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掌谋天下:带着知识做天子 » 第二章 帝问?

第二章 帝问?

    这是?

    此香炉口部呈宽带状,直腹,三底足呈如意云头状,平底。

    铜色黑中带红,底部有错银“石叟”篆书款。

    如果拿出宫,少说要千两足银才能买得到。

    但顾安发现的不是这个,而是那一缕缕白色的香烟。

    正是砒霜加草药混合的味道。

    难怪皇帝会病的这么快,这炉子天天在身边,神仙也要皱眉头啊。

    过了几息…

    永宁帝打破了沉默:“江都遭了水灾,城内富户却日夜宵歌,言官上书严惩,你怎么看啊。”

    顾安听后,就知道这不是简单的唠嗑。

    而是考题。

    考中者,君临天下,不中者,泉下泥骨。

    一个地方遭了灾,人们往往会想起那些富户,想让他们捐钱捐粮,最好是杀光他们。

    但这是下下策,一个脑子正常的决策者都不会这么做。

    而面对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工代赈》。

    这是米国总统罗斯福提出的一个振兴经济的政策。

    其实在春秋齐国,大夫晏婴最早提出了以工代赈的形式,让齐王既能修了自己的宫殿,又能赈济了灾民,一举两得。

    而后世也有不少人使用以工代赈。

    包括苏东坡玩的最六,如果让晏婴知道一定会倍感欣慰,罗斯福也会羞愧的低下头。

    “父皇,江都水灾,儿臣很痛心,只是万万不可严惩富户。”

    顾安斩钉截铁的回复。

    永宁帝浑浊的眼眸亮了一下。

    “何为?”

    顾安接着说道:“杀富济贫,乃下下策,不到万不得已,万不可用。”

    “而受灾之人有几万人,要杀多少富户才是个头。”

    “儿臣以为,第一,需要以工代赈救济灾民,首先鼓励富人消费,支持灾民进城工作,对老弱病残孕单独照顾,并且严厉打击奸商收购粮田。”

    “第二,儿臣希望以朝廷的名义组织京城,和江都富户募捐,而募捐前三者,其家室赐诰命夫人,其子授国子监监生。”

    “之后的事儿臣就不便细说,相信各臣子会妥善安排,一点愚见,还请父皇见谅。”

    ……

    过了许久,两鬓斑白的永宁帝才缓缓开口:“善。”

    “不过此事,出了这个门,你永远不要说出口。”

    顾安起身作揖:“儿臣谨记。”

    永宁帝接着用唠嗑的语气说道:“前几日,兵部职方司郎中于海,公开弹劾朕十大罪政。”

    “并在末尾处标明:【永宁,永宁,永不安宁】”

    “他这么一弹劾,老头子我就是千古昏君了,儿啊,如果你是我,你会如何去做?”

    顾安听后,觉得这个问题非常的致命。

    兵部职方司郎中于海,他有所耳闻,典型的刚直不阿。

    也就是老百姓最爱的忠臣。

    可如果自己替于海求情,那肯定会背负不孝顺的罪名。

    永宁帝老了,他更希望儿女孝顺,自己今天晚上替于海求情,那么明天不孝子魏王的名号就将传遍京城。

    古人以孝为美德,不管你人怎么样,能力如何,不孝顺?

    立刻滚。

    不管你是官至宰相还是九品教喻,家里爹娘死了?

    对不起,回家丁忧三年。

    可顾安敏锐的觉察,自己也不能主张惩处于海。

    为什么。

    因为于海是忠臣,他上书的那些罪证都是真的。

    永宁帝确实犯过不少失败的政策,导致现在国贫民怨。

    他的上书一针见血,明确指出永宁的错误,也注明了该如何去改。

    如果今天严惩于海,那么明天必定会背负一个陷害忠臣的名号。

    顾安跪下冷冷开口:“回禀父皇,作为您的儿子,看到父亲受如此大辱,我必杀之。”

    永宁颔首:“说下去。”

    顾安:“可若我是您,有如此忠臣,我必用之。”

    永宁“呵呵”了两声,满脸的皱纹盖住了他的面容:“可父亲还是不能原谅他呢?”

    顾安沉思了下:“我听说这个于海在上书后,就已经买好了棺材,并且不吃不喝已经躺在里面两天。”

    “说明此人极其可恶,想让父皇背负杀害臣子的罪名,儿臣建议将此人痛打八十大板,以示皇恩。”

    永宁帝赞许的点点头:“就于海那把老骨头,别说八十板子,就算五十板子恐怕就打死了。”

    “这样吧,就让他去南歌最穷苦的地方做个县令。”

    顾安听出了话外之音。

    永宁帝其实并不在乎谁骂他,他是在给下一任皇帝留点忠臣。

    等到下任皇帝登基,肯定会大赦天下,把该用的人都拉回来。

    到那时,这群臣子少了锋芒,对新皇帝肯定是感恩戴德。

    顾安想到此处,内心不由得想起,于海受尽磨难,突然一道圣旨召他入京那激动的脸庞了。

    时间在流逝…

    天色已完全黑了下来…

    永宁帝问起了最后一个话题。

    “当今天下,错综复杂,外有强敌,内有反贼,天灾不断,党争不休,军心不稳,何解?”

    顾安终于听到了今天的重头话。

    其实他有仔细想过,因为南歌王朝此时很像明末,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也是历朝历代永远也解决不了的事情。

    顾安句句沉稳的回答:“父皇,以儿臣浅见,若想稳住当前局面,需改革。”

    永宁帝听后皱了下眉头:“重病在身不宜下猛药。”

    改革这种东西,他已经听得耳朵快起茧子了。

    以前也有实行过改革,当自己和大臣熬夜讨论出的好政策,一实施下去却变了味。

    那些手握此政策的人通常不是去解决问题的,而是制造问题,吃拿卡要,贪污受贿,颠倒黑白,弄的怨声沸腾。

    从那以后自己就禁止了无用的改革,因为凡是涉及到利益的事情,每往前推小一步都将是人头滚滚,困难重重。

    若是人们都能听话,那要律法何用,这个国家已经和自己的身体差不多了。

    这种时候应当小火慢熬,怎能大动干戈去改革。

    看来安儿还是活在书本中啊。

    永安帝表面没有任何波动,内心却有些小失望,刚才自己提出的那两个问题,顾安回答的超乎自己想象。

    没想到还是太嫩了。

    以为三言两语就能把流传了上千年的疑难杂症给改了?

    顾安解释道:“父皇莫要误会,儿臣所说的改革可能与您想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