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诸天大皇帝 » 第十六章 英雄救书生

第十六章 英雄救书生

    无量山下,四大恶人败北。

    赵煦继续待在无量剑派修整,一边精进武艺,一边暗中调派天督阁势力收编云南武林。

    而段誉听赵煦说段氏有难,也就不能再继续浪荡江湖,带着木婉清赶回大理。

    回到大理的路上刚好遇上前来找寻的大理三大家臣,三大家臣听段誉说吐蕃国师将要进犯大理国,也觉得是十分危急之事,赶紧带着段誉二人往回赶。

    而赵煦为了让段誉到时候能够有理由进入天龙寺,也是早有准备,安排了大量武林人士以各种名义在路途中袭击段誉,借而迫使段誉不得不以《北冥神功》吸收他们的内力。:

    这里又重新说回《北冥神功》,作为逍遥派的绝学精义,这部武学本是纯正的道家内功,凭借积年修炼足可触碰武林中人梦寐以求的先天境界。

    而《北冥神功》吸人内力的法门其实反倒是踏足更高武学境界的阻碍。

    毕竟一个人的丹田、经脉都是需要拓展的,吸收外人的内力如果过量就会有爆体而亡的危险。

    退一步讲,就算吸取的内力并不过量,也会影响自己本身内力的质量。

    一个人的内力受根基、功体所约束,终究有个上限,而同样体量的内力作比较,自己修炼出的北冥真气当然是要比从外人那里吸收来的芜杂内力要强太多了。

    段誉在赵煦安排的武林人士追击之下如原著一般吸纳了太多外人的内力,等回到镇南王府以后终于彻底爆发。

    此时的大理皇帝保定帝没有子嗣,镇南王也只有他一个独子,他本就是被当做皇位继承人来培养的。

    如今段誉陷入巨大危机之中,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保定帝为了救他只好带着他赶往大理皇室圣地天龙寺求救。

    大理国全民信佛,佛教地位崇高,许多皇帝到了晚年都会前往天龙寺避位为僧。

    所以天龙寺在大理国的地位甚至比保定帝这个皇帝还要高些。

    保定帝赶到天龙寺,本来是想借助寺中诸位高僧的超凡功力为段誉开拓经脉,化解异种内力之苦。

    然而他也是此时才知道,原来日前吐蕃国师鸠摩智已经向天龙寺下了拜贴,要为他的好友慕容世家老家主-慕容博求取天龙寺镇寺之宝——《六脉神剑》。

    《六脉神剑》乃是以手指御剑气、凌驾天下诸般剑法的绝世瑰宝,鸠摩智名为求取,实则是想强夺。

    寺中众位高僧为了应付声名在外的鸠摩智,决定一人修炼一脉剑法,结成剑阵对付这位吐蕃高僧。

    为保定帝段正明的到来却是给诸位高僧下了一道难题。

    要用一阳指功力救段誉,就势必会为此消耗大量内力,届时都挡不住鸠摩智,便保不住《六脉神剑》。

    可若是见死不救,大理皇室便要绝嗣了……

    最终,诸位高僧与保定帝商讨出一个结果,保定帝避位出家化名本尘,与诸位高僧一同施展一阳指力挽救段誉,最后再与众僧一并代表天龙寺迎战鸠摩智。

    大理国自古便有皇帝出家的传统,所以这倒不算荒诞,保定帝在天龙寺枯荣禅师手下剃度,立时便全心投入到对《六脉神剑》中“无名指关冲剑”的修炼之中。

    段誉则也借此见到了传说中的天下第一剑法——《六脉神剑》。

    不待众僧修炼精深,本尘只是草草见识了剑法图谱,对关冲剑略有掌握,鸠摩智便率众驾临天龙寺。

    这位吐蕃国师也不愧是一国之师,除本身佛学渊博之外,一身武力也堪称震古烁今。

    天龙寺众僧中,本尘出家前身为大理国君本就是段氏俗家第一高手。

    而其它本观、本因、本相、本参四位高僧的功力也与本尘相差仿佛,五人的功力都与四大恶人之首的段延庆差不了多少,而天龙寺中还有一位高僧便是众僧的师叔枯荣禅师。

    枯荣禅师功力远在五僧之上,只是因为苦修《枯荣禅功》而难以发挥全力。

    鸠摩智本身武功极高,为人也傲气十足,先提出以“少林派七十二绝技”换取《六脉神剑》遭到拒绝,随后便欲强取。

    天龙寺众僧也忌惮吐蕃国强大的国力,只好提出让鸠摩智一闯六僧合力所结成的“六脉神剑剑阵”。

    这几位高僧都是江湖上顶尖一流的人物,六人联手堪称梦幻组合。

    但是鸠摩智却是不负“大轮明王”之名,两轮比试,第一轮被剑阵所伤,第二轮却尤占据上风。

    这虽然是站了诸位高僧内力大损的便宜,却也足可以证明鸠摩智乃是真正的当世宗师。

    段誉在一旁观战,亲眼见证了六脉神剑施展之余又在枯荣禅师默许之下看遍了《六脉神剑剑谱》。

    等到双方战至高潮,枯荣禅师直接用内功当着鸠摩智的面焚烧了剑谱,这便是示意鸠摩智天龙寺的玉石俱焚之心。

    鸠摩智心知剑谱难以到手,便突然袭击本尘,将这位刚刚剃度出家的大理国君擒拿,想要将其带回吐蕃,借此要挟大理。

    危机之下,段誉以浑厚内功施展出《六脉神剑》击败鸠摩智,救下保定帝。

    然而这却暴露了他身怀《六脉神剑》的秘密。

    鸠摩智看出段誉的武功时灵时不灵,于是便转而擒下段誉,将他带出天龙寺,声称要将段誉带到姑苏慕容家中慕容博老家主的坟前火化,以全慕容博对《六脉神剑》的向往之情。

    当然,这些都是鸠摩智的说辞,就算是呆愣如段誉也能明白,其实就是鸠摩智本人觊觎《六脉神剑》,想从段誉身上得到这部天下第一剑法。

    鸠摩智抓着段誉逃离天龙寺,与自己的仆从们兵分两路,让手下人假意逃回吐蕃,自己则借道川蜀,朝着姑苏城的方向赶去。

    鸠摩智自己骑马,又牵了一匹马,将段誉放在马背上。

    短短两天时间就已经快要离开云南地界,来到了四川地界。

    一路上段誉大受折腾,时不时便要没话找话跟鸠摩智掰扯两句。

    鸠摩智也乐得解闷,随口与段誉对话。

    “大和尚,你就不能解开我的穴道嘛,我被放在这马背上,肚子都快被磨破了。”

    鸠摩智听见段誉叫苦,干脆地说道:

    “阿弥陀佛,段施主的《六脉神剑》威力无穷,小僧可不敢轻易为你解开穴道,若是段施主愿意为小僧默写下剑谱全文,让我能带到慕容博老先生的坟前火化,那么我自然愿意将你放回大理。”

    段誉听了却摇摇头:

    “错了错了,大和尚你抓我就是为了《六脉神剑》,如果我不把它交给你,那我还是安全的,要是我将它给你了,你说不定立马就把我杀了。”

    鸠摩智听见段誉所言,冷哼了一声,便不再开口。

    段誉见他不理自己,反而更想说话:

    “大和尚,你身为一代高僧,又何必执着于一部武功秘籍呢?我告诉你,我有一名姓赵的好友,他早就知道你要来大理作乱,说不定已经知道你将我抓住了,我劝你最好早点把我放了,不然如果被他找到,到时候你可就危险了!”

    “哈哈哈哈!”鸠摩智闻言狂笑,指着前面的大山说道:“翻过前面的山,我们就到四川地界了,且不说有谁能找到你,就算找到了,这全天下能胜过小僧的人也不过一掌之数,这其中可没有姓赵的人。”

    段誉顺着鸠摩智的手指看过去,只见远方大山下烟尘弥漫,一行上百骑朝着这里疾驰而来。

    为首之人乃是一名十来岁的小公子,面如冠玉、身着锦衣华服。

    段誉见状立时大喜:“赵公子,是赵公子来救我了!”

    鸠摩智闻言感到不妙,勒马想要转向却已经来不及了。

    赵煦率领了上百人的骑兵已经冲到近处,数十名天督阁骑手将鸠摩智与段誉围在中间。

    赵煦骑马立于神山、卓不凡、不平道人等人还有大量武林好手中间,彰显出不凡贵气,朗声道:

    “早就听说大轮明王的威名,今日一见,果然不凡~”

    说着,再又看向段誉:

    “段公子,怎么每次看见你,你都如此狼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