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捡到一个诸葛亮 » 第二十七章 鼓声

第二十七章 鼓声

    子夜,天无月,无火之处,伸手不能见五指。

    鼓声停,杀声止,哭声遂大起,使人不闻沂水之声。

    黑烟缭绕间,有人影绰绰,或寻亲访友于尸体间,或彷徨徘徊不知所归。

    吕杨持火引煜向东北去,脚底黏滑难行,低头看,竟发现自己于血泊中行走。

    大惊,忙往旁边高处奔,以火照前路,却见此丘为人尸所叠。

    忙转身,脚为尸身头发所绊,扑倒于地,正见一人从尸堆中爬出。

    其人肚破肠流,以手带足,口中呜呜不知所言。

    幸有煜将其提起,但直至十步外,杨两股战战仍不能止。

    再往前行,多有人跪地啼哭,或哭子女、或哭夫妇、或哭父母、兄弟姊妹。

    吕杨本欲相劝,又想到一路所见诸尸,连哭丧之人也无,遂又住嘴。

    一路心悬于嗓,不敢侧目,恍惚间若行于鬼蜮之中。

    终于行至两里处,见二十只火把围成一圈,周边有不少马匹嘶鸣之声,方知自己已至。

    白乐被放平在一块空地之上,直如血人一般。

    他周围跪了一圈青壮,大多也是浑身浴血,这些人却恍然未觉,双眼只盯着白乐所在。

    “白大哥,俺来了。”吕杨人未走到跟前,泪水先留了一脸,六个字都是哽咽中说出。

    “哭个啥,跟个女娘似的。”白乐笑骂一声,又猛咳了两口血,才继续对吕杨道:“汝方才说,汝家小郎君,能让人,日日吃两顿,可是真的?”

    “真的!真的!”吕杨忍不住,去捉白乐的手,结果捉到才发现是断手,只是被他兄弟摆在了那处,他又赶紧去捉另一只手道:“白大哥,吾家小郎君就在此处。”

    当刘煜迈步过来时,吕杨又急转身抱住他的腿道:“小郎君,你不是救过徐大哥吗,你也救救白大哥吧。”

    刘煜蹲下查看了两眼,终于还是摇了摇头。

    他伤得太重,浑身上下都在冒血,光是致命伤就有三处,真不知这人是如何撑到现在的。

    吕杨还欲再说,白乐却开口道:“俺识得你,你就是那马上的厮杀汉子,若无你,吾等俱死矣。”

    “若无你将曹军吸引于一处,吾也无甚机会。只以今夜事论,吾该谢你,所有活下来之人都该谢你。”刘煜话说得真热忱,他也真心如此。

    千百年来,总有这么些草莽英雄,凭着一腔意气起事。

    纵使时运不佳,兵败身死,但也正是这些无名之人,让不知多少华夏之民,免遭屠戮。

    “大丈夫做便做了,何必那些虚言!”白乐突然强扯着嗓子说道:“汝真要有心,便把俺这几个兄弟收了吧,他们个个能骑善射,不白吃汝的两顿饭。”

    他瞪着眼睛,一股一股的血沫从嘴里冒出,吓得周围兄弟都一起围上来。

    “大哥!”

    “大哥!”

    无论他们怎么喊,白乐都一言不吭,一双瞪得圆圆的眼睛死死盯着刘煜。

    两人对视之下,刘煜郑重地点了点头,沉声道:“若有人愿来,吾必一视同仁。”

    刘煜说完,白乐面色慢慢松弛,终于垂下了眼皮。

    “大哥!”

    一人摇晃了他两下,发现白乐再无生机,从腰间抽出环首刀,就直接切破了自己的脖颈。

    “大哥,且等吾等!”

    又有三名重伤者,只是相视一眼,便齐齐拔刀自戕。

    刘煜未成想此时汉民竟有斯般烈者,赶紧厉声喝道:“汝等俱死,何人为白乐报仇?”

    “杀兄长者,兖州军也。徐州军尚且不敌,吾等何能为之,不如随兄长而去!”

    “徐州军不能,但吾能,汝等若愿随吾,吾带你们继续杀曹!”

    这话别人说他们不信,但以刚才刘煜的表现而论,确实有说服他们的资本。

    众人相视之下,又想起白乐托付,终于有十六人在安葬白乐之后,随吕杨回了营。

    刘煜没有回营,而是依照诸葛玄的邀请去了昌平里。

    昌平里大火渐熄,但是浓烟依旧刺鼻,众人依着刘煜建议,用浸湿的布帛封住口鼻,才得以入内。

    整个闾里俱被烧得房倒屋塌,完全看不出旧日模样,他们于里中穿行良久,硬是没有看见半个活人。

    诸葛玄也只道时间紧迫,目不斜视,直接纵马朝老友的方向奔去,刘煜、诸葛亮、刘威及诸位家仆跟在其后。

    不多时,便见诸葛玄翻身下马,紧接着便是一声带着长音的哀鸣:“许君!”

    那是一处街巷,要比他们路过的都要宽得多。

    一位带着纱冠的老者躺倒在血泊中,看不见一丝活气,右臂已与肩部分离,断臂的手中依然紧紧攥着长剑。

    在他的身后,还躺着九个人,他们都穿着相似的儒服,手中或者身侧,皆能看到长剑。

    队尾处是一具小童的尸体,刘煜见过,正是给刘邵送书的那个孩子。

    小童双手紧握一卷竹简,平静地躺在路上,就像睡着了一样。

    刘煜下马躬身,从他手中拿起竹简,上面有汉隶,写着《孟子》。

    他摩挲着光滑地竹简,心中陡然升起一阵异样的情绪。

    这就是汉代的儒生吗?

    他们为何不像孔端操一样跪在金兵面前献上降书顺表,他们为何不像明末那些大儒一般乖顺,闯来降闯,清来降清。

    就算是真正的大儒,有节气的可归隐深山,再壮烈点的也可自杀殉道。

    这姓许的怎么拿着长剑,带着学生去大道上砍人。

    这是怎样的一群儒生啊!

    或者说,他们还是儒生吗?

    看看面前童子的尸体,想到他那高高昂起的小脑袋,刘毅感觉自己曾经铁板一样的认知,好像被人狠狠的打了一拳。

    “许君,汝生前曾言要守汉土、拒逆臣,今虽力有不逮,也当受我一拜。”

    不远处,诸葛玄不顾地上尘土,撩袍跪倒,端端正正地对着那老翁的尸体行着大礼。

    诸葛亮、刘威等人也都一同跪下,俯身行礼,诸葛亮年少,念祝词时竟是有些哽咽。

    刘煜没有拜,他的眼睛一直在朝北张望,众人正哭得伤心,却他冷声道:

    “诸君,该走了,开阳起火了。”

    “什么?”自诸葛玄以下,众人齐齐起身遥望北面。

    开阳城方向的夜空骤然明亮,本是漆黑一片的地平线,已经被照出一片红光。

    这样大的火绝对不是攻城能造成的,只可能是城内起火,还是那种烧遍全城的大火。

    不管是城内曹军奸细点火为号,还是臧霸离城被发现,有奸民纵火抢掠。

    总之,曹军的攻城战即将开始。

    此时已是丑时,天色黑暗,足以为军事行动提供遮蔽。

    而且再过半个时辰,天光就将转亮,无论是攻城,还是撤离,这都是一个绝佳的时间。

    但留给刘煜等人的时间,显然不多了。

    回到营中,无论是刘煜本营,还是刘氏的车马,都早已准备完毕。只听得一声令下,众人便继续朝南行去。

    但流民们没有这样的组织,有些体弱的流民,甚至因为前半夜的过量消耗而沉沉睡去。

    “小郎君,是否派人去唤他们启程?”依然惊魂未定的王仲,小心地提醒了一句。

    “没有时间了,再说他们也走不动了。”刘煜无奈地摇了摇头,看着王仲面露被色,他转向徐盛道:“去找刘氏借一面皮鼓。”

    不多时,旷野之中再次响起了急促的鼓声。

    “咚、咚、咚、咚!”

    与其他流民不同,今夜随同刘煜一起冲杀的悍民纷纷在这鼓声中站起身来。

    “欲活命的,跟在吾后!”

    那声音听得及其熟悉,以至于人群中马上就有人问道:“可是莒县刘煜、刘郎君?”

    “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