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蜀汉之我是关兴 » 第八十五章著书立说

第八十五章著书立说

    半个月前,当曹丕弑君篡汉的消息传到成都时,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汉中王刘备闻知此事后,痛哭终日,下令百官挂孝,遥望设祭,上尊谥曰“孝愍皇帝”。

    他本人也因此忧虑过度,致染成疾,不能理事,政务皆托与诸葛亮。

    如今谶纬之学甚嚣尘上,诸葛亮知晓这背后的力量。

    其实这就是人心!

    民心!

    只是古人言:可使人行之,不可使民知之!

    诸如河洛图书,玉玺、嘉禾等祥瑞,已经有人进献,但是十分普通。

    不见曹魏也是这般,比如青龙彩凤又是见不到的。

    刚才关兴说的食铁兽,还是蚩尤坐骑,似乎力度不够。

    “安国,那你可有什么妙策?”

    诸葛亮直接问道。

    “舆论者,喉舌也!可广而告之,此非书籍不可!”

    一听关兴要出书籍,诸葛亮直接摇头。

    一旁诸葛乔则直接反驳道:“着书立说,非一日之功。且荆益二州,如今荆州文风稍弱,不如蜀中锦绣。”

    诸葛乔说的是实话,刘表时期的荆州有“八达”、“八骏”“七子”,但是曹操南下后,被北上了。

    在这时,远不如蜀中。

    见诸葛乔会错了意,解释道:“非是经史,而是通俗文学,话本一类!诸如诸子百家,小说家!”

    “通俗小说?”诸葛亮父子皆是看向关兴。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于谈巷语,道听途说者所造也。

    这诸葛亮是知道的,但是要与舆论结合,却是不得要领。

    关兴沉吟少许,开口道:“比如第一章: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再比如群雄讨董: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诸葛亮一听,就知道这是推崇刘备功勋的。

    同时也有些好奇,不知道自己的故事是什么样。

    诸葛乔思索了一番,继续听关兴解释。

    “我们可以先写出一些我大伯父为主,其余人为辅的故事,比如就叫群英传!

    然后多找一些能够口吐莲花的说书先生,前往各个郡县闹市、酒楼去。

    甚至等到大家耳熟能详后,我们再派出乐伶演出。这样,不出半年蜀中必然人尽皆知仁德刘皇叔之名。”

    诸葛乔眨了眨眼睛,感叹道:“安国所言,倒是颇有意思。”

    利用这种法子,主动传播刘备的名头,当真新鲜。

    诸葛乔就和第一次接触华容道一般,兴奋不已。

    诸葛亮思来想去,也不知关兴是这么个主意!

    “那安国你可是有腹稿?”诸葛亮摇着羽扇问了问。

    “倒是有些腹稿,入蜀路上无事,索性就写一写,请军师与伯松兄润色一番。”

    在入蜀的路上,关兴就着手这件事情。

    只是毕竟手生,一个月时间才写了不到六万字。

    这要是再后世做写手,肯定不能养家湖口。

    关兴将原本的故事挑挑拣拣,比如张翼德怒鞭督邮、刘皇叔北海救孔融、陶恭祖三让徐州、曹操煮酒论英雄得故事大书特书。

    按照他的想法,至少要写到赤壁之战。

    当即关兴送上自己的书稿,诸葛亮与诸葛松一起阅读起来。

    这一看不要紧,直接半个时辰后,诸葛亮才回过神来。

    只是篇幅较少,还没到三顾茅庐的故事,诸葛亮稍稍遗憾。

    诸葛亮瞧了瞧几张书稿,又瞧了瞧关兴,沉吟了许久:

    “安国,你可真是,让我又惊又喜。”

    诸葛乔则忍不住埋怨道:“故事虽好,却是篇幅太少,让人不过瘾!”

    这话出口,关兴忍不住揉着手腕道:“这写书不仅是脑力活,还是体力活。一直这么书写,我也吃不消!”

    诸葛乔当即站起身,拍着胸脯道:“安国,我这个人就擅长写字,你只管口述,书写之事我来代劳!”

    这样的书籍,正是诸葛乔喜欢的。

    同时他可以肯定,这本书,不管是上层名士,还是下层乡间百姓,大多数人都能听得懂。

    关兴此来,并不是简单的奉上书册,还有令一份大功绩。

    听了诸葛乔之言,关兴忍不住道:“仅凭个人之力,还是太慢!”

    说完关兴看向诸葛亮:“军师请看手中书稿,都是江陵出产的上等纸张,可以任意书写。”

    如今的读书人,大多还是竹简和手抄,费时费力。

    诸葛亮注意到关兴的纸张,精神一震,这对于读书人来说可是大好事。

    只听关兴继续道:“只是不知,是否能有一法,将纸张铺在模板上,直接印出字来?”

    关兴这边提问,诸葛亮这面已经开始思考。

    这就好似印章一般,似乎可行。

    “好!我马上命令将作坊实验!”

    诸葛亮一锤定音。

    通俗易懂,才是最能够广为流传的。

    过了半个月,凋版印刷术出现,时人称之为葛公印刷术。

    群英传,就这么一点点被关兴给略微的改动了一下,由诸葛乔写下最初的版本,待到后面统一修改。

    《群英传》就这么被凋版印刷刊印出来了。

    之所以不是活字印刷,那是关兴也不能开的太大。

    这些发明,好歹留些给后人吧。

    随着关兴这《群英传》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

    有的人看的是内容,有的人注意的是风向,但是也有人看上了材质。

    蜀中文人众多,诸如周舒、谯周、杜琼,都是一时人杰。

    秦宓的文采,也当得上是蜀地翘楚。

    他如今就在研究这书籍的外观和封面。

    若是竹简记载,那没有一辆车是不可能装完的。

    可现在让他们更感兴趣的,便是这纸质版的书籍。

    纸早就出来了,蔡侯纸也在流传,可依旧不被大众所接受。

    一个是大家用不起,也不宜保存,纸张质量差。

    可是秦宓拿着手中的书籍,仔细摸索了一阵,惊诧的发觉纸张的质量极好。

    这天终于打听出来,这纸张是关兴带来的,忍不住找关兴面谈。

    “关小将军,还望慢行。”秦宓急忙叫住远走的关兴。

    关兴听到有人喊自己,遂止住脚步,看向秦宓,极其礼貌的拱手:“子敕先生,可是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