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三城客 » 第一章 叶绿体与线粒体(3)

第一章 叶绿体与线粒体(3)

    因为小酒,全家喜气洋洋。苏廿自然也在序列里,并且是打首的字母A。但随着时间推移,苏廿面临的问题,开始复杂起来。

    聂符远是家中独子,老家就在俞城。据亲戚们耳朵,上属五代,算是皇亲贵胄,民国初年,在义和门处尚有17间田产。都已往事,不作赘述。聂家二老在学校工作,但不是登讲台的那种,现下都已退休。这方面与苏廿的双亲颇为相似,只一点不同,苏廿的双亲在古原城是小有名气的任课教师,年岁上,比聂家双亲年长一个12生肖数量级,已经桃李满天下了。

    话转聂家,整个聂氏家族像是入了魔咒,百年来一脉单传。至聂符远爷爷辈儿,偶出双生子,大爷爷成年南下,入甸营生,传两代止,留遗孙女。自家爷爷囤俞,上了年纪才续上香火,再出双生,偏长子早逝,独小酒爷爷遗世,却也6岁丧母,百家衣食续养为计。聂符远出生时,老爷子已有35+,聂家全门连同姥姥家都对“不易子”倾囊爱护,老太太更是手不离旁、眼不离身。聂符远也乖巧,中小学都考取了俞城最好的学校,聂家至此,好不荣耀。说也奇怪,进入高三,听凭母命的儿子,忽然叛逆,毅然追随同班赵姓姑娘南下报考了澜城二流院校。聂家老太太倒也沉得下气,不就是四年么,给他自由。道高一尺,佛高两丈,孙石猴终究翻不过如来大佛的五指山,四年匆匆流云逝,趁着俞城户籍优先招录的东风,南漂的风筝,只身归化了俞城的天空。其实,风筝线本就不曾断割,何况聂家老太太用的是3号凯夫拉,浅色,腾空不宜察觉。风筝即抵界,便柔声限定“每周末雷打不动回阳黎老街8号院陪二老吃三餐”,凯夫拉换做大马力,加持双股,随你是“鸢”还是“鹞”,任你5㎡运动式春申君,怕也是再难离楚地了。

    以上演史,苏廿是没有概念的。同时期平行世界里的她,出生在俞城西北方向500公里处的古原城。祖父、父亲两代读书先生,外祖父母虽憨实务农一生,但认可“唯有读书高”的念想,子女中但凡有愿意读书的,一供到底,母亲就是朴素“人才政策”的唯一受益者。双亲皆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大学生,母亲因不可抗力,未完成最后学业,但览卷广博。

    从有记忆开始,苏廿印象家里除了书橱,便是书柜,正屋,西南储物室,全都是。苏廿和大她13岁的胞兄,自幼在各色纸张堆儿里摸爬、呆冥,相继走上了理化生的道路。额外的,胞兄迷恋上了南粤文化,苏廿打记事起,草蜢、天王、陈慧娴等蜂拥而至,都不知父母每日供给的半块零花钱,胞兄是怎么既精打出了幺妹的鱼肉片零嘴,又细算到了自己个儿的青春磁带系列。苏廿和父母自然是听不懂的,但也总有那么一两首旋律很是顺耳。苏廿记得,家里为胞兄学习英文筹簇的那台双卡录音机,有时候会播放一首很温暖的曲子,磁带盒子上的主唱女生,和俏黄蓉有几分相像,苏廿一直以为就是蓉儿的歌。高二母亲治疗肾病那年春节,已经远赴粤城工作的胞兄,捎回了SONY随声听和那盘黄绿贴面的磁带,相隔10多年,苏廿才第一次知道了这位主唱的名字薰妮,曲名《每当变幻时》。苏廿在病房写完作业,待母亲精神好些了,就会常常倚在病床前,各塞一只耳机给母亲和自己,反复播放这首老曲子。

    “缅怀过去常陶醉,一半乐事一半令人流泪”“常见月亮挂天边,每当变幻时,便知时光去”……

    古原,算是座边疆古城,也是北地名城,民族聚集地是一大特色。苏廿家不是主民族,父亲一脉来自西口,不是少数民族,母亲一族由东关迁入,罗新族。母族的酱菜一直是苏廿最完满温柔的想念,每一根每一丝连同酱坛里浓浓的酱汁,都蓄积足了对外祖父母的回忆。苏廿这个名字,连同耳垂上的月珰孔,都是外祖母馈赠她的礼物。母亲曾告诉苏廿,世界上所有幸福的事情,写下来都是21画,外祖父母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念念不忘这点儿美好,就和母亲商议,准孩儿无论男女,都换做“廿”。

    “为何不是廿一?”苏廿问。

    “因为前面还有姓,你外婆觉得画蛇添足了,同时,做事要留有余地,幸福过度,就泰极否至了。余下一份也好,你自己添上可好?”母亲回答。

    在俞城过去的近2000个日夜,苏廿每当失眠时,就会想起外祖母和母亲在她初临世间的这份留白的良苦用心,只是,她常常在暗夜里思量着,如果天生既足,兴许,就没有后来的折折曲曲,不也挺好?

    小酒五岁前,苏廿的工作变动了两次。头三年,还在研究院,只是调了岗,从一线科研核心部门基础研究骨干,变成了偏文案工作的政策研究室新人。研究院没有附属幼儿园,所以,最近两年,苏廿白天工作,夜里学习,前年七月,过关斩将,成功入职新单位,小酒也在次年九月顺利进驻了子弟幼儿园。一切似乎都是向着那个唯“一”的方向前行着,除了苏廿几乎已经忘记的、自己的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