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复活朱瞻基 » 第十八章 为国为民不分文武

第十八章 为国为民不分文武

    黄会杰脸上一阵红一阵白。

    李兴和沐居也不催他,只管坐着喝茶。

    过了一阵,朱瞻塙说道:“闲聊了这么半天,都还没有开始进入正题。沐兄,出个题目吧。”

    沐居想想,对众人说道:“最近李大人在国子监扩建算学馆,要不我们今天的诗词都必须带数字?可以自己作,也可以借用古人的词句。”

    “这个主意挺新鲜。”朱瞻塙率先说道,“我这人虽然不会算,但是好歹还知道几句带数字的诗,要不我先来?”

    杨永故意逗他:“你先来可不行,万一把我唯一知道的说出来了,我不就没得说了嘛。”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朱瞻塙就和念经一样,飞快的念了出来,“我的任务完成了,你们接着来。”(注:出自邵雍)

    说完,他二郎腿一翘,捧起茶碗,作出一幅看热闹的表情。

    沐居笑笑:“那我来吧。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注:出自李白)

    “这才像点样子嘛!”杨永打趣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注:出自贾岛)

    “这真是我平时写诗的真实写照啊!”沐居说道,“不过我要改成‘两句十年得’。”

    李兴听得津津有味,明朝的人也背诵古诗词啊,仿佛回到了自己读高中的时代。

    黄会杰经过刚才那么一闹,现在都不敢开口了,闷闷的坐在那里吃点心,生怕他们又提起去马厩的事情。

    “黄兄,我帮你对付他。”一个人悄悄对黄会杰说道。

    此人乃新科进士巫少凤,平时总是跟在黄会杰身边,想靠他的关系,谋个翰林院的位置。

    黄会杰点点头,有人出面总是好事。

    巫少凤对众人说道:“大家写的都太文雅,要不我来个俗的,出个上联?”

    “这个主意不错。”有几人附和道。

    “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厘六盒七彩粉,八分九分十倍娇。”巫少凤念了出来,接着看着李兴说道,“请对下联。”

    李兴没吭声。

    “据说李大人上次在美人面前写了一首侠客词。”巫少凤说得有点轻佻,“现在我这上联里面两个美人,怎么李大人就对不上了?”

    怎么这些人都针对我啊。李兴心中一阵不快。

    要是再忍让下去,估计没完没了了。

    【系统】请给出下联。

    【叮咚!】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响,二乔大乔一人占。

    这次系统很给力啊。

    李兴看看巫少凤,冷冷的说道:“请问你是谁?刚才我不记得有人提到过你。”

    “我是新科进士巫少凤。”巫少凤说道,“李大人不认识我也很正常,毕竟李大人没去过殿试。”

    “原来是进士啊。”李兴拉长腔调,“怪不得要拍翰林院修撰的马屁啊。”

    “你...”巫少凤脸色都变了,“你对联对不出,不要东拉西扯的。”

    “你怎么知道我对不出?”李兴问道,“要是我对出来了,是不是你要去马厩拍马屁?”

    想到刚才品茶的事情,几个人没忍住,居然笑了出来。

    黄会杰狠狠的看了看李兴,好不容易没人注意到刚才那事儿,现在又被扯了出来。

    他这一恨,连带巫少凤都恨上了。

    “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响,二乔大乔一人占。”李兴念了出来,“怎么样,进士大人?七个有六个都进不去翰林院,你是第几个啊?”

    巫少凤被他损的脸面无光,灰溜溜的坐回椅子上。

    “好对子!”朱瞻塙带头喝彩。

    “李大人真是文武全才。佩服佩服。”沐居和杨永称赞道。

    “过奖了。”李兴谦逊的说道。

    他其实很厌烦这些文人之间的诗词赋对,可是在那个年代,重文轻武。

    而且朝中绝大多数关键职位都是文官把持。

    自己如果不展现出充分的文字造诣,很难服众,更别说让他们协力共同对抗瓦剌,振兴大明。

    “李大人要是参加科举,一定可以高中的。”沐居惋惜的说道,“可惜你习武,没有从文。”

    “沐大人客气了。为国为民,不分文武!”李兴说道。

    “嗯,李大人说得好。”朱瞻塙居然鼓起掌来了。

    ...

    “万岁爷,这个是他们诗会上吟诵的所有诗词。”王立清铺开几张宣纸,上面抄送着密密麻麻的诗句。

    朱瞻基看看,觉得无甚新意。这都是背诵,哪里叫诗会嘛。

    “这是什么?”朱瞻基看见那幅对联。

    “李兴对的。”王立清答道。

    朱瞻基笑笑,捋捋胡须:“这小子还挺有意思的。大乔小乔都要啊。”

    “万岁爷,他们说李大人习武没从文可惜了。”王立清派的密探把诗会上的每个细节都记住了。

    “可惜了?那他怎么说?”朱瞻基听的还挺有兴趣的。

    “李大人说‘为国为民,不分文武’。”

    朱瞻基沉思一阵:“此人确实有些想法。我大明当年以武立国,驱逐蒙古鞑子,皇爷爷他一辈子也在马背上。可如今,朝中众人都是重文轻武。”

    王立清没敢多言,毕竟重文轻武已经隐然成为朝中共识。

    “他们就是看朕从交趾撤兵,以为朕不愿征战,所以上书都是要修养生息,与众部交好。”朱瞻基似乎有点不高兴,“他们怎么没看到朕当年在喜峰口如何击败兀良哈三卫的?”

    “那万岁爷的意思是?”王立清试探的问道。

    “张辅也老了。朝中武官不能只以他一个人为首。”朱瞻基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也得需要一些新人了。”

    “万岁爷说的是。”王立清似乎听懂了朱瞻基的意思。

    “老伴伴,虽然他救过朕,可是朕还是觉得不放心。”朱瞻基幽幽的说道。

    “那此人如果不忠心万岁爷,他能忠心于谁呢?”

    “似乎赵王有意笼络他?”

    王立清一听此言,心中一凛:“赵王的父亲当年就参与前汉王叛乱。现在的赵王不会也有异心吧。”

    “东厂那边没有查到任何事情。”王立清汇报道,“万兆霖死后,赵王妃一直在府中带发修行,从来没有离开过王府。”

    “赵王妃是赵王妃,可是赵王是赵王。”朱瞻基说了一句。

    “万岁爷放心,老奴让他们再好好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