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重八请我当皇帝 » 第四十一章 抽签

第四十一章 抽签

    任务完成的天籁之音在韩林的脑海浮现,韩林也再没想听朱元璋说话。

    好不容易挨到大朝会结束,又去御史台点了个卯。

    这才请了假。

    装作若无其事,拉着刘福森和府内众人,全部换了身便装。

    对外美其名曰要去城外礼佛,净化一下自己灵魂。

    原因也很简单,系统的奖励是一支军队,一支军队少则几十人,多则几万人。

    人多也就罢了。

    敢想敢干,直接杀入皇宫,夺了皇位,也不是不行。

    但是依韩林对系统的尿性来看,一贯是不太靠谱。

    到时候自己府邸里突然多出几十个陌生面孔,岂不是自投罗网?

    所以韩林这才要出城。

    于是众人也不携带任何细软,仅仅带了一两件换洗衣服便跟着韩林出了宝聚门,过了长干桥。

    慢悠悠便来到了城外的大静恩寺。

    此时天色已暗,但是大静恩寺灯火通明,远望去如同白昼一般耀眼,寺里人来人往络绎不绝,香客们都穿着僧衣、头戴帽冠或袈裟等物前来参拜。

    “施主请留步!”两名僧人从后面快步走上来将韩林拦住,道:“小施主要去哪里?”

    韩林看向对方,只见两名僧人手持禅杖,脸上带有戒备之色,于是道:“大师,能不能让我进去去求他几张签文”

    其中一名僧人微皱眉头,道:“施主明日再来吧!晚上可以拜佛,但是不解签。”

    另外一名僧人也点头附和。

    刘福森赶忙拿出了名札,递给了僧人。

    僧人一见,连忙磕头叩见“原来是宋国公,那自无不可。

    于是两名僧人引领韩林二人进了寺庙,也不在大雄宝殿逗留。

    径直从侧门,带着韩林与刘福森七拐八绕,最终来到寺院深处一座幽灵的建筑里面。

    大报恩寺的历史地位极其崇高,是中国十九座阿育王道场之一。

    从建初寺、长干寺、天禧寺到大报恩寺,一直都是皇家礼佛圣地。

    特别是明成祖朱棣为报父母恩修建大静恩寺,改名大报恩寺。

    那是以皇宫的标准来建造,历时十七年,规模更是恢弘磅礴。

    虽说此时朱棣还没当风系魔法师,但是由于朱元璋当过和尚,这是无法磨灭的。

    朱元璋正是在寺庙中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日子。

    更是在靠着游方僧的身份游荡于中原大地,见识到了底层百姓艰苦,也为他了解了社会。

    为他造反成功奠定了基础。

    而僧人作为方外之人,往往不会被人伤害。

    所以总体而言,朱元璋对佛教是感恩的。

    毕竟曾经在最难的时候,是寺庙给了他一个得以庇护的场所。

    所以朱元璋在衣锦还乡之后,给皇觉寺赏赐了很多的财富用以报恩,

    但是朱元璋此时已经成为了皇帝,他不能完全根据个人的好恶来处理事情。

    家天下,家天下,他还是为自己家考虑更多些。

    例如他开始对寺庙进行限制和制约,全国每个府不能超过40个僧人,而且每个僧人也要记录在册,不能随意的增减。

    不过尽管制定了一些制约佛教的政策,但是朱元璋也不全然压制佛教的发展,反而还给佛教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将佛教传到周边小国。

    奉旨传教。

    如果有德高望重的法师去世了,朱元璋甚至还会给他们写铭文。

    所以大静恩寺现在香火鼎盛也不足为奇。

    韩林感叹了一下金碧辉煌的宫殿,僧人已奉上了好茶,这才说道“宋国公稍坐,贫僧去拿签筒。”

    见僧人离开,刘福森连忙从窗台四周看了看,然后压低声音道:“主公,我觉得我们不如以静制动,我看陛下对你挺信任的,我们没必要跑。”

    “怕什么?”韩林满不在乎地挥了挥手,都快要有军队了,就算只有几十个人,但是忠诚度百分百,逃命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现在朱元璋也还没完全掌握地方,只要摆脱暗中监视的人,逃出应天,天下何处去不得?

    但这些话,也不便多说,“你放心。我既敢做这件事情就早把后路考虑清楚了。”

    很快那位僧人手拿签筒回来了。

    韩林转过身来,对僧人说,“我还带了几位下人,你可以安排一下住的地方吗?”

    “嗯!”僧人当然同意,开什么玩笑,国公爷一句话,还能不同意。

    当即唤来一个虎头虎脑的小沙弥。

    “静心,你带各位施主去歇息。”

    刘福森等人便跟着小沙弥走开了。

    韩林看见签筒,也是兴趣勃发,前世今生,从没抽过签,于是从桌上拿起签筒道“你能解吗?”

    僧人点点头。

    韩林这才摇晃起签筒,一阵哗啦啦地响声过后,竹签掉落在地。

    韩林捡起一根,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百花风雨半忧愁,万事无过且漂流,昨夜灯花虽报喜,徒然为我展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