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北归 » 第三百四十七章 共和

第三百四十七章 共和

    大臣们惊讶错愕的表情早在徐枫的意料之中,就连朱慈炯也瞪大了眼睛望着他,满眼尽是困惑。

    看着大家这有些不可理解的表情,徐枫倒颇是享受。他喜欢这种自己掌控节奏的谈话。自己说的话朝臣们听不懂,但也因为听不懂而陷入对自我的怀疑,对上级的敬畏。

    徐枫要的,似乎就是这样的敬畏之情。

    于是他微微一笑,缓缓解释:“在本朝以前,‘中国’一词是我中原历代王朝的自称,同样也是美称。中国,乃中华之国。中华者,居中为尊,华者为美。不过从今往后,这一美称正式成为国号。日后我中国就称中国,不再另设国号。”

    “这……”朝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彼此的眼神中均透着惶惑。但也不好提什么反对意见。

    “至于年号,朕也要变一变。”徐枫顿了顿,待大家又都恢复了安静,才继续说:“从此之后,我中国只有一个年号,叫做‘共和’。这个年号并非是君主专属,而是我国家社稷、万民百姓的专属。即使朕死之后,‘共和’仍然沿用。朕的意思,诸位爱卿可明白吗?”

    大臣们更是混沌不清了,纷纷摇头,道:“臣等愚钝,不是很明白。”

    张有誉面带忧色,起身道:“陛下,自汉武创制年号以来,年号便是君主专属,以示威服四海。而今陛下居然要放弃这一君主之权,岂非是要置天下万民于不顾吗?”

    顾炎武细细一想,起身道:“陛下的意思,臣或许能明白。”

    徐枫向他投去一个赞赏的目光,笑道:“就请先生为张大人以及诸位爱卿们释疑。”

    “是。”顾炎武微微鞠了一躬,然后侧身望向了张有誉,笑着说:“张大人的担心不无道理,但当今陛下与古往今来的帝王不同。汉武帝创制年号,的确有威服四海、强化君权之意。不过,此乃霸道,而非王道啊。”

    张有誉眉头一皱,举手作揖,问道:“请教顾大人,何为王道。”

    “教化万民,协和万邦,是为王道。”顾炎武抬头望了一眼徐枫,又继续解释:“陛下取国号为‘中国’,年号为‘共和’。正是有以王道治国的意思。中国,是千百年来中原百姓对父母之邦的称呼;而共和,则出自周公、召公辅政成王的典故。这一国号、这一年号,都不是陛下自创的,而是取自民间和典籍,大为尊重民意呀。”

    “哦?”张有誉仍有些似懂非懂,却也不知该如何反驳,只能呆呆地望着顾炎武。

    这时,钱谦益也站了起来,上奏道:“敢问陛下,可知‘共和’之意?”

    这是一句颇为冒犯地问询,他的言下之意似乎有指责皇帝不懂装懂之嫌。于是,他此话一出,群臣无不侧目。

    徐枫与他四目相视,见他目光柔和,并不似说话的语气那样的盛气凌人,便笑着反问:“钱大人有什么指教?”

    钱谦益奏道:“臣以为,‘共和’乃是迫不得已地权宜之计。君主幼小时,主少国疑,当有大臣或皇亲宗室来辅政。不过,为了防止辅政之臣专权独大,才将权柄分给几人。是为顾命大臣。顾命大臣一同治国,是为共和。”

    徐枫点点头,道:“钱大人的理解,与朕并无不同。”

    “既如此,难道陛下要做成王?若陛下做了成王,那何人敢做周公和召公呢?”钱谦益扬起双眉,声音也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

    群臣都连连点头,点头之后又是叹息着摇头。“莫不是陛下做齐王辅政时失心疯了,自己做了天子也要……”

    这话可不能说下去了,说下去就是大不敬。话可以不说,但却备不住大家这样想。

    徐枫多少能猜到他们的心思,便不急不缓地说:“钱大人义正辞严,果然是位正色立朝的君子。朕也很佩服你。”

    钱谦益觉得有些尴尬,忙躬身下拜,道:“臣不敢。”

    “钱大人的担忧朕明白。可朕的意思,诸位却没能明白。”徐枫的目光望向了群臣,徐徐言道:“诸位都是饱学之士,朕有一个问题请教。为何我中原王朝不能享国永久,每隔两三百年就要遭遇兵戮之灾,从而改朝换代呢?”

    大理寺卿姚思孝起身回答:“帝业根本在于天命。天命既改,人无能为耳。”

    “姚大人所言谬矣!”一个稚嫩地声音从人群中响了起来。众人回头一望,只见说话之人是一个台谏官员,正五品的御史中丞夏完淳。

    这年夏完淳不过十七岁,之前的“恩科”考试他高中进士。只是因为他的文章太过激切,人又太年轻,徐枫才没把前三名的位置给他,而是点为一甲第七名。至于官职,徐枫希望他能多在基层历练,于是授予了他御史中丞之职,专为各位朝臣纠错。

    此时夏完淳忽然发言,不仅姚思孝为之一惊,就连徐枫也有些暗暗惊奇。

    夏完淳离座而起,缓步走到御阶之前才向徐枫行礼,说:“臣出言无状,咆哮朝堂,还请陛下治罪。”

    他明知徐枫是不会治罪的。但这场面话一定要说。徐枫也果然点了点头,说:“你但讲无妨,朕赦你无罪。”

    “是。”夏完淳转过身来对姚思孝说:“姚大人适才说天命所归,因而可以得天下,是吗?”

    姚思孝又想了想,并不觉得这话有什么不妥,便点头道:“是。”

    “敢问姚大人,天命归于何人,何时归于此人,可有判断依据?”夏完淳如此追问。

    姚思孝有点发窘,这个问题他的确没有想过。不过姚思孝也是当世大儒,只略想了一想,便答道:“天命所归,是为天下万民福祉着想。”

    夏完淳微微一笑,说道:“故,天下万民即可主宰朝廷社稷,与天命无关耳。”

    此言一出,朝堂上又起了一阵骚动。夏完淳的话过于惊世骇俗,加上他又是个毛头小伙子,诸多大臣都是愤懑于胸,真想和他好好地辩一辩。

    不过徐枫却向夏完淳投去了赞赏似的笑容,说:“夏爱卿所言极是。天下万民才是江山社稷的主宰。可是,我们又该如何让天下万民支持我们,而不会揭竿起义,造我们的反呢?我思来想去,只有共和这一条路。”

    群臣面面相觑,不知这话是什么意思。

    徐枫站起身来,一边踱步一边解释:“西周的共和,只不过是姬姓贵族的寡头共和,人民是无权发言的。而我要实行的共和制度,是要将诸位以及百姓都纳入进来,任何人都可以参政议政。朝廷、衙门也要受百姓的监督和监管。如此一来,百姓才能有翻身做主人的感觉。百姓们一旦做了主人,自然会真心诚意地拥护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