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进击的刘备 » 第122章 好算计

第122章 好算计

    这年头,谁还没有本天书了?

    刘备虽然不敢透露自己手上真的有天书,

    但他的种种神迹已经在涿郡乃至整个幽州广为流传,

    再加上其父是钦定的天书持有人,

    很多人真的相信,天书就在他的手上。

    “天书不止一本。”

    刘备诚恳地道,“当年天人曾经跟家父并肩作战,将天书赐给家父,

    可在某次大战之中,天书遗失,

    我手上的天书,倒不是家传的那几本。”

    “嘶……”

    几人中只有裴元绍的反应比较剧烈,他瞪大眼睛,又惊又喜地道:

    “还真有天书啊?”

    他见众人的表情都非常平静,有点不好意思的挠挠头,闭口不语,心中却着实振奋,

    哈哈,县尊真的有天书!

    看来他真是得到了天命的传承,我裴元绍看人的眼光果然不错嘛。

    咦,不对,

    那什么力行社也有天书,难道他们也是得到了天命的传承?

    刘备感慨地道:

    “备无能,至今没能发现当年之事的真相,对天书也缺乏几分了解,

    这力行社,也是我道听途说而来。

    他们手上掌握了几本天书,行事更是诡谲不定,

    这次在幽州出现,极可能在谋划大事,还望诸公小心警惕,

    若有发现,定要及时报于我知晓。”

    众人齐声道:“谨遵县尊吩咐!”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次司马防遇袭的幕后黑手就是天人笔记中那个神秘的组织,

    但刘备相信,自己不久之前才得知力行社的存在,司马防这么快就遭到袭击,

    而且下手人的动作还如此飘忽诡异,这其中定然不是什么巧合。

    他又看了一眼众人,和善地点点头,道:

    “兴达稍留,我有事相询。”

    张飞赶紧告退,只留下徐荣一人和刘备大眼瞪小眼。

    见刘备面色平静,徐荣终于忍不住开口道:

    “县尊为何不曾对荣起疑?”

    刘备反问道:“吾为何会对兴达起疑?”

    感觉自己的口气有点生硬,刘备苦笑道:

    “都是自家人,若是兴达有何苦衷,我也不会苦苦相逼。”

    徐荣点点头,道:

    “我也不是故意瞒着县尊——

    没错,我便是力行社中人,

    且县尊枕头下的天人笔记,也是我趁县尊劝农时偷偷隐藏。”

    饶是刘备已经做了些准备,听说徐荣原来是力行社中人,也不禁微微吸了口凉气,手上的青筋也一根根绽露出来。

    “说下去。”

    “县尊信我?”

    “深信不疑。”

    徐荣轻轻颔首,道:

    “力行社乃天人创建,其声势不亚于今日之太平道。

    只是天人行事诡秘低调,

    我虽早早加入力行社,却不曾见过其面容。”

    “直到令尊元广公北征,我奉天人之命驰援,

    和令尊见面,相谈甚欢。

    当时为了和鲜卑打大仗,天人着实征调了不少力行社子弟,

    提前赶到的社员纷纷为元广公义气折服,愿随元广公和鲜卑不死不休。”

    “可那大战之后,元广公莫名陷入敌阵,

    天人愤而返回天界,力行社因此大乱。”

    刘备想想也能明白,这个年代的通信不畅,三五里之外发生的事情经过十个人都能传出七八个版本,

    更别说父亲和天人当年和鲜卑大战时惨烈诡谲的往事。

    跟随天人出战的力行社成员大多在最后一战拼尽全力战死,

    侥幸不死的,不仅深恨鲜卑,更对极可能谋害刘弘的大汉朝廷愤恨不已,

    而其他各地的力行社门徒因老大突然失踪而没了主心骨,

    这些人都是人杰,各个野心膨胀,难免相互指责,相互攻伐,没有引起兵祸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

    “我与张世平、苏双等身居北地,皆愿奉天人之命,继元广公遗志,助玄德公中兴大汉,护佑黎民,

    当年我和刘珖有一面之缘,

    我来村中不久,他便认出我,一力求我辅佐玄德建功立业。”

    “而还有不少人……”徐荣感慨了一声,

    “天人长恨自己当年野心膨胀,竟如此尾大不掉,

    力行社众人读过天书的着实不少,若是互相攻伐,必然天下大乱。”

    想来,这个叫姜承志的天人刚来到这个时代的时候也有做出一番大事的野心,

    所以他才组织了如此庞大的人马欲为不轨,

    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特别是因为懒),

    他逐渐放弃了这个宏大的念头,又和父亲相识,这才引起了之后的种种。

    徐荣紧紧咬牙,道:

    “力行社规矩,上峰有令,不可违背。

    我身为老人,更不可随意违背上峰谕令,

    可张世平和苏双这次带来的谕令居然是令我推动朝廷北伐,与鲜卑全面大战,

    此事关系重大,我绝不可轻易为之。”

    张世平和苏双。

    刘备想起两人对自己毕恭毕敬,前不久还送来宝刀,实在不忍心开口叫人把此二人擒来伏法,

    可此二人所为,却又实在令他不可熟视无睹。

    还好徐荣察觉到刘备转瞬的纠结,忙解释道:

    “张世平和苏双对天人忠心耿耿,这么多年一直听从上峰谕令,

    假装黄天信徒,支援太平道,

    听闻玄德公为县令,此二人与我商议,决定再不听上峰乱命,

    重建力行社,以待天人回归。”

    “我等皆信,天人回归时,定会对我等赞赏不已。”

    真是奇了怪了,

    从天人留下的笔记看,此人应该是顽劣任性,任性妄为之狂徒,

    气度远不及张角,何以短短几年聚起如此众多英杰为之用命,

    甚至他已经离开此间十五载,仍有人苦苦期盼其返回此间。

    刘备晃了晃脑袋,很是无语的叹了口气,又道:

    “公可知太平道挑动此战,意欲何为。”

    天人最后一战就是和鲜卑为敌,若说力行社是帮助鲜卑围歼汉军,刘备说什么都不肯相信,

    而且现在檀石槐新丧,趁势猛攻还真大败鲜卑的可能,志在天下的力行社这又是在图什么呢?

    “大概是想推动黄巾之乱吧……”

    徐荣苦笑道:

    “我从未有接触过力行社之核心,对上峰等一概不知,

    只是曾听张世平和苏双说起,上峰曾从天人那里听说,这大汉灭亡,乃自黄巾始。”

    “所以上峰命令张苏二人一力援助太平道,要钱给钱,要粮给粮,

    这太平道短短十年间遍及天下,倒有不少力行社中人自背后推动。”

    “我猜测,力行社定是当年损失颇重,

    准备趁黄巾起事天下大乱时一同出手,这才能颠覆这大汉数百年江山。”

    原来如此。

    刘备瞬间就明白了力行社的用意。

    太平道在冀州和幽州的势力已然不小,可信众多数是黔首百姓,打起仗来不过是一群臭鱼烂虾,

    可如果大规模征伐北边,又是不一样的战况了。

    别看史书上动不动就吹百万大军几十万大军互相征伐,

    可在真实的世界里,调动几十万人同时出战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

    就算不考虑劳民伤财,在没有无线电的年代把百万人调集到战场就已经算是一件壮举了。

    康熙打葛二蛋的时候,动员三个月,也不过是动员了十万人马,

    要是再多,在没有充气轮胎的年代,把这么多人需要的粮食运到前线也非常困难,

    更别提考虑修路架桥、雇佣向导等等。

    当今天子如此慎重,甚至提前派司马防去边关考察,估计最少也要动用十万大军,

    幽州、冀州的精锐和存粮几乎要全都汇聚在一起。

    若是这时候太平道突然跳反,从他们的老巢巨鹿、广宗等地杀出,定会引起一片大乱,

    太平道轻易就会占据空虚的冀州、幽州,到时候北伐的十万汉军难以回归,

    自然不会投鲜卑,肯定会投入大贤良师温暖的怀抱。

    好,好厉害的算计啊。

    合着我弄死檀石槐,到头来却是便宜了张角这老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