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朕即大明 » 第001章 太子朱慈烺

第001章 太子朱慈烺

    崇祯十六年冬月初一,凛冬将至,紫禁城内已是银装素裹,满目肃杀。

    “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大明京师东宫书房内,太子朱慈烺看着太祖爷当年给自己这一脉取的辈分,不禁陷入了沉思。

    这所谓的大明太子朱慈烺本名叫朱先灏,早年听家里老人说过,自己家祖上是凤子龙孙。

    不过朱先灏本人却是一个十足的倒霉蛋,警校毕业本想着发光发热建功立业,但在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和歹徒搏斗不幸光荣。

    不过老天似乎喜欢开玩笑,竟然让他魂穿到了刚刚出生的崇祯太子朱慈烺的身上。

    但话又说回来,如今已经十四岁的朱慈烺本可以安心等着接班,毕竟崇祯帝和周皇后伉俪情深,自己太子爷的身份可谓稳如泰山。

    说不定到时候自己可以三宫六院七十二后妃,好好享受一下帝王的欢愉。

    但熟悉明史的朱慈烺知道,如今的华夏大地可谓是烽烟四起,大明山河早已是摇摇欲坠。

    建奴打服了蒙古和朝鲜,已经在奉天称帝,大有问鼎中原的野心。西边李自成、张献忠更是虎视眈眈,随时准备覆灭明廷。

    说是太子爷,其实距离自己嘎嘣也就那么一年半载。所以朱慈烺明白,身处晚明自己必须要有自己的主张;

    建奴不服那便灭了他,李自成、张献忠作乱那便平了他,谁敢阻拦自己南迁保命,那便抄家灭族。

    夹棍之下,定教一切宵小灰飞烟灭!

    “哎哟我的小祖宗您快把袍子披好,一会儿要是冻个好歹的,奴婢可担待不起!”

    就在朱慈烺陷入沉思满心激动的当口,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畔响起,同时一个暖炉已经被搬到了脚边。

    “王大伴,汝州的战事怎么样了?”扫了一眼进来的王隆基,朱慈烺轻声问道。

    来人名唤王隆基,是东宫的管事太监,也是朱慈烺的贴身侍卫,年纪约莫三十岁上下,一手将朱慈烺照顾长大。

    “回禀太子爷,汝州之战孙督师败退潼关。按照您的吩咐,锦衣卫郑先那小子已经提前抵达潼关。

    刚刚传来的消息,郑先已经带着孙督师突围成功,现下正秘密返回京城,已经到了燕郊!”

    听了王隆基的话,朱慈烺一口浊气呼出脸上总算露出了些许笑容。

    郑先虽然只有二十岁,但五年前就跟了自己,经过一番培养,如今已然成长为朱慈烺的心腹!

    而孙传庭更是明末名将,不过在汝州之战后不久于潼关阵亡。孙传庭阵亡五个月后,甲申国变崇祯皇帝殉难。

    故而《明史》有云:传庭死而明亡矣!

    两世为人,朱慈烺深知孙传庭的重要性,更清楚自己的父皇崇祯帝听不住劝,自己迟早要肩负起复兴大明的重任。

    因此随着大明局势日渐凶险,朱慈烺开始培养自己的班底。其中就有锦衣卫郑先、督师孙传庭,新科举人张煌言!

    “甚好,告诉郑先将督师秘密带进紫禁城!”缓了缓神,朱慈烺一声令下。

    虽然不到十五岁,但如今的朱慈烺已然生得轮廓分明,颇有些男子气概。

    加之之前又是警员出身,朱慈烺自小偷偷在东宫锻炼身体,如今已然十分壮硕。

    “奴婢遵旨,此外刚刚皇爷传话,宣太子爷乾清宫议事!”微微颔首,王隆基继续说道。

    闻言,朱慈烺白了王隆基一眼开口说道:“王大伴,这么重要的事儿,下次早点说!”

    话音落下,朱慈烺快步向着乾清宫而去。王隆基见势赶紧追上,生怕太子爷磕了绊了。

    ……

    已是深夜,乾清宫安静的可怕,但朱由检却睡不着。虽然只是三十出头,但常年忙于国事焦头烂额,如今两鬓已泛起了白霜。

    大明皇子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加之程朱理学的毒害,只懂得如何成为所谓的圣主明君道德标杆。

    但自神宗皇帝起,大明已经烂了几十年,加之天启绝嗣早亡,修补大明这艘破船的重任便落到了朱由检的身上。

    饶是十六年来兢兢业业,但大明却每况愈下,如今已然到了亡国的边缘。

    每每念及于此,朱由检便总是愁容不展!

    “儿臣见过父皇!”就在崇祯发呆的当口,朱慈烺已然到达乾清宫,熟悉的见礼动作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皇儿免礼!”一把将朱慈烺扶起,朱由检脸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既而安排朱慈烺到了自己身旁坐下。

    “烺儿,近来为父夜夜失眠不得安寝,恐是祖宗托付的江山,便要亡在父皇的手上了,只可惜了朕的烺儿。”

    轻轻握着朱慈烺的手,朱由检红着眼睛慈爱的说着,似乎此刻他不是一个君王,只是一个父亲!

    “父皇莫要气馁,大明两京十三省如今大部分还在父皇手中,实在不行咱还可以南迁应天。

    当年成祖北迁京师,却在南直隶留了班底,本就是为了不时之需!”看着崇祯,朱慈烺由衷的说道。

    在朱慈烺看来明朝其实本不应该覆灭的那么快。一则崇祯确实能力不足、二则江南士绅全力抵制、三则是没有南迁所致。

    若是皇帝能够及时南迁,恐怕建奴想要并吞海内也没那么容易。

    “大明祖训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朕若是南迁,岂不是重演东晋、南宋故事。

    何况大明乃是天下正朔,岂能偏安一隅。即便是身死国灭,朕也绝不能南迁应天!”

    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

    大明的祖训确实带感,但在朱慈烺看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保命才是第一位。

    何况朱慈烺明白,大明覆灭不久后建奴入关,剃发令人头滚滚,继而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四川更是十室九空。

    曾经的汉文明险些遭受灭顶之灾,自己作为后人看已是火大,若让这一幕在自己眼前上演,朱慈烺定然咽不下这口气。

    猛地起身,朱慈烺一字一句大声言道:“父皇所言儿臣明白,不过儿臣身为太子储君,便要为大明留得一线希望。

    况且如今的大明还没有到该身死国灭的时候,只要父皇愿意,儿臣愿代天巡狩,监国应天!”

    听了朱慈烺的话,朱由检脸上顿时泛起了丝丝不可置信之色。在朱由检看来,自己的太子原本是那么的恭顺仁爱。

    但此刻的朱慈烺,眼中写满了执着,身上更是透出了丝丝的帝王之气!

    “烺儿,你知道东林士绅不愿朝廷南渡,你若是去了,朕恐你有失!”转念一想,朱由检说道。

    东林士绅是什么货色,朱慈烺自然一清二楚,什么水太凉跪道旁,无非是舍不得自己的钱财和仕途。

    微微一笑,朱慈烺自信的说道:“儿臣不怕,替君父分忧本就是儿臣应尽之事,何况儿臣自有办法对付那些蛀虫!

    而且儿臣若是去了应天,将来一旦京师有变,儿臣也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不至于将祖宗的江山拱手让人!”

    听了朱慈烺的话,朱由检郑重的点了点头。作为皇帝他要践行祖训,但朱慈烺并非人君,让他去南京也不失为一种策略。

    “既如此朕便遂你心愿,不过明日大朝你需自己争取机会,能不能成行全凭你自己!”拍了拍朱慈烺的肩膀,朱由检说道。

    听了朱由检的话,朱慈烺倍感压力山大。大明言官的本事他朱慈烺可是清楚,想不到这再造大明第一步竟如此艰难。

    但事已至此,朱慈烺为求保命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和朱由检又说了几句之后,朱慈烺便回到了东宫,为明日朝会做安排。

    一夜无话,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洒下,大明的朝会开始了。不过面对着艰难的国事,大臣们却依旧没有半点的紧张。

    别人或许不知道,但朱慈烺却清楚得很,甲申之变李自成进北京,大明可是有超过千名官员朝贺。

    所以在朱慈烺看来,大殿上的满朝朱紫,虽不说人人可杀,但可杀者也占了十之七八。

    “陛下,前方战报传来孙督师潼关鏖战失踪,闯贼兵临西安城了!”负手而立,大学士魏藻德满腔悲愤的说道。

    群臣闻言更是陷入到了疯狂的议论之中,更有甚者直接痛哭流涕,当然还有不少人选择了摆烂。

    “爱卿可有良策?”闻言,崇祯帝压着怒火问道。

    摇了摇头,魏藻徳无奈的说道:“闯贼势大,吴总兵又在辽东前线对阵建奴。

    而今孙督师下落不明,为今之计只能速速派人寻找孙督师,重整旗鼓!”

    听了魏藻徳的话,崇祯帝差点没气吐血。不消说脸色顿时变得阴沉,原本喧闹的朝堂也在此刻瞬间变得安静。

    “为今之计,只有南迁!”正当大家无所适从的时候,一道洪亮的声音自大殿中心传出。

    话音落下,身着太子朝服的朱慈烺目光不善的扫视着一众大臣,那感觉,甚至比大殿外呼啸的寒风更冷!

    “万万不可,天子南迁国本动摇,此乃下下策!”正当众人还处于懵圈状态之时,一道声音突然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