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系统请我当老师 » 312 李易甫的电话

312 李易甫的电话

    铁牛的话,听得李天额头的汗瞬间下流。

    语文单科成绩全县第一,怪不得!

    虽然他对自己的语文颇为自信,但再自信也知道和全县第一不是一个档次。

    只是他有些奇怪。

    这个叫胡蝶的女孩,不是来自贫穷的乡村吗?

    怎么可能有问鼎全县第一的水平?

    摇摇头,李天并不打算去刺探别人的隐私,而且刚才的事虽然丢人,也不是没有好处。

    他本以为自己在考试中发挥失常,如果最擅长的语文落到后面,在想赢的打赌,难度就比较大了。

    还好,对方的语文比自己强,说明她的其他科成绩,和自己有着一段不小的距离。

    深吸一口气,李天暗自下定决心,接下来的几科一定要认真考,别到时候阴沟里翻船,就太划不来了。

    不提李天的内心思想活动,胡蝶和铁牛会合后,又等了一会儿,石头终于到了。

    等胡蝶和他们俩介绍了江清之后,石头和铁牛非常高兴。

    如果说在来青山县城之前,他们对孔孟只是佩服和尊敬。

    那么孔孟又是请他们吃大餐,又是给他们安排住处,就彻底俘虏了这三个孩子的心。

    他们面对孔孟只有一个感觉,即崇拜!

    所以在听到孔老师忽然多出一个小迷妹,自然为他高兴。

    4人快步走出校园,左拐右拐之间来到一处公园。

    只见一个年轻人正坐在树荫下的木椅上和人打电话?不是孔孟又是谁?

    见孔孟在忙,四人下意识的站在他身后,仿佛四个小卫士。

    孔孟显然没注意到考试已经结束,此时他的注意力都在和李易甫通话上。

    “李会长,不知你找我有什么事?”

    孔孟有些奇怪,之前他儿子生病,为了照顾儿子,李易甫空闲时间较多还可以理解。

    可经过孔孟救治后,对方儿子已经脱离了危险期。

    而且在来到青山县之前,他专门和对方通过电话。

    为补偿之前的因私废公,李老先生现在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

    他想和对方多聊几句,都被对方以太忙为由拒绝。

    李易甫哈哈一笑:“怎么?没事我就不能找你?”

    孔孟笑道:“当然能您对我来说对您老人家绝对是随叫随到。”

    李易甫道:“算了,不和你废话了。

    听说你借助白菇,又研究出了治疗癌症的新药,还彻底医好了一位姑娘得白血病?”

    孔孟有些奇怪:“你怎么知道?”

    李易甫无奈道:“你将京城所有医学方面的专家都请到西溪村。

    这么大的事,就算我把耳朵堵上,眼睛闭上,也不可能听不到半点风声的好不好?”

    孔孟这才恍然,其实他也明白了李易甫和他打电话的用意。

    当时他为了给对方儿子治病,曾特意借助石医生的医疗实验室配药。

    只是那个时候他对白菇药性的理解,还在一个很初始的阶段。

    所以配出的抗癌药效果虽然不错,但距离彻底治愈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

    后来经过一系列事,他的医术终于融会贯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虽然蒋芸的病还没有彻底治愈,但和正常人已没有太大区别。

    果然,就听李易甫道:“快把你研制的新式抗癌药寄来一些。

    虽然我儿子已能下床活动,但随时都有复发的可能。

    不将他彻底治好,我心里始终放心不下。”

    “这个……”孔孟有些犹豫。

    对面李易甫的心也是一沉:“孔小友,你在云溪村做的事,我已经知道的七七八八。

    药我不要多,够一个疗程就行。

    而且你放心,价格不是问题,我不会让你白忙活的。”

    孔孟苦笑道:“李老先生,不是价钱的问题。

    实不相瞒,为了给蒋芸姑娘治病,我的经过反复实验,把村民送的白菇几乎消耗完毕。

    剩下不多的一些,也都送给京城那帮医生做实验。

    所以现在就算我能配出效果更好的药,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易甫一愣,显然没预料到是这种情况。

    孔孟宽慰他道:“其实李老先生你也不用太担心,李大哥的病虽然没有彻底治愈,但坚持一年半载还是没问题的。

    我现在正带领村民培育新的白菇,最多一个月就会有成品出炉。

    到时我配出的第1批药,就直接给你邮寄过去。

    你看怎么样?”

    这点孔孟倒不是撒谎,对于李易甫儿子的事,他心里记得清清楚楚,怎么都不会耽误。

    事实上如果不是交通不够便利,在治好蒋芸的第一时间,他就把多余的白菇配成药寄出去了。

    电话那头,李易甫长长叹了口气。

    其实他又怎会不知道自己有些心急?

    可可怜天下父母心,在知道儿子有治愈希望时,自然第一时间想将药拿到手。

    不然明知立刻就能治愈,却就这么拖着,他睡觉都不踏实。

    “孔小友,难道就没其他办法了吗?

    自从知道这件事后,我哪还有工作的心思?

    而只要安静下来,我就恨不得立刻坐飞机飞到你的面前。”

    孔孟无奈:“可就算你来找我也没用啊!

    我现在也没太好的办法,要不你老人家再等一个月?”

    见李易甫不说话,孔孟不由苦笑。

    正如他对教师这个职业异常执着一样,此事不解决,绝对会成为李易甫的一块心病。

    想了想他忽然灵机一动:“李老先生,其实你现在就想拿到药也不是不可能。

    虽然我手上没有白菇,可有人手里有啊!

    而且我已经制作方法告诉了他们,相信他们现在应该差不多有成药了。

    不过这个时间段,这些药的价格绝对价值连城,想拿到并不容易。”

    李易甫瞬间明白了孔孟的意思:“你是说京城的那帮医生?”

    孔孟点点头。

    因为考虑到自己短时间内不会用到白菇,所以在京城那群医生离开之前,他将所有的风干白菇都送给了对方。

    作为交换,这些医生当即表示,愿以通过自己的关系,为云溪村拉来一批游客。

    “行,那我知道了,我去试试看。”

    李易甫瞬间明白了孔孟的意思。

    如果真如孔孟所说,那些医生用剩余的白菇成功合成出抗癌药,自己过去十有八九要吃个闭门羹。

    并不是他出不起钱,也不是以他的关系,无法和那些医生说上话。

    事实上,以李易甫现在的地位,那些医生不会不给他面子。

    事情的难点不是这个,而是儿子的病。

    在孔孟的救治下,儿子一个月内绝不会有任何生命危险。

    可对其他十分严重的癌症患者来说,一个月的时间足以致命。

    所以不管为了临床实验数据,还是救人,这些药肯定优先配给,那些处于弥留之际的重症患者。

    “孔小友,你的意思我知道了。

    这样,如果你那边配出新的抗癌药,请一定第一时间邮给我。

    我听说你现在正带着云溪村村民建造养鸡场?

    这样吧,我以古文联盟协会的名义捐款100万,也算为云溪村村民贡献一点力量。”

    李易甫话说得正气凛然,但孔孟却听得暗笑。

    对方现在为贫困地区捐款,虽然合情合理,但真实的用意,只要不是傻子也能猜的出来。

    不过孔孟却没有办法拒绝。

    虽然云溪村并不缺建造养鸡场的钱,但作为几乎没开发过的蛮荒地区,这里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

    因此李易甫给他100万,相当于雪中送炭。

    孔孟笑道:“行,这笔钱我收了,不过不是捐款,而是以云溪希望学校的名义借款,等这边有了钱,一定会一时间还你们。”

    李易甫摆摆手:“这个真不用,为贫困地区捐款,是我们古文联盟协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孔孟摇摇头:“李老先生,我想你误会了。

    现在的云溪村已算不上贫困地区,而且你赚钱的目的是什么,你清楚,我心里也清楚。

    我知道你愿意为儿子放弃一些原则,但作为朋友,我却不能让你这么做。”

    听孔孟真诚的语气,虽然看不到对方,但李易甫依旧丝毫不差的体会到孔孟的心境。

    沉默半天,虽然心里有一千句一万句话想说,但最后说出口的只有两个字:谢谢!

    挂断电话,李易甫陷入沉默。

    但很快,他就从这种沉默中恢复过来。

    目光斜斜看着天空,他决心去京城看看。

    虽然知道向那些医生,索要一个疗程的抗癌药物希望十分渺茫,但李易甫,还是决定试试。

    就算不成功,他也想亲自看看,这种抗新型抗癌药的作用。

    若真能将患者治愈,哪怕晚上一两个月,他也能放心一些。

    时间不等人,李易甫立刻打电话,订好连夜飞往京城的飞机票。

    这就是交通发达的好处。

    从做决定到第二天清晨,他已经站在京城这片代表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土地上。

    坐上地铁一路飞驰,很快协和医院便映入眼帘。

    “万老哥,好久不见!”

    推开门,李易甫和一位穿着白大褂的老先生笑呵呵的打着招呼。

    如果孔孟看到,一定会惊讶万分,这不是那会带队去云溪村“旅游”的老大夫吗?

    没想到他竟然姓万,还和你衣服那么熟。

    看到李易甫,万医生也非常高兴:“老李,你能来我这,可真让我这里蓬荜生辉。

    对了,我还没感谢你呢,如果不是你向我推荐那位孔医生,对癌症的治疗,我现在恐怕还是一位小学生。”

    李易甫眼前一亮:“是吗?这么说孔老师配制出来的抗癌药有效果?”

    万医生哈哈大笑:“何只是有效果?简直就是神奇!

    你知道吗?我用他送给我的白菇,按他说的方法配了一批药,然后给5个临床患者使用,你猜怎么着?

    这5人的病,无一例外都出现大幅度好转。

    这可是生命垂危的重度患者呀!

    可以预料,一旦白菇成功培育出来,我就能在医博会上郑重宣布,人类已经彻底攻克癌症这一难题!

    只是可惜,孔医生手中的剩余白菇也不多,不然我还能救治更多的人。”

    此话一出,饶是李易甫心中有所准备,还是忍不住遗憾。

    他本以为这位万大夫最多将成药配制出来,没想到对方竟完全用了出去。

    不过这样也好,不然他真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去和对方索要这种用来救命的特效药。

    但李易甫的心情很快就调整过来。

    既然确定这种药真实有效,而在不久的将来又能实现量产,那么自己儿子离彻底治愈已经是板上钉钉。

    最多等孔孟那边成功,自己亲自跑一趟大青山即可。

    他笑着道:“那就恭喜万老哥你了,从现在开始,你将是人类抗癌药物研究第1人。”

    万医生闻言连忙摆手:“老李,咱们明人不说暗话,这一切都是那位孔医生的功劳,和我又有什么关系?

    我只是这种药的搬运工。”

    李易甫摇摇头:“看来万老哥还是不够了解那位孔老师,孔老师学究天人,精天地之造化。

    但除了教师,他对其他方面的名利并不看重。

    所以……”

    李易甫话虽然没有说完,但语气里的意思再明显不过。

    万医生嘿嘿一笑,并没有反驳。

    虽然他口口声声十分客气,但不远万里跑到云溪村取经,又将这种方法带回来自己研究,意思已再明显不过。

    这种抗癌药的发明人可以给孔孟,但他必须从中分一杯羹。

    比如这种药物的优化和生产。

    众所周知,医药行业的大头,特别是牵扯到医学最前沿的垄断技术,药物生产者永远是获利最丰厚的那位。

    虽然孔孟搞养鸡场,并引导村民种植白菇,也有发展药物生产公司的意思。

    可对方既没钱又没人,而且位置还在那种犄角旮旯地区,又怎么可能和自己这种身后站着协和医院的大鳄竞争?

    想到这里,他心中甚至有些小得意。

    那位孔医生,将自己这些人叫过去,并将技术倾囊相授。

    这种行为看似大公无私,却是一种极度愚蠢的行为。

    如果自己的心黑一点,完全可以赶在对方之前申请医学专利。

    到时候这项发明就完全归自己所有了。

    摇摇头,最终他还是没把这事做绝。

    甚至准备把这种药生产的一成利润送给孔孟。

    这样想着,他不由暗自感慨。

    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医德?

    自己这样就是善良,就是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