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综武世界的太监 » 第38章 托词

第38章 托词

    “唉唉唉!”

    与此同时,站在城墙上观望的河南府尹扼腕痛惜。

    他喵的。

    他都弄不明白,为何从省内各地集结过来的援军,突然就败了。

    “快开城门,快开城门策应友军入城!”

    河南府尹只来得及下这么一个命令,意图减少伤亡。

    望着丢盔弃甲的士卒不断涌入,这位府尹觉得,接下来的日子,有的熬!

    此时城门虽然大开,但是有着洛阳城内清军的策应,王屋山明军残部也不可能顺利攻城。

    所以在追击到离城门还有五百米远的地方,便选择撤军。

    苏淳骑着马,又是带头跑的,所以比起普通大头兵,先一步入城。

    此时正在一处营帐里休息。

    而一众随他一起撤入城中的大小将领尽皆眼含怒气,一副随时要把他乱刃分尸的样子。

    苏淳眼观鼻,鼻观心,假装看不见众人的眼神。

    当然了,实际上他的心理压力也是十分巨大,毕竟在场将领,个个武艺不俗,要是真的要杀他,他可挡不住。

    不过刚才他如果不冒这个险,王屋山明军又怎么能够取得如此大胜呢?

    归根到底,这个险还是值得冒的。

    一场大胜,可以极大鼓舞反清志士的士气,同时削弱清军在HEN省境内的实力,把局势搅得更浑。

    “桂总管!刚才您为何要喊撤军?并且还第一个带头逃入洛阳城?”

    终于有人耐不住性子,发出质问。

    随着这声质问,十几双眼睛全部都正正投向苏淳。

    就连和苏淳一同从京城出来的张康年、赵齐贤等御前侍卫,也是满脸不解的看着他,等他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苏淳这个时候不好再继续装傻充愣了。

    抬起眼帘,眼睛从在场每一个人的脸上一一扫过,最后停在发出质问的人的身上。

    “你……这是在质疑我的决定?”

    苏淳冷声冷气道,拿出上官的威严。

    他知道自己这个时候不能怂,要是让这群将领看出他的心虚,搞不好他人直接无了。

    要知道,现在的清军可不是后世的清军。

    现在的这些清军将领,大半都是见过血的,并且个个都有背景。

    要是让他们看出自己虚实,沆瀣一气之下,谋杀钦差可能不敢,但是监禁钦差的事还是做得出来的。

    被苏淳的眼睛死死盯着,那名出声质问的将领冷哼一下,道:

    “不敢,桂总管是上官,是皇上指定的钦差,卑下不敢胡乱质疑总管大人!”

    “但是,今日死去这么多将士,总管总得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我们明明能赢那群贼人,不能赢也至少能保证不败,您为何下令撤军?”

    铁头娃就是铁头娃,既然选择做出头鸟,带头质问苏淳,当然不会被苏淳一个眼神就吓退。

    “啪啪啪!”

    苏淳鼓了鼓掌,嘴角翘起,似喜似怒的道:

    “问得好啊!”

    “咱家为何撤军?还不是汝等废物?”

    “之前离洛阳还有二三十里的时候,咱家是不是说过,要把全部探马派出去,以免在最后一点路程被王屋山贼子偷袭?”

    “之前驻扎在洛阳城外的王屋山人马要撤走,你们都同意河南府尹出城追击,是不是咱家力排众议,让汝等小心行事,不争一时之功。”

    “现在你们回头想想,要是按咱家说的做,是不是探马能探查出这群贼人的埋伏?”

    “要是不按咱家说的做,你们让府尹派兵出城,洛阳是不是已经埋伏在附近的贼人攻占?”

    “所以,之前的一切都已经说明,咱家决断的正确!”

    “你以为,这次我会错?”

    听着苏淳一连串的质问,在场诸将都懵了。

    从先前的决断来看,他们眼前的这位钦差大人,确实是有先见之明的!

    难道是我们想差了?

    刚才那种情形,逃入城中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一众将领脸上的愤愤之色减少不少,开始陷入自我怀疑,并且仔细回想刚才战场上的细节。

    张康年率先出来打圆场道:

    “桂总管,还请为我等解惑,为何刚才您第一时间下命撤军?而不是原地结阵抗敌?”

    苏淳冷哼道:

    “你们皆以为我胆小怕事,才会那么着急逃命,事实上呢?”

    “你们看看周围升起的贼人旗帜有多少?”

    “那扬起的烟尘,怕是有上万军马!”

    “要是这上万军马齐出,我们固守原地,岂不是要全军覆没?”

    听苏淳这个解释,有人不服气道:

    “王屋山何时有这么多军马?”

    “刚才一直到我们撤入城中,拢共现身的贼军,怕也不超过三千人。”

    “总管大人您口中所说的上万贼军,怕是他们的疑兵之计!”

    苏淳直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扇出一巴掌。

    啪!

    直接把出声质疑的那名将领打倒在地。

    “说汝等是蠢才,汝等还不服气?”

    “我已得到密报奏闻,天地会见王屋山贼人起事,便令河南、山西、河北、陕西各省堂口的反贼前来响应。”

    “再加上王屋山攻下济源、孟津等县后,又召集了不少青壮,如今王屋山贼人已有数万之众。”

    “虽然其中滥竽充数的蠢笨流民很多,战斗力有限。”

    “但是上万人马齐出,以命堆,我们这六千官兵固守原地,怕是最后十不存一。”

    “之所以刚才你们看到只有三千贼军奔出,那是因为剩下的六七千贼军乃新军,不适合做追击之用而已。”

    苏淳这话有几分道理,还涉及到众人所不知道的密报,这让他们无从反驳。

    就在众将讷讷不知所言的时候,河南府府尹终于做完收尾工作,前来求见。

    “职下河南府府尹魏闲求见!”

    这下倒是缓解了营帐内紧张的氛围。

    “魏府尹请进!”

    苏淳让魏闲进来。

    这府尹白白胖胖,一进入帐篷里,就让帐篷显得拥挤上不少。

    苏淳不再继续看其他将领,转头对魏闲道:

    “魏大人,外面的事已经处理完毕了?”

    “贼人现在是何情况?”

    魏闲看这架势,便知道苏淳的身份,行礼后回答:

    “启禀钦差大人,贼军已经退去,正在打扫战场,并且于城外南北两个方向,各设下一座大营,打造攻城器械,似有强攻洛阳的迹象。”

    旁边有个将领忍不住出声提问:“府尹大人,贼军到底有多少人,怎么敢分两座大营,围困洛阳?”

    他这话其实是还在怀疑苏淳所说的王屋山人马有上万人的说辞。

    魏闲一副思索的样子,似乎是在回忆估计王屋山兵马数量。

    好一会儿才道:

    “据在下估计,王屋山剽勇可战之兵当在三千之数,还有上万成分驳杂的民夫和新召之兵。”

    “要是这些兵马全力攻城,我们据城而守,估计一两个月内,他们应该拿我们没办法!”

    这话倒是证实了苏淳口中,王屋山人马人数过万的说法。

    不止问话的将领意外,其实苏淳自己心中也挺意外的。

    苏淳自然是不知道王屋山到底有多少人马,但是他猜王屋山大军破了几个县城,肯定多多少少也会有些俘虏。

    并且抓些青壮做民夫,帮忙搬运物资。

    所以才给出王屋山有上万兵马在伏击的说辞。

    不说多点也不好忽悠众人自己下命退兵的原因。

    只能说因缘际会,真的让他给说中了大概人数。

    旁边又有将领问道:“府尹大人,这么多人马埋伏在城池附近,为何你在城中一无所觉?”

    听到这话,魏闲顿时不高兴了,觉得这将领是想让自己背刚才大军被埋伏的锅。

    不过他知道自己确实有点失职,沉默几秒才推脱道:

    “这个……这个贼军离城池尚有数里远,本府受命保洛阳不失,故不敢派太多人出城查看敌情,以免被贼人寻得机会破城。”

    “所以数里远外的敌情,并不能了解得很清楚,要是大人觉得职下有罪,那职下就是真的有罪吧!”

    “罪在太过听命,只知固守城池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