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开业 » 第23章 改元称帝建大周

第23章 改元称帝建大周

    这晚,郭威派人将赵匡胤召到自己帐中。

    参拜过后,赵匡胤问道:“不知将军唤末将前来,所为何事?”

    郭威小声说道:“你一向才思敏捷,军中的传言,也必有所耳闻吧?依你看来,我该如何才好?”

    赵匡胤心中一惊,表面上却丝毫没有表现出来,回答道:“如此大事,末将岂敢妄言!”

    郭威严肃的说道:“眼下无旁人在场,你不妨直言。”

    “刘赟尚未继位便派使劳军,显然是想有所作为。一旦他日登基临朝,内有冯道出谋划策,外有刘崇拥兵河东,如果各镇将军见风使舵,倒戈相向的话,形势对将军极为不利。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末将之见,不如……...”

    “匡胤”郭威忽然打断了他的话,“很多事只凭天意,非人力所能为。今夜天气不错,我们去帐外走走。”

    从第二天开始,军中各种各样的传言越来越多。有的说,郭威熟睡之后,一条五色彩蛇从鼻孔中爬出;有的说,大军离京之时,一道紫气从日边飘来,萦绕着郭威的战马,久久不曾散去;还有人说,此次北征是朝廷的阴谋,目的是调开邺军主力,然后要将他们全部消灭掉,此去将士难以生还............

    郭威对这些传言,一概置若罔闻,既不制止,也不辩解。他明白,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沉住气,耐心的等待。

    整个军营之中,暗潮汹涌,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十二月二十日清晨,无数将士呱噪着蜂拥而至,来到郭威居住的节度使衙署,呼喊着要求郭威当皇帝,混乱中有人将一面黄旗披在郭威的身上。顿时,将士们齐呼“万岁”,声音如同山呼海啸,震耳欲聋。

    郭威知道,自己等待的时刻已经到了。当天,他率领大军,掉头南回,直取京师。

    留在京城的王峻、王殷两人,一接到澶州兵变的消息,知道郭威必定南还。两人商量之后,派郭崇威率兵前往宋州,名义上是保护已经到达那里的刘赟,实际上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为郭威顺理成章称帝铺好道路。

    郭威率军抵达京城之外,并没有直接进城,而是命大军原地驻扎。王峻等人随即带领一帮文武大臣,前来拜见。见到昔日的同僚,如今黑压压跪倒一片,郭威连忙下马相见:“诸位,何以行此大礼?”

    “我等特来恭请将军回京!”王峻说道。

    群臣一看王峻发话,也跟着劝郭威进京。郭威正色道:“太后尚未诰敕,我怎敢擅自胡为?”

    王峻一听,心里暗叫一声:“哎,我怎么没想到这件事!”于是带领群臣回城,逼太后下诰文去了。

    太后一介女流,又经历了丧子之痛,知道郭威这次回京,江山必是保不住了。王峻等人又逼的紧,无奈只得颁下懿旨:“枢密使郭威,英武之才,内外之任,剪除祸乱,弘济艰难,功业昭著,众望冠冕。军民爱戴,朝野推崇,宜总万机,以允群议,伺可监国。中外庶事,并由处办。”

    接到太后的诏书,郭威却仍然驻扎城外原地。于是,文武百官相继上表,劝郭威称帝,接着又胁迫太后下旨,正式将后汉天下禅让给了他。

    正月初一,郭威拥兵进入京师,在百官的簇拥下,登上崇元殿,正式登基,定国号为“周”,改元“广顺”。

    郭威当了皇帝,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宏愿。此时,他最忌惮的就是刘赟,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以太后的名义,废掉刘赟,降封他为湘阴公,赐食邑三千户。刘赟正想进京当皇帝,猛然接到太后的懿旨,只落得失望不已,没过几日,就被宋州节度使李洪义给毒死了。

    刘赟的生父刘崇,时任河东节度使,刘承祐死后,他本想发兵南向,讨伐郭威,但听说立自己的儿子刘赟为帝,立刻改变主意,按兵不动了。

    如今,听到儿子被杀,郭威自立为帝的消息,不禁大怒,声称与郭威势不两立,立即在太原称帝,国号仍为汉,沿用刘承祐的“乾祐”年号,据有并、汾、忻、代、岚、宪、隆、蔚、泌、辽、麟、石十二州,史称北汉。

    刘崇带着满腔的怨愤,招兵买马,筹措粮草,准备南下讨伐郭威。中原大地的格局,从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历史犹如滔滔东去的河水,以它固有的大度和从容,永无休止的行进。在刀剑与血火、权谋与狡诈的交织之中,一场改朝换代的大戏,在悄无声息中上演,一个新王朝在旧王朝的废墟上建立起来,从而给那些英雄豪杰们提供了施展身手、挥洒生命的新机遇。

    周太祖郭威除掉刘赟,去了一块心病,于是开始封赏故旧和有功将士。高行周进位尚书令,封齐王,符彦卿封为淮阳王,王峻为枢密使兼右神武将军,王殷为邺州留守使,其他官员也各有封赏。

    赵匡胤被任命为皇城卫将军,负责皇宫的警卫,韩令坤封为御林军骑兵统领,慕容延钊升为御林军步兵统领,石守信、王审琦分别为慕容延钊和韩令坤的副手,李良升为前军副将,仍和赵匡胤一起担任郭威的侍卫。

    柴荣得知王殷为邺州留守,上表请求返回京城,郭威却诏令他不必回京,调授他为澶州节度使兼检校太保。郭威这么做,自有他难言的顾虑,柴荣心中虽然不愿意,却也不知其中的另一层奥妙,只好带着妻子符氏前往澶州上任去了。

    为了拉拢赵匡胤、韩令坤、李良、石守信等一帮青年将军,郭威特意拿出一批金银财宝赏赐给众人。当他得知绿珠的事后,还特意赏赐了李良一千两银子,要他为绿珠赎身,并好生安顿。

    李良拿着一千两银子,高兴的不得了,终于可以将绿珠从那风月之地赎出来了。这段时间以来,虽然一直跟着赵匡胤东征西讨,可心里,却时刻惦念着绿珠,也不知她如今在倚香楼怎么样了。

    李良连休息都顾不上,赶紧来到倚香楼。刚走到门口,就听到老板娘在破口大骂:“真是个不识好歹的丫头!人家公子瞧得起你,愿意赎你出去做个小妾,日后绫罗绸缎、山珍海味,还有丫鬟仆人伺候着,有什么不好?你当自己是千金小姐呢?”接着听到的就是绿珠呜呜的哭声。

    李良推开门走了进去。只见绿珠正趴在桌子上哭,旁边一个衣着华丽的公子,嬉皮笑脸的伸手摸绿珠的脸。他一把抓住那人的手,向旁边一甩。那公子哥儿一个踉跄,摔倒在地上,揉着手直叫唤。

    绿珠见是李良,直接扑到他怀里放声大哭起来。李良一边柔声安抚绿珠,一边直瞪着旁边的老板娘。

    那公子哥又羞又气,对着李良骂道:“你是谁?管我杜某的事,你是不怕死么?”

    李良恶狠狠地吼道:“赶快给我滚!否则我打断你的狗腿!”

    李良将胳膊上的包袱解下来,扔到桌子上,“这是一千两银子!从现在起,绿珠不再是你倚香楼的人。把绿珠的卖身契拿出来!”

    老板娘一愣,随即回过神来:“呦!这点银子就想把我倚香楼的姑娘赎出去,想得美呢!要走也成,五千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