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北归 » 第六十四章 会友

第六十四章 会友

    徐枫回到苏州城的时候已是花灯初上的时辰了。苏州城繁华依旧,一条条烟雨小巷、一座座亭台楼阁都点缀着雅致和风情。可这横亘在穷苦众生面前的雅致和风情总透着一股腥味。

    徐枫嗅到了这里的腥味。他满眼所见,尽是穿流的才子佳人和清风明月。那河昉、酒楼、小桥、流水、花草,还有那从窈窕歌女的指间弹拨出的江南小调都让徐枫深深地着迷。可他越是着迷,那刺目地贫富对比就越是明显,他心里的紧迫感也就越强烈。

    “徐大人,还是下官送您回寓所吧。”通判的话打断了徐枫的遐想。他笑了笑,说:“不必了,我想一个人走走,你们先回去休息吧。”

    众学子们也是互相看看,站出一个人来说:“大人不可忘了今日的所闻所见,保重。”

    徐枫和大家一一作别,最后通判也在软磨硬泡无果的情况下独自离去了。现在的徐枫是真正的一个人了。他漫步在苏州灯火酒绿地巷陌间,一家家饭店茶摊的招子迎风招展。徐枫所过之处酒香四溢,说书人拍醒木的声音和观众们的呼喝声也交相呼应,此起彼伏。

    “这确实是个烫手的山芋。”徐枫边走边在心里想着:“我要整顿苏州府的经济就不能没有帮手。单单依靠这里的官员还远远不够,这些人都是七窍玲珑心,做惯了欺上瞒下的事。现在最值得信任的就是复社的学生们。这些年轻学子有热情有冲劲,只要因循利导,必能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可因为朝廷的腐败无能,已让他们失去了对官员最基本的信任,要团结他们又何其难也。”

    徐枫忽然眼前一亮,想到了陈子龙和冒辟疆。他们在苏州很有声望,如果他们全力支持自己,大事就不愁不成。

    主意打定,徐枫立即转身,正好瞧见有两个轿夫坐在路边等候租借肩舆的客人。这场景像极了近代中国的人力车。徐枫大踏步走过去问:“你们知道冒辟疆冒学士的家怎么走吗?”

    轿夫二人急忙起身,领头的恭恭敬敬地回答:“冒学士鼎鼎大名,小的当然知道了。”

    “那好,烦你们载我一乘。”徐枫说着就从怀中摸出了一吊铜钱递给了这领头的轿夫。轿夫双手将钱接过,笑道:“谢老爷的打赏,那您老就快上轿吧。”徐枫应了一声,挑帘入轿,坐好之后,两个轿夫吆喝一声,抬起肩舆便走了。

    古人的轿子也分很多种,徐枫乘坐的是最简易的肩舆,只需要一前一后两个轿夫。这种小轿兴起于南宋,是人们除牛车以外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与后来的人力车颇有相似之处。

    徐枫坐在轿子里一摇一晃的十分难受。他难受的不仅仅是不舒适,也是心疼这两个轿夫的辛劳。走不多时,他就挑开轿帘说:“你们也累了吧?要不咱们歇会再走?”

    轿夫哈哈一笑,说:“哪有这个道理,老爷可真是菩萨心肠。咱们抬老爷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哪能歇呢?”

    徐枫只是微微叹息也不争辩。因为他知道这是时代所造成的价值观的偏差。他穿越也半年有余了,对这种偏差早已习惯。所以他知道自己多说无益,只能重新坐好。

    肩舆终于停了下来。两个轿夫小心翼翼地落轿,然后一擦脑袋上的汗水,说:“老爷,咱们到冒学士的家门口了。”

    徐枫缓缓出轿,抬头一望,冒辟疆的房子十分淡雅,门前的两尊石狮威武庄严,大门上高悬一块写有“水绘园”的匾额。

    “这儿就是冒学士的家吗?”徐枫望着那匾额问道。

    轿夫双手叉腰,一边喘气一边说:“是了,这里就是冒学士暂居的地方。”

    “暂居?”徐枫侧目问道:“难道冒学士不是苏州人?”

    轿夫哈哈一笑,说:“在苏州的也不一定就是苏州人呀。冒学士是如阜人。”

    “哦。”徐枫若有所思地应了一声,然后向两位轿夫一拱手,说:“辛苦两位了,这个就当是……小费了。”他从怀里又摸出一吊钱来递给了轿夫。轿夫又惊又喜,急忙接过了钱,连连道谢。

    徐枫送走了轿夫,独自上前去轻轻拍了拍冒辟疆的家门。来开门的是一个面目清秀地婢女。婢女将徐枫一望,用银铃般的声音问道:“可是徐暮帆徐大人吗?”

    “啊?哦,我是。”徐枫对自己的这个“新名字”还有些不适应。

    “那就快请进吧。”婢女把徐枫迎了进来,边引路边说:“我们家老爷早就料到您会来,特地邀了陈学士和侯学士在此恭候呢。”

    “哦?难道你们老爷会算卦?”徐枫十分惊奇地问。

    婢女抿嘴笑了笑,说:“算卦我们老爷是不会,不过审时度势、未雨绸缪倒是常常应验呢。”

    二人说话间就已穿过了庭院,来到了大堂门口。徐枫把眼一瞧,只见堂上坐着三人,分别是冒辟疆、陈子龙和一个自己还不认识的年轻书生。这书生身材清瘦,面容也颇为俊朗,想必就是那婢女口中的‘侯学士’了吧。

    “老爷,徐大人带到了。”婢女盈盈笑着,说完之后又对徐枫说:“徐大人,请。”然后转身离去了。

    徐枫的目光被婢女牵引,不自觉地也向后望了去。“徐大人,你快来吧,今日之宴专是为你而设。”

    “哦?”徐枫应了一声,这才跨过门槛走了进来。

    那个年轻书生见徐枫走来,便起身行礼道:“在下侯方域表字朝宗,仰慕徐大人久矣。”

    徐枫也连忙拱手还礼,说:“徐枫徐暮帆正是在下。咱们不在朝堂上,不必称我为‘大人’了吧?”

    三人闻言均是一笑。陈子龙对冒辟疆说:“还是辟疆兄神机妙算,料准了徐大人……哦不,暮帆兄会来。若日后仕途不顺,摆摊算卦也可勉强糊口啊。哈哈哈……”

    冒辟疆拉徐枫坐下,亲自为他倒上了酒,笑着说:“子龙抬举我了,医卜天象我哪里懂?只是咱们鼓励学生们去苏州府衙门请暮帆体察民情,我猜他们一定会把咱兄弟给供出来。而暮帆一旦知道了幕后主使,焉有不登门问罪的道理呀?”

    徐枫也随三人一起笑了起来,说:“问罪我可不敢,请求指点我倒是第一名。”

    “看来今日暮帆兄在苏州的乡村一游,颇有感慨。”陈子龙兴味盎然地问。

    这话勾起了徐枫的愁思。他端起酒杯的手又放了下来,叹了一口气说:“实不相瞒,今日一游确实令我深深地震撼。没想到富足甲天下的苏州竟也萧条如斯。这样下去,不等满洲鞑子打来,咱们就已饿殍遍地、民不聊生了。”

    侯方域摇头苦笑,道:“现已是饿殍遍地、民不聊生了。”

    冒辟疆和陈子龙对望了一眼,纷纷收敛起了笑容。“暮帆兄,你是朝廷命官,不比我等闲云野鹤。对此情形,你可有良策呀?”陈子龙正色问道。

    徐枫想了想,说:“兄弟倒有一策,只是还不成熟,不知当讲不当讲。”

    “此间并无六耳,暮帆但说无妨。”冒辟疆目光如炬,期待似的望着徐枫。

    “据我的观察,乡村之所以凋敝荒芜,在于青壮年的大量流失。而这些人口也不是一时就能补回来的。”徐枫细细地说:“男人没了,但我们还有女人。女人扛着锄头去种地确实很难,但她们种植棉花、桑树这样的经济作物还是可以的。”

    “经济作物?”冒辟疆、陈子龙和侯方域异口同声地叫了起来,都十分惊讶地望着徐枫。

    徐枫明白他们对“经济作物”这个词不理解,便解释道:“我的意思是说,不让她们种粮食,而是改种棉花和桑树。这些东西可以做成衣服,衣服也是刚需。所以,只要咱们大量地种植了棉花和桑树,结下果实来就卖出去换钱。百姓们有了钱,就可以再用钱去买别的地方买粮食了。”

    三人对视了一眼,陷入了久久地思索中。不一会儿,侯方域点头道:“这个法子我看行。”

    冒辟疆却是眉头深锁,说:“办法是好,但有两件事却不易办。”

    “何事?”徐枫问道。

    “第一,百姓们要种棉花和桑树,那就得买棉籽和桑苗。可如今百姓穷苦,根本拿不出钱来;第二,外销和买粮也都是个难题。”

    徐枫点了点头,说:“辟疆兄指出的这两点确实是问题的关键。所以我才厚颜来拜访辟疆兄,希望借助你、子龙和朝宗兄的名望,帮我多多发动复社学生,让学生们监督官府去帮百姓做这些百姓还做不到的事。”

    “监督?”三人又都露出了错愕的神情来。侯方域皱眉道:“暮帆兄,你是朝廷派来的钦差,何以要鼓励学生们闹事呢?这不是有些滑稽吗?”

    徐枫摇头说:“不,一点也不滑稽。我大明的官府已腐朽不堪,唯有借公众舆论的力量,才能给他们压力,他们也才能认真办事。”

    “可这种大逆之事,我朝还无此先例呀!”陈子龙摊开了两手,茫然说道。

    冒辟疆沉吟着说:“子龙此言差矣。太祖开国之初就立下了百姓可以进京告御状的规矩。更有甚者,还有百姓将徇私枉法的地方大员扭送去南京受审呢。这种事倒也并非完全无例可循。”

    徐枫略吃了一惊,心想:“原本以为明太祖朱元璋是个独夫民贼,没想到还挺有现代民主意识的。”

    于是他立即接口道:“对嘛,咱们做的只是监督,不许他们徇私枉法,不许他们贪墨公款,又不是扭送他们去南京。”

    “可是……”陈子龙望了徐枫一眼,又将目光投向了冒辟疆:“可是此一时彼一时。大明开国时万象更新,而如今却是贪官横行,哪能比较呢?”

    侯方域若有所思地说:“我大明开国时不也贪官横行吗?”

    陈子龙一时词穷,无言作答。他只能端起酒杯来,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说:“既然朝宗兄和辟疆兄都同意,那我也没什么可说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