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边境划线 » 第二十二章:战场博弈

第二十二章:战场博弈

    【“定律”号舰桥】程琴上将正被上官沐的这一临场决策搞得焦头烂额:第十舰队的突然离阵导致平面方阵的下端出现了五十艘主力舰的空隙,而敌舰队抓住了这个机会正对空隙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耀眼的粒子束和伽马射线充斥着整个下端战场,大量主力舰在如此密集的炮火中当场殉爆。

    铺天盖地的导弹再次袭向下方战场,导弹喷发的蓝色尾迹在漆黑的宇宙背景下显得既夺目又可怕。面对如此火力地球舰队怎能不做抵抗?主力舰那密密麻麻的近防伽马射线、动能弹再次向着火力来袭方向如神龙摆尾般迅猛甩出,可刚一接触这些导弹,众军官们立即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可没等他们做出反应,无数发电磁脉冲从导弹爆炸的方向朝外扩散,离得最近的几艘战舰的计算机系统立即在强脉冲的轰击下暂时瘫痪,然就在这几秒的空隙之间,数十发反物质导弹再次飞来,不偏不倚地直接轰击在这几艘战列舰的强相互作用力装甲之上,组成装甲的质子与导弹中携带的反质子一经触碰立刻湮灭,随即产生的冲击波顺着破口直接灌进了战舰内部,闯入了位于舰桥下方的主核聚变反应堆之中。

    几团耀眼的核火球再次从装甲残片中腾起,地球舰队再次损失几艘旧式战列舰。

    【“永恒”号舰桥】慕流云将最近合成的战局图发送至舰长位道:“看这里,不断有敌军的主力舰插加入冲击队伍,但冲击阵却越来越疏松,且不断扩散。这种奇怪的战术使我们根本无法推测他们的下一步会有何作为。”

    “不,无论是什么样的冲击阵。其根本动机只有一个,那就是靠近敌军,靠近的原因可能是近距离倾泻火力,也有可能是给战友打掩护。依我看后者的可能性较大。”王景轩手一甩将敌方冲击阵放大,指着越来越大的敌军战舰之间的空隙。

    上官沐若有所思地微微侧着头,英气的眼眸在舰桥外炮火的映衬下如同繁星般闪烁出十足的灵动与活力,这双黑紫色的眼眸仿佛有魔力一般,令各位处在紧张中的军官们竟然安下了心。

    “上官准将,请解释你的行为!”程琴那强压着怒火的声音打断了上官沐的思绪,他有些懊恼地扭了扭脖子,道:“听我说,上将,请看一下热感图。”他将最新合成的热感图发送至“定律”号的舰长位,,“敌后方舰船的尾喷口正散发着大量热量,但却没有前进,由此看出他们是在空排热量,AI显然也算到了这一点并且判断为未威胁,因此并没有太在意,而直接忽略了这一信息。”

    “所以这和你擅自离队有什么关系?”

    “空排能量是很愚蠢的做法,因为明明可以将这些能量供应给战舰的武器系统,支援正在进攻的友军。而再看敌方的冲锋阵队,和一般的冲锋阵有很大的差别:冲锋阵在舰队战中往往是被集火的目标,为了保证其队形的稳固,舰船的密度应该是很大的,阵型也应是细长而尖锐的,这和固态物质密度大于液态物质是一个道理。但敌军的冲锋队却是松散,甚至可以说是中空的,这就很不符合我们的军事学。”

    “所以你自告奋勇去侦查?那说不定只是敌军的战术缺陷而已,毕竟这支舰队可是他们六百年前的产物。”程琴不以为然。

    上官沐连连摇头,叹着气道:“军队受这些该死的‘地球舰队无敌论’的影响太深了,这太可了,弱小和无知不是文明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凭我的直觉,不,是舰队模拟战的经验来看,这绝非单纯的战术缺陷!”

    “就算是这样,擅自离队是要受军法处置的,你可要想清楚。”

    “我能承担。”淡淡回答了一声,上官沐中断了量子实时通讯望了一眼从头顶上不断袭来的敌军炮火,陷入了回忆:

    【四十年前,上官沐48岁,外表年龄12岁】那是上官沐刚上初中的时候,开学第一天,几个高年级的不良少年肆无忌惮,挑衅着刚入学的新生,甚至在他无视他们收保护费的要求后将水泼到了他的身上,并大声辱骂他是一个只会靠家境的废物。

    于是,这几个不良少年,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上官沐一个人打得面目全非,动弹不得,而上官沐只是冷冷地从鼻孔中“哼”了一声,不屑一顾地一翻白眼扬长而去。

    事后,上官信上将认为他心胸狭隘没有男人风度,不配成为一名光荣的太空军人。上官沐赌气向父亲下了战书,要在模拟舰队战中一决高下。那是他首次参加模拟训练,还是中等规模的500艘级别。太空军的骨干们听说后,纷纷观战,想要看看这个毛头小子惨败后大哭的样子。而上官信虽然深知他的儿子在指挥舰队方面有着不可思议的天赋,但终究是个孩子,因此并没有把他那胡闹一般的的战法——中空冲锋阵——当一回事。就在上官信打着哈欠,漫不经心地指挥AI扫射着中空阵中的战舰之时,一道猝不及防的巨大蓝色光柱从中空的舰队中势不可挡地轰出,在他的舰队上撕开一个大口子,随后大量战舰从中空的包围圈中鱼贯而出,由内向外试图从内部瓦解他的舰队。但上官沐毕竟是个经验丰富的老练上将,他及时疏散舰队并从更远的空间向上官沐的舰队扫射,并以战舰损耗率75%的代价毁灭了上官沐的全部舰船。吃瓜围观的太空军官们着实被惊得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