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无妄道宫 » 第十九章 远亲上门

第十九章 远亲上门

    此剑一成,张清将之横在眼前细看,通体淡黄色泽,纹理天成如同年轮,屈指在剑身上轻轻一弹,发出铮然一声清鸣。

    他试着按照青溪道人所述,引动法力注入其中,只见剑身上浮现一层寒光,剑身也化作了一片亮银色泽,寒芒烁烁,足可鉴人。

    只是瞬息之后,这寒光就消隐不见,重又变成了木剑模样。

    看准不远处的一块山石,张清心意一动,道一声:“去!”

    木剑倏而从手中飞起,化作一道青光飞掠出去,坚硬山石竟然如同豆腐一样被轻易切成两半。

    张清一时兴起,把惊风剑法中的招式使了出来,剑光满院飞掠,只见一道道青光闪烁不止,纵横来去,上下飞舞,竟然毫无滞碍。

    半晌方才收了剑回来,他心中暗自想道,如今我是长春功四层修为,可以用神识驾驭法剑,与青溪道人说的一般无二。

    有了这飞剑在手,此去京城就算遇到什么危险也足以应对了。

    但这并不是说他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既然这世间确有修道人,那么江湖传闻中的许多奇人异事也未必是假的。

    所以他还是不能大意,以免被人暗算了。

    当年马凉之事他可还记得,如果野狼帮弟子未曾全部被蒙汗药迷倒,以致于都稀里糊涂的在睡梦中丢了性命,马凉在有人相助的情况下,未必不能杀出重围。

    而且帛书有言,练气四层修士神识只能去得十丈远,在十丈之内,无需双目去看,草木虫豸全都映照心中。

    要想驾驭法器的话,那最多只能去到五丈,再远就难以自如掌控了,除非是苦心祭炼过的法器,能与宝主心血相连,那么神识所到之地,法器也能如臂使指。

    如果遇到黑风寨李鬼那样能开强弓的对手,必须先设法靠近,才能以飞剑斩杀。

    张清收剑回来,想了一下,觉得御剑之时毫无滞涩,就好像本就是自家之物,而不是刚才到手的。

    抬头看了看,只见南面悬崖上有一棵老树,枝杈横生,离地有十余丈高。

    他心意凝注剑上,只见一道青光直飞上去,到了那老树附近,剑光绕飞一圈,一大片枝叶纷纷落落如雨而下,并未伤及主干。

    虽然略感吃力,却还可以驾驭,这绝非练气四层修士能做到的,他细想下来,应该是桃树的缘故。

    此树乃是天生灵木,或许正因为如此让他省去了精血法力祭炼的时间。

    现在有了桃木剑在手,张清自然不需要再去找李宁讨要了,只是这木剑带出去太过引人注目,得设法遮掩一下,不如去山下找个木匠打一只剑鞘。

    不过此时天色已晚,不宜出行。

    等到了第二日,张清先找了块青布把剑裹起来,背在身上便下了苦竹峰往山门走去。

    魏人尚青色,京城中身份显贵之人尤甚,此布料色泽暗哑,端肃大方,而且织功精细,用材考究,人称为魏青,只他拿来裹剑的这一块就价值三两银子。

    这是王进从京城带来的,给山上有身份的长老都送了些作为见面礼,而张清沾了李宁的光也得了一些,其中大半都送去了檀木镇,请赵登科找了个裁缝,做几件新衣,手中就只剩下这么一块。

    当初宿州府正来访,白门主一下就送了十匹出去,事后还跟李宁抱怨说赵府正胃口太大。

    自从赵府正的公子来了檀木山养病后,铁剑门与州府的联系越发紧密,势力有了不小增长,山门处还新建了一座马厩,其中养着一些马专供门人出行所用。

    看守山门的共有四个弟子,其中一人身材精瘦,颇为圆滑,见到张清急忙笑着与他招呼道:“张师兄往哪里去?可要用车驾吗?”

    “不必了,我只需借马匹一用。”

    这里的马车都装饰的十分华美,张清因为不想行事招摇,所以从未用过。

    话一出口,他又想到,此番下山不如顺路回家中一趟,那裁缝做的新衣也该完工了,正好一并取了。

    于是他紧跟着说道:“等等!就用马车吧!”

    那弟子答应了一声,急忙跑了几步钻进了不远处马厩里。

    过不多时,牵了马车出来,他掀开车帘,道:“师兄请!”

    张清一看这马车四周垂挂珠帘帷幔,四处雕着饰纹,车前竟然还套着两匹马,不由得一皱眉,但是也并未说什么,抬步走了进去。

    那弟子也坐上车辕,拿起马鞭,就赶车出了山门。

    这一幕把那三个弟子看的有些愣住,半晌之后才回过神来,一人狠狠啐了一口,低声骂道:“我呸!谄媚!可耻!”

    实则马厩里是有车夫的,只是他们没想到那弟子为了讨好张清竟然亲自驾车。

    有一人对此等行径似也颇为不齿,大声附和道:“就是,我等好歹也是正经弟子,又不是杂役奴仆,这孙师兄怎能如此轻贱自己。”

    只有那最后一人沉吟不语,看着孙师兄驾车远去,目光闪动,似在思索什么。

    恰在此时,门内山道上来了一行人,把一个衣着华美的年轻公子簇拥在中央,正往这里走来。

    此人一咬牙,等他们走的近了,快步迎了上去,逢迎道:“几位师兄有礼,不知要往何处去?师弟我愿意牵马坠蹬。”

    “这,师兄你怎地也如此?”

    刚才讥讽孙师兄的两人瞪大双目,不敢置信看着眼前这一幕。

    张清到了檀木镇之后,先去拜访了一下赵登科,两人一番叙话,问明了那裁缝的住处,又打听了一下镇上的木匠,就要告辞离去,赵登科自是极力挽留,要张清留下用过午饭再走。

    张清此时心系家中亲眷,婉言推拒了,他去取到了新衣之后,乘上马车往家中来。

    等到了家门外,他一下马车就看到道旁有个石碾子,几个老妇人坐在那里说话,看到张清之后,就是一阵交头接耳。

    以他如今的耳力自然听得一清二楚,不过他并未理会,接过孙姓弟子递过来的包裹,又随手抛了一块散碎银子过去,便抬步进了家门。

    张清一进门就看到张兰正往外走,便把她拦住,道:“小妹别走,二哥我给你带了件新衣裳,试试合不合身。”

    张兰梳着两根发辫,见到他也十分欣喜,道了声好,上来挽住他手臂,道:“三姨也来了,母亲刚才还念叨二哥呢。”

    “是吗?我过几天要出趟远门,提前回来看看。”

    张清有些疑惑,印象中并没有哪一个亲戚是叫三姨的,问道:“是哪个三姨?”

    张兰嘴一撇,道:“当年母亲在阁中时的姐妹,已经几十年没有来往了,只是却不过情面,让叫一声三姨罢了。”

    她话语中对此有些不满,又说道:“而且这人自称是做买卖路过此地,顺便来探望,实则我看她分明是别有用心。”

    张清一边听她说话,一边向客堂走去,进去一看,就见到一个身穿绸衣的美妇,身形略显臃肿,满头珠翠,衣饰华美,身边桌案上放着一只精致木盒,也不知道装的是什么。

    她正满脸笑意的跟张母说话,见到张清进来先是吃了一惊,随后哎呦一声,道:“是大侄儿啊,我就知道侄儿生得一表人才,快过来让姨母看看。”

    又看到张兰在后面,她急忙陪着笑脸过去,想要拉住张兰手臂,却被躲了过去。

    她也不在意,小声道:“侄女是误会姨母了,姨母也是为了你好不是。”

    不等她说完,张兰就冷着脸走开,拿过张清手中的包裹做到自家母亲身边去。

    张清跟母亲见礼之后,再来看这便宜姨母,因为不知事情缘由,他也并未失了礼数,先是行了一个晚辈礼,问道:“侄儿刚才回来,还不知道姨母此来何事?不妨说上一说。”

    三姨母笑容浓郁了一些,答应了一声,看向张母道:“我与你母亲啊,当年是闺中好友,自打她嫁去泗北县,就再也没见过了,这些事你不知道。现在呢,你姨夫做买卖运了些皮货,最近不是路上不太平嘛,听到侄儿你在铁剑门,就想着能不能找些人手帮咱一把。”

    “皮货?不知有多少?若是东西不多,只是要跟着车队同行,我倒是可以想个法子,否则就得花费银两,请人护镖了,那样的话,我在门中也认识一些师兄弟,可以找到镖局的人手来做此事。”

    张清一挑眉,护镖的事情自然是要给酬劳的,至于给多少则是由镖局与货主商议决定。

    三姨母一急,似乎有些为难,含糊说道:“侄儿体谅一二,如今我与你姨夫全部家底都压在这批货上,实在是拿不出雇佣镖师的银子了。”

    她抬袖擦了擦眼角,叹气道:“侄儿你莫看姨母穿的光鲜,实则也就剩下身上这点东西撑住面子而已。”

    “这样一来,就只能侄儿出钱垫上了,倒也不是不行,只是还就请姨母与我同去官署,立下凭证。”

    张清无奈之下,只好如此说道。

    这人几十年未见,谁知道这突然上门是怀着什么心思,却是不可不防。

    那边张兰从包裹里取出一条长裙看了几眼,冷笑道:“咱们这位姨母,却是觉得衙署之人全都是贪官污吏,处处都要刮油水,把二哥当成了空子,想要你白贴银子呢!”

    张清一声轻叹,“此事无论如何也是不成的,姨母请回吧!”

    这三姨母还想坚持,道;“侄儿你想想看,这次买卖如果做成了,我家岂会亏待了你?到时候分你千两银子都好说,你就不看看我与你母亲的情分吗?”

    张清转头去看,却见自家母亲神色淡淡,端起茶盏轻饮了一口,他心中已是了然。

    张母却不过情面不好明着拒绝,他却不必顾忌,冷声道:“不劳姨母操心,不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