳似火,天地间就像一个巨大的火炉,喷发出一阵阵热浪。三人连日赶路,早就是满身汗臭,口干舌燥,就连胯下的马也是直喘粗气,身上汗漉漉的。

    赵匡胤看到路边有一家小酒店,回头对王、李两人说道:“天气太热,我们暂且在此地歇息片刻,吃点饭菜,再继续赶路。”

    三人下了马,将马交给店小二饮水喂料,然后各自提了一大桶水,就在路边,找了个草木茂密处擦洗着身子。

    王审琦将整个脑袋都扎进水桶里,“咕噜咕噜”老半天才抬起头来,大呼痛快。

    擦洗完,三人找了张桌子,围着坐下,一边喝酒吃菜,一边商量选择哪条路线去开封。这顺阳镇属邓州地界,是襄阳通往开封的必经之地,顺阳镇因为顺阳山而得名。

    顺阳山在镇子的北面,山的东边是官道,道路宽大平坦,但要多走很多弯路;山的西边还有一条小路,虽然坎坷险峻,却是直路,可以省下多半天的时间。赵匡胤三人年轻力壮,都愿意走西边的小路。

    店小二听说他们要走西道,上来劝道:“客官,不是我吓你们,这条小路不太平,走不得!”

    赵匡胤、王审琦一听,异口同声地问道:“此路怎么就不太平了?”

    店小二面露难色,四下看了看,压低声音说着:“三位有所不知。最近这顺阳山上聚了一伙强盗,为首的叫王仁,是个唐州人氏,父母早亡。此人好吃懒做,不谋生计,仗着自己一身本领,四处横行霸道。据说因为杀了人,逃到了洛阳。正赶上辽兵南侵,他在洛阳又杀了十几名辽兵。”

    店小二顿了顿,又接着说道:“最近他才逃到这里来,聚集了本地一大群地痞散勇,当起了山大王。辽兵北撤后,他也不回唐州了,还留在山上,就靠打家劫舍生活。这伙人不但洗劫来往的商客,甚至连官府运送的粮草也敢抢!这王仁的山寨,就在顺阳山西侧,所以知道底细的人,都不敢走西边的小路,只恐是羊入虎口,送了性命。”

    店小二一口气说完,连连四下张望。

    赵匡胤听后愤愤地说道:“如此横行不法,官府难道就坐视不管?”

    店小二摇了摇头,脸上显露出无可奈何的神情,小声说道:“哪还有什么官府,都争着当皇帝呢!哪有人出来管百姓的死活。”

    赵匡胤眉头紧锁,一掌拍在桌子上,狠狠的说道:“明知山有虎,偏要虎山行。我就要看一看,这个王仁到底何许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