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故事收藏室 » 第三十五章 先行上岸

第三十五章 先行上岸

    “现在有很多人总是喜欢把一些通过性考试称之为上岸,比如说考研上岸,考编上岸,考公上岸等等。为什么会把这些考试的通过称之为上岸呢?我想,或许是在没有通过这些考试之前,我们这些考生都是在水里挣扎的人,而一旦我们通过了这些考试,便算得上是成功上了岸,从而结束了在水里的挣扎。而上了岸,仅仅只是新的征程的开始,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就此‘躺平’,虽然累了躺一躺无所谓,但是就此止步不前,那人生岂不是太无趣了。”这是在我通过复试之后,就像大家所说的那般成功考研“上岸”之后他对我说过的一段话。

    故事收藏室中,孟一文颇有感慨地对桌子另一头的年轻男子说出了上面的这段话。

    我在成功通过了考研复试并收到了我考研目标院校的录取通知书后,便专心着手毕业的事了,好在我最后的毕业论文答辩也还算顺利,在通过复试到顺利毕业期间还有时间抽空去帝都看了几次当时还在医院实习的他。

    很多人都说,大学这段时光是人这一辈子宝贵而难忘的经历,那时的我们刚刚褪去了稚气,意气风发,对着未来和社会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美好期待。我也很庆幸我能拥有这一段大学四年的美好时光,虽然自我感觉并没有学到太多扎实的专业知识,也没有为学术研究做出多大贡献,但我却认识了一群朝夕相处的小姐妹,虽然毕业之后便要各奔东西了,但我们之间的友谊之树却是常青的。

    在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总以为毕业这个事离我很遥远,于是我便抱着这样天真的想法度过了大一,大二,大三,直至大四,当毕业迫在眉睫时,已经为了考研和毕业论文而忙得焦头烂额的我已经没有心思再来对于光阴似箭这件事表现出一丁点感慨了。

    直到我读研的事尘埃落定,毕业答辩也顺利通过,毕业那天真正来临时,我才发现这一切是那么的突然,大学四年,仿佛就是做了一场梦一般。

    在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总会看到网上或者是听到以前高中的其他女同学有意无意地提起一件事,就是大学的女生宿舍就如同古装言情剧里面的深宫一般,经常上演着各种勾心斗角的戏码。每每看到这些信息,我都会为自己身处一个和谐融洽的宿舍而庆幸,而大学四年的朝夕相处,也让我拥有了四个可以一起哭一起笑的好姐妹。虽然我们大学是四人寝,但是因为中间有过一次小小的调整,所以我大学期间拥有过四个室友。

    在我毕业的时候,我是我们宿舍第一个走的,在我走的时候,我同宿舍的三个室友一起来把我送到了校门口,虽然我这个人比较感性,内心也很舍不得她们,但是我始终没有把离愁别绪表现得太过明显,直到她们把我送到了校门口时突然异口同声地唱起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当听到她们那并不算动听但却充满真挚感情的歌声时,本来就极力克制着离愁别绪的我一下子便绷不住了——哇的一声便哭了出来,我手里的行李箱也顾不上了,顺势把其甩在一旁,然后整个人一下子向她们三个人扑了过去抱成了一团。于是乎在我毕业那天我们学校大门口出下了以下的一幕:只见有四个女生抱成了一团,其中一个背着红色帆布双肩包的女生泣不成声,而另外三个女生却笑得合不拢嘴,其中有一个女生还不忘举着手机记录下这难得的一刻,而在这四个女生旁边则随意地摆放着一个20寸的行李箱,行李箱旁边则靠着一把用黑色的包包起来的吉他。

    那天的我真的哭得很伤心,而她们三人虽然笑得很开心,但我知道,她们的内心也是不想分离的,但是人生嘛,聚散终有时,没有谁能够一直陪着谁的,我们都只能或无奈或坦然地接受这一现实。

    那天的我在接受完我小姐妹们的“嘲笑”之后,便背上我的吉他,把背上的双肩包挪到了前面,然后拎起我的行李箱,便是朝着帝都的方向奔赴着。

    我去的那天,是他来车站接的我,由于他那段时间比较忙,我也急着要回家,所以那次见面,我们前后加起来也就一起待了一天多一点的时间。

    他是在第一天的下午三点多在车站接到的我,然后是在第二天下午五点多在车站送走的我,这次见面,他向我表示了我成功上岸和顺利毕业的祝贺,我也考察了一下他的复习准备情况,由于那时他们学校关于他们这一届学生考研的具体规定还没有出来,所以当时的他还不清楚自己是否具备考研的资格,或者说是否具备考我们共同期许的那座城市院校的研究生的资格。一切的一切都是未知的,他能做的,就是博一博那存在的可能性,所参考的信息来源,也就是往届的学长学姐们的考研经验和那时他学校的政策。

    那次在为数不多的时间里他还带着我请他实习时的室友们一起吃了个饭,那是他第一次带着我和只有他认识的同学一起吃饭,而我,也因为和他在一起各种各样的第一次而幸福着。

    相聚的一天多点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第二天下午从车站分别之后,我回到了老家,他回到了医院,我等着研究生入学,他准备着研究生考试。

    没过多久,我按照我和他之间的约定来到了我们共同约定的城市成为了一名研一新生,而他也迎来了研究生报名的这一关键节点。

    有一句话叫做“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考研报名快要结束的前两天,他们学校关于应届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的相关规定终于出台,他们学校将他们所有的应届毕业生截止目前为止的所有考试课的成绩做了一个综合排序,按照规定,只有这个综合成绩在前40%的人才有资格报考研究生,而要报考我们之前所约定好的那个城市学校的研究生,成绩得在前百分之二十才行。而他,刚好就在那前百分之二十之列,这也就是说,我们之间的万里长征已经迈开了第一步了。

    按道理说,按照我们的约定的话,那时的他直接在我们约定好的学校选择一个他喜欢的专业就好了。但是在这个皆大欢喜的时刻,我的内心却突然犯了杵,因为那时的我突然意识到,考研这件事,对于他来说,可以说是意义十分重大,考上与考不上,可以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而他如果贸然选择报考别的学校的话,必然是要承担着极大的风险的,虽然看似都是公平竞争,但是报考自己的学校的话终归还是更稳妥一些的选择。

    而那时的我已经向他说出了我心中的这个顾虑,没想到他在听到我这个想法后,没有丝毫犹豫的便让我打消这个顾虑。他对我说的原话是这样的:“如果不是你,我原本都没有打算应届就考研的,现在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个可以离你近一些,离我们俩理想的未来近一些的机会,我是不会放弃的,再说你那些担心都是多余的,我们学校未必就好考,反正我已经决定了,如果考研不是考离你近一些的学校就没意义了,而且我也不仅是因为你才考那里的,毕竟那所学校离我家也近,以后照顾家里也方便,你就放心好啦,这是我深思熟虑和综合考量的结果,你心里就不要有负担啦!”

    虽然我的内心也是十分期待他能够和我考研到同一个城市,结束我们之间长久以来的异地生活。但是我又不想他因为我而影响了他自己未来的命运和前途,或许他能够承担这样的后果,但我的内心却没办法放下这份愧疚。听到他这样说,我内心的纠结与疑虑也被彻底的打消掉了,我也想明白了一件事,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顾虑,或许是因为我的内心深处害怕承担他考研失败的后果和责任,但既然选择了和他在一起,面对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困难,我们能做的只有把握好当下,携手并进,风雨共担!

    想通了这一点的我和意志坚定的他,便一起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进着,从他最初的报考,再到他参加初试,我都一直坚定的支持着他,正如他当初支持我一样。

    他在参加完初试的一周后便结束了医院为期一年的实习回到了学校,然后在学校上了半个月的课后便放了寒假,而我也早早地结束了研一上学期的基础课程回到了我们共同的家乡。

    就是在那个寒假,我们一起等到了他出初试成绩的那天,他查过分后,考得还不错,比我当初的分数还高了十分,虽然不是一个专业,但是他这样的成绩,已经在他们专业里面是相当不容易的了。

    但是考研又不同于高考,里面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而且就算是高考也有因为志愿填错而高分低就或者是低分捡漏上名校的情况存在呢,因此我们二人并不能掉以轻心。

    后来他报考的目标院校出了专业分数线时,才印证了我们俩当初的谨慎是对的,他当时报考的是临床医学专业,里面又分专硕和学硕,虽然考的都是一样的题目,但是其性质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这里就又不得不讲一讲他给我科普的关于他们医学生考研的相关小知识了。

    他和我说由于他们医学专业的特殊性,抛开本硕博连读的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不谈,就拿他们普通的临床医学本科生来讲,他们的本科学制就比大多数专业的四年制要多一年,也就是临床医学的本科需要学习五年,这五年呢他们在学校学习基本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一些医生的基本素养养成,中间还有一年的去医院实习的时间,大多数学校都是把实习安排在学习的最后阶段或者是接近最后阶段,又由于临床医学是一门直接面对病人的学科,所以医学生在本科毕业结束之后并不能直接成为一名医生,就拿典型的在医院工作的医生来说,他们在经历了五年医学本科学习之后,要想进入医院工作,还得经历三年的规培,在此期间还需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以及规培结业考试合格取得规培证才能正式成为一名临床医生,一步一步从住院医生成长到主任医师,如果这个过程中不出现意外的话。

    而现在随着医生这个行业对于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大部分本科生毕业以后一般都会选择继续深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考研,和其他大部分专业的研究生一样,医学生考研也分学硕和和专硕,学硕主要是侧重于学术研究,而专硕则主要偏向于临床应用,而医学生考研比较特殊的地方在于医学生的专硕学习阶段可以和规培阶段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如果你立志要做一名临床医生去和病人直接面对面的话,那么选择读专硕毫无疑问会让你直接节省规培这三年的时间,这也是大多数医学生在考研时选择报考专硕的理由。

    而他也不例外,他在报考的时候也坚定的选择了报考专硕,他除了想节约这三年的时间外,主要还是在于该院校的专硕录取人数远远高于学硕的缘故,他当时和我说了一下,那个学校当年录取的学硕名额仅仅只有三个,他当时和我说原话的是:傻子才报学硕呢!

    而等到该院校的专业分数线出来之后,才证实了他所言非虚,因为他当时的分数仅仅比他所报考的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专硕分数线高了14分,而学硕的分数线,恰恰就是他的分数,这是在差额百分之二十进复试的情况之下。

    当时的我和他,都在庆幸着,还好没报学硕,而直到后来复试名单出来时,我和他都感觉仿佛是命运给我们开了一个玩笑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