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一赊刀人一 » 第五十三章 寒山别业

第五十三章 寒山别业

    这几日,东胜神洲出了好几件大事。

    先是那撼动半座修真界的神器悬赏令,不但让二十七字阁三位银牒杀手铩羽而归,到最后竟连好几位早已隐世的上五境大修士也牵扯其中。

    其中独占天下剑道七分气运的“剑神”西门万里,风华绝代的女子“医仙”谢令姜,以及有着“天下第一败家子”之称的神洲首富乐万山的独子乐三千,都是近三百年来真正站在修真界山巅的人物。

    而且更有趣的是,谁能想到,能让这三位同时出山的,竟是一个乞丐模样的醉汉?

    除了神器悬赏令外,另一件大事——五年一度的京官大考,也已临近。

    所谓京官大考,即是对在京官员的政绩考核,以决定是升迁还是贬谪。

    很多人觉得,这不过是官场旧例,又何来牵动天下之说?

    若只是这么想,那便大错特错了,实际上,每一次京官大考,都会决定无数人的生死利益。

    所谓皇城门前,天子脚下,往京城的大街上随便丢一块石头,都能砸倒一片高官,而官字,上下两口,官与官之间,又难免抱团,抱团的人一多即成朋党。

    朋党之争,古来惨烈,京官大考恰恰又是党争最直接的战场。

    一次京官大考,足可决定无数官员的命运。

    然而事情还远不止如此,试问当今天下,何人主宰?除了皇城里的那些位,想必就是那些个证道长生的修士了吧。

    修士修炼,所耗天材地宝不计其数,并且境界越高,耗费越多,如此巨额的开支,那些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山中神仙又如何拿得出?

    即便真拿得出手,那门下那么多供奉弟子客卿,又如何养得起?

    所以,早在很久以前,各大仙家势力就已经开始主动下山结交朝廷权贵。

    一方能够提供源源不断的钱财,另一方得了好处,自然就得为其办事。

    朝廷各大派系的背后,站着各大仙家势力,也因此就有人说,当今的修真界早已不是修真界,而是那些个达官显贵豢养的走狗窝。

    京官大考所涉及的朝堂斗争,一方得势,另一方必然失势,得势的一方除了拥有绝对的政治优势,也能对天下资源进行绝对掌控。

    所以,京官大考,不是普通政事,而是一场斗争,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

    寒山别业,是皇五子裕王姜谢一处位于京郊的行宫。

    裕王姜谢,其母谢贵妃,出身于五姓七望陈郡谢氏正房。

    而巧的是,这座宅院早前本就是陈郡谢氏的一处私宅,后来不知如何辗转到了裕王殿下的手中。

    此时一位身穿虎皮坎肩的年轻修士正站在寒山别业外,等待着裕王殿下的召见。

    也不知过了多久,一位脸覆木制面具腰佩金色长刀的神秘男子出现在别业门口,他与门房耳语几句之后,便将这位来自修真名府威虎山的年轻弟子带进了别业。

    寒山别业,依山而建,宅内曲径通幽,走了不知多久的路,这位威虎山弟子才终于见到裕王本尊。

    此时裕王殿下正与一位目盲僧人对弈,威虎山弟子自然不敢打扰,只能静静站在一旁。

    很快,裕王便投子认输。

    “老师的棋力,学生怕是终生不及。”

    那目盲僧人笑笑不说话,开始收拾起桌上的棋子。

    裕王此时也转过身来,看向来访的威虎山弟子:“左宗主这是又给本王带什么好消息了?”

    威虎山弟子抬起头,但见这位裕王殿下生得剑眉凤目,鼻正唇薄,一身华贵锦袍,身段高而修长,尤其是那对丹凤眼,见之难忘。

    威虎山弟子连忙将一封密信呈上。

    一旁,脸覆木制面具的葛先生接过信,检查一番确认安全后才将信交给裕王。

    裕王接过信,匆匆看了两眼,便将信交给身后的目盲僧人,紧接着嘱咐道:“葛先生,给这位威虎山的小兄弟安排个住处,从威虎山到京城,几百万里路程,想必十分劳累。”

    葛先生领过命,便带着那名威虎山弟子告退。

    裕王随手拿起手边的糕点,丢进嘴里。

    “我那位九弟也想染指辽东郡,恩师,你怎么看?”

    那名目盲僧人手指摩挲着信纸,淡淡笑道:“靖王殿下,胃口不小。”

    “辽东郡地处北疆,连接海域和酆都鬼府,土地贫瘠,就连人口也不比其余州郡,老九又一向是无利不起早,这回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目盲僧人简单思量一番,便微笑着回道:“靖王殿下所想,与我等一样。”

    裕王停下咀嚼的动作,当初他之所以会选择距离京城最遥远的辽东郡发展势力,就是听从了眼前这位目盲僧人的建议——若将来一旦夺嫡失败,辽东郡可凭借北高南低的地理优势,作为最后的退守之地。

    “莫非老九身边也有一个能谋善断的谋士?”

    目盲僧人笑着摇了摇头,只说了一句话:“静观其变。”

    裕王想了想,继续又说:“从皇宫里得到的消息,父皇有意趁此次京官大考定下太子之位的人选。”

    目盲僧人似乎早已料到此事,遂笑道:“我们这位陛下,在位已逾二十六载,期间开疆拓土,整顿吏治,也算得上是位雄主,只是这么多年过去,太子之位仍旧悬空,不是不立,而是我们那位陛下想做某些打破祖制之事。”

    裕王也叹道:“据说此事还惊动了长生殿里的老祖宗。”

    目盲僧人站起身,信步走向庭院,裕王紧随其后。

    “君王不得修行,这既是大秦祖制,又是保证大秦长盛不衰的根源,而我们那位陛下却执意反其道而行之,这才触怒了长生殿里的那些人,逼得他不得不开始考虑太子的人选。”

    裕王不解道:“父皇好端端的,为何要突然做出这违背祖制的决定?”

    目盲僧人停下脚步,似是忆起往昔,良久,才缓缓道:“大概是为了十三年后的某个期限。”

    忽然,目盲僧人转过身,直勾勾地看着裕王姜谢,凹陷的双眼有些骇人。

    “谢儿,这一次,国本之争与朋党之争,两样能够牵动大秦国运的事情聚到了一起,倘若你能在这场大势之争中脱颖而出,那你在历史上的功名也许就会仅次于那位为大秦开万世基业的祖皇帝!”

    裕王闻言,不由得热血沸腾:“老师放心,谢儿定不负所望!”

    目盲僧人淡淡笑道:“为师拭目以待。”

    这时,裕王似又想起一事,急忙跟自己老师说道:“老师,白蒲县之事,昨夜本王复盘了三遍,可实在是想不出输得理由。若不是那半路杀出的红衣女童和他的神秘护卫,张致远这个魏夷吾培养的接班人也许都死几百次了!另外到底是何人,能一次喊动三位上五境大修士?”

    目盲僧人静静听完裕王的连珠话,只是简简单单回复了三个字:“赊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