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云中之阁 » 第二十八章 十万青年十万兵

第二十八章 十万青年十万兵

    司令部位于十字路口的堡垒型建筑之中。建筑呈口字型,中间是2200平米的操场,可同时容纳千人。建筑的周围配备了营房和仓库,建筑的塔顶架设了多枚重型火炮并设有瞭望台,24小时监控周围的交通要道,这个密不透风的司令部,可谓易守难攻。

    一营只是进攻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司令部的部队之一,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司令部日本的作战指挥中心,是日本在上海的大本营,总指挥张治中目标明确,攻下虹口的日本海军总司令部。

    战斗非常惨烈而且不顺利,一营损失过大,上面下命令,就算全部打光也要拿下司令部,各处而来的88师部队和司令部焦灼起来,攻不进去。

    司令部的外围建筑,由钢筋混凝土筑成,外墙厚度带到0.8米。而当时的中国军队,普遍缺乏重型武器,火力不足,机炮连早就打光了,两个炮连把弹药打光也回去补充了,只剩下步兵在疯狂进攻。

    张治中果断联系南京方面,申请抽调几个炮兵团支援上海。然而炮兵团的来到,并没有改善。因为墙体过厚,我方的重型武器有限,火力不足,连续多发的破坏射击也没有突破,张治中只得将希望寄予88师近战突破。

    日军早在海军司令部的周围建立了一批军事据点。想要接近司令部,必须要扫除周围的据点。

    八字桥这个据点,是格外重要的一环。它是沟通虹口和闸北的交通要塞。拿下八字桥既可以阻断日军的支援,也能够以此向前突进,非常重要,日军反扑非常激烈,损失惨重。

    八字桥还是丢了。

    88师的264旅和262旅一营,顶着敌人的枪弹弹雨发起冲锋。

    冲上去一次,退来了。再冲一次,又退来了。三进三退,敌方密集的火炮攻击,让我们只持机枪的队员,无法前进半步。

    开战第一日,264旅伤亡一千多人,527团一天抬下7位连长。街道上遍地是鲜血弹壳,和被炸断的残肢。

    八字桥的攻占计划只得暂停。15日凌晨两点,88师再次向司令部攻击。

    中方采用巷战的方式一点点攻近司令部,多次冲锋后,88师的先头部队突破东江湾路。一个营带着一个排冲进了海军司令部。

    得知消息的后方部队,全都沸腾了起来,这场战斗终于看到了一点希望。谁知,刚刚冲进海军司令部的一个营和一个排在半小时之后全部阵亡。

    原来,日军司令部早有准备。在进门的地方布置了暗堡,交叉火网。当我方士兵刚刚冲进去,日军立即关闭了电动门,开始火炮攻击,仅仅半小时,所有战士牺牲。

    三天的鏖战,我方没有取得预计的成果,于是决定把攻击的目标转向日军司令部的背面。试图切断司令部与外界的联系,把它变成一座孤岛。

    于是抽调了88师各部队的精锐人员,组成一直500人的队伍,趁夜色,向敌后突进,一营一连也被安排进去,主角当然也在。(不去就一直写88师也没法接下来剧情,必须去!)

    最初小队的进展显著,前进的速度也非常快。但是到了主要的街道时,棘手的问题来了。日军在街道上设置了障碍,并配备装甲车作为活动堡垒。仅仅突破两条街,500人的精锐小队,就已经伤亡超半数。

    这边的推进刚刚暂缓,张治中又听到了一个坏消息。第二批日本援军也已到达上海的各据点,同时日本陆军的两个师也已从海上启程向上海出发。

    最后安排小队撤退,自此过后淞沪会战进入白热化程度,中央军也慢慢被打残了。

    在淞沪会战开打以后,这些地方的军阀,几乎都一夜之间不在惦记自己那点家当,全部都倾巢出动,积极参加淞沪会战。这些地方军阀到了战场上,也是表现突出。

    其中本来相互之间就有矛盾的滇军和黔军,也在抗日战场上摒弃前嫌,相互扶持。和中央军一直有矛盾的湘系十九路李觉,在看到中央军一军长胡宗南,身陷重围被日军紧紧围住的时候,他立即率军解围,将中央军从重围中救了出来。

    淞沪会战以中央军为主,其中有:胡宗南的第1军,辖第18、78师;罗卓英的第18军,辖第11、14、67、98师;俞济时的第74军,辖第51、58师;黄杰的第8军,辖61师、税警总团;宋希濂的第78军,辖第18、36师;王敬久的第71军,辖第87师;孙元良的第72军,辖第88师;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中央军的精锐部队,除13军在华北战场,几乎全部云集上海。

    湘军:8师、15师、16师、18师、19师、23师、46师、53师、62师、63师、77师、109师、128师、新34师、预备11师、独37旅、暂11旅、暂12旅、暂12旅

    浙军:6师

    鄂军:13师、79师、167师

    川军:26师、133师、134师、135师、144师、145师、146师、147师、148师、独13旅、独14旅

    西北军:32师、33师、106师

    豫军:40师、45师

    鲁军:51师、58师、独45旅

    皖军:44师、56师

    闽军:52师

    苏军:55师、57师

    粤军:59师、60师、61师、90师、154师、156师、159师、160师、独20旅、66军教导旅

    黔军:102师、103师、121师、独34旅

    东北军:105师、106师、107师、108师、109师、111师、112师

    桂军:135师、170师、171师、172师、173师、174师、176师

    淞沪会战打响后,国军伤亡很大,各省保安部队源源不断开往上海,补充到中央军或其他地方部队中去。

    随着淞沪会战的进行,中央军伤亡惨重,尤其是起带头作用的嫡系部队几乎伤亡殆尽,所以9月以后赶赴淞沪战场的部队绝大多数都是地方部队,包括湘军、川军、桂军、粤军、黔军、东北军、西北军、皖军、浙军、赣军、鄂军在内的各派系部队,地方军几乎占到了淞沪会战参战部队78个师的半壁江山。除了滇军因为路途太远未能及时赶到参战,当时中国主要武装派系都参加了淞沪会战,可谓是众志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