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蜀汉之我是关兴 » 第八十四章刘封孟达各怀心事

第八十四章刘封孟达各怀心事

    东三郡是西城、上庸和房陵的总称。

    原来是汉中地,群山环抱,地势险恶,重山叠嶂。从东到西有秦岭、大巴山,武当山,巫山。

    北境有沔水相通,西城在沔水边,上庸和房陵在沔水南,分别以堵水和南河连通沔水。

    受地形限制,在地理上自成一体,对外是封闭状态,长期与世隔绝。

    东三郡生存环境险恶,自秦代以来这里就是发配罪人的地方。

    《史记》记载秦国曾先后将吕不韦的门客一万多户都迁到房陵、灭赵国后将赵王迁也流放到房陵。

    西汉时,西城、上庸、房陵都是汉中郡的属县,当时有罪的大臣和汉朝宗室也都被发配到房陵来。

    此时刘备的副军将军刘封,也感觉自己陷入了樊笼。

    孟达并不言语,申仪言语淡淡。

    在西城有申耽兄弟阴奉阳违,在上庸有孟达拒不配合。

    空有才华,难得施展。

    西城申耽兄弟,起初在西城与上庸一带聚众数千家,成为势力最强的地头蛇,连张鲁都不想轻易招惹他们。

    曹操平定汉中后,便加封申耽为上庸太守。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中,命令刘封与孟达领兵攻打上庸,申耽率众归降。

    刘备在把申耽的妻儿与宗族迁往成都为人质后,加封申耽为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员乡侯如故。

    申仪也被加封为建信将军、西城太守。

    襄樊之战已经开始三个月,关公连连催促,可是自己还不能带兵支援。

    这次刘封得了荆州押送的曹军俘虏,又接到关公书信。

    不得已,再次召见东三郡各势力文武。

    房陵太守邓辅,是南阳氏族,最早归附。

    也对刘封最支持,第一个赶到。

    然后是申耽,西城虽远,也足看重军议。

    然后才是申仪和上庸的孟达,姗姗来迟。

    “劳将军久候了!”

    刘封并未就此事深究,而是先道:“关公差人押解俘虏到此,我等各分一份。凿山取石,拓宽水路都可。”

    “谢过将军!”

    还是邓辅发话。

    见有此等好事,可以扩充力量,申仪也笑道:“如此正好!”

    申耽知晓关羽水淹七军,关兴也在大闹许洛,不由道:“此番关公北伐,不想战果辉煌!”

    他为人随和,随遇而安,与族弟申仪不同。

    申耽与申仪都曾经为曹操效力,后来迫于刘封兵威,投降刘备。

    最近襄樊之战,让申仪看到了浑水摸鱼的机会。

    已经派人与曹操联系,随时投降。

    果然只听申仪道:“魏王带甲百万之众,有曹仁、徐晃等为将、贾诩、蒋济等为谋士。关公一时小胜,恐不能长久。”

    邓辅是铁杆刘备派系,这时听闻申仪之言,十分不悦。

    “申太守言过其实。曹操日薄西山,关公势如破竹,水淹七军,于禁、庞德投降便是明证!”

    “襄樊若下,直达许洛,曹贼必然震动。”

    申耽也不得不站出来,转圜一二。

    “不过关公半个荆州之力,毕竟力有不逮,接下来怕难以为继。”

    申仪的心思他能猜到一二,要是兄弟二人各事其主,也是不错。

    因此,申耽说出了事实,不偏不倚。

    到此时,孟达才看向刘封,出言道:“关公既然押解俘虏到此,想必还有书信示下?”

    之前,关羽也曾派人送信,邀请刘封、孟达出兵。

    只是孟达不配合,申仪不同意,刘封未能成行。

    刘封听到孟达问询,将关羽书信拿了出来。

    “二叔有书信在此,直言出征战士需要修整,请我三郡出兵相助。”

    申仪听了冷笑一声。

    “将军以关公为叔,恐关公未必以将军为侄也。某闻汉中王初嗣将军之时,关公即不悦。

    而后关公常言将军乃螟蛉之子,以致汉中王远置将军于上庸山城之地,以杜后患。将军岂能不知?”

    “放肆!”

    刘封见申仪冷嘲热讽,脸色一变。

    他征战多年,勇冠三军,自诩军中第二代人物首脑。

    隐忍申仪多日,这时就要给他颜色看看……

    “我父子家事,你一介外人安敢呱噪,挑拨离间!”

    说着抽出宝剑。

    刘封如此反映,却是申仪也说到了他的敏锐之处。

    最初刘备在荆南时,以无子嗣继承功业,便收了寇封为养子。

    改名刘封,刘封气力过人,武艺高强,且性情刚猛。

    与张飞、关羽一般,和关平结成组合,随侍诸葛亮左右

    后来将兵与诸葛亮溯流西进,攻取蜀地,所在战克。

    汉中之战时,刘备遣下山挑衅曹军,耀武扬威。

    气得魏武曹操大怒,骂曰:“卖履舍儿,长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黄须来,令击之。”

    当时是刘封的高光时刻,直至刘封增援孟达,驻军上庸。

    可是随着刘备晋位汉中王,世子变成了刘禅,而自己还是副军将军。

    说刘封没有想法是不可能的。

    但是面对仁德的刘备,刘封强势不起来。

    他也想过若是刘备百年之后,自己会不会有机会。

    但是刘禅有智者诸葛亮、法正、许靖,武勇如关羽、张飞、赵云忠心辅佐,自己还是没有机会。

    所以刘封选择了忍耐接受。

    终老于上庸山城,与世隔绝也好。

    只是如今关羽多次书信催促,兼之上庸位置重要,刘封不得不聚会议事。

    毕竟刘备还是他的君主。

    而关羽更是他敬仰万分的英雄。

    眼见刘封动怒,申耽急忙站了出来,挡在申仪面前。

    斥责申仪道:“副军面前,安敢胡言乱语。”

    孟达其实与刘封之前也说过类似的话,表示亲近。

    只是刘封简单,并不以为意。

    这时听了申仪言语,仿佛看到了知己。

    于是插言道:“主公储位之事,我等身为臣子,不可多言。”

    孟达不痛不痒的揭过此事,转头看向刘封。

    “关公欲要我东三郡支援,只是不知副军要抽调多少兵马!须知山城道路难行,辎重难以运输……”

    自刘备势力进入东三郡后,刘封与孟达便统领着七千士兵驻守在上庸城北面。

    这七千人中,有四千人是直属孟达的部曲。

    其余三千人才是刘封当初从汉中带过来的士卒。

    这也是两人多有矛盾的原因。

    孟达兵力更盛,先一步进入东三郡,却要归后来的刘封节制。

    而刘封虽是主将,却兵力最少,要孟达配合才行。

    否则西城的申氏兄弟五千兵马,谁也弹压不住。

    孟达转移了刘封视线,申仪暂时安全了。

    只是孟达也不打算,轻易支持刘封出兵。

    毕竟他也心有不甘,还想保留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