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在种田文签到致富 » 第三十四章 忙忙活活建新宅

第三十四章 忙忙活活建新宅

    俞老爷子不是说突然发现小孙女聪慧至极天赋异禀才想着说要教她识药草。

    他只是才想起,其他儿女孙辈都跟他学过,唯有眼前这个小孙女,竟是一点没学。

    俞红豆怎么想?当然答应啊。

    漫山遍野的草,对中医来说都有用处,这对来自西医几乎称霸医学界的她来说,是空白的,急需的知识。

    别的不说,就只刚才得到的珈兰香的香方,其中材料她就不认识几个,而香料大多也是中药,所以跟着老爷子学药草,可谓一举两得。

    不,想到背包里的古代成药药箱,没准还能一箭三雕。

    俞红豆答应的痛快,俞老爷子高兴,一连气儿的拿了艾草、霍香、香草的干药草给俞红豆,顺便简单的给她讲了几样药草的药性。

    “这几样在山中都不算难见,可做香包,能驱蚊虫,你爹没空,回头爷爷带你上山去挖。”老爷子讲的高兴,自从三房的小孙子长大后,他就没怎么再跟家里人说这些了。

    俞红豆悄悄的捏着干薄荷叶送到嘴里嚼了半响,满嘴的薄荷香气和草渣子。

    听了爷爷的话,高兴的直点头,既有学知识的老师,又多了出门保镖,这可真是双喜临门。

    爷孙俩在屋里说了许久,俞二郎和俞三郎回来才被惊扰的下了课。

    “爹,木料石料砖瓦都定好了,石料和砖瓦正好有现成的,下午就送过来,木料明后天送,我跟二哥先去那边搭个棚子,晚上就住那边去。”

    俞三郎看女儿跟爹一起从正房走出来,惊讶却没多问,只报告当下情况。

    “嗯,今儿我叫你大哥带着榛子和栗子把你那块地也锄了,明儿再找村长借犁耙把地趟一趟,叫你娘带着你大嫂二嫂他们帮你把种子种下去。”俞老爷子也不是分家之后就完全不管儿子了。

    “哎,谢谢爹,今儿我买了不少肉菜,晚上叫慧茹两道菜犒劳大哥和侄子们。”俞三郎一愣,看了一脸淡然的爹一眼,随即便笑了。

    俞老爷子满意的点了点头,让两个儿子赶紧去忙。

    俞红豆趁着她爹和她爷说话的功夫,已经把纸包送回房,窜到门外的牛车前了。

    “二伯,咋这些东西呢?”本想蹭个牛车也跟着去宅基地看热闹的俞红豆,发现自己根本上不去。

    “正赶上做缸的老许家分家,好多缸都处理换钱,我跟你爹瞧着能用都买了。”俞二郎显然有点高兴,话都跟着多了。

    “啊,这样,那二伯我先往宅子那边走,你们在后面跟上啊。”俞红豆想了想决定来次单独的步行之旅。

    俞二郎眼中,孩子都是放养着就长大了,对俞红豆的话自然没什么意见。

    俞三郎那边把买来的肉菜交给妻子,又让她拿了扁担木桶、刷子抹布和木盆等零碎,准备到宅基地那边搭棚子洗缸。

    俞红豆趁着这个机会出了大门。

    从她家到村长家的签到点,多了几个,也消失了几个。

    赌徒麻赖子的赃物不见了,张三的私房钱也不见了,却多了老鼠洞、蚂蚁窝,甚至还有黄大仙洞这些。

    虽然俞红豆也很好奇在蚂蚁窝和黄大仙洞里能签到点啥,但无奈点数有限。

    小仓鼠属性的她早就下了决心,坚决不让签到点数少于两位数,以免遇见心动的签到地点应对不足。

    她走的是白天许氏带她走的南泉眼那条路,路上没遇见什么人,这会儿大家基本都在地里刨地。

    这边地一年两熟,多种黍米和玉米。

    黍米就是小米,成熟周期大概在一百天左右,玉米成熟大概要一百二十天左右,这也是俞红豆否决了自己所处地理为东北的原因之一。

    现在是三月,正是抢种黍米的时候,晚一天,可能就影响后续的玉米种植和收获,所以才叫村里人这般紧张。

    这也是俞三郎直接到城里找泥瓦匠的原因,他自家的地差几天,少收获点不怕,大不了买粮食,但许多人家差几口粮食就得挨饿。

    这会儿地里的玉米根要刨出来,然后把地趟平,好种小米。

    路过南泉眼,俞红豆惋惜一下,也不知道井里藏着的签到地点什么时候才能重见天日。

    她前脚刚到宅基地,她爹和二伯的牛车就到了,俞三郎和俞二郎开始卸东西,她舅舅也听见声音往这边来了。

    俞红豆看到大缸有两个,大缸里套着中号缸,中号缸里又套着小缸,旁边空余地方,又放有大小陶罐若干。

    她凑到陶罐跟前,也是大小都有,甚至还有几个巴掌大迷你的。

    俞红豆猜测着这应该是调料罐,孰料她爹走过来,直接把这几个罐子给她了。

    “老许家说这是孩子练手做的,你拿去玩吧。”说完俞三郎又去忙。

    俞红豆盯着小罐子笑,做肥皂的家伙什这可不就来了么。

    俞红豆眼看着她爹和她二伯忙忙活活,一座三米来长的草棚,还有两个简陋的灶台就这样建成了,然后她舅撸着袖子刷缸,她爹和她二伯挑水一一把缸填满。

    这些做完,宅地基这边就不能离人了,

    虽然村里人大多质朴,可哪里都有老鼠屎,总有那么几个见不得别人好的。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见着这边收拾差不多,俞三郎让小舅子在这看一会儿,赶着牛车带着二哥和女儿先回去。

    他要把妻子和家里买的锅具什么拿过来,然后让二哥去送还牛车。

    “回头还得买个牲口,不然去哪干啥都不方便。”俞三赶着车有感而发。

    新家建成还得添置物品,往后进城怕也频繁,总不能次次朝人借。

    “嗯,等盖完房子,我也买头牛去。”俞二郎点头,别的不说,有了牛,趟地就省事儿了。

    俞红豆跟着点头,在信息不发达的时候,赶路就极为重要,君不见多少信息延误造成的大患。

    俞家这边忙的热火朝天,县城里的俞松这会儿也不轻松。

    他正带着他爹送来的那颗夜明珠在县太爷谭白鹿还有三个年轻的谭公子跟前献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