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落花谣 » 第六十二章 南巡,对弈

第六十二章 南巡,对弈

    到了康熙的龙船上,我才发现与方才寂寥截然不同的热闹。灯火通明,檀香袅袅,康熙靠在榻上,胤禛半个臀微微侧坐在另一边,小几上一盘棋尚未收关,太子和八阿哥立在康熙身后,而十三则立在胤禛身后。

    十四和我上前行了礼,康熙望着我笑道,“八阿哥说方才的《春江花月夜》是花楹所抚,是你么?”

    我点头称是,康熙笑了笑,道,“琴艺不俗啊,听说你是跟着怡宁学的?”我忙应了,这时小太监带着一个人又上了船,我转过头去,竟是舜安彦。

    “九额驸的琴艺很是精湛,今天叫你们过来说道说道。”康熙说着把一粒棋子放到了棋盘上,胤禛瞟了我一眼,仍旧转头看着棋盘,仿佛身外的一切都不存在。

    舜安彦行了礼,才慢慢道,“微臣方才也在倾听十四福晋的琴音,这春江花月夜最应景,福晋的琴艺又流畅精湛,微臣佩服不已。”舜安彦恭敬地说着,脸色却是有些黯淡。

    我看着垂首而立的舜安彦,心里微微一酸。九公主故去有三年了吧,我听十四说舜安彦连个妾室都没有纳,也不再抚琴,好象是绝了一切风月之事,专心抚养九公主留下来的女儿,女儿之外唯一能上心的大概也就只有朝中之事了。

    康熙并没有看舜安彦,眼睛仍盯着棋盘,微微点头道,“是啊,说起来怡宁那丫头也不小了,早几年就指了婚,明年也得送她去了。”

    我猛然一惊,下意识地抬眼看康熙,他的表情淡淡的,好像口中的怡宁与他毫不相干。心里哀恸,一时间竟是恨极了自己,我为什么要在这样的场合抚琴呢?下意识地望向十三,他的脸色发白,却只是蹙眉不语,康熙一早就定了的事情,我们不是没有抗拒过,只是,没有用。眼光再微微转向舜安彦,他仍旧低眉顺目地立着,仿佛我们所谈之人与他并不相识。

    屋子里一时默了下来,所有的人都不说怡宁的事情,好像方才只是决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我心里不禁有些涩然,帝王家的女儿果然是这样微不足道的吗?

    十三也是不语,可是急促呼吸在一片静默中却是十分明显,胤禛忽然开口道,“皇阿玛棋艺精湛,儿子输了。”康熙盯着棋盘看了一阵才微笑起来,道,“说起来四阿哥的棋算好的,棋风尽得孝懿皇后真传,刀锋含而不露,大气稳健。”

    胤禛听了忙站起身来,谦逊地笑道,“儿臣也不只是跟皇额娘学的,皇阿玛亦时常指点,只是儿臣愚钝,还不及皇额娘棋艺精湛,更不要说与皇阿玛对弈了。”

    康熙笑了笑,温和地看着胤禛道,“已经不错了……况且,朕的棋艺还真未必比孝懿皇后好上多少。”言罢淡笑着看了看屋里几个人,招呼道,“你们几个都看看,朕是怎样赢了四阿哥的?”

    几个人围着棋盘看着,都是静默不语,直到太子先笑着道,“自然是皇阿玛棋艺高明,步步为营。说起来四弟的棋艺也很高,却还是比皇阿玛逊了一筹。”

    康熙听了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太子既然已经发表了意见,于是八阿哥也开了口,指着棋盘道,“儿臣以为,皇阿玛的布棋大都是为了这片的局,其他厮杀不过是辅助,四哥耽于局部的得失,所以才落了下风。”八阿哥说到这里谦和地笑了笑,又道,“其实儿臣的棋艺比起四哥是云泥之别,儿臣也就是放放马后炮,方才四哥落子的时候儿臣还大为钦佩。”

    八阿哥的话既奉承了康熙,亦是全了胤禛的面子。胤禛笑望着八阿哥,一脸的欣然,又转头对着康熙道,“与皇阿玛对弈,儿臣所学甚多。儿臣办差时不免会抓小放大,揪着人家的错不放,为朝廷想得不够多……有睚眦必报之嫌。”

    胤禛对自己的评论颇有些刻薄,康熙听了却露出几许高兴的神色,欣慰地望着胤禛道,“睚眦必报?我倒是觉得你干得挺好,你前两日上的那个折子好,从京官一级级往下清查,给我大清朝的吏治换血,这个说法好!做臣子的听那么些好话做什么?只管办好自己的差,我大清的江山稳固了,后世的评价差不了……你们想想包拯,还有那个海瑞,谁是计较身前得失的,可是身后呢?”

    康熙的这番评价很高,除了胤禛和十三阿哥,几个阿哥包括太子内都是相互交换了眼色,太子先笑着道,“儿臣们一定向四弟学习。”八阿哥和十四也跟着附和了几句。

    康熙显得很高兴,“你们能体会到这些都很不错,其实这下棋学问颇多,就像这治国,臣子再能干,也不过是帝王的辅助,帝王必要殚精竭虑励精图治,方能治理天下。”

    几个看棋的阿哥都点头称是,康熙又道,“你们都要好好历练,要做得贤臣良辅。”

    阿哥们继续称是,太子面露喜色,我还在默默揣摩康熙的意思,十四已经笑道,“儿臣铭记皇阿玛的教诲,只是……儿臣错过一场好棋。”

    康熙笑睨着十四道,“活该!谁让你只知风月旖ni,你没见你的哥哥们都在这里么,为什么不来?”我的脸微微有些发烫,康熙又抛出一句令人更加惊诧的话,“你们几个不要学他,耽于旖ni,这不是我们爱新觉罗家男儿该做的事。”

    康熙笑着说完这话,自得地拿起了茶杯,屋子里其他人个个表情显得尴尬起来,看来个个都不免儿女情长。我苦涩地笑了笑,原来康熙叫我来,是为了给他的儿子臣子们敲警钟呢。

    ……

    船队一路南下,河水渐渐清澈起来,岸上的景致也是越来越明媚秀丽起来。两岸的山更加青翠婀娜,岸上的草木更加郁郁葱葱,空气中也渐渐带了潮湿的气息。

    我欣赏着由北往南的景致渐变,也领略到了帝王出行的声势浩大。我们的船队每到一地,当地的地方官都率领老百姓跪在岸边欢迎,一路的载歌载舞,一路的欢声雷动。沿岸常常是数十里外就张灯结彩,惊天动地的“万岁”声不绝于耳,还常常有数十里搭台演戏的热闹场面。江南本来就是美丽富庶之乡,加上这样的刻意雕琢,便处处都呈现出一种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繁华盛世来。

    其实康熙本来也是喜欢热闹的人,见了这样的场面哪有不高兴的,虽然有时慨叹耗费过多,却并没有责罚过那个地方官,这些地方官们后面的看前面的,也就越发放开胆子奢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