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未峰山下有人家 » 第十六章:家宴

第十六章:家宴

    这边芸娘跟公公和婆母都见了礼,又对大伯和大嫂见了礼,此时正坐在下首的椅子上接受小辈们的问候,依次让魏紫献上见面礼。

    气氛其乐融融。

    这时有丫鬟掀帘进来行礼:“启禀夫人,前厅的饭摆好了!”

    王宜禄率先起身:“好了,先去吃过饭,晚点再过来,我有话对大家说。”

    众人答是,崔氏随着起身,与王宜禄一起扶过老夫人,一起往前厅用膳。

    长辈坐了一桌,小辈坐了一桌,双生子被安排到了一张小桌子上。

    王宜禄率先举杯,众人再举起杯子,恭贺团圆。王宜禄拿起筷子给自己的母亲夹了块酿豆腐,众人也动了筷。

    有丫鬟在身后布菜,饭桌上只传来碗筷的碰撞声。

    王念念静静看着,发现祖母对祖父很是尊敬,祖父亦然。大伯和大伯母就似个冤家,大伯母两次开口喊了声父亲,都被大伯父从底下踢了一脚,又拿话圆了过去,似乎是不想她说太多话。

    太祖母吃的不多,大多数时间都在仔细看着祖父,给他夹菜,笑着让他多吃。而自己娘亲呢,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看着这场景神色勉强,默默吃自己的饭。

    王念念想,母亲大概是想念父亲了罢,阖家团圆的日子,自己丈夫没有在身边。

    祖母看到了,似乎跟母亲感同身受,脸色不变,给母亲也夹了块肉,温和地说:“芸娘,你多吃点,瞧着竟比从前瘦了。”

    “是,多谢母亲!”芸娘睁大了眼睛,似乎受宠若惊,眼眶都红了。怕饭桌上掉泪不好,忙低下头去大口吃肉,腮帮子鼓鼓的。

    小辈这桌呢,堂兄王引安行动斯文,吃饭目不斜视盯着自己面前的菜品,背脊挺得笔直。大堂姐王筱宁长相柔美,身姿有着这个年纪少女特有的纤瘦起伏,只是一双眼睛时而看一眼主桌,似乎在猜测些什么,显得很机灵。

    自己的姐姐王筱盈,瓜子脸,眉目清丽,脸上还带着婴儿肥。此时她情绪低落,显得不是很高兴,吃菜也挑剔,给她布菜的丫鬟忙个不停。

    再看看自己,安静地吃饭,一粒米都没掉落下来,给自己喂饭的凌香眉开眼笑地看着姚黄。

    再看看弟弟,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姚黄苦着脸,正小声哄着他,小引章以为在陪他玩,嘻嘻笑着,把脸都埋进了碗里。

    ......

    吃罢饭,太祖母有些精神不济,王宜禄和夫人崔氏将人送回院子休息,命众人先去宴息室等候。

    芸娘刚坐定,想召王筱盈前来说说话,大嫂刘氏凑了过来,神秘兮兮地问:“你知不知道,母亲刚刚眼眶红红地进来?”

    芸娘不说话,沉默地看着她,知道她还有话说,果然,刘氏接着问:“父亲怎么突然回来了?二郎怎么没回来?”

    见芸娘不答,拿手捅了捅她:“诶,弟妹,你是不是知道些什么啊?”

    芸娘勉强露出个笑:“等会父亲回来,自会说清楚。”

    刘氏见问不出什么来,撇了撇嘴回到自己位置上。哼,自己这个弟妹什么都好,就是一个商户女被教养得跟千金大小姐似的,还是妯娌呢,对自己真心话都没几句。

    王筱宁觉得自己猜对了,这次家里果然出了什么事,连祖父都突然回家,说不定就是叔父出事了。自己母亲常常抱怨父亲,觉得父亲没出息,羡慕婶婶一个商户女嫁了个好相公,现在孩子都比自己多了一个。搞得王筱宁对叔叔婶婶一家也带了偏见,觉得他们把自己家里的气运都夺走了,如果这次真是......

    王筱宁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

    王彦文正凑头过去和自己儿子王引安说些什么,王引安一直恭敬地点头。

    环顾一圈,王念念已有收获。现在家里人变多,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祖母管着这一大家子不知道得费多大力气,尤其两个儿媳妇都还不是她自己选的......

    小引章已经打着哈欠,王宜禄进来,见双生子还没抱回去,侧头看了看窗外的夜色,没再多说些什么。

    众人在椅子上坐定,崔氏让丫鬟给其他人添茶,自己给王宜禄倒了一杯。看了一圈后吩咐自己的大丫鬟京儿:“抱着章哥儿念姐儿去稍间玩耍,其他人等都退到院子,不叫你们不要进来。”

    “是!”丫鬟婆子齐齐答是,退了出去,还带上了大门。凌香和姚黄抱着孩子们去了稍间的贵妃榻上。

    关于自己今后的生活,王念念竖起耳朵听。

    王宜禄喝了口茶,眼神扫过大儿子和大儿媳与几个孙辈,众人见了心中一凛,知道不是小事,都端正了态度。

    “家里的事我听你们母亲都已经说过,这两年庄子的收益不好,佃户那边,大郎不用催收太狠。交不出来的,就让他们先欠着好了,再备好粮食,粮仓里这两年的不要再卖出去,留着自己家备用。”

    “是,父亲。”王彦文对自己父亲的决定没有持任何怀疑的态度。

    “中公的铺子或者你们私人的,位置不好,收益很差的能卖就卖掉,留着钱财在自己手里,尽量不要大额花费,如果有,过来问过你们母亲。”

    刘氏瞪大了双眼,望了望自己丈夫。王彦文没看她,仔细把父亲的话记在脑海。

    “引安今年可是考中了童生?”

    王引安站起来恭敬回道:“是的,祖父。”

    王宜禄招手让他坐下,又说道:“今后几年,我都会在家,以后你来跟着我读书,族学不用再去了。”

    王引安又站起来作揖,嘴角弯出一道笑容,眼里神采飞扬,整个人有了点少年人的影子。

    “我从京城带来了夫人兄长的遗孙,他名叫崔沐黎。今年三岁,父母俱已不在,以后会跟着你们母亲生活,你们多多疼爱他,都不许在他面前过问他的出身。”眼神凌厉扫过王彦文和刘氏,顿了一顿又说:“如果被我知道,定会严惩!”

    众人一惊。

    这下王彦文都充满了疑惑,想着父亲还没说完,不敢插嘴,跟众人一起答是。左顾右盼,偏偏无人可问。

    芸娘端坐着,沉默地抿了嘴。

    刘氏看了一眼弟媳,到底是忍不住:“父亲,二郎呢?”

    崔氏闭了眼,低头隐去了泪水,抬头说道:“二郎与师生出门读书了,暂时还不会回来。”

    芸娘低头不语。

    王筱宁眼睛一眯,看向婶婶。而小小的王筱盈对这个一直不在身边的父亲很是陌生,听了什么反应也没有。

    王引安若有所思,觉得事情不是这么简单。

    随后王宜禄轻咳了一声:“现在,你们听我说,京城皇帝已经驾崩,这几日消息会传下来,大家服素,都少出去走动,在家好好修身养性。我看过年几个小的就在家待着吧,明日...”

    王宜禄停了一下,才又说道:“明日大郎与引安跟我去一趟族里,处理些事。”

    “是!”王彦文和王引章站起身,互相看了一眼,答到。

    “就如此吧!明日不必请安,都休息一天,后日一早过来正院吃朝食。”崔氏喝了口茶水,对两个媳妇说到。

    “都回去休息吧,我与你母亲也累了,有什么话后日再说。”

    屋子里的人都站起来,与父母/祖父祖母告辞。

    王彦文带头退了出去,芸娘去稍间,看小引章已经睡了,让姚黄抱着孩子,自己带着两个丫鬟出了门去。

    到了正房门口,魏紫和赵粉拿着披风和灯笼上前,给芸娘披上披风。魏紫提着灯笼在前面照路,芸娘迈步走出正院。

    赵粉见姚黄小小的一个人,抱孩子比自己还专业,声音轻轻跟她说话。

    “怎么一年多不见,你连孩子都抱得这么好了,我让你给我在京城带的东西,可买好了?”

    姚黄凑去赵粉的耳朵,也轻声道:“少不了你的,明日就给你拿,都是这里没有的,京城那边可流行了。”

    赵粉笑着直点头。

    过了一个垂花门,见前面刘氏在迎春花藤墙下等着,路灯照了下来,映着她与丫鬟的身影。

    竟然还在这等着!芸娘一窒,脚步也慢了下来。

    刘氏着急了,忙迎了过来,携了芸娘的手,问到:“弟妹,你怎么这么慢,我仔细想过了,你也实话跟我说,那个三岁的小孩是不是公爹在外头的私生子?”

    几个丫鬟闻言离远了几步。

    芸娘大惊,瞪大了双眼:“大嫂你怎会如此想?”

    刘氏以为自己猜对了,摇头晃脑地:“哼,这么简单的事,莫非你在京城也被骗过了?”

    芸娘正欲解释,刘氏又变了脸色,颇有些对她恨铁不成钢:“弟妹!你糊涂啊,我们家是什么人家,我相公和你相公是婆母嫡出的儿子,这又来了一个,以后岂不是...”

    “大嫂到底想说什么?父亲不是那样的人,他已经说过了那是母亲家的后人,如今养在我们家而已。”芸娘冷下脸,觉得自己这个大嫂可真敢想!

    “怎么不是?你没看娘一回来就跟父亲吵架,都哭过了一回!最后怎么地,还不是把人认下了,想着父亲当这么大的官,人如今又明目张胆抱回来了,她没办法,只能认下!”

    不待芸娘回答,刘氏又急急说道:“如今我们可是一国的,相公都这么大岁数了,可不能半路让一个三岁的娃娃截了胡,以后再分了家产去!”

    祖母都还在世,她怎么敢!芸娘气极,偏偏跟这个大嫂又说不到一块去,直接打断了她还欲多言的嘴:“大嫂,父母还健在,祖母也还有许多年可活,您说这些为时过早,我看夜也深了,本来就舟车劳顿,母亲都怜我辛苦明日免了请安,我先回去了,大嫂跟我不同路,请自便。”

    说完就喊了几个丫鬟跟上,带着孩子疾步走了。

    “哎!弟妹!”刘氏伸手,连芸娘一片袖子都没抓着,愤恨地在原地跺了跺脚,与丫鬟转身回去了。

    王念念小脸躲在包被里,对此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