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慢生活 » 第八十章:战

第八十章:战

    朝会上,众大臣都在差异,以往都是卡点到的李承乾,今天居然早到了,还没有往日的慵懒样子,这大唐太子开始改邪归正了?随着太监的呼喊,朝臣开始依次进入大厅,等朝臣排座妥当,李承乾进入大厅,当然还有太监的报幕,不然他李世民就直接自己进入大厅多丢面子,李世民先是看了一眼李承乾,没办法今天的李承乾一改往日的慵懒,让人眼前不亮都不行,太监:“有事禀,无事散去”代替皇帝说的怎么可能用有事启奏,无事退朝,逼格要不要了?(瞎写的,最近过年,事情就是烦,你们就当凑字数吧)

    李承乾:“父皇,儿臣有事启奏”李世民:“准”李承乾:“父皇儿臣的太子六率,更名为太子卫一团和二团,每团2894人,现在已经训练了许久,儿臣准备在渭水南边操练月余,清扫一下野兽,还有贼人,已让我长安城的百姓出行平安”魏诤皱眉,虽然李承乾的话,没有什么破绽,可是就是感觉那里不对,魏诤还在思考,李世民还没有回答,礼部尚书孔礼:“太子殿下,乃是千金之躯,万一要是在军营中损伤可怎么办?”李承乾:“孔尚书,多虑,孤除了会参加日常训练,像剿匪,清扫野兽,这些事情都会让他们团长去做”孔礼:“君子,当修身,读书,明礼。而您贵为太子还要加上一条明政,这么多的事情,那有时间让你去军营厮混”这句话说出来,武将这块的人,有点做不住了,从川南回来没几天的程咬金直接站在大殿中央,用手指着孔礼

    程咬金:“老匹夫,怎么看不起我们武将,要是没有我们这些武将,这大唐的太平靠你们用嘴来换取吗?”孔礼那见过这样的混人:“哼,鲁国公你虽贵为国公,但在这大殿之上,还有太子,皇上,你这样吼叫,你的体统,教养都在哪里”李承乾:狠人,翻译下孔礼的话,你程咬金就是个国公,这里明面上就有2个比你厉害的,我曲阜孔家的底蕴连皇帝都不用给面子,你算老几,在我面前乱叫,有人生,没人教的蠢货。有点学识的比如,长孙无忌,徐茂公等人都心里一沉,新势力,和老势力的碰撞,还有自己这些人在他们眼中,就如此不值一提

    没有听出有什么不对的程咬金:“陛下,太子,臣没有,只是他孔礼,贬低武将,臣心寒啊”李承乾:插科打诨,掉眼泪,程咬金真不亏是在书本里被写作混世魔王的男人,不过话有说回来,我之前每次上朝就睡觉,到底错过了什么?李世民:“高明,你可想过你的太子卫可能遇到的情况,还有如果你出了什么事情,太子卫该怎么办?”李承乾:“父皇,太子卫,乃儿臣东宫卫队,儿臣认为安全不是一味的防御建立起一个乌龟壳,而是应该将不安定的因素直接抹除,这次我带着太子卫,第一是想看看他们的训练成果,第二也是要保一方平安,虽然天子脚下盗匪不多,但是也总有不怕死的聚众为祸,第三让长安百姓看看我大唐的将士威风,望父皇恩准”

    李世民:“既然这样,朕准了,下朝后,去把程家,还有侯家的丫头,接近宫来,陪陪你母后”李承乾:“儿臣,明白”程咬金和侯君集相视一眼,都露出了微笑(李渊,李世民还在,谁敢有小心思。特么的一个乱世建立了大唐,一个差点杀兄废父的存在,惹不起)礼部尚书孔礼气的吹胡子瞪眼睛,但是也没办法了因为皇帝已经开口了,他还有没有胆量和李世民对干,所以他思考过后给了魏诤眼色,魏诤知道该自己上场了:“陛下,臣对太子练兵一事,有不同看法”李世民:“魏大夫,何解?”

    魏诤:“太子去往军营后,他的课业,怎么办?”李承乾:我OO你个XX,当初留你干嘛,直接打包送到李建成哪里多舒服啊,李承乾:“魏夫子,课业是课业,训军是训军,我一直都在忙着课业,那么对于训军也是不公平的啊”李世民:这小子是在告诉我,要文武并重,不能因为现在太平了就轻视怠慢武将,争论了半个时辰,内容就不写了,最后魏诤跟随李承乾去往渭水军营,才让大殿回归平静。

    回到太子府,周爱护:“太子殿下,突厥已经破了关外成,大概行军20天可以抵达渭水,他们封闭主要通道,还有铁路这块也无法使用,朝廷应该在后天可以收到消息”李承乾:“关外城的将士,还有百姓受到的伤害大不大?”周爱护:“将士伤亡过十,据情报说明,守将王锤,看到突厥大军列阵后直接带着嫡系弃城,而剩下的百姓,还有忠于大唐的将士,本来打算死守,被我们的人劝说后,躲入地道,而后,开始骚扰突厥的人马,至于死伤的将士都是王氏子弟”李承乾:“传出命令,一定要让突厥大军只能直扑长安城,至于财物,这些身外之物,等以后朝廷会补给百姓,必要的时候,可以联合百骑的人”周爱护:“是”

    李承乾第二天一早就带着魏诤前往渭水军营,看着按照自己意愿捡起来的部队,这才是男人该呆的地方,魏诤:“太子殿下,我们先去帅帐吧”李承乾:“魏夫子,现在已经不在长安城了,叫我一声承乾就行了,刚刚进来的时候,已经让团长去集合人马了,等我先查阅一番这些人的状态”说完带着魏诤来到了点将台。看着已经集合好的士兵李承乾:“我是大唐太子李承乾,也是你们这些人马的最高指挥人,以后见到我行军礼,喊司令,听到没有?”士兵们:“准太子令,李司令好”李承乾:“不错,散了吧”一团长程贵:“一团向左转,起步走”二团长侯君散:“二团向右,起步走”李承乾看着魏诤在那里好奇这个军营的摆设便开口解释:“魏夫子,这些都是我让他们研发出来的”魏诤:“有此神物为何不向陛下请赏,而后惠及百姓”李承乾:“魏大夫,我如果向朝廷说明,他五姓七望的人,会不会说我不务正业,只知晓这些奇淫之术,还有惠及百姓?魏夫子可听过敝帚自珍,他五姓七望的人巴不得世上的人都是傻子呐”

    在军营呆了2天,长安城传来消息,要李承乾回到长安城,突厥南下的事情朝廷已经知道了,可是李承乾就是为了这件事才来的,怎么可能会走。魏诤:“太子,君子不坐桅樯”李承乾:“魏夫子,我不是君子啊,他突厥想南下打秋风,实在欺人太甚”魏诤:“现在突厥已经入关,我们只能从北方调遣兵马,可高句等一些小国也在观望,如果在南方掉弄兵马,又怕突厥胡乱袭击,现在只能靠着长安城坚守,等摸清突厥动向后,才能调兵遣将,这渭水之畔如何坚守?”李承乾:“魏诤,你说的我都知道,可是如果就这么灰溜溜的回到长安城,我太子的脸面不要了?”李承乾将传信的人打发走后,又自己书写了一封信件,让周爱护转交给李世民,李世民拿到信:“父皇亲启,儿臣拜上:我大唐立国11载,周边国家,都在对我国虎视眈眈,这次突厥南下,正是我大唐立威的好时机,父皇是怕突厥人多,还夹带着我大唐百姓以至于投鼠忌器,一切的事情都有我这个大唐太子承担,望父皇成全儿臣”李世民知道李承乾说的很对,也明白李承乾的意思可是让自己的9岁的孩子去面对突厥大军,只能在心里叹息,太监:“陛下,二皇子,三皇子,求见”李世民:“宣”

    李梡,李戈来到后:“儿臣见过父皇”李世民:“你们2个为何事而来?”李梡:“儿臣要出城,不能大哥一人,孤身在外”李戈:“儿臣来意和二哥一样”李世民:“胡闹,打仗不是过家家”李梡见李世民恼怒便拿出寿结:“父皇这是大哥给儿臣的防身之物,您请看”由太监交给李世民,李世民观摩了一会:“这东西有什么用?”李戈接口:“大哥说这东西能让草原民族能歌善舞”而后李梡,李戈俩兄弟给李世民演示了怎么操作。这下让李世民不淡定了,但是听到价格,又让他回归了平静

    渭水军营李承乾看着李梡,李戈,还有李世民,唉,看来要一起装逼了。我李承乾载入史册的第一战啊,我李承乾改变世界格局的第一步啊。李承乾:“父皇,您既然来了,那么就让您看看我的底气吧,爱护让薛礼,他们带着边疆230过来”薛礼等人:“见过皇上,太子,二皇子,三皇子”李世民:“走,找给地方给我演示吧”演示过后,李世民哈哈大笑:“你真是朕的好儿子啊,有这样的利器,竟然不告诉朕,真像你爷爷说的,你李承乾是准备谋反嘛?”李梡,李戈,薛礼等人吓得直接跪地,李承乾淡定的说:“父皇,格局大点,这些武器,都是对外的,还有,您现在已经在我的军营了,我还需要这些武器对付您嘛?这些东西越少人知道越好,毕竟朝堂上面哪些,基本都不可信任”李世民:“说的有理,但是也不是你不告知的理由”李承乾:“打完南下的突厥人马,这些武器都送给你的禁卫军,还有大唐造,寿结若干,父皇可以了吧”

    太子卫一团一营一连一排斥候班甲:“报,陛下,突厥人马距离我大营50公里处安营,并派遣出若干小队骑兵袭扰我大唐百姓”李世民看向李承乾,李承乾:“父帅,放心,因为我要训军的事情,以军营为中心,半径60公里的人家,都让他们挖了地道,毕竟如果要搞,对战,我也怕伤害到百姓”李世民狐疑,你李承乾不会早就知道突厥要南下,所以才玩出这样的事情吧。李承乾:“父皇,是您去给士兵激励士气,还是我去?”李世民:“你去吧”李承乾起身告退后走出帅帐对着周爱护说:“去让士兵集合”李承乾来到点将台:“你们的斥候已经告诉你们,他突厥南下打秋风,现在距离我们50公里,你们说怎么办?”士兵们:“开疆守土,杀”李承乾:“这一战,我将和你们一起,如果你们看到我被俘,被杀,不要惊慌,你们要用手中的兵器为我报仇,此战过后,我东宫太子卫,名扬天下”士兵们:“战,战,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