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山关东 » 第十四章 又遇

第十四章 又遇

    庚子年,深秋。

    距离绑票儿事件已经过去了大半年。

    这大半年,清政府都干了什么?

    二月,清政府开始查禁义和团,可笑的是,此时据慈禧下维护义和团的诏令不足一月。

    四月,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

    五月,直隶、山东两地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侵华。

    六月,清政府支持义和团,并向列强宣战;东南互保。

    七月,清政府倚重义和团与八国联军作战;庚子俄难。

    八月,八国联军攻陷BJ,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出逃,跑到半路就下诏给八国联军致歉,并将所有罪名推给义和团。

    九月,清政府伙同八国联军大肆屠杀义和团拳勇。

    十月,清政府与八国联军议和。

    东北人到了冬天,有猫冬的习惯。天寒地冻,什么也干不了,就只能在家里糗着了。但是山东人不一样,他们没有肥沃的土地,又连年遭受灾害的侵袭,所以冬闲时也要想方设法的找生计,即使是收入和付出严重的不成比例,他们也只能默默的承受。

    比如端肆大太爷爷由兆选,他的副业是赶脚儿。大冷天的天不亮就要起床,牵着驴到马驿镇去当脚夫。有人雇佣还好,没人雇佣就是白等一天,只能吃点自己带的干粮喝点凉水,然后两手空空的回家。

    而端肆的太爷爷由兆盛,干的则是单纯的挑夫。因为由兆盛没有驴,只有一副好身板,外加两膀子力气。

    在农村的很多地方,现在还保有赶集的习俗。通常来说,这种集市是一个地区内自发组织起来的,并形成一定规模的贸易活动。原始的集市售卖的东西大体上都是自产自销,以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居多,比如鸡、鸡蛋,鸭、鸭蛋,鹅、鹅蛋,再不就是自己编的草鞋、草帽、柳条筐,铁锹、耙子、镐把子什么的。除此之外就是卖吃食的比如擀面条的、卖烙饼的、炸果子的、摆馄饨挑子的,还有就是“撂地儿的”,打把势卖艺的、耍猴儿的、拉洋片的等等。

    每一个集市都有约定俗成的日期,这里是一四七,那里是二五八,就像轮流坐庄一样。而马驿镇的大集,是每逢农历的三六九,马驿集就设在马驿镇的入口处。

    赶集的人分为几种,第一种是必须把劳动产品转化为生活必需品的;第二种是创造劳动价值的;第三种是单纯的休闲娱乐的,还有一种是寻找劳动机会的。

    由兆选和由兆盛兄弟二人,都是属于最后一种,在马驿集上趴活儿的。有集市的时候,劳动机会比平常多许多。

    兆盛的家里还没到揭不开锅的地步,爷们儿三个,两个壮劳力,老太爷身子骨也硬朗,温饱还是没啥问题的。可是年初的时候为了救周家老二动用了兆盛成亲的钱,老太爷这大半年过的颇为节俭。眼下距离成亲的日子还有两个月,家里的活计都干的差不多了,兆盛就出来打打零工,贴补贴补家用。

    挑夫要有挑夫的样子,肩上搭着垫肩、怀里抱着扁担和搭柱儿、扁担上还盘着绳子的一看就知道是挑夫。由兆盛每天都抗着这些行头去马驿镇,有活儿的时候就干活儿,没活儿有集的时候就在集上闲溜达,没活儿也没集的时候,就只能找个背风的地方窝着了。

    有一天没有集也没活儿,兆盛正揣着手蹲在墙边儿那儿窝着呢,忽然看见两条腿站到自己面前。兆盛以为是有雇主上门呢,不由得抬头看了一眼。这一看兆盛心理就是“咯噔”一下,糟糕!我怎么遇上他了?

    来人是谁呢?

    当初到村口送信,又带着由兆盛去赎人的那个大汉。绑架周家老二,其实也是这个人下的手。

    由兆盛有点儿心虚,连忙站起来跟那个人抱拳打招呼道:“诶呦!原来是老大您呐,真够巧的。您这是来马驿办事啊?大团……呃……万大哥和众位老大还好吗?”

    现在大团头这几个字是万万叫不出口了。

    眼下的义和团,正遭到清政府的背叛和出卖。在对列强国家宣战失败以后,清政府为了平息列强的怒火,将宣战的原因归结为受到义和团妖人的挑唆,并下诏命令各地残酷镇压义和团。八国联军被义和团杀伤无数,事后也加入到剿杀义和团的行列当中。许多真正的民族英雄,为了家国大义挺身而出,没有牺牲在与列强的战斗中,反而死在的满清政府的屠刀之下。自此,这次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迅速消亡,残余的部分也由明转暗,坚持与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继续斗争。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由兆盛觉得义和团已经自顾不暇了,也就不会再找他后账了,所以也就没怎么把当初冒充‘在家里儿’去赎人的事放在心上了。

    那大汉也抱拳还礼说道:“托兄弟的福,师傅他老人家还好。不过今天看见兄弟你可不是凑巧,俺们已经盯了你好几天了,今天是师傅特意让俺来请你的。”

    原来,此人是‘万人敌’的徒弟。

    兆盛一听这话,要不是靠着墙站着好悬没一屁股礅在地上。心说坏了,八成儿是冒充青帮的事情穿帮了,要不他们义和团得人现在都没处躲没处藏的,哪还有功夫搭理我啊?

    “万大哥的找我?这位老大,不知道万大哥找我有什么事啊?”

    由兆盛小心的问道。

    “此处不是讲话的地方,先跟我走吧,兄弟,到了地方你就知道了。”

    随后,大汉伸手搂着太爷爷的肩头就往僻静的地方拐去。

    由兆盛一看对方这架势,知道妥是妥不过去了,只好硬着头皮跟着那大汉走去。

    俩人一路走到一个小饭庄里,进了一个包间儿之后,兆盛再次见到了‘万人敌’的和他手下的几个亲信。

    桌上已经准备好了酒菜,‘万人敌’家的看到兆盛来了,先是寒暄了一番,然后就让兆盛坐下来喝酒。

    既然已经让人家抓着了,那就老老实实的,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吧。兆盛把心一横,坐在了‘万人敌’家的身边。

    可能是因为兆盛的姓氏非常少见,所以‘万人敌’倒是记得兆盛姓由,就一直称呼兆盛“由兄弟”,还频频的举杯劝酒。他自己则是酒到杯干,很显然是酒量极好的。

    起初的时候由兆盛还以为这是鸿门宴呢,心里“扑通扑通”的一直打鼓,也没心思喝酒,脑子里始终在想想着如何应对。可是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并没有什么事情发生。‘万人敌’压根就没提上次赎人的事情,就只顾着喝酒聊天、一通的云山雾罩。由兆盛只好小心翼翼的陪着‘万人敌’喝酒,时不时的还捧着他说上几句恭维的话。

    一顿饭吃了足有好几个小时,话没少说,酒也没少喝,众人之间也彼此熟络了起来。只是在席间,众人好似提前约定好了一般,谁也不提义和团得事情。由兆盛也了解到那个大汉姓曹,名叫宝山,是‘万人敌’的大弟子,其它众人多是他的师弟。而宝山还有一个亲弟弟,名叫曹宝根,也拜在‘万人敌’门下习武。曹宝根是小师弟,做人老实厚道,做事也挺勤快,就是有点儿死心眼儿,但是大家都很喜欢他,还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草根儿”。几年前,“草根儿”跟‘万人敌’走镖的时候,被洋毛子一枪给打死了。

    饭吃到尾声的时候,万大当家的话锋一转,拍着太爷爷的肩头说道:“由兄弟,你看咱们这酒也喝的差不多了,有个事当哥哥的想问问你,不知道俺该说还是不该说呢?”

    兆盛一听这话,心说完了!这是先礼后兵啊,酒喝美了,也该兴师问罪了!

    “万大哥,您看您这话说的,您看得起我让我叫您一声大哥,那我就是您兄弟了,有什么话万大哥尽管说。”

    “既然如此,那俺可就明说了。其实啊,俺们在这马驿镇都看见你好几回了,只不过今天我才倒出功夫来请你过来。从打那档子事咱们打过交道之后,俺就觉得跟你挺投脾气。虽然俺才第二次跟你见面,但是俺看得出来兄弟你是块好材料。可是你说你年纪轻轻的,就在这马驿镇干个力巴儿,是不是有点大材小用了。这行子有一天没一天的,有什么出息啊?你不如跟着哥哥俺干吧,虽然不敢说能保你荣华富贵,最起码也是吃穿不愁,还有零钱花,你看怎么样?”

    啥?兆盛听万人敌这么一说才知道,原来不是冒充的事情穿帮了,而是‘万人敌’是要拉他入伙啊!

    怎么样?兆盛心说你可拉倒吧,跟着你们混?还荣华富贵呢,脑袋能保住就不赖了。就你们义和团这些人,一会儿要反清复明、一会儿要扶清灭洋、一会儿又要扫清灭洋,都不知道到底要闹哪样。之前朝廷倚重你们,弄的兵不是兵、匪也不是匪的;现在开始剿杀你们了,弄的好像老鼠过街似的,这算个什么事儿啊?再说现在外边风声这么紧,朝廷和洋人满世界抓你们这些人,抓到就是杀头。你们现在还敢大摇大摆的在这喝酒,也算是胆大包天了。可万一哪天让要是让官府和洋人发现了,立刻就得把你们给抓起来法办了,到时候再把我给捎带上,我这马上都要成亲了,图什么许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