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枭商 » 第四章 灌浆

第四章 灌浆

    就在王毅有些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徐广这厮又来烧窑了。

    “老二……我觉得你应该换个方向。”看到他再次露出了失望的表情,观察许久的王毅忍不住开口说道。

    徐广顿时皱起了眉,疑惑地看向王毅:“换方向?你脑子被他们打坏了?当初是你建议格物烧窑的,现在我们离成功就只差一步了,你叫我换方向?”

    “呃……”王毅微微一愣,随后摇了摇头,“这个方向是我说的没错,但到了现在这步,明显是行不通了,你应该很清楚,我们现在缺少的是机器制造技术……呃,机关技术。”

    听到机器制造技术这个词的时候,徐广明显有些懵逼,但王毅及时解释了一下,他立马就就明白了。

    他低下了头,沉默良久。

    啪——

    他突然站了起来,一脚就把那拉胚机踹地老远,气鼓鼓地说道:“我可以再改良一下结构,我们现在做出来的比粗瓷好了不知多少倍,凭什么就做不出细瓷?!”

    整个后院的气氛陡然紧张了起来,吓得旁边的小颖脸色惨白,惊慌失措地看向王毅。

    不过王毅表情坦然,他端起茶杯茗了口茶,慢悠悠地说道:“你已经找了这里最好的木匠来帮你……如果工匠的基础技术没有突破,你再怎么改良结构也无济于事,除非你改行学木匠,研究个十年八年机关术,说不定能改良出来……但到那个时候,你确定你还会烧陶瓷?”

    “我……你……你吃错药了?!”

    徐广站在原地,气得浑身发抖,这里本来温度也高,他脸色由黑转红,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还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

    “你急什么?我还没说完呢。”王毅倒也不在乎他的反应,只是意味深长地嘿嘿一笑,“其实研究摆脱人力的制造工具,这个大方向是没错的,也符合流水线批量化生产要求,现在和土机算是搞定了,差的无非就是拉胚机……我刚刚突然想到了个点子,那就是不用拉胚机,直接用模具。”

    “模具?”徐广不屑地撇了撇嘴,“用模具连粗瓷的胚都做不好。”

    “那一定是方法不对。”王毅很肯定地说道,“你们用的模具是什么?木头还是石头做的?往里面灌的是什么?直接塞泥土?”

    “要不然呢?”

    “直接灌浆啊。”

    “灌浆?”徐广一脸懵逼,他无法理解灌泥浆怎么可能形成粗胚。

    “你去找一种白色的矿石,嗯……就是做豆腐用的那种石膏,用这东西来做模具,然后灌浆……”王毅努力回忆着那些陶瓷爱好者教他分辨手拉胚和灌浆胚的场景,但却始终想不去具体的工艺手法了,只好摇了摇头,”具体的办法我说不清楚,反正道理就和豆浆变豆腐差不多。”

    徐广毕竟是个陶瓷烧制大师,尤其在这个极其看重传统手艺的年代里,他敢于摒弃传统手工制造,研究机器流水,就足以证明他的思维活跃性。

    此时听到王毅的这番话,他的大脑便迅速转动了起来,很快就理解了里面的道理,眉头似是舒展了些。

    “豆浆,泥浆……做豆腐的石膏……是了,这是利用它的吸水性!”想通后的徐广全身打着摆子,激动地拍着王毅的肩膀大笑道,“哈哈,王八蛋,你倒是挺能想的啊!”

    “……”王毅当时脸就黑了,他一把甩开徐广的手,冷哼道,“怎么说话的?没大没小!”

    “是是是,王哥教训得是!”

    徐广一边点着头,一边当场打了自己两个耳光赔罪,王毅想阻止都来不及……

    而且看他魂不守舍的样子,脸上出现了两个巴掌印都浑然不觉,显然自己都没感觉到他下手狠了点……

    “那我先去找石膏了……哈哈!”说着徐广便要往外面走。

    “等等!”王毅连忙拉住徐广,“先别高兴太早,用模具会有合缝线,这个问题你怎么解决?”

    “这个你放心你,只要能成形,这点修胚工艺难不倒我!”徐广仰起头拍了拍胸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随后一溜烟就跑了。

    见徐广这么有信心,王毅便没再阻拦。

    也难怪徐广会这么激动,灌浆胚工艺简单,成本降低,和一般批量制作的瓷器相比,灌浆瓷因为规格统一,质量其实还能大幅度提高。

    更为关键的是,灌浆胚还能制作出圆形辘轳车旋转不出来的泥坯,比如方形,菱形以及壶嘴、瓶耳等等!

    灌浆瓷的工艺,在后世普遍受到陶瓷爱好者的唾弃,几乎和赝品划上了等号,这是因为后世的生产力得到了解放,这个时候不管是陶瓷还是衣服甚至一小块面包,最不值钱的就是工厂里批量生产的,手工制造的反而成了紧俏货。

    但这个问题放在现在,则完全不存在了。

    只要质量达标,没人管你是用什么工艺做出来的,何况也没人会傻乎乎地跑出去,逢人就说我们这是用模具批量制造的。

    另外买这些货的人,还是那些洋人……

    王毅内心奸笑了声,想到了另外一个层面,这也是他昨天就开始在思考的问题。

    徐广之所以会寻求技术改进,自然是因为市场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明朝本土的达官贵人对陶瓷的需求一般很平稳,因为他们不会明目张胆地大量使用细瓷,如今市场需求突然上升,只能说明有新的外部需求介入。

    这个外部需求,应该就是现在活跃在南海和东海的葡萄牙人。

    景德镇私窑需求的扩大,正是明朝被动卷入大航海时代,参与全球贸易萌芽的体现。

    嗯……

    上到军工,下到民用手机,后世的洋人赚钱赚到手都抽筋了,现在被王毅逮到了机会,难道不应该狠狠地赚他们一笔?

    出于一个生意人的本能反应,王毅有点心动了。

    事实上从昨天开始,王毅就一直在思考着,应该把自己的位置摆在哪。

    是继续干衙役,在这个小城安逸地渡完一生?

    还是寻找个世外高人,学点失传武学后椅剑江湖?

    亦或者当个书生,考个功名混迹官场?

    这些他似乎都提不起兴趣。

    只有徐广改进陶瓷生产技术的举动,触动了王毅的情感。

    说是上辈子的不甘也好,自信也罢,总之他突然明白了,他是个商人,他一辈子的时间都用在了商场的摸爬滚打,商人的思维早已刻在了他的骨子里。

    而一个商人,身处在这全球贸易萌芽,可谓遍地是黄金的年代,不做点什么,心里难免是有点痒的……

    唯一的顾虑就是,明朝重农抑商,嘉靖皇帝采取的又是海禁政策,景德镇的这些私窑说白了就是走私商品的产地,王毅他们其实早就触碰了明朝的这道禁令……

    王毅放下茶杯,站起来深吸了口气,然后目光深邃地望向被徐广踢倒在地的拉胚机。

    商业虽然被压制了,但历史早已证明,它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王毅使用得当,完全有可能改变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