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古汉演义 » 赤山女哭父

赤山女哭父

    黄帝下诏书,华夏国全国主要州、郡、县、邑为“东华帝君”设灵位。

    据说炎帝侧妃来到了寿阳城,哭哭啼啼的跪拜在灵堂里,嘴里呼道:“父王啊!父王啊!孩儿不孝呀!未曾与您相见,您为什么要离去我呢?”

    任姒氏见儿媳妇哭得如此伤心,上前劝道:“溪秀不必如此伤心,这样您父王会不安呢。”原来这人复姓“赤山”闺名“溪秀”但是多数人都叫她“赤山女”据说她与“听訞”一起来呢。

    《山海经·海内经》说:“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壤,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

    《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赤山女哭哭啼啼的说道:“母后因何会如此说呢?父王离世,母后守寡,百姓如同失去了自己的父母一样,举国上下所有的人都在悲伤。”

    炎帝听后悲伤的跪在灵柩旁边哭道:“父王啊!您听见了吗?自从您往青川国回来,我们相处的日子也不多,父王啊!您一生为华夏国肝脑涂地的做事,到老了……为儿……还没有来得及孝敬您……就离我们而去。从此阴阳两相隔,再也不见面。”

    赤山女哭道:《哭父》

    天公啊!

    五雷一响震山谷,

    涛涛波浪涌心头。

    父王啊!永别了。

    为儿不孝泪汪汪,

    失去父王如割心头肉。

    天也悲伤地也愁,

    山河为您流眼泪,

    父王啊!

    父王啊!

    小时候经常坐在父亲肩头上,

    总感觉父亲是那登天的梯子,

    父亲看见了我懂事,

    总是常常夸赞我,

    有时候常常讲故事给我听。

    白天上山打猎,

    晚上的时候才回来。

    直到有一天……?

    嗯……父亲啊!

    您去了哪里了,

    为什么还不回来呢?

    让我给您捶捶背,揉揉肩吧!

    父亲最爱吃的是鱼汤,

    那时候我还小,

    不会做什么鱼汤,

    我只知道我也爱喝,

    可是……

    等我会做之时,

    父亲悄然无声的离开了。

    也许他在天堂看着你我。

    有时候如同春天,

    他是那么多的温暖,

    如同清晨的阳光明媚,

    总是照进我的心窝。

    有时候如同夏天,

    他是那么多的枯燥,

    总觉得常常对自己发火。

    这也许才是最重要的关爱。

    有时如同秋天,

    看着他慢慢的变老,

    我却无力把他的青春拉回来,

    让他在孤独之中终老。

    有时候他又如冬天,

    毫无情谊的离开我们。

    天亦有情,天亦老。

    饶益一切有情人之人,

    再见一面吧!

    可是永远只能在心里面相见。

    父王啊!

    赤山女不孝啊!

    您一路走好。

    黄帝上前拜敬道:“父王突然离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三天安息后,七天归天堂。皇王弟妹不要伤心过度了。”

    赤山女站了起来拜敬道:“父王乘天地之席位,虽已天间任逍遥,自在去了,可是他养育了一个好儿子,被臣妹遇上了,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如果天下没有父母的养育之恩,天下何来人呢?”

    嫘祖也上前跪拜着哭道:“父王之恩,西陵国的人都知道了,养育之恩是什么呢?皇王弟妹知道吗?”

    赤山女回敬道:“养育之恩如天大,如海深,它是没一个人都能活着的先天之本。”

    嫘祖站了起来回过头,看着赤山女欲问道:“皇王弟妹可为皇王弟诞下一子嗣。”

    赤山女回敬道:“生过一个孩子,名叫‘通海’怎么兄弟家添得一子,兄嫂竟然不知道。”

    嫘祖回敬道:“噢……这个……我也是方才听闻才问一下。”

    “东华”其实是在中国道教文化之中广为流传,在《真灵位业图》中被称为“太微东霞扶桑丹林大帝上道君”,也称“扶桑大帝”;到了南北朝时期称为“东华方诸宫高晨师玉保王青童君”。东王公和西王母其实不是夫妻,而是兄妹关系,二人为元始天尊与太元圣母所生,东王公为“东华至真之气化而生”,西王母为“西华至妙之气化而生”。由此可知,东王公并非东华帝君其人,但有种说法是东华帝君为东王公的转世,这个说法就无从来源了。

    为何在这里要引出西王母(瑶池金母),只因为这个西王母在道教里的地位是很高的。而道教里的全真一脉,完全就是由西王母承袭而来。天下道祖实为“太上老君”,而全真北宗的传道流程据说是瑶池金母从太上老君处得来,而后传与白云上真,白云上真传到东华帝君王玄甫,接着就是王玄甫传道与正阳帝君汉钟离权。有说法认为东华帝君又转世为吕洞宾,吕洞宾授于汉钟离成纯阳帝君。再之后的传承就是吕洞宾传于王重阳,再到全真道派,全真七子。

    黄帝说道:“诸人今天都要在这里守灵,男左女右,记住了吗?”诸人齐道:“记住了。”

    此刻赤山女说道:“我以‘华溪圣母’的身份带来了粗布麻衣,许望大家都能穿上。”

    一时之间男女照黄帝说的划清界限,灵堂里用草席铺地,草席上面撒上松毛,表示万古长青,人们要赤脚进灵堂,也就是南方人说的“孝堂”草鞋常常摆在外面供来人穿。

    主要的孝子要披麻戴孝,就是用麻科植物提取的纤维,织成的衣裳,赤山女悲伤地和其他人讲了一个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守寡多年的老婆婆,名叫“泉母”因为丈夫死的早,她含辛茹苦将自己的两个儿子抚养长大,大儿子叫“丹阳”小儿子“丹溪”这两个人成家以后就都听媳妇的话,不孝敬这个老不中用的老娘。此意是在她的儿子眼中,他们的母亲老了,就变成了老不中用的人。

    丹溪说道:“等娘逝去了,俺为娘造一口楠木棺材,让俺娘穿红戴绿,安安静静离世。”

    丹阳笑着说道:“弟弟为娘造一口楠木棺材板,我要上昆仑山为娘做海天法会,颂七七四十九天的经。”

    泉母知道他们常常说假话,来骗自己,泉母想着,想着,就流出来了眼泪,决心给他们一点精神记忆。泉母几夜没有合眼睡觉,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有一天,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慈眉善面看着她的儿子说道:“丹溪、丹凤,你们等娘死了,就把娘的尸体用草席包裹起来,然后把我的尸体悄悄地扔在房后面的阴水洞里面就行了。如果这样做,就不会花你们的一文钱。”

    她的两个儿媳妇,瞪着眼睛看着她那两个儿子,连声都不敢出。

    泉母又说道:“可是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只需要你们每天都看看树上的乌鸦和猫头鹰是怎样生活的。”

    兄弟二人听了母亲的话,竟然毫无羞耻的就答应了。儿媳妇们高兴的嘴都合不拢。其实看着就……哇……哦非常想吐。

    从此以后,兄弟二人忙完田里的活计之后,就会到“大青山”上关注乌鸦和猫头鹰的生活。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

    他们发现,乌鸦和猫头鹰都精心照料自己的孩子,直到它们长大。小乌鸦长大后,见妈妈飞不动了,便出去找食,回来喂养妈妈。原来小小乌鸦竟有如此孝心。

    可是小猫头鹰长大之后,觉得妈妈老得不中用了,然后就把妈妈吃掉。

    自古以来,人们普遍都不喜欢猫头鹰,见到有猫头鹰飞到了自家院子里来了,也要把它赶走。其实猫头鹰对人类没有什么影响,反而倒是来帮助人呢。

    只是因为在民间有着一种传说:“不怕猫头鹰叫,就怕猫头鹰笑”的说法,说的就是猫头鹰在附近发出奇怪的叫声了,这种奇怪的叫声有人说是“报丧鸟”当然乌鸦也没有什么好名声,乌鸦如果叫了,村子里面的人一样会说道:“那么就会有老人去世了。”乌鸦也是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有些地区背上了骂名。

    在古时候人们还把猫头鹰称之为“报丧鸟”。关于猫头鹰,在民间还有一种说法,以前的农村老人常说小猫头鹰在长大了以后会吃掉它的妈妈,这是真的吗?为什么猫头鹰的数量越来越少了呢?

    所谓“黑老鸦莫笑喜鹊黑!”看来都是一样,在我很小时候,听村里的老人们说过,猫头鹰在长大了以后,会吃掉它的妈妈,当时就感觉很不可思议,怎么会这样呢?长大以后查阅了资料才知道,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在大自然中这种现象也并不稀奇的,比如农村里常见的蜘蛛,一般都会孵化出来之后,就会吃掉它们的妈妈。不过,猫头鹰却并不是这样的。

    猫头鹰和绝大多数的鸟类一样,也是产蛋孵化繁殖的。当小猫头鹰孵化出来之后,猫头鹰妈妈都会细心照顾的,就像人类照顾孩子一样的,每天出去给它找吃的。等到小猫头鹰长大了,也就是差不多1个多月以后,猫头鹰妈妈就会突然消失,然后不再去管它的宝宝了,也再不出现了。也是因为这样,所以在民间就认为猫头鹰妈妈是被小猫头鹰吃掉了。

    猫头鹰虽然是肉食动物,但是却并不吃它的妈妈的。老话常说:虎毒不食子呢,猫头鹰更不会这样做。而猫头鹰妈妈之所以会狠心抛弃自己的孩子,其实这也是母爱。因为孩子终究要长大的,而且大自然是多么的残酷,如果不忍心一点,让小猫头鹰快速的适应环境,那其迟早要被大自然淘汰的,这个就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则。猫头鹰妈妈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会出于本能而选择这样做,由此可见母爱是多么的为大。其实我们人类也要向猫头鹰学习的,有些家长过分的溺爱自己的孩子,都二三十岁了还悉心照顾,而这样养大的孩子,要么就是啃老,要么就是自理能力极差。这样其实并不是爱,反而是一种伤害。悲哀的是,小猫头鹰后来也被下一代吃掉了。这样反咬一口,一代吃一代。

    兄弟俩感触很深,他们不敢往下想,渐渐地改变了对老娘的态度。可是,天不作美,兄弟俩刚刚开始孝敬赡养老娘,她老人家却偏偏过世了,兄弟两从那以后,这个风俗就逐渐流传开来。为的就是示要永远记取乌鸦与猫头鹰善恶孝逆的教训。

    黄帝听后回过头欲问道:“不知道那两个后来怎么样了?”赤山女回敬道:“老娘过世后,丹凤就去找风后,拜其为师,丹溪就去找全真子,拜其为师,后来的事陛下就应该只道了。”

    此刻“昌意”说道:“天下像泉母这样的人非常的多,像丹凤与丹系这样的人非常少。”

    黄帝听后便说道:“子不教父之过,你一个小孩懂什么呀!那丹凤正是九龙神将之一的乌龙。”

    炎帝回过头看着黄帝说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也无奇不生,世上的事情,更是千奇百怪,如同,纯属巧合一样。”

    黄帝回敬道:“皇王弟好福气呀,赤山女这个弟妹……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呀!”赤山女笑着说道:“因为我也是那一个老娘的女儿。”

    炎帝听后非常惊讶,然后又说道:“您……是赤山部落的首领,怎么又会是丹凤的姐姐呢?”

    赤山女说道:“正所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也无奇不生,这是陛下方才才说呢?”

    炎帝听后回过头向门外看去,然道:“果然是丹凤的姐姐呀!伶牙俐齿。”

    黄帝听后说道:“孝道……永远都是人的,最基本道德底线。人有了礼义廉耻,就有了忠孝节义了。”

    诸人听了都沉默寡言,看来都是心里有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