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重八请我当皇帝 » 第二十五章 朱元璋的杀心。

第二十五章 朱元璋的杀心。

    朱元璋沉默良久。

    最后也没说什么,沉着脸用冰冷的眼眸看了韩林儿一眼。

    然后就带着人走了。

    韩林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一转眼,就到了放学的时间。

    韩林还在不断思考,朱元璋听进去了没。

    直到回去的路上,看到一片竹林。

    突然想起朱元璋曾经做过的一首诗: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

    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这首诗是朱元璋在乞讨的时候写的,韩林释然了。

    看来朱元璋是没听进去。

    自己给朱元璋打开了一个新的方案,给他建立了一个新的目标。

    那以后出现什么,就不是韩林可以改变了的了。

    不过为了黎民百姓,一定要去劝朱元璋一下。

    但是这念头一出来。

    韩林突然一身冷汗。

    狠狠的抽了自己一耳光,心里骂自己,“妈的,还真当自己是忠臣了?”

    韩林自觉今天说的太多了。

    他需要对朱元璋有用,但又不能太有用。

    一个伪帝,越聪明越是取死之道,以后可不许乱说了。

    看什么史书,这是什么行为。

    从此之后,再也不看了。

    回到宋国公府,一把火把除了《左传》《春秋》以外的破书全一把火烧了。

    然后叫人买了一系列的艳情小说放在书篮里。

    买回来之后,直接开始看。

    别说,这些艳情小说写的颇为露骨。

    还是挺刺激的。

    韩林看得很嗨,看得不亦乐乎,看的时候,眼神中还会出现几丝迷茫和疑惑。

    活脱脱一个痴汉。

    直到夜深人静。

    这才吹灭蜡烛上床睡觉。

    其实韩林没有睡,果然等了一刻钟,韩林就听到窗边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

    果然不出韩林的所料。

    此时,紫禁城内。

    朱元璋深夜还没睡。

    看过了刚刚送来的报告。

    看完之后,长长叹了口气。

    手里摩挲着一块玉璋。

    朱元璋的名字可是有意义的。

    当年他皇觉寺的那一夜,在菩萨面前,想要占卜一番,离开皇觉寺躲避和留在皇觉寺固守,哪个选择更加有利呢?

    希望菩萨明明白白的指点我。

    于是他拿起一种叫做“珓”的占卜工具,在伽蓝神像前开始进行占卜,结果一连占卜了三次,发现离开皇觉寺和留下都不吉利。

    这就把朱元璋给搞蒙圈了,我离开躲避也不行,我留下不动也不行,那我到底怎样才能行?

    老天你还给不给我活路了?

    那既然不给我活路,就是把我往死路上逼了。

    老天是想让我也造反起事,然后在乱世建立一番功绩吗?

    于是朱元璋在神明前又是一番占卜,结果奇迹还真的出现了,这次占卜结果是大吉大利,今晚吃鸡。

    “一投卜而吉。”

    这下朱元璋开始坐不住了,本来就是想意思意思,没想到占卜结果却来真的,所以冷静下来他就开始后悔了。

    现在乱世到处都是战火,造反起事哪有那么容易啊?

    搞不好小命就得搭进去。菩萨你到底是恶搞还是认真的?

    于是朱元璋祷告完又开始占卜了,结果这次占卜结果比上次还玄乎,占卜用的“珓”居然落地后自立了。

    “复投卜,珓跃而立,上知神意必欲从雄也。”

    于是他觉得是天意。

    决定去造反。

    于是改名为朱元璋。

    其实就是一个谐音梗。

    诛灭元朝的玉刀。

    他之所如此之晚还没有入眠,是因为今天韩林儿的话让他既开心找到了良策,却有点遗憾于这话是韩林儿所说。

    他在犹豫是不是杀了韩林儿。

    看过了韩林烧书,就了解了韩林的用意。

    韩林这么粗糙的方式,朱元璋一眼就看穿了一切。

    韩林儿蠢点才好,主要是白莲教的号召力。

    他比所有人知道百姓集合起来的力量有多大,朱元璋自己能从乞丐成为皇帝。

    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所以他把规矩定的跟铁桶一样,各行各业的百姓生活全按照规矩来。

    穿什么衣服,穿什么鞋,住多大的房子,吃什么饭。

    全部定的死死的。

    军户的儿子只能当军户。

    医生的儿子只能当医生。

    木匠的儿子只能当木匠。

    农民的儿子只能种地。

    商人的儿子只能经商。

    不管规矩有多僵硬,也必须无条件执行。

    老百姓离乡百里要申请。

    最好都成为植物人。

    一辈子都不离开家乡。

    任何犯了规矩的人,各种酷刑等着你。

    这样一来,自然天下就觉得万无一失了。

    不过他还是最后放下了玉璋,虽然很粗糙,但是韩林儿还是做出了姿态。

    韩林儿暂时有用。

    反正没用了再杀,也废不了多少力气。

    在朱元璋眼里,大臣都不可信,只有家人可信。

    他对韩林所说的分裂不以为然。

    什么一定会分裂?

    咱的后人一定不会。

    这要是韩林在身边,一定会感叹朱元璋读书读得少。

    不太了解权力对人的影响。

    按理说自己这么残酷的人,怎么就能觉得儿子们不会这样?

    权力使人扭曲,绝对权力使人绝对扭曲。

    当然这也可能是他太渴望家庭温暖了。

    年轻时的悲惨经历,让他对家人有一种近乎疯狂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