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这个大汉我还能扶 » 第二百二十一章董卓要南渡黄河

第二百二十一章董卓要南渡黄河

    董卓大军一路朝着黄河北岸赶去,终于两个时辰后赶到了黄河北岸!但此时黄河北岸已经没有什么船只可以供大军渡河!

    无奈董卓只得让大军停下就地驻扎到黄河北岸!而后让大军开始伐树造木筏。

    同时还派出斥候打探并州军的追击大军!

    此时张辽刚刚消灭埋伏自己的董卓大军,来到共县后发现共县城头上依然还是插着并州军的旗帜!

    进城后经过打探得知,董卓大军在攻城攻到一半时便忽然放弃攻城,而后向南方向逃去了!

    张辽得知情况后,展开地图一看!共县以南的地方一只有野王县,还有便是只有黄河了,并没有什么值得董卓大军进攻的价值。

    野王,古邑名,亦作“野”,春秋晋地,战国属韩,其地在今河南沁阳。野王邑发轫于公元前11世纪,阅西周、东周,公元前242年被秦国攻取,秦始皇曾迁卫君角居此,秦二世废卫君角为庶人。

    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在其地置野王县,斯为沁阳置县之滥觞。

    史载:“晋人执晏弱于野王。”(《左传·宣公十七年》);“卫君角率其支属徒居野王,阻其山以保魏之河内。”(《史记·秦始皇本纪》)。“伐韩之野王”(《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后析为武德、波二县,晋废,恢复野王县,郡治由怀移至此县。

    隋改为河内县,因在黄河北。唐析为太行、忠义、紫陵三县,旋复合为河内县,为怀州治所。

    宋析置武德县,不久复并入河内县,属河北西路怀州。

    金为南怀州治。元属怀孟路,后改为怀庆路。明属怀庆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存县,改为沁阳县,因在沁河之北,故名。

    先后属河南省豫北道、河北道及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建国后,改属平原省新乡专区,1952年平原省建制撤销,改属河南省新乡专区,1986年改属焦作市。

    此地也不是董卓大军东出的必经之地!那为什么董卓大军偏偏要往南方跑呢?这不是南辕北辙了吗?

    想到此张辽也有点糊涂了!

    而后便写好战报向身在洛阳的张清禀报,而后便继续向着野王县进发!

    同时派出斥候沿黄河打探董卓大军的消息!

    ——————————————————

    同时河东郡方向,由于董卓大军已经撤走,河东郡各城纷纷被赵云大军攻破!连河东郡治所都被攻打下来了!大军攻下河东后,赵云便亲领六万大军前往洛阳和张清会和!而后让周仓领一万长林骑前往和张辽共同追击董卓残兵!

    此时周仓才刚刚赶到沁水县!听说前日董卓大军刚从此过,又听说张辽已经率军紧随其后,向着山阳县方向奔去了!

    而后周仓率领大军又赶到了山阳县!来到山阳县后还是发现董卓大军已经撤退了,同时张辽也跟着往共县追去了!

    周仓无奈,便只好继续向着共县进攻!

    当周仓赶到当时张辽打破董卓伏兵的地方后,看到了满山的尸体,此时共县中的百姓和乡勇便来打扫战场以及收拢尸体了!

    周仓大军赶到时一问,便知道了董卓又跑了,这次董卓并不是往朝歌县跑的!而是往南方跑了!

    周仓听到后也是一脸懵!董卓往东周仓还可以理解,但现在忽然一下子便往南跑,这不是自己往绝路上跑吗?

    野王县后往南可就是黄河了!那里可是绝路了!

    周仓想到这,便想到:难道董卓想南渡黄河?

    但现在南渡黄河的话,不是自找苦吃吗?此时南渡董卓要攻哪里,难道是虎牢关吗?

    想到这周仓忽然间就想明白了!

    董卓此时渡河往南攻打虎牢关的话可能还真有机会!

    此时虎牢关守将徐晃已经率领虎牢关一半士卒往北,来到了河内郡武德县阻断董卓的后路了!

    此时徐晃也已经来不及赶回虎牢关支援了!

    而虎牢关,后背肯定防御比较松,如果董卓大军真的南渡而击虎牢关的话!那虎牢关还真的有可能被董卓大军攻破!

    而后董卓便可一路无阻的大摇大摆的出关了!

    想到这,周仓顿时感到了董卓身边的那位能人的危险!这人要是不死的话,可能以后定会成为主公的大敌!

    于是周仓放弃了前往野王县和黄河沿岸的想法!

    而是率兵向着河内郡的一处渡口!此时那里正停留着并州水师!

    那个渡口便是孟津渡!

    狭义的“旧孟津“是指孟津故城,在今孟津县会盟镇的老城村。

    从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黄河水患,县治由孟津渡(今会盟镇花园村)迁至今孟津老城;

    历元、明、清、民国、建国初,孟津县城驻地一直未曾变动。明末清初期间有明清两朝礼部尚书、著名书法家王铎就曾在此居住。

    现有旅游景点王铎故居供人们参观,欣赏其书画。

    1959年县治由老城迁长华(今城关镇),所辖地称老城乡,1994年5月撤乡建立会盟镇(驻地陆村),镇名源于“八百诸侯会盟津”的历史典故。

    广义的“旧孟津”是指史籍上“孟津”(盟津)。以周武王会八百诸侯于孟津渡而得名(《史记.殷本纪第三》、《史记.周本纪第四》有载)。

    孟津据《尚书“禹贡》注“孟为地名,在孟置津(即渡口),谓之孟津”。

    与孟津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主要发生在今会盟镇辖区及周边区域。

    1955年之前的“孟津”,辖区主要在今西起横水、小浪底,东至至扣马,南抵长华、老城的黄河南岸的狭长区域;

    甚至还包括黄河北岸的部分地区。1955年11月,为支援洛阳工业建设,发展洛阳市,国务院决定,撤销洛阳县。

    建置撤销后,所辖之地分割给洛阳市、偃师县、孟津县、宜阳县。其中,一区(麻屯)、二区(海资)、三区(平乐)、十一区(凤台)归孟津县。辖区一直至今未变。

    《史记.周本纪第四》载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脩文王绪业。

    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盟津。为文王木主,载以车,中军。

    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乃告司马、司徒、司空、诸节:“齐栗,信哉!予无知,以先祖有德臣,小子受先功,毕立赏罚,以定其功。”遂兴师。

    师尚父号曰:“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後至者斩。”

    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

    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

    还有便是,古孟津渡是武王伐纣(渡河处)《史记.殷本纪第三》载纣愈淫乱不止。

    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

    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箕子惧,乃详狂为奴,纣又囚之。

    殷之大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周武王於是遂率诸侯伐纣。(注:大军从盟津渡河)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

    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白旗。杀妲己。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令修行盘庚之政。

    殷民大说。於是周武王为天子。其後世贬帝号,号为王。而封殷後为诸侯,属周。

    还有据《史记.周本纪第四》载

    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

    太师疵、少师彊抱其乐器而饹周。於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

    乃遵文王,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盟津,诸侯咸会。

    曰:“孳孳无怠!”武王乃作太誓,告于众庶:“今殷王纣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离逷其王父母弟,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说妇人。

    故今予发维共行天罚。勉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

    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武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

    曰:“远矣西土之人!”武王曰:“嗟!我有国冢君,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纑、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王曰:“古人有言‘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今殷王纣维妇人言是用,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昬弃其家国,遗其王父母弟不用,乃维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俾暴虐于百姓,以奸轨于商国。今予发维共行天之罚。

    今日之事,不过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勉哉!不过於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勉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罴,如豺如离,于商郊,不御克饹,以役西土,勉哉夫子!尔所不勉,其于尔身有戮。”誓已,诸侯兵会者车四千乘,陈师牧野。

    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

    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

    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燔于火而死。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诸侯,诸侯毕拜武王,武王乃揖诸侯,诸侯毕从。

    武王至商国,商国百姓咸待於郊。於是武王使群臣告语商百姓曰:“上天降休!”商人皆再拜稽首,武王亦答拜。遂入,至纣死所。

    武王自射之,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以黄钺斩纣头,县大白之旗。已而至纣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经自杀。武王又射三发,击以剑,斩以玄钺,县其头小白之旗。武王已乃出复军。

    其明日,除道,脩社及商纣宫。及期,百夫荷罕旗以先驱。武王弟叔振铎奉陈常车,周公旦把大钺,毕公把小钺,以夹武王。

    散宜生、太颠、闳夭皆执剑以卫武王。既入,立于社南大卒之左,右毕从。毛叔郑奉明水,卫康叔封布兹,召公奭赞采,师尚父牵牲。

    尹佚筴祝曰:“殷之末孙季纣,殄废先王明德,侮蔑神祇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章显闻于天皇上帝。”於是武王再拜稽首,曰:“膺更大命,革殷,受天明命。”武王又再拜稽首,乃出。

    孟津渡口一直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此地可抑制住黄河上下游!

    此时并州水师和战船也全部集中在此,共三千余人!战船数十艘!

    自张清夺得孟津渡后便把孟津渡做为自己水师的驻地!同时还在这继续打造战船。

    ————分——割——线————

    张辽方向,张辽经过数个时辰的赶路终于在临夜前赶到了野王县,但此时的野王县还是一如既往的安静!并无什么战事!只是因为董卓大军的原因,野王县城头上灯火通明的!还有几百名乡勇在城头上巡逻警戒!

    张辽赶到时城头上乡勇因为临夜的原因并没有看到并州大军的旗帜,而后城头上士卒发的警戒信号!

    顿时城中所有乡勇皆上城准备守城!

    但当张辽大军近千后,县尉看到是并州军后,便松了口气!

    经过张辽的了解后,董卓大军并没有来野王县!

    顿时张辽便感觉自己中计了!董卓大军既然不在这,那董卓肯定是往黄河沿岸跑了!

    这时张辽才猜到董卓应该是要南渡黄河进攻虎牢关!

    张辽顿时大惊!

    但如今已经失去了董卓大军的动向,无奈张辽只好连夜派出大量斥候顺着黄河沿岸往下寻找!希望可以在董卓渡过黄河前劫住董卓的大军!

    此时董卓却在野王县以东黄河沿岸处!大军连夜伐木造船!明日便可造好浮桥,只要浮桥造后,自己便可以顺利甩掉身后并州军的追击了!

    同时这一夜也是董卓最为担心的一夜!

    要是被发现,张辽大军连夜赶来的话,那自己将不可能顺利渡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