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拯救大明! » 第一章 崇祯十三年的挑夫

第一章 崇祯十三年的挑夫

    崇祯十三年,又一个年馑。运河见了底,到台家庄闸口还勉强能行船,再往北就全靠纤夫了。

    天已转凉,但纤夫仍然光着脊背,列成两排艰难地向前迈着。身上没什么肉,盖不住一根根骨头,脖子上青筋狰狞,整个人像是劣质材料做的弓弦,不得已地挣扎——身子与地几乎平行了。

    “喂——,嘿——呀么!嘿嘿!”

    “高高山上一座楼,姐妹三人比梳头;

    老大梳个盘龙须,老二梳个舞凤楼;

    剩下小三没啥梳,梳个狮子滚绣球;

    绣球滚到东海洋,挡住黄河不让流~”

    号子声中,船向前挪动。

    “邦”一声闷响,在郁家码头靠了岸,站在船头的旗手军汉双臂抡圆了猛地一甩,缆绳先在空中打个圆,就一圈一圈绕在桩子上,他左右顾盼等了一等,没能得到喝彩,不满地搭了板子,自去下船交接。闸官和当地工房主事的人早已在茶棚等着,不过他们这一关,船上的货是不能往下卸的。

    待军汉跟坐地户们勾兑好了,就到了挑夫和扛大个儿的上场。

    只见打头一个年轻人,头上网巾往后勒着,两道剑眉就吊起来,原本温润的面貌便带了英武,一双眸子稳稳的让人信任,腰杀得很紧,显出好身形来,一双大脚迈开,那连接岸与船的窄木板就像长在他脚上,任凭“吱扭吱扭”的晃动也不见他打绊子。

    “哎~成哥儿!抓点紧干呐,郁家掌柜催的急!”岸上的刘老汉冲他喊。心里却满意极了,随着又带了一丝可惜,老汉自开泇河就吃码头饭,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人样子?这样人物怎么能吃这碗饭?

    年轻人头也不回,摆摆手,“瞧好吧!”

    这是一艘内河浅船,却比制式长了两丈多,宽了二尺有余。为了多带货,旗军造船时常常自己贴银进去,把船造的更大更宽,却仍按四百料报备,多出来的部分就能装更多私货。这两年连年大旱,这样的船不好走了,听说许多粮食都走了海路。

    在台家庄停船并非为了卸粮,粮食还要往北运,赵子成一行人要卸的是船上夹带的南货。

    说其夹带仅仅是因为制度上不许如此,其实数量已远超所载粮食,而且并不遮掩。漕军的军官,地方上的老爷,沿途府县的主事,乃至万岁爷的钞关,都指望这个呐!

    一行人上了船,在船上军爷的注视下装担往下挑货,大家都是老手了,台家庄挑夫的名声也不错,极少有手脚不不干净——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个人都让砍了手撵出庄去,听说这是郁家大掌柜定的规矩。

    下船时,赵子成反而要走在最后,在他前面的是毛蛋。

    这小子才十五六的年纪,就挑两百斤的担子,身子一斜一斜的使劲,整个人弯成一张弓。

    赵子成皱眉督促:“毛蛋,直着身子走!你想成老歪?”

    老歪不是哪个人的绰号,而是一群人的代称。吃挑夫饭的,还长身子的时候就上了挑,几年过去,脊梁就压得扭曲变形,走起路来往一边歪。

    “哥儿,歪不歪的,吃饭都吃不上了,还顾得上那个!”毛蛋儿很有股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无赖气。他从沂州逃难来,沂州今年过了蝗,菜根树皮都没剩下,爹娘老子都饿死了,他挣命逃出来,刘老汉给了他口吃的,他就留下来扛活,却死活不跟郁家铺子签包身契。

    赵子成不再劝了,是啊,要不是吃不上饭,谁干挑夫这行呢,谁都知道这是个死路!

    这个群体里头,要么是灾年里给台家庄上的大商行签了包身契,要么是失地或少地的农民,土里刨不出食,只能来这运河上,给家里省出一口吃的。

    只是在这里把全身的力气卖干卖净,也不过换一碗高粱米,累死了就拖到镇外的山包,尸首不能扔河里,老爷们嫌晦气!

    赵子成与这些人不太相同,他高大白净,长得不像挑夫,倒像哪家的少爷公子。他还能识文断字,晚上常给大伙儿说书哩!

    虽然刘老汉说这是他远房外甥,可大伙都不信。打更的瘸老四说这人明明是运河里飘下来,被刘老汉捞起来的!也有人说他是没度牒的和尚,刚飘下来时头发是短的!有人便琢磨,也许刘老汉一辈子行善积德,活人无数,老天爷看他可怜,送来个人给他养老送终。

    赵子成干活真是一把好手,能扛能挑,一趟大活下来大气不喘,有见识的都说成哥儿身上有底子,怕是能练几下。赵子成对此也不回应,总是笑笑就过去。他也说粗话,急了甚至动手打两下人,但大伙儿有个头疼脑热他总是忙前忙后,谁干活时使不出力了他也愿意帮两把,没多久就成了头儿,把刘老汉心里乐开了花。他有个闺女还没找人家儿呢!

    “哥儿,前面的担儿担的是火腿吧,闻着真香,你看那纸,都让油浸透了!”

    “哥儿,我听那几个人念叨,皇爷又要多收税了,皇爷还没钱花呀?”

    “哥儿,晚上还讲杨六郎的书儿吗?铁镜公主放他回去见娘亲没有?”

    毛蛋喘着气,喋喋不休。

    赵子成终于肯回应他,“今晚上不讲杨六郎,讲个黄四郎!”

    “黄四郎是讲哪位将军的故事?”

    赵子成“嘿”的一声,“不是将军的故事,是穷人怎么翻身的故事。”

    毛蛋撇撇嘴,“成哥儿你莫哄人,穷人能翻了身还?就说这火腿吧,咱们挑了没有十回也有八回,咱们能吃上不能?嚇!别说火腿了,有个馍也成啊,天天高粱米掺黑豆,黑豆掺高粱米的,大牲口这样吃都下不了力!”

    “你小子就不能少说两句,干活时候气要喘匀,你啰里啰嗦不怕岔了气?”

    毛蛋就不吭声了。

    “行了,瞧你那样!等着吧小子,你很快就能吃上馍,吃上肉了。”

    毛蛋就又雀跃起来,“真的成哥儿?你说什么肉好吃,我听说,漕运衙门里的老爷一顿饭吃一百道菜,你猜怎么着?这一百道菜,让一百个厨子做,一个人就做一道菜!做完这道菜活儿就算干完了,就去喝茶歇着。”

    又嘀咕,“我怎么没能学个厨子呢?我怎么就不是漕运衙门里的厨子呢?”他还不敢想自己是漕运衙门里的老爷会怎么样。

    赵子成只得不再理他,待他慢慢消停下来。

    一时间,日头往西去了,嘈杂的码头这一刻竟显得很安静,只剩下苦力们吭哧吭哧的喘气声,要是风赶得巧,还能隐约听到镇内花家大院里锣鼓点响动,甭说,花太爷又在听南戏了。

    “咣!”“咣!”“咣!”,三声大锣震碎了一切静谧,所有人似乎都愣住了,随后又反弹般的骚乱起来。船上的军汉抽了刀往下跳,茶棚里穿长衫的人则奔着大宅院跑,有人高声吆喝示警,有人则有了经验一般,扑通跪在地上,头埋住一动不动。

    赵子成一把扯住惊慌的毛蛋。

    “把担子撂了!有贼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