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领路人 » 第九十章 李广之死

第九十章 李广之死

    唐寅被捉婿,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上演捉婿大战,好一场热闹。

    有人被捉,兴高采烈,似乎等这一刻等了许久,连亲都不成,就为了财色双收。只不过,真能如意吗?要是女方有钱却没有美色,该如何是好?即使有美色,脾气不好,来个河东狮吼,那又该如何是好?

    最糟糕的是,既无财又无美色,比辛丑女还要丑,那就亏大了。

    有人被捉,万般哀求,不想当陈世美,做负心汉,最终女方不得放过他。

    “真有意思。”程堂看得津津有问,这可比影视剧中的情景过瘾多了,真实多了。

    这也是程堂来到明朝,遇到的最有意思的事情了。

    康海也觉得有意思,看得很着迷。

    程堂一碰康海手肘,笑道:“是不是眼红?”

    康海是个仗义之人,不仅对朋友仗义,对妻子也够意思,哪会眼红,忙否认道:“哪有的事。捉婿这事,闻之久也,亲眼见到,远过传闻,可以写成戏曲了。”

    不愧是秦腔鼻祖,这就想到写戏曲了,程堂大为赞成,道:“闲来无事,你就写写,写好了,演着乐乐。”

    习惯了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明朝实在是很无趣,看看康海写的戏曲也不错。

    康海点头,道:“好。”

    徐经也给捉走了,他不想去,向程堂求救,程堂果断的卖掉他:“徐师兄,你这么多大年纪了,还未成亲,对得起你父母么?不孝为先,无后为大,你是该努力的时候了。”

    徐经都快哭了,分辩道:“我成亲了,孩儿可以打酒了。”

    但是捉他之人不信,生拖硬拽着他离去。

    康海很是无语,道:“程兄,如此是不是不太厚道?”

    程堂白了康海一眼,道:“我这是帮他们呢。你也知道,他们的盘缠用光了,住在我家里,心里很不是滋味。如今,他们跟着去了,女方好歹总得送点礼物,他们的盘缠就解决了。”

    自从出狱后,唐寅和徐经就住在程府,虽然衣食出行都不是问题,但是二人心里总是别扭,要是能弄到盘缠,他们心里会好受些。

    学子能被捉的都被捉走了,也没什么好看了,程堂带着康海,打道回府。

    果如程堂所料,唐寅被常仲林亲自送了回来,而且还送了唐寅一车礼物,绫罗绸缎,黄金白银珠宝,加起来价值超过千两银子了,这是一笔厚礼。

    这个常仲林真会做人,不愧是晋商八大家之一,还是八大晋商中最为古老的一家。

    唐寅被弘治钦定为第一,赞为济世之才,意味着前途无量,再有程敏政这个牛哄哄的老师在,唐寅未来不可限量,入阁问鼎首辅,都有可能。完全值得结交,现在投资,比将来锦上添花强得太多了。

    而且,常仲林不说送礼,而是说赔罪,不知道唐寅已有家室,有此非份之举,实是大罪,送上礼物赔罪那是应该,让唐寅想要推辞都没法推辞。

    常仲林说着好话,再三赔罪之后,这才离去。

    他一走,唐寅就要把礼物送给程府,很是豪气,但是李莹不收,唐寅只好自己留着。

    常仲林刚走没多久,徐经也给送了回来,这家捉婿之人的家主亲自送回来的,还送了不少礼物,加起来有百多两百两银子,和唐寅的收获远远没法比。

    常仲林敢送这么多厚礼,那是因为他是晋商巨富,家财数十万贯,千两银子毛毛雨啦,捉徐经这家就差远了,能拿出百多两银子,已经很不错了。

    徐经的名次不前不后,位居中间,前途是有的,就是未必有多好,反正远远比不了唐寅,这家家主能亲自送回来,那是因为徐经是程敏政的学生,不得不卖程府一个面子。

    徐经也想把礼物送给程府,李莹坚持不收,徐经只得自己收起来。

    程堂算得不错,自己腰包鼓了,唐寅和徐经二人倒是自在了许多。不过,二人情商都不低,不时找借口买东西朝程府送,这下子李莹不收也得收了。

    放榜这事完结了,唐寅和徐经二人准备殿试。

    殿试日期已经确定了,半月后,金殿之上,弘治亲临监考。

    殿试是最重要的,要是唐寅再拿个状元,那就真的前途无量了。历朝历代,状元一般都是前途似锦,象康海这样的倒霉状元可不多,所以唐寅和徐经特别重视,又开始苦读了。

    ……

    乾清宫。

    弘治皇冠皇袍,高坐宝座上。群臣坐在下首,一派肃穆。

    扫视群臣一眼,弘治缓缓开口,道:“鬻题案虽已了结,但此案牵涉极广,可谓本朝第一大案,涉入的官员众多。经过诸位爱卿的努力,总算查清了,如何区处,诸卿可有建言?”

    鬻题案很复杂,牵涉的人太多,先是中官李广,后是宁王,是以虽然明白了事情原委,只是放了程敏政唐寅和徐经三人,其余的人等依旧在押,需要查清所有才能决定如何处置。经过群臣多方努力,总算是查清了,是该决定如何处理的时候了。

    群臣的目光落在徐溥身上,他是内阁首辅,当然要由他先说话。

    徐溥一向和稀泥,两边不得罪,这次却是例外,竟然立场明确:“陛下,臣以为当依律处置。傅瀚辛镝华昶,全家发配边关。太医品纯他们,充军。李广,当关入天牢,永不释放。”

    难得看到徐溥如此清楚的立场,群臣有点意外,转念一想,又在情理中。

    这次鬻题案,最终演变成朝臣和中官的争斗,群臣大获全胜,扳倒了李广,作为首辅的徐溥也是与有荣焉,这时候亮明立场,不再和稀泥,才是最好的选择。

    依明律,如此处置是最妥当的。群臣没有异议。

    但是,弘治不同意,道:“徐卿所言甚是在理,傅瀚华昶全家发配贵州,辛镝全家发配奴儿干。太医吕纯他们全部充军,犯法家眷依律惩处。李言闻不仅医术了得,还医德高尚,甚是难得,就让他做院判,掌管太医院。”

    对这处置,没人有异议。

    特别是李言闻掌管太医院,群臣很放心。当时,吕纯他们当着弘治与群臣的面,信口胡说,唯有李言闻坚持有毒,那可是顶着天大的压力,可见他的秉性有多好了。把太医院交到他手里,放心。

    李广如何处置,弘治没有提,群臣有些纳闷。

    就在这时,弘治终于提到李广,道:“李广逆贼,竟敢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朕绝不轻饶,灭族。李广赐毒酒一杯。”

    按照明律,李广可以关押到死就行了,不会杀他。但是,弘治却把他毒死不说,还要灭族,这处罚太重了,重得超乎群臣想象。

    程敏政和李东阳对视一眼,眼里闪过一抹惊讶,程堂说得对,破坏龙脉是历代帝王最忌之事,弘治这样的老好人,也不惜灭掉李广全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