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皓苍衣 » 五帝时代

五帝时代

    “二十岁时其兄帝挚为形势所迫让位于他,成为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长他践帝个后,复封其兄挚于唐地为唐侯,他也在唐县伏城一带建第一个都城,以后因水患逐渐西迁山西,定都平阳。

    “因为其母庆都怀孕之时,被紫薇帝星紫气入体,使得尧有大德之相天生懂得一些天文知识。

    尧命令羲氏、和氏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情况制定历法,然后颁布天下,使农业生产有所依循叫“敬授民时。”

    他派羲仲住在东方海滨叫肠谷的地方观察日出的情况,以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春分,并参考鸟星的位置来校正。

    ”派和仲住在西方叫昧谷的地方,观察日落的情况,以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秋分,并参考虚星的位置来校正。

    派和叔住在北方叫幽都的地方观察太阳由南向北移动的情况,以白昼最短的那天作为冬至,井参考昂星的位置来校正。

    二分、二至确定以后,尧决定以三百六十六日为一年,每三年置一闰月,用闰月调整历法和四季的关系,使每年的农时正确,不出差误。

    因此,古人将帝尧的时代视为农耕文化出现飞跃进步的起点。

    平阳北有一条涝河,它发源于浮山东北的牛首山下,这里多黑风,刮得山黑水黑,故牛首山又称为乌岭或黑山,涝河也称为黑水了黑水和城西河水马台河汇合以后,到郭行一带峡谷水流湍急,洪水季节,河水猛涨,横溢两岸,常常造成灾害。

    “这黑水上有个黑风女妖作怪,兴风作浪,满水狂涨,淹没附近的良田村庄女妖走时干旱季节,如地震,地动山摇涝河干涸,滴水不留。

    帝尧为了解除百姓疾苦带领一班人马前往治水消除妖灾尧一行来到郭行,女妖已走遍地干旱,人困马乏,连一滴水也找不到。

    “大家正愁着缺水的事,尧的坐骑一匹大白马被云端降落的一缕霞光缠身,随即仰长嘶,用蹄子在一块方形的岩石上,挞、啮、略,连刨三下石头上火星四溅,崩出一个马蹄形石坑,那马又低下头鼻子冒气低鸣了三声,立即一股子清水从石缝中冒出来。

    “哗、哗、哗,一阵儿便成了一个清水泉,大家一见,喜出望外争相品尝这甘甜的清凉水这就是马刨泉尧陵一景的来历。

    帝尧一行解了焦渴正往前走忽然黑风刮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大雨倾盆,河谷口一带山崩,堵住了水路郭行口往上,洪水汪洋,眼看村子被淹。

    尧立即让人在谷口挖土刨石,扒开一个口子,放蓄积的洪水流走,为郭行一带的百姓免除一场大水灾

    洪水泄去以后,河水奔流两岸往来不便,尧决定在河道上架起一座石桥,并要求三日内建成大家只得昼夜不停地干,白天干活还好办,可是夜晚黑咕隆冬实在困难这件事被鹿仙女知道了。

    当天夜晚,大家干活正愁着看不见时忽然天空飘来一朵红云红光闪闪,照得河上大桥一带明晃晃的一片有人往上看时,看见鹿仙女站在云端向大家挥手致意,原来是鹿仙女撒开自己的霞帔放出光彩,为修桥出力助战。

    大伙奋战三天三夜,第四天凌晨,石桥巍然屹立在黑水河上尧王和大伙一起欢呼胜利突然间,风起云涌,下起瓢泼大雨,顿时洪水奔腾大浪翻滚,猛冲桥,女妖在空中露出狰狞的面孔嘲笑。

    尧无奈之际,将母亲出生之时携带的一枚金丹灵珠吐出来赶走女妖,将灵珠安放在桥上镇住石桥从此,不管有多大的洪水,也淹不了冲不垮这座石桥,尧却由于吐出灵珠,大伤元气,一下子就倒在地上。

    “鹿仙女,看见尧卧倒在地,连忙上前将其一把搂在怀里,这鹿仙女天性慈悲善良,看见尧倒在地上快要不行时,连忙喷吐出了自己修行的本命元气,过渡到了尧体内。

    随后,尧醒来后得知事情真相于是以千金相娶鹿仙女,最二人结为夫妇,帝尧与鹿仙女双方结鸾俦于仙洞之中,以洞为新房,对面的蜡烛山上光华耀眼,照得南仙洞如同白昼一般。

    后来人们便称这新婚之夜为“洞房花烛夜”。

    当尧为帝之时,天下被洪水侵袭“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酒天”水势浩大,奔腾呼啸,淹没陵丘,冲向高网,危害天下,民不安居。

    尧征询四岳四方诸侯之长的意见,问谁可以治理水患,四岳推荐了鲧。

    尧觉得鲧这个人靠不住经常违抗命令,还危害本族的利益不适宜承担这项重要的工作但是四岳坚持要让鲧试一试,说实在不行,再免去他的职务。

    “尧任命鲧去治理水患鲧治水九年,毫无功绩尧看到黎民百姓受罪,而此人浪费九年宝贵时间,却一事无成,大怒之下,将其杀死,以谢天下。

    不想,一道星光垂落,从鲧腹中滚出一婴孩,此子长大之后就是禹,被一位手持玄黄宝尺身披青莲道袍的青年,收为了门下弟子,传授了大道至理不提。”

    在尧统治的时代协和万都,黎民于变时雍,天下安宁,政治清明,世风祥和。因此史:其仁如天共知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

    唐尧在帝位七十年九十岁禅让于集,百一十八岁时去世。尧帝生于攸县丹陵现在的皇图岭死后葬于攸县尧山。

    舜帝,姚姓,有虞氏名重华文称虞舜舜,黄帝的八世孙,因生于姚地,以地取姓氏为姚建国号有虞,建都蒲队按先秦时代以国为氏的习惯,故称有虞氏帝舜。

    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顼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好在幼年时拜得碧游宫弟子多宝道人为师习得大道至理,明人世法则。

    舜的遭遇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

    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