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孙策闯三国 » 第三十六章 年轻人不要太气盛

第三十六章 年轻人不要太气盛

    “今日讲学的是蔡中郎,这机会可不多得。”太学里的一个生员说道。

    孙策早早就已经来到,坐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听着生员们说话。

    令孙策没有想到的是,刘辩和刘协竟然也会在这里听课。孙策见坐在前边的二人,举止亲密,这份情谊在帝王家可是十分少见的。

    “哼。”又是那个昨天嘲笑孙策的年轻男子。

    孙策很是不解,自己也没得罪他啊。这人老哼哼哼的干嘛,真相只有一个。他感冒了,现在的医疗条件可真差啊。孙策暗笑。

    “蔡中郎来了。”又有生员说道。

    一身儒者的打扮,衣着倒是简朴,却依然保持着一种自信的气度。这就是大儒啊。

    “诸位学子,今日要讲的乃是周礼。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蔡邕缓缓的说道。

    孙策懵懵懂懂,好像是在讲君子六艺吧。大汉的读书人不少可是佩剑的,都是提笔能舞墨,上马能砍人的主。这风气倒是挺不错的,现在的儒士也大多求真务实,没有像后世一样只知道整日念那些酸诗臭词。

    “先生所言甚是。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先生对六艺有如此见解,无愧大儒之名。”又是那个年轻男子。

    “德祖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见识,杨家家学当真是厚实啊。”蔡邕微笑着说道。一句话既夸了杨修,又夸了杨氏一门。

    孙策一听,德祖,这不是杨修的字嘛。合着这个重感冒青年是长舌妇杨修,曹操当年领兵征战,军中巡逻口令定为鸡肋。杨修认为其食之无肉,弃之无味,便劝人收拾行李。说曹操将要撤军,霎时军心不稳,人人思归,曹操大怒,给他起了长舌妇这个美名。

    “咿。”孙策看到了杨修袖中的纸条,突然想举手打报告,蔡老师,他作弊打小抄。

    “德祖可知刚才所言出自哪里?”蔡邕接着问道。

    “额。”良久之后,杨修答道“从书上看的。”

    “可是哪部典籍啊?”蔡邕又继续发问。

    “学生记不清了。”杨修支支吾吾的。

    这个孙策可知道,虽然以前孙策大学期间经常窝在宿舍打游戏,但也是历史专业的学生。

    “学生孙策知道,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孙策拱手答道。

    蔡邕看着孙策微微一笑表示赞许。点点头,示意孙策坐下后接着讲了起来。

    孙策这一举动让周围的学子都无心上课了,一双双眼睛盯着孙策。目光中包含的并不是嫉妒而是同情,这个问题许多人都知道,但是不敢说啊。

    杨修是杨彪之子,杨彪又是杨赐之子。杨赐曾任太尉,弘农杨氏的力量也是遍布朝野。所以没人敢得罪杨修,杨修又极爱面子,仗着杨彪的宠爱飞扬跋扈。今日刘辩和刘协在场,这杨修被驳了面子必然恼羞成怒。

    “大哥,这孙策不是武人出身嘛。怎会有这等学识。”刘协歪着脑袋和刘辩私语。

    “这谁知道呢,可能是碰巧答上来的吧。”刘辩宠溺的摸了摸刘协的脑袋。

    “这人倒是有趣。怪不得父皇昨日还提起了他”刘协微笑着说。

    “哼哼,殿前失仪罢了。还是不懂礼数,朝中都是饱学之士,父皇这是少见多怪了。”刘辩有些不屑的说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刘辩在自己母后和舅舅的熏陶之下,也是对那些背景白板的大臣不屑一顾。

    蔡邕讲课倒是很随和,有点类似于道家。你爱听不听,我讲完就走。

    孙策看着还未到时辰就离开的蔡邕,心想这不是早退嘛。没有敬业精神啊,这蔡邕不实在啊。

    “啪”的一声。

    孙策寻声望去,一看是杨修,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孙策,你可敢跟我较量较量。”杨修走到孙策面前双手叉腰。

    孙策一脸无语,这杨修什么毛病,用鼻孔看人。话说,你这么仰着脑袋,颈椎受得了嘛。

    “在下才疏学浅,比不得上杨同学。”孙策拒绝道。

    “哼哼,你来自江东之地,楚国旧地,怪不得不敢应战。哈哈哈哈哈。”杨修嘲笑道。

    春秋战国时周王派使者责问楚国无故兴兵,楚王直接回应“我蛮夷也。”。杨修这话是指孙策是个蛮夷,不懂礼数。

    “你我并无恩怨,为何刁难与我?”孙策不解的问道。

    “刁难?我弘农杨氏会和你过不去?你一个草莽出身,有什么资格配我刁难?”杨修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

    “你想比什么?”孙策也是被激起了一丝火气。

    杨修很无耐啊,不比诗赋比什么。这个孙策明知故问,比策论,孙策可是亲手打过黄巾的。比武艺更是不行,更吃亏。

    “我杨家乃书香门第,岂和你一样。今日又是在这大雅之堂,咱们比诗赋。我让你先来?若是作的和你一样就算我输。”杨修得意得说道。

    杨修打的一手好算盘,先让这个孙策出出丑,自己再惊艳全场。

    “那我就却之不恭了。以何为题呢?”孙策面无表情的问道。

    “马上就要到中秋佳节了,不如以此为题。”不知何时,刘辩和刘协过来了。

    旁边的学子们,不自觉的为刘辩和刘协让路。

    “既然太子有言,那臣下恭命。”孙策拱手说道。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秋风满洛城。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孙策自信满满的念出了李白的诗句。

    只不过偷改了一个字,把春改成了秋。本诗最终解释权归孙策所属。

    众人皆是一惊,细细品味着这首七言律诗。汉朝时以赋为主,诗也基本以五言绝句为主,七言律诗还没有正式形成。

    “好诗,好诗。”刘协兴奋的说道。

    刘宏看了刘协一眼,刘协便乖乖住嘴了。杨修看这一幕在眼里,便立刻明白了刘协是在为自己撑腰。

    “这是什么?莫非是你自创的?之前何曾有过这样格式的诗。不算,不算。”杨修开口道。

    杨修此话是极度的无耻,既然文采不如你,那就用规则打败你。

    太学内的诸多学子也是鄙夷的看着杨修,但太子刘辩一直没有开口说话。暧昧就是包庇,虽然众人心有不甘,但仍旧还是选择了住嘴。

    “那可否容我再来一次?”孙策从容不迫的问道。

    “哼哼,那我就让你一次。省得你不服气。”杨修略微有些心虚的说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孙策摇头晃脑,缓缓念完了苏轼的水调歌头。

    “好!”孙策刚一念完,刘协便开口叫好.

    刘辩又是扭头看了一眼刘宏,刘宏接着闭口不言,微微低下了头。刘辩刚松一口气,他是准备帮杨修帮到底了。

    “好!好!”一个太学生员兴奋的喊道。“是啊,此乃千古未有之佳作。”另一个太学生员在旁边说道。有了两个带头的,太学生员再也忍不住了,纷纷拍手叫好。

    刘辩感觉丢了面子,领着刘宏便走。刘宏走的时候还回头又看了看孙策,给了孙策一个微笑。

    杨修的脸上阴晴不定,一时不知所措。

    “杨大文豪,你看这首词如何?莫不是又不和你杨家的规矩了?”孙策见刘协和刘宏走了,笑嘻嘻得问着杨修。

    “竖子,胆敢欺我。你这个臭丘八。你这等山野匹夫与黄巾贼无异,竟敢羞我。”杨修怒不可遏的说道。

    “簪缨之家就是这等修养嘛。”孙策面色阴沉的说道。

    “等着吧,定参你全家。”杨修面色狰狞的说道。

    “啪”孙策抬手一个耳光。

    “我的天啊,我没看错吧,他竟然把杨修给打了。难道不怕得罪杨家嘛。”一个生员惊恐的说道。“早就看他不顺眼了,打得好。”另一个生员一脸亢奋的说着。

    “你,你,你竟敢打我?反了,反了!”杨修大叫道。

    “天下之事在朝廷,在皇上,你是何人?胆敢口出如此狂言?”孙策轻蔑的说道。

    杨修勃然大怒,指着孙策继续叫骂道。“我定要你全家死无葬身之地。”

    “啪”孙策反手又给了杨修一个耳光。

    没想到这杨修竟是个怂货,竟然连挨两个巴掌老实了。

    孙策在众人崇拜的眼光中走了。

    孙策之所以敢打杨修一是因为这个杨修,诚心找他麻烦。二是因为,按照历史,董卓马上就要祸乱朝纲了,汉家朝廷将走向没落。乱世已经要来了,谁的拳头大谁就说了算,一个杨修乃至整个杨家算什么。

    “啪”又是一个巴掌。

    “你怎的平白无故打人?”一个生员捂着脸问杨修。

    “你当我没看见,你刚才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杨修又恢复了趾高气扬的样子。

    “还有你们,刚才议论的挺高兴啊。你们一个都跑不了,我定学官把你们除去学籍。”杨修指着身后的一大批生员说道。

    众生员愤怒了,就凭杨修的一句话就断送了前程。你自己丢了脸,拿我们开刀。

    “打他!”不知谁高喊了一声。众生员纷纷围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