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周柱国 » 第七十章 灭蜀

第七十章 灭蜀

    隆兴元年秋九月,大军定山东,燕国灭。

    徐州城中。

    韦昭、吕琦、卫长俨三人正在舆图前审视着江淮一带形势,神色轻松。

    自从一路击败青州军之后,他们就顺着宋国大军北上的路线设伏,三战三胜直接将宋军沿着水网堵了回去。

    但也仅此而已了。

    先前大军从北方呼他平原所向披靡,在短时间内闪击中原的战例在江淮一带难以复刻实现。

    宋国更是在江北水网密集、中枢之地设置坚固城池防守……

    总而言之,便是中原击退南方大军轻而易举,但想要从江淮一带拿下城池可谓是寸步难行。

    此时韦昭几人还算愉悦轻快,先前他们击退宋军之后,前锋越过钟离,直逼合肥,合肥守将本是出身南宋皇族,不知何故却是临阵献城投降……

    简直是天降喜事,直接省去大周很大力气,将钉子插到了宋国江北防线的心窝。

    这样一来,他们可以说是占尽了优势。

    当然,今年的战事也只能到此为止了,甚至于明年未必能抽出空来灭宋。

    先是持续数月的关中动荡,再加上抵御燕国、灭燕之战,这一年多来关中百姓糜烂不堪,国库告罄,粮仓枯竭。

    即便是占据中原之后,从燕国手中夺取不少钱粮,但鉴于刚刚占据燕国数州之地,眼下正是派驻大军屯扎的时候,钱粮入不敷出。

    就算长安城里的那几个老家伙费尽心力周转各方钱粮,也只能堪堪维持现状,帝国短时间内是绝对不能采取什么动作了。

    今年关中有两个州再次大旱,颗粒无收。

    政事堂的人都忙坏了,几乎照顾不过来,可想而知再继续下去,动荡就会再次发生。

    这些情况关中已经向身在军中的苏羡禀报过几次了,韦昭等人也在天子身前多有参谋商议此事,最后的结果便是尽快击败青州军和宋国军队后,迫使宋国上表停战……

    “哈哈,昨天宋国来的使节只不过是个散骑常侍,那人官阶不高倒是会试探,不知道他们再来人会是什么官位的。”

    吕琦哈哈笑道:“要我说,咱们不如借着宋国毫无防备,大军新败的机会踏平江北,直接将扬州、寿阳几座城池一举拿下……”

    卫长俨瞪了她一眼:“说什么胡话,我们现在钱粮几乎都要断了,麾下将士不过万余堪战,还都是连续作战数月,早就疲累不堪,拿下江北你倒是敢想!”

    韦昭笑着摆摆手说道:“拿下江北未尝不可!”

    “我们现在胃口没那么大,自然是吃不下的,但先这样做着准备,施加一些压力给宋国看看,也好议和的时候开口……”

    毕竟这时候就算周军无力再战也都装出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

    战场上拿不下来的未必谈判桌上拿不到,这个道理韦昭是十分清楚的,所以这时候硬气一些吃不了亏。

    卫长俨愣了一下看向韦昭笑道:“你啊,还真是奸商本色绝不可能吃亏啊,不过你这样做可想过,要是宋国看出我们无力再战怎么办?那样岂不是多丢人?”

    “你啊,怕丢人就别吃肉!现在宋国北伐大军被我们打得七零八落,就连合肥城都被我们拿下来了,他们有什么资格质疑我们打不下去?”

    韦昭笑道:“议和谈判就是这样,我们不把样子做足了他们开不出大价钱!”

    “如今童将军已经率领大军镇守在合肥城,可以说是万无一失,我还想不到谁能轻易拿下合肥……当年的孙十万不行,今天的宋国就更别想了。”

    吕琦:“孙十万?”

    “孙权呐!”

    吕琦、卫长俨顿时开怀,眼神中露出原来如此,你懂我懂的神情。

    韦昭点点头继续说道:“除了童将军镇守合肥之外,我们还得派一支骑军出寿春一路袭扰宋军商路,这样一来我们不去打寿春也无所谓,只要让宋国人明白我们的弯刀时刻悬在他们脑袋上,自然议和之事就好说多了!”

    卫长俨一向谨慎,此时还有些犹豫说道:“骑军出寿春之后,攻城是不可能的,只能在周边袭扰一番,作用不大吧……况且一旦骑军被宋国抓住机会切断退路,那便葬送了。”

    韦昭说道:“作用不见得不大!看事情不能只看比表面,我们又吃不下寿春和扬州、镇江,我们要的就是他们人心惶惶就够了。”

    吕琦点头:“有道理,我去干!”

    说完吕琦就起身说道:“我这就去召集一支骑军随我折腾一番……”

    韦昭伸手拦着他说道,“记住千万不必和他们纠缠,你还记得当初我咋国子监说过的游击战法么?”

    吕琦点头:“明白,绝对让宋国皇帝安宁不得,长江以北遍地狼烟……打一枪就跑绝不纠缠!”

    还没等吕琦走出房间,外面走进偏将来:“将军,邺城急报!”

    韦昭三人一愣,韦昭接过急报拆开看过,脸色变得凝重起来,随后递给吕琦、卫长俨两人看。

    是贺若云从邺城送来的。

    天子病重!

    实际上在夏天时候,苏羡进入长安之后长期疲累不得休息,那时候就面露疲态。

    之后渡河之后,派遣韦昭等人先行翻越大山进入邺城,而他督领大军坐镇晋阳,缓缓跟进,那时候他从晋阳出发的时机就比预先计划中晚了整整两天。

    当初他就感染微恙,稍稍耽搁吃了些草药之后便加急赶往邺城……这一来一去已经将近一个月。

    天气转凉之后,苏羡顿时病重……

    卫长俨轻声说道:“陛下病重已经送往长安,子明你看这……”

    信上并没有对他们有什么指示,贺若云简单说了一句天子口谕,关东之事交由韦昭、魏玉城、赵秀、童开甲几人作主,以韦昭为主……

    圣旨就在路上,不日便到。

    吕琦也从迟疑着说道:“我们这时候是不是该赶回长安……”

    韦昭沉声说道:“按计划行事!”

    “这时候绝对不能自乱阵脚,一旦我们撤兵后退,就是示弱给宋国看,到时候别说寿春什么的,就连合肥也不见得能守住……我们这时候赶回长安于事无补,有贺若云他们在天子旁侧,更有着众多御医救治,想来天子洪福齐天,定能转危为安,我们回去也帮不上什么忙……”

    “不如就让宋国皇帝的降表来为陛下祈福吧!”

    卫长俨和吕琦对视一眼,两人沉重点头,这时候按部就班逼着宋国皇帝承认大周占领合肥事实,再在议和之事上占上风才是他们该做的。

    半天之后,圣旨抵达,册封韦昭都督关东诸军事,总领各军,镇守关东……

    苏羡返回长安之前留下的一道圣旨,直接将魏玉城调回荆襄坐镇,童开甲、吕琦、卫长俨、赵秀、万千策五人作为韦昭副手,分镇燕国旧地……

    除了童开甲、万千策之外,全部都是青年将领,足以可见苏羡对于自己这亲信班底的信任,至于童开甲、万千策两人也是寒门将领出身,当初在先帝时候也是宿将,和高门没什么牵扯。

    十天之后,宋国、周国议和之事结束。

    宋国进献军需十万贯作为对贸然出兵北上的赔偿;

    宋国合肥及周边三州之地割让给周国作为两国边镇商贸之地;

    宋国寿春城驻军不得过万,寿春以南百里作为关市商贸之地,不得屯扎重兵设防……

    这一条条甩在宋国皇帝脸上,可以说是周国占足了便宜,日后两国一旦交战,周国铁骑可以在数日之内直逼长江沿岸,江北防线实际上形同虚设了。

    金陵城中朝廷上两派官员已经吵成一片,主战派嚎啕大哭,主和派一时占据上风,双方剑拔弩张各有说辞……

    “糊涂!合肥、寿春一丢,日后周国可长驱直入扬州、京口重地,我大宋有亡国之危!”

    “尚书大人言重了!寿春什么时候丢了?合肥也不过是孤军深入,陷在我们包围之中,日后我江南大军整顿齐备,必然能收回!”

    合肥城就像一把刀子深深插到宋国淮南腹地,对周国来说是进攻桥头堡,而在宋国主和派眼里,合肥城只是暂时转让,日后包围夺回轻而易举……

    “荒谬!奸臣误国,合肥重镇想要夺回谈何容易,如今寿春百里不设防,城中守军不过数千,一旦周军南下,那便是一块没有刺的肥肉!”

    主和派针锋相对冷笑说道:“尚书大人也不是没有道理,可尚书大人可曾知道大军开拔北伐耗费钱粮多少?先前北伐大军数万北上,户部钱粮为之一空,结果呢?”

    “结果就是兵败徐州!数万大军折损大半,寿春以北,包括合肥尽皆落入周人之手,之后周国骑军更是屡屡南下,甚至直逼长江沿岸渡口……尚书大人,您倒是一站到底的英雄,您倒是打啊!打得过么!”

    主和派步步紧逼冷笑连连:“丧师失地的是尚书大人的门生吧?之前打败仗是你们,现在一再阻挠和谈也是你们,怎么?难不成我大宋江山全部被你们葬送在一次次战败中才算吗?”

    主战派哑口无言,先前数次战败丧师失地确实是他们的锅,甩不掉。

    南宋军队本就擅长水战,对中原骑战极少琢磨,再加上江南久不经战,在徐州北部遭遇周国骑军的时候……那对比简直了,完全打不过。

    …………

    宋国议和文书送进长安城之后,隆兴帝苏羡精神为之一振,喜上眉梢:“韦子明真柱国之才也!今日平灭燕国,力压淮南,韦昭功不可没……”

    数日之后,苏羡精神转好,如同之前议定的,乔家乔可柔嫁入皇宫,成为苏羡登基之后明媒正娶的女人,如她所愿母仪天下。

    一夜贪欢之后,次日晋封乔可柔为皇后,监国太子苏小强改封晋王……这是为了将太子之位腾给乔可柔的孩子,虽然现在乔可柔刚进宫,至于那苏小强的母亲自然是有个名分就不容易了,贪图不了许多,毕竟和乔家出身的乔可柔没得比。

    之后一个多月,大周内外安定,边镇将领纷纷上表顺服,大周气象一新。

    皇帝大婚之后,苏羡和乔可柔身为表彰,节俭当先,大周上下齐心协力平稳过渡,很快将中原安定下来,一时间大有兴旺之势。

    然而。

    隆兴元年十一月初,天子苏羡连日萎靡不振,夜宿皇后宫中,皇后乔可柔昼夜伺候,旧病复发驾崩于宫内……

    临死之前,诏旨晋王苏小强登基,皇后乔可柔垂帘听政,政事堂大臣乔玉山、兵部尚书秦芳、禁军大都督吕进、工部尚书魏玉城、都督关东诸军事、征东大将军韦昭等五人为辅政大臣……

    如同圣旨所述,吕进、魏玉城两人已经奉旨回京任职,苏羡终究脱离不了对世家高门的依赖,但现在这群世家老实多了,他们安稳过渡地将手中兵权交到兵部朝廷手中,回到长安担任重任……

    周边陇右、河西、北境、汉中、荆襄、淮南、河北、河东等地分别启用新兴将领,陆琨、吕文焕、韦昭、卫长俨、吕琦等人自然还是高门出身,但更多要职都是在动荡中新兴地寒门将领接任……

    苏羡留下的摊子看似上下齐心,内外一新……但实际上乔家坐镇长安而无兵权,吕家、韦家同时在朝中、边军把持大权,是事实上的实权派,秦家、陆家、魏家、卫家则稍差一筹,但也是绝对大权在握,一时间局势再度诡异起来。

    乔可柔垂帘听政,再加上乔玉山政事堂大臣首辅……在没有军权在手的情况下,是极其不稳定的。

    当年十二月,汉中军督军张升之发动叛乱,袭杀汉中军大都督钱通……钱通是苏羡一手提拔,空降汉中军接替张升之的,但在处理干净张家的事情之前驾崩……

    这就让张升之看到了机会,之后他封闭通往汉中关隘通路,自称汉中王,同时上表投降蜀国……

    蜀国皇帝大喜过望,天降功勋!

    自古以来,皇帝在位文治武功有其一足以名垂千古,蜀国皇帝留一手——成都留家高门出身,此时留一手看到了出兵关中的可能性。

    身前大臣苦口婆心劝阻说道:“陛下,世上哪来的无本买卖,哪来的天降横财?那张升之坐镇汉中多年,此时反叛周国投降,这等逆臣接纳不得啊!”

    “他今日能反周,明日便能叛蜀,一旦陛下接纳张升之,不异于引狼入室……”

    留一手冷笑说道:“当年汉高祖能凭借汉中一地出陈仓平定关中,进而夺取天下,今日我留家经营蜀中多年,根基稳定,难道争不得天下?”

    “我蜀国久居此地,难以杀出,今日张升之投降可以说是天赐机缘!如今周国皇帝驾崩,新皇不过一岁多……加上汉中归顺,我蜀中大军北伐,关中指日可待,天赐不取,天下哪有这种事?传朕旨意,召集大将军姜约博,即日整顿大军协同张升之北伐关中,问鼎天下!”

    三天后,宣武军节度使樊烈进入汉中,击败擒拿张升之,传首长安。

    五天后,樊烈顺着汉中败军追进蜀中,蜀国大军连战连败……

    十天后,成都城外,留一手出城投诚,蜀国灭亡,远在永安城镇守的蜀将霍先和退到建宁的姜约博两人大声痛哭:“臣等正欲死战,陛下奈何先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