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开业 » 第31章 激战起周军大胜

第31章 激战起周军大胜

    当晚,敌军攻破了太平驿,周军退回潞州城固守,等待援兵。同时派出数批信使,分几路前往开封,呈报周世宗柴荣,请求救援。

    显德元年,三月十二日,周世宗柴荣不顾大臣劝阻,毅然率领大军北征刘崇。大军出发不久,得到军报,说刘崇已解除对滁州的包围,正向泽州进犯,柴荣立即传令日夜兼程,迎击北汉军。

    三月十八日,浩浩荡荡的周军抵达了泽州,在城东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柴荣身穿戎装,骑着战马,在御林军的护卫下检阅军队。周军将士们见到皇帝亲自督战,顿时士气大振,高呼“万岁”声连绵不断,此起彼伏,在原野上空盘旋。

    三月十九日,周军前锋与刘崇军相遇,双方遂发大战,汉军败退。柴荣敦促诸军乘胜追击,并遣使督促河阳节度使刘词速来增援。

    次日下午,两军主力在高平县南部的巴公原相遇,双方摆开阵势,准备决一死战。柴荣令李重进、白重赞率领左军,居阵之西;樊爱能、何徽统率右军,居阵之东;向训、彦超统领精锐部队为中军,居主阵;张永德和赵匡胤统领御林军护驾。一切已经准备就绪,只有刘词的援军迟迟未到,柴荣又急又气。

    刘崇知周军援军未及时赶到,马步军仅三万余人,不由起了轻视之意,便与众将商议:“朕观周军现在兵微将寡,辽兵最好不必出动,以我大汉五万精兵,足可克敌!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取胜,更可使辽人心服。此乃用兵之机也!”

    张晖等将领一致赞同,唯独王延嗣竭力反对:“周军虽然兵少,但周帝柴荣亲自临阵,士气高昂,阵中又大多剽悍骁勇之士,万万不可小觑,陛下切不可掉以轻心,还是与辽军共进为宜。”

    刘崇哪里肯听,派人前去对杨衮说:“周军劳师远征,我军以逸待劳,不烦辽军,还请止兵,自远观之。”杨衮正乐得兵不血刃,作壁上观,欣然同意。

    王延嗣见刘崇坚持己见,张晖诸将骄横轻敌,不禁怅然,仰头叹道:“汉廷败亡,乃天意!”

    刘崇一副胜券在握的派头,还特意在军中设宴,备好了丝竹美酒,只等击败周军。此时,柴荣却十分紧张,时刻关注战场的状况,和手下大将商量对敌策略,准备着亲自冲锋陷阵。

    时近正午,太阳火辣辣地照射着大地,天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白云下是一望无际、黄绿相间的原野。在这片古老的原野上,十余万身披铠甲的将士,凝神屏息,在等待着军令,随时准备进行殊死的拼杀。

    突然,在临战前令人压抑的寂静中,一阵东北风迅猛而起,双方旗帜飘扬,发出哗哗的响声;扑面而来的劲风,裹起满天的灰尘,吹得周军将士睁不开眼睛。刘崇哈哈大笑,大叫了一声:“天助我也!”随即下令进攻。

    刹那间,北汉军阵内鼓声震天,呐喊声、马嘶声,在北风与尘埃中,显得格外骇人心魄。张晖率领汉兵,像一股突起的狂飚,乘着风势,向周营右军冲去。周将樊爱能、何徽连忙擂鼓应战,两军短兵相接,展开激烈的厮杀。

    张晖本十分骁勇,心中正自狂傲,视周军如草芥一般,而樊爱能因为援兵未到,心中早存几分怯意。双方交战不久,周军骑兵便开始溃败,紧接着步兵开始混乱起来。樊爱能、何徽二人见势不妙,赶紧调转马头,逃命去了。来不及逃跑的士卒见主将离阵,纷纷跪地求饶。

    周军右路一旦溃散,汉军气势更盛,大军如狂潮一般,冲入周军的中军和左军。眼见周军就要全军覆没,骑在马上观战的柴荣,心急如焚,双腿猛力一夹,向敌阵冲去。

    赵匡胤大呼一声:“保护陛下,杀啊!”胯下的赤褐马听到喊叫,兴奋不已,仰首长嘶一声,展开四蹄,飞一般窜了出去,很快追上了柴荣。赵匡胤回头喊道:“陛下,快回去!”举起浑天棍杀入敌阵。

    韩令坤、慕容延钊、李良、石守信、王审琦等人一看,知道关键的时刻到了,也呼喊着,率领御林军数百人冲杀过来。众兄弟个个武艺高强,出手凶狠。赵匡胤的棍犹如一张网,一扫便倒下一大片;韩令坤的一对鬼头刀,就像切西瓜似的,刀锋闪过,人头滚地;慕容延钊的长枪似灵蛇吐信,枪枪见血;更有李良的双剑、石守信的朴刀、王审琦的铁锏,直如蛟龙闹海,虎入羊群。

    那数百名御林军精兵,也奋不顾身,随之冲杀。气焰嚣张的汉军,突遇如此猛烈的冲击,顿时抛下上千具尸首,向后退却。

    张晖舞着狼牙棒,打死几名逃兵,驱赶着后退的士兵继续冲锋。他见赵匡胤英勇善战,深知只有杀了赵匡胤,才能遏制住周军的攻势。他悄悄取出弓箭,一箭射去,正中赵匡胤左臂,顿时血流如注;赵匡胤一咬牙,将箭矢折断,双目圆睁,大喝一声,只身单骑,直取张晖。李良见状,急忙跟了上去。

    赵匡胤的马快,转瞬间到了张晖面前,宛如神兵天降。张晖心头一惊,慌忙应战。两人闲话没说,战到一处,十几个回合过去,仍不分胜负。

    李良暗中对准张晖马头,“嗖”的一声,发出一枚燕子镖,正中马眼,那马大痛,顿时狂性大发,将张晖猛地掀翻在地。赵匡胤赶上去,奋力一击,将他的脑袋砸得开花。

    张晖一死,汉军大乱,周军乘机稳住阵脚,重新占据了主动权。正在这时,天公作美,风向陡变,东南风一阵紧似一阵,柴荣抓住时机,下令全军出击,他亲自擂响战鼓,周军士气大振,争先恐后,呐喊着冲杀过去,人和马踏起的尘土,在头顶上翻滚着,更增添了骇人的气势。

    刘崇在大帐中闻得张晖阵亡,又眼见汉军如潮水般溃退,此时辽将杨衮又不敢增援,心知败局已定,急忙下令撤军。一直过了巴公涧,才休整败军,依涧列营。略一清点,只剩一万余人。刘崇又悔又气又怕,胸口一阵闷痛,吐出几口鲜血,王延嗣赶紧找来御医,为他治疗。

    周军此战大获全胜,赵匡胤等人追到涧边,才勒马返回。

    柴荣在张永德等人的护卫下,立在一处土岗眺望,远远见赵匡胤一行飞驰而来,身后所带的御林军,已经所剩无几,而赵匡胤等人也都是伤痕累累、血迹斑斑,尤其是赵匡胤,几乎成了一个血人。

    赵匡胤刚跳下马,还没有站稳,那赤褐马扑通一声倒在地上,口吐白沫。赵匡胤顾不上自己的伤,急忙俯身去看。赤褐马睁着大眼睛,恋恋不舍的望着眼前跟了八年的主人,挣扎着喘息了几声,头向下一耷拉,闭上了眼睛。

    它毕竟已经年迈了,这场激烈的厮杀,耗尽了它全部的精力。赵匡胤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一旦意识到这是真的,不禁伏在尚有余温的马身上号啕大哭。那哭声突兀而起,在空旷莽苍的原野中,显得格外悲凉,在场诸人也无不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