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古汉演义 » 冀州之战(下)

冀州之战(下)

    风后下令停止进攻,海门图面对风后,他问道:“师父为什么要停止进攻呢?”风后回过头说道:“敌人惨败逃去,是因为屠杀了成千上万的百姓,这里的人正是河东的最英勇的人。”

    海门图说道:“听河东城里的百姓说:是城里的百姓临阵倒戈,黎塘才下令屠城呢。”风后回过头看着海门图说道:“冀州自古就是有夏国的一部分,只是被九黎苗国去年才夺去,百姓心里清楚这一点。”

    风后说道:“如今敌人的主要力量都聚集在涿鹿城,离此千余里,看来也只能是望洋兴叹。”海门图说道:“敌人如此狡猾多变,看来还是只能智取呀!”

    风后回过头说道:“河东城如今重归华夏,如果收复整个冀州之地,那九黎苗国将无容身之地。”

    女甬荫上前拜敬道:“风相如果要攻取冀州之地,不如兵出九黎圣谷,这样蚩尤可能就会首尾不顾。”

    风后乍一听,然后觉得有道理,然道:“此事我也曾经考虑过了,眼下时机尚未成熟,只能攻击冀州城,再分兵才能重创九黎苗国。”

    桑世英回过头说道:“敌人没有什么奈心了,否则也不会屠城。”公孙川回过头说道:“敌人天性就是如禽兽,屠城之事危害有多大,敌人可能就是不知道呀。”

    公孙川如此一说,诸人顿时觉得一脸茫然,应龙回敬道:“敌人是被逼无奈才会如此做,因为河东老百姓是帮助华夏国才会落得如此下场,这是华夏国欠人家的恩情,这种恩情只有国家,才会无需报答,个人只有一人出一只手,就能回报国家了。”

    风后看见远方的山谷,刻意说道:“前方的山谷是多么美丽的地方呀!”此刻被五花大绑的帛法祖哈哈笑着说道:“如果是我指挥这场战争,恐怕也不会落得如此惨败的下场呀。”

    风后一听哈哈笑着说道:“将军本领非凡,只可惜投错了庙门,不然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呀。”

    此刻大鸿骑着马来了,风后回过头拜敬道:“骠骑大将军来此,可见敌军之将?”

    大鸿说道:“一路都是死尸,看来这几天,战斗非常激励呀!风相所说的敌军中将,鸿未曾见过。”

    风后叹叹气说道:“敌人如此狡辩,看来要重新布置一下防务,以防不测之祸。”

    大鸿听后哈哈笑着说道:“如今敌人兵败如山倒,不会有什么作为了,不如一路乘胜追击。”

    帛法祖听后哈哈笑着说道:“败军之将,有何面目言追击歼灭战,那蚩帝请得巫山魔王,正设计等尔等去钻呢。”

    大鸿昂头一看,从未见过此人,他又是被五花大绑的绑着,大鸿欲问道:“你是什么人?”帛法祖上前走了一步,然道:“我是九黎苗国的‘河东太守帛法祖’也是风后的俘虏呀。”

    大鸿听后又说道:“你是……风伯子的什么人?”帛法祖看了一眼大鸿,然后回过头说道:“我师父是紫云道人,风伯子是我的师叔。”

    大鸿一听说道:“来人呀!”此刻从他身后来了两个人。大鸿又说道:“把这个人拉到营前斩了。”

    风后即刻说道:“且慢动手。”

    那两个人退了回去,风后回过头对大鸿说道:“这个人千万不能斩了,他是一个有用的人。”大鸿走到了风后身旁说道:“一个和蚩尤密不可分的人,能有什么用呢?”

    风后说道:“当年目帝天目门也是一个誓为有苗国出生入死的人,如今也是为华夏国统一出力。”

    大鸿哈哈笑着说道:“此人怎么能够和天目门相提并论。”风后回过头说道:“当年九黎苗国的大祭司,桑马洛投毒杀害了帛法祖的父亲帛法桥,我想此仇不报,恐怕不行吧!也非君子所为。”

    帛法祖回过头看着风后,然后问道:“您是怎么知道呢?”风后说道:“是王阳石圣司徒告诉我呢。”

    帛法祖顿时潸然泪下,然后说道:“陛下啊!陛下啊!那桑马洛就是一个丧门星,我不服呀。”

    风后劝道:“帛法太守不必担忧了,我已有办法为您一报仇。”公孙川说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能意气用事。”

    大鸿听了不耐烦,说道:“如果帛法祖是真心实意投靠华夏国,我倒是有一计,只要他肯去做,我想蚩尤会非常痛恨他呢?”

    公孙川拜敬道:“不知道骠骑大将军有什么好计策呢?”大鸿回过头看着帛法祖,然后解下了他身上的绳子,说道:“帛法太守不必担忧,鸿不会让您做一些违背良心的事。”

    帛法祖心里面早想投奔华夏国了,只是难于启齿,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帛法一族,历来就是有苗国的“皇亲国戚”帛法祖的姑母嫁给了有苗国的国君干古玄石,也就是玄帝,生得寅虎生、黎平、黎寅、干古道镇等人,姑母去世后帛法桥有心让黎寅为九黎苗国的继承人,后来此事偏偏走漏了消息,被桑马洛知道了。

    有一天桑马洛请帛法桥到“扬州”的“苦楼”里吃饭,并且在茶水里投毒。帛法桥说道:“不知道桑马贤侄邀请我来有什么事吗?”

    桑马洛笑着说道:“帛法国舅对有苗国的未来有什么看法呢?”帛法桥也是笑着说道:“有苗国的未来继承人依我看来,还是黎寅这孩子有希望啊!”

    桑马洛又欲问道:“天下历来的继承人,都是以长幼有序为继承大统的候选人,莫非陛下有什么人选了。”

    帛法桥叹叹气说道:“有倒是真的有了,就是寅儿能堪当重任。”桑马洛听后哈哈大笑道:“为了有苗国的天下,小侄在这里提前祝福国舅爷了。”

    那帛法桥不知道茶杯里有毒,竟然拾起茶杯喝下毒茶,顿时觉得腹痛难耐,嘴里吐出来一口白沫。稍时七窍流血,倒地即死。

    帛法祖知道了这一切,以前只以为这是国家政治之事,父亲就是其中的一个牺牲者,经过今天风后一说,帛法祖的心路顿时打开了,突然恍然大悟。

    黄帝令大鸿先行一步,自己随后就到,另一方面黄帝令有戈破虎往“石头城”进攻,是为左路先锋,中路由“英雄嚎”为中路都统,领兵十余万人,直扑“涿郡”右路就是骠骑大将军大鸿,为右路先锋,却有意安排与风后,汇合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冀州之中由于几股力量交织在一起,九黎苗国的士兵纷纷退兵,都有些惧怕死亡。

    黄帝说道:“敌人撤退的速度有些太蹊跷了,莫非是有什么隐情?”

    力牧回敬道:“敌人长期征伐,被胜利冲昏头脑,如今蚩尤驻守涿鹿城,离此千里之外,九黎苗国士兵无常势架住,人的生命在于理解,如果不出我的意料,九黎苗国如今已是黄昏独自愁,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黄帝听后哈哈笑着说道:“看来力相还是有先见之明,不如我们就来一个乘胜追击。”

    力牧拜敬道:“陛下圣明。”

    黄帝昂头说道:“来人啊!传朕旨意,让英雄嚎的部队迟慢点攻击涿郡。令骠骑大将军大鸿协助中丞相风后,迅速攻击。征虏将军有戈破虎直上石头城南的‘长平山谷’与九黎苗国的骠骑大将军寅虎生作战。”

    此刻有三个人跪在黄帝跟前接旨。各配一匹翼马,南伯侯公孙俅,西伯侯公张华,北伯侯公赵玉,此三人一是送信,二是督战。

    三人上马就往天上飞着去了,此刻天侯柏腾说道:“陛下不可以急于求成,应该四处攻击,不如让上史干出兵寿张城。”

    黄帝听后十分高兴,他兴奋地说道:“是啊……朕怎么没有想到,看来还是天侯有先见之明。”

    柏腾说道:“敌人的主力都在涿鹿城里面了,他们的版图战线长,据青州之战,阻隔了南北通兵的结构,如今南方的黎寅不听蚩尤的调动,其实就是我,我也不能出兵,因为牵涉太广了。”

    黄帝听后回过头说道:“青州城的守军正是上史干,朕已经封他为‘青州太守’看来此计甚妙。”

    黄帝左顾右盼,忽然看见了青川国的虎贲将军达鲁青,然道:“朕知道达鲁将军英勇善战,不如去一趟青州吧。”

    达鲁青跪拜道:“末将遵命。”

    黄帝扶起了他然道:“此次有关九黎苗国与华夏国最后的抉择,如果顺利夺下寿张城,一定要迅速占领济水河,为攻打蚩尤做准备。”

    此刻上来了三个人跪拜道:“微臣参见陛下。”黄帝一看有天目门,千叶圣、王阳石圣,此三人是九黎苗国的旧臣。

    黄帝笑着说道:“不知道诸位爱卿有何指教呢?”天目门抬起来头说道:“陛下,微臣原意和达鲁将军一同去青州。”

    黄帝听后笑着说道:“诸位爱卿平身吧!朕答应您们的请求。”天目门站了起来,看见了其他人都是一脸嫌弃自己的样子。

    天目门对黄帝解释道:“陛下不必疑惑我们,这应该是证明我们忠心耿耿的为华夏国,敬效忠的时候了。”

    鬼飏川上前拜敬道:“陛下,不如让目王去渭水任‘渭源郡太守’一职。”黄帝回过头笑着说道:“太宰言之有理。”天目门回过头看了一眼黄帝,此刻心情真是心急如焚呀。

    黄帝又说道:“太宰久居宫里,为天下人设福星,如今渭源郡连年闹洪灾,不如您去上任其职,朕也放心啊!”

    鬼飏川拜敬道:“陛下,老臣本想为国争光,就算为国捐躯也在所不辞呀。”黄帝摇一摇头说道:“正因为如此,朕不忍心看到太宰再受累,才会让您去渭源城。”

    鬼飏川身为国家太宰,是治理国家大事的人,他听出来黄帝的用意,故而拜敬道:“微臣遵旨。”

    黄帝说道:“如今国家正处于战乱年代,战争也要进行下去,同时民生也要搞好,渭源是华夏国的发源之地,那里的百姓忠心耿耿为国家出粮,出兵,朕不能亏待了他们呀,太宰应该明白朕的意思。”

    鬼飏川又一拜然道:“臣知道了,臣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说罢就骑着马离开了。

    力牧唉声叹气,黄帝听到了,回过头欲问道:“不知道力相因何要唉声叹气呢?”

    力牧拜敬道:“太宰之职,不可缺少,鬼飏太宰离职,何人能堪当此重任人呢?”黄帝听后哈哈笑着说道:“此职还是由他来坐呀!他是离职不离位。”

    力牧听后顿时感觉到了黄帝的用意,然后拜敬道:“陛下英明。”

    围在黄帝身旁的华夏国臣工也是沉默不语。

    九黎苗国一方蚩尤如今也是心急如焚,他亲自要御驾亲征去,风伯子劝阻道:“师兄不可轻易妄动,如今华夏国分兵三路来攻,我们只能守,不能冒然反攻。”

    蚩尤一手拉着缰绳,站在貔貅身旁说道:“如果此时相望,而不相闻,莫非要坐以待毙等死不成吗?”

    风伯子笑着说道:“如今之计,应该要保住九黎苗国的根据地,寿张城呀!再派密使回九黎谷请九黎王往南方增派援兵,一举灭掉华夏国呀!这才是头等大事情。”

    蚩尤听后哈哈笑道:“只可惜那九黎王,效仿癸帝妄自尊大,恐怕是独自去寻欢偷乐去了。”

    风伯子一听然道:“看来如今之计,只有布下‘风沙阵’饿死黄帝。”

    蚩尤听后顿时高兴起来了,回过头又说道:“九黎苗国能否度过这次难关全靠师弟了。”

    风伯子拜敬道:“事不宜迟,臣告辞了。”说罢风伯子就离开了。蚩尤回过头看了看九黎苗国的股肱大臣,然后说道:“司马洛您去石头城与骠骑大将军寅虎生一同设防,以防万一有不测之祸。”

    司马洛往前走了一步跪拜道:“陛下,臣倒是有一计,可以让华夏国缓些进兵。”蚩尤听后脸上露出来一点喜悦之气,然后又问道:“不知道司马爱卿有何妙计。”

    司马洛来到了蚩尤身旁,弯下腰在蚩尤耳朵里,嘀嘀咕咕说了一通悄悄话。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诸臣只见蚩尤连连点头称赞道:“好啊!就依此计。”

    司马洛回过头说道:“臣告辞了,望陛下珍重。”说罢转头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