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秋色深处 » 第二章 意定山水

第二章 意定山水

    1观荷起兴

    七月底的荷花已经过了盛花期,还有零零星星的红花点缀在那片荷叶中。

    “这么快,我记得上次路过时还有好多花,现在只剩下这些了。”

    高俪若有所思,来到湖边的一棵大柳树下,望着那一片荷叶发愣。

    顺着高俪的目光看去,那里有一朵盛开的白荷花,旁边有一朵花苞,隔了两片荷叶,一支莲蓬高高地挺立在这片荷叶之上,上面还落着一只红蜻蜓。一阵风吹过,荷花摇动,荷叶微卷,那只红蜻蜓飞走了。

    罗素友看了看高俪,说:“历代都有文人写诗作画赞美梅花不畏严寒,可是为什么没有人赞美这荷花不畏酷暑呢?”

    高俪看了他一眼说:“你的思路和凡人不一样啊。”

    “当然了,要想出众,一定要与别人不同才对。我建议你按着这一思路去画一幅画,保证你能脱颖而出。”

    “这么好的机会还是留给你自己吧。”

    罗素友说:“我这话也不全是胡说。你上次不是告诉我,要想理解作品就得了解作者的意图吗?你说得很对,我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为达到自己目的的一种工具。”

    罗素友还想说下去,手机响了,他发现是高俪家的电话。

    “是小惠打的吧?”

    “小惠?你接吧。”

    “罗叔叔,你和俪姐在一块吗?”

    “对呀。有事吗?”

    “俪姐的一个朋友来找她,她没带手机,所以我就打你的手机,你能让她接一下吗?”

    “你的一位朋友来找你。”罗素友把手机递给高俪。

    “谁呀?”高俪接过电话,问小惠,“嗯,我知道了。”

    高俪把手机还给罗素友说:“我一高中同学到我家找我。”

    “你忘了带手机了吧?”

    “我不喜欢带手机,在家里我也经常关机。”

    “那我要联系你只有打你家的座机了。”

    “没急事,最好给我发邮件。”

    “邮件?我大概有二年没打开邮箱了。你的邮箱我记一下。”

    高俪家果然多了一个客人,罗素友本想直接回去,但高俪却向他介绍说:“赵晓玲,我高中同学。”

    赵晓玲看了他一眼说:“你就是罗老师吧?”

    罗素友点点头,说:“对,我就是。”

    赵晓玲和高俪一样皮肤身材都很好,但她却画着浓妆,让人感觉看不透,穿着一双让人提心吊胆的高跟鞋。

    赵晓玲说:“谢谢你这一段时间对高俪的照顾。”

    罗素友说:“朋友之间帮点忙算什么。”

    “罗老师,为了表示感谢,我今天晚上请你吃饭,赏个脸吧。”

    高俪接过话说:“你是客人,要请也是我请。”

    “我算什么客人?下次你再请。”赵晓玲说。

    罗素友说:“没有这个必要,你们太客气了,我回去了,家里还有事。”

    赵晓玲说:“有事也得吃饭啊,现在已经快六点了,咱们走吧。”

    罗素友听出赵晓玲是个擅长交际的人,自己不好再推托,便给英子打电话安排了一下。

    赵晓玲果然是个自来熟,饭桌上有她这样一个人就不会冷场。

    “来,为了认识新朋友,干了第一杯!”

    “这个,我不喝了吧?”高俪说。

    “来这儿就是为了喝酒嘛,你看我没让罗老师开车,我也没开车,目的就是为了喝酒,你不喝过意得去吗?高俪,人生就要时不时得大醉一场,是不是罗老师?”

    罗素友竖起拇指:“对,你真是女中豪杰,真洒脱!”

    “来,干!”

    二杯酒下肚,赵晓玲已经把罗素友的家庭情况摸了个透,甚至对英子的前途都安排好了:“罗老师,你放心,英子只要拿到会计证,我保证让她到我公司里去,大话不敢说,安排二三个人我还是有这个能力的。”

    “那就先谢谢了!”

    罗素友知道赵晓玲不是说大话,听她的自我介绍,知道她在一家上市公司的人事部工作。因为她在北京的一个亲戚在公司上市时帮了不少忙,所以在公司里很有地位。

    “罗老师,你说说我这老同学到底怎么样?”酒一下肚,赵晓玲的话更多了。

    这话问得莫明其妙,罗素友只好泛泛地说:“当然好了,人没得说。”

    “这就对了,高中时就是我们班的才女,学校的五朵金花之一,就这样还有人长着一双狗眼——”,这时高俪朝赵晓玲摆了摆手,赵晓玲便没有接着说下去,“算了,算了,我不说了,我就是气不过,好人没好报。”

    大概是说她们同学之间的恩恩怨怨,女生之间有许多纠缠不清的事,罗素友不愿掺和进去,便说:“对,好人没好报,现在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拿工资最高的是些不在教学第一线的,工作清闲的人;最辛苦的,责任最大的,得到的好处却最少。”

    赵晓玲说:“天下乌鸦一般黑,公司里也是如此,真才实学,踏实肯干的最吃亏。”

    社会,时事,这是李明和易龙他们喝酒的时候必不可少的的话题,他们就像说教自已班的学生一样,痛心疾首地说上一天都不带重样的。技巧就在于像随便举个别人家的孩子,别的班级学生一样,可以把自己的理想说成“外国”,外国怎么怎么样,随心所欲地展开想象,反正别人也没去过外国,就是去过外国,他也不一定了解外国,即使了解外国,他也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个外国。即便他对所有的外国都很了解,咱也有的说,你看,咱没俄罗斯大吧?没有瑞士富裕吧?没有美国科技发达,冬天冻坏的人比几内亚多,夏天中暑的人不比冰岛少,你看,你看,哎!

    赵晓玲说:“对了,罗老师,我就有点想不明白,我儿子才上小学,每天的作业都要写到晚上九点多,早上六点多又要起床,睡眠根本不够。我就不知道那些老师是怎么想的,他们为什么要给这么小的孩子布置这么多作业?他们自己没有小孩吗?他们不是从小孩过来的吗?”

    罗素友说:“我女儿刚上小学时,我也和你是一样的心情,心疼得不得了,可是有什么办法?表面上看是学校老师的问题,但实际上还是家长的问题,因为家长的愿望决定了学校和老师的行为。我给你分析一下。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一所好学校,好学校的标准是什么?升学率。怎样提高升学率?考得好,升学率就高,对不对?学生的水平都差不多,要想比别人考得好就要多付出努力,就得多做作业。”

    “为什么一定要多做作业,现在不是讲素质教育吗?没有更好的办法吗?”

    “都说素质教育,但说起容易做起难。有些教育专家也指责我们这些一线的老师把孩子们都毁了,可是我们有什么办法?天天说素质教育,可是考试在哪儿放着,没有办法。你知道为什么现在学校里的男教师越来越少?因为女教师比男教师更具优势。男教师对于学生的作业一般不会太严格,比如你作业没写完,让你写十遍,如果学生写了九遍,一般男老师都不再去计较,但女老师却一点都不通融,必须写够十遍。女老师这种方法对于中小学生的成绩影响非常大,学校里教得好的一般都是严厉的女老师,男老师很难有所作为。”

    赵晓玲叹口气:“也许你说得有道理,但我还是觉得孩子们太苦了。”

    “这个社会谁的压力都大。目标决定情绪,只要中国人不改变出人头地的想法,中国社会就一定会充满焦虑情绪。”

    2论景入手

    昨天晚上罗素友坐出租车回来的,上午没有去高俪家开车,他记得欧阳丽鹃说过抑郁症病人的心情是晨重夕轻。他感觉很有道理,因为他发现早上婷婷的心情总是不太好,而晚上就好多了。他甚至怀疑婷婷是不是有抑郁症的可能。自己在网上查了查,感觉自己有点疑神疑鬼,问题根本没有那么严重。

    他打车去学校时正好易龙也刚到,便问他:“怎么打车来的?你的车呢?”

    “修去了。”

    “怎么了,追尾了?”

    “没事,补补漆,下午就能开回来。”

    “那个,补习班快结束了,我可能要到外地去几天。”

    罗素友问他:“旅游去?”

    “有事。”

    下午到高俪家时,小惠正把室内的花盆往院子里搬。

    罗素友一边帮她帮,一边问她:“小惠,这些花摆在客厅里不就行了,客厅里光线也不错,搬来搬去的多麻烦。”

    “那可不行,客厅里没阳光,这些花必须通风透气,要晒晒太阳,这会儿日头不毒了,可以放到院子里,养花可不能懒。”

    “怪不得我家阳台上的那几盆花都是半死不活的,原来是因为我懒。”

    “那倒不是,阳台通风不好,不好养。”

    “罗老师,上来吧,让她自己搬好了。”高俪在楼上喊他。

    “小惠这孩子挺喜欢养花啊。”

    “他爸原来就是干这一行的。”

    “这一行现在挺好的,他还干着吗?”

    “前几年就去世了,她妈改嫁了,这孩子脾气很怪,死活不愿到她继父家去住,非要自己一个人住。我看她自己一个人怪可怜的,就让她转学跟着我。谁知我是好心办坏事,转学到这里她成绩不好跟不上,高二就不上了,我害了她。”

    “这个你想多了,好多学生想到这里上学还办到,她跟不上是因为基础太差,就是不来也考不上大学,跟你没关系。”

    “怎么没关系?在老家她至少有个高中毕业证。”

    “高中毕业证没什么用,现在大学生也不好就业,像她这样有一技之长比什么都强。”

    “她呀,就是一个爱好,算不上一技之长,你看她的那些盆景,根本没有造型。我给她买了好些书让她学,她说不喜欢,把好好的枝条弄弯折断,这太狠心了。”

    罗素友笑了,说:“说明这孩子心地善良。没事,等有机会了,我开导开导她。要想做好盆景必须学别人那样修剪攀扎,如果让它们自然生长,那它们长得都差不多,要想做好盆景,一定要与众不同。”

    “不能说是与众不同,是要有美感。”

    “就是与众不同。昨天我说艺术是艺术家达到自己目的一种工具,艺术家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与众不同,要与普通群众区别开来。”

    高俪笑了笑说:“原来艺术家还有这想法?”

    “当然啰。艺术家也是普通人,他们的想法也是名和利,艺术在他们眼里也和诗文,生意一样,是达到目的一种手段而已。你知道中国为什么有文人画这一说?这种说法的提出就是文人为了让自己和与普通群众区别开来。你看,宋朝的时候文人地位极高,但有一个领域他们却处于劣势,那就是绘画。当时皇帝喜欢绘画,画院里的那些画家们深得皇帝的喜爱,自然他们的绘画和言行也会影响到政治。这对于文人来说是一种威胁,而精勾细画文人又没时间,即使有时间,也不会做得比画院里的那些画家做得好,于是所以苏轼就提出画不以似论高低,要求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这样他的目的就达到了,画得像不像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诗意。这样一来,就可以把那些画院里的画家排除在艺术圈之外,因为作诗不是他们的强项,而文人们擅长此道,文人的画才是好画,那些画家的画不值一提。后来文人画的说法,南北宗之分其实也是基于这一点。

    西方的艺术家也是这样,虽然他们不像中国文人考虑得那么多,但他们也想凭手艺混口饭吃,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与普通群众区分开来,普通人画得不像,我就用透视,用薄雾法画得跟真的一样;当别人也画得很像的时候,我就画模糊的,印象的,抽象的,总之,我就是要与你们不一样。”

    “这个虽然是歪理邪说,但说明你这段时间还是看书了。”

    “我这个不是歪理,事实就是这样。”

    “你说的与众不同其实就是创新。创新的确很重要。你比如说《蒙娜丽莎》吧,不就是因为达芬奇用了薄雾法吗?西方的透视法,印象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有重大创新的。中国画也是这样,拿山水画来说,皴法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后来的画家只要创立一种新皴法就足以立足画坛,远的比如董源的披麻皴,到范宽的雨点皴、郭熙的卷云皴,近的比如傅抱石的抱石皴。创新是很重要,但创新的目的也是为了创造艺术美,这才是艺术家的真正目的。当然现在有些人打着艺术的旗号,为吸引眼球,以丑为美,但这是极个别现象,你不能以偏概全。”

    “你被骗了。你知道什么是美吗?美,是事物的一种特征,它可以引起人的美感。美感是什么?是人的一种情绪,与喜怒哀乐一样。美怎么能引起美感?美是通过人的评价引起人的情绪波动的。这是一条因果链,美存在事物中,美感存在于人的意识中,这很好区分,但我们平时混淆了美和美感两个概念,所以造成许多混乱,不知道它客观还是主观的。”

    高俪说:“这和我受骗有关吗?”

    “下面我重点讲这个问题。你知道人是怎么评价艺术品吗?他是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把艺术品与美的标准进行对比得到的。但实际上哪有什么美的标准?有的只是艺术家们的私心。艺术家个人的私心怎么会影响到别人对他的艺术品的评价?洗脑!通过洗脑让你认同艺术家们的标准,于是你就会说,这是真美啊!”

    高俪摇摇头说:“艺术是人类的艺术,并不是哪一个艺术家的艺术,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路是必要的,艺术家宣扬自己的艺术思想也是无可厚非的,这不存在什么欺骗和强迫。事实上艺术的特点就是与利益无关。”

    “这个今天我没时间跟你讨论了,我得到火车站去接人去,下次再说。”

    罗素友到火车站接的人是安华。今天并不是周末,但因为英子要走,所以安华请假回来了。

    一见面安华就问罗素友:“你发现最近英子有什么异常没有?”、

    “在电话里我不是跟你说了吗?都挺正常的,昨天晚上我回去还告诉她,只要考了会计证,就给她安排工作。然后她就说准备回广州。”

    “真是奇了怪,是嫌在咱家住不习惯?回去我好好问问。”

    经过半个小时的艰苦盘问,安华终于找到了真实原因。

    “她那个男朋友前两天又给她打电话,说他后悔了,想和她合好。”

    “就是那个在老家还有女朋友的广州男朋友?”

    “是的。”

    “于是她又信了,准备回去?”罗素友说。

    “对。”

    罗素友说:“这就是你不对了,小孩子不明白,你还看不透吗?像她男朋友这种人值得信任吗?”

    安华说:“我劝她了,她不听,我有什么办法?”

    “这不好,她爸妈知不知道?”

    “现在的孩子,有几个听父母的话?”

    罗素友说:“不管听不听,总是要让她父母知道的好。”

    “怎么说呢?这孩子跟我亲,有些话不跟她妈说,却愿意跟我说。她要是知道我把她的情况告诉她妈了,又该嫌我多事了。不过你说得也有道理。让我想想,不如这样,我让她回家一趟。”

    吃饭的时候安华对婷婷说:“宝贝,作业不是快写完了?”

    “嗯,快了。”

    “你姥姥昨天打电话让你去住两天。”

    “我作业还没做完啊。”

    “带着作业。你姥姥一年没见着你了,想你了,去住两天。英子,正好你去广州顺路把你妹妹送到你家。”

    话说到这个份上,英子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好答应了。

    安排好英子,她又偷偷给她嫂子打电话,把英子的情况细细地说了一遍,让她好好劝劝英子,最后一再叮嘱,一定要问英子,让她自己说出来,实在不行就说是听其他人说的,千万不要让她知道是她姑告的密。

    第二天上午,她们又上街转了半天,衣服,零食买了一大堆,下午安华安排好便回公司去了。英子和婷婷是第二天下午坐车走的,罗素友把她们送上车,回到家里一个人挺不习惯的。快吃晚饭时,也不想做饭,给李明打电话约他吃饭,他说正在外地,于是便给易龙打电话,问他回来没有,让他请吃饭。

    “老罗,改天,这两天没空,也没心情。”

    “怎么了?需要我帮忙吗?”

    “哎!还不是为张倩的事,你能帮什么忙?”

    “易龙,别怪我多嘴,回头是岸。”罗素友还是没忍住,多说了一句。

    “你不懂,回不去了,她已经离婚了,我也跟张倩摊牌了。”

    罗素友心里想,真够快的了,问他:“那嫂子怎么说?”

    问完了又感觉有点伤感,嫂子已经很快就不是嫂子了。

    “她死活不愿意,烦死了!好了,有空再跟你聊,挂了。”

    罗素友在心里叹口气,一个家庭,不对,两个家庭就这么完了。兔死狐悲,他心里也一阵子发凉,要是安华和自己提出离婚,自己的感觉是什么?那生活一定是一团糟,更可怜的是孩子,那时她的世界就割裂成两个破碎的部分,想想就让人于心不忍。想到这里他便觉得现在的家庭是多么值得珍惜,于是给安华打电话,告诉她已经把两个孩子送上了火车,让她给她哥打电话,别忘了去车站接她们,又叮嘱她不要工作得太累,吃好点,多休息,有事打电话,诸如此类的说了一大堆,最后还是忍不住把易龙的事告诉了她。

    安华也很意外,怎么会出这种事,然后告诫罗素友:“男人一有钱就变坏,一点都不假,你以后少跟他来往,别跟他学坏了。”

    “不敢,我没那心,也没那胆。”

    “那样最好。”

    3削足适履

    这段时间罗素友差不多忘了高俪是个病人。直到赵晓玲找她一块去染头发,才发现她还是和正常人不太一样。

    说实话,她的头发的确该打理了,下面半截是浅黄色,而上半截则是黑色的,很扎眼。赵晓玲在家劝说了半天,她也不愿意去,不是说不想去了,就是说改天。罗素友听得都有点累了,便说天不早了,要不明天再去,他也要回去了。

    “不行,罗老师,你等一下开车送我们俩,她今天不去,你和我谁都不能走。”

    最后高俪还是扭不过赵晓玲,终于答应去了。

    今天开着车,所以三个人在一家川菜馆随便吃了点。

    “罗老师,你说现在的孩子怎么管教?你就拿我家那个小祖宗来讲吧,你说他两句吧,他根本不听,你打他吧,他就往他奶奶家跑,他奶奶还护着他,还动不动扬言说要离家出走。说得我还真不敢把他怎么样。想想我们小时候根本没有这样的,都很听话,现在的孩子是不是都被电视,游戏教坏了?”

    “社会在进步,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特点,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几个家庭的中心,生活和成长的环境顺利,基本上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和压力,所以他们表现得有点自我。但同我们那一代比,他们生活得更阳光一点。我们得尊重这种现实和规律,既不能过于放纵,也不要把自己的标准强加给他们,要做他们的朋友,用平等的交流来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希望。每个孩子都是一朵鲜花,只不过花期有早有晚,我们不仅要精心呵护,更要做到耐心充满希望地等待花开的那天。”

    这段话是罗素友经常与学生家长讲的。当然这段大而空的开场白只是一个过场,他需要开出具体的药方。

    “当然奶奶姥姥们的爱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但溺爱也会使孩子们失去是非观,失去承受挫折的能力。就像上次我说得那样,老师其实也是为了学生好,老师,父母,爷奶们在大的目标上是一致的,都希望孩子能成材,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不同,他们设计的实现目标的路径就不同,对于孩子的要求自然也就不一样了,出现分歧可以理解的。所以不用担心,我们的大目标是一致的,至于认识的不同,我们可以通过沟通达成一致。”

    “可是老人们听不进去啊!”

    罗素友说:“慢慢来,我们不能泛泛地讲,要结合具体的事情给他们分析分析,老人们也是通情达理的,只要我们讲清楚,他们也会配合的。”

    “唉,但愿如此吧。”

    赵晓玲让罗素友送高俪回去,自己就不去了,改日再找高俪。

    已经快十点了,路上的行人已经少了很多。

    “停下车吧。”高俪说,“吃得太多了,我想到河边走走。”

    这条河就是流过紫槿公园的那条金水河。两岸的绿化做得还不错,有树有花有草,偶尔还会有人在这里散步。

    “真是太麻烦你们俩了。”高俪说。

    “你太客气了,其实我们也没事。看得出赵晓玲跟你关系不错,你没必要跟她太客气,有需要帮忙的,你可以直接跟她说。”

    “我跟她是高中同学,原来关系一般。结婚后,有一次她跟她丈夫吵架生气,跑到我家住了几天,从那以后我俩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她丈夫是干什么的?打她吗?”

    “她丈夫是个程序员,人不错,不打人,就是喜欢冷战,一生气就好几天不说话,晓玲受不了,就经常住我家。后来有了小孩,生气少了,这两年也不住我家了。”

    “两个人生活在一起,难免会有磨擦,慢慢就好了。”

    高俪没有接话,默默地沿河边走了一会儿才望着天上月牙问他:“今天初几了?”

    “初十了吧。”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高俪轻轻吟道,“你听这意境多美,真想到海边去走走,可惜这里只有臭水沟。”

    的确,经过十来年的治理,这条穿城而过的金水河依然水量很少,形同死水沟。

    “人就应该像诗人一样对待生活,脚下是臭水沟,但眼中看到的却是一轮明月。不要太在意生活中的不令人满意的地方,多想想好的地方,你说对不对?人生有时依靠我们的主观评价,如果你只看到脚下的臭水沟,你就对生活失望;如果你看到明月,人就会觉得生活还有美好的一面。”

    “但我们终竟行走在臭水沟旁,我们必须呼发臭的空气,这是我们仰望星空也解决不了的。”

    “要相信生活总是可以变得美好起来,现在不美好,只是还没找到方法,只要我们努力生活就会一天天变得美好起来。”

    “生活真的可以改变吗?”

    “可以。不但环境可以改变,我们自己也可以改变。”罗素友坚定地说。他相信只要合理地树立目标,生活就是充满希望,于是他接着说:“首先你得认同自己,正确地评价自己。”

    “我知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

    “对,你的问题就是把个别人眼中的你当成了现实中的自己。把自己想象中的自己当作真实的自己了。”

    “换句话说,我被洗脑了,被骗了。”

    本来有点沉重的话题让高俪这么一说轻松多了。罗素友笑了笑说:“对,你的确错了,其实你一直都很优秀。”

    “好吧,不说这个了,还是讲讲我是怎么被艺术家骗了吧。”

    “好啊。还以文人画为例。苏轼首先否定原来的标准: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树立新的标准: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因为苏轼的地位和号召力自然影响了当时文人如黄庭坚,米芾等的价值观,乃至后世的评价标准。到了元代,赵孟頫又提出书法同一,于是中国画在情趣方面向诗靠拢,在方法上利用书法,提出书写的方法,注重用笔,线条和用墨。这样就完成了从宋朝那种精细勾勒,重彩用色的院体写实之风转到水墨写意之风。诗和书法一般人都是不能掌握的,这样他们就达到了与一般人区别开来的目的,而一般人一旦接受写意之说,不管多么丑陋的画都可以说成高雅。

    西方绘画也是这样。他们那里没有文人这一说,但画家们也要让自已与别人区别开来。要不然画卖不出去会饿肚子。他们那里没有书法,诗歌的影响也没有中国这边大,但他们却有一个中国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哲学和科学,他们利用科学,什么透视,光,色,影都是他们创新的手段,后来这些东西被挖掘得差不多了,他们就利用哲学,今天一个立体主义,明天一个达达主义,表面上是思考人与世界,主观与客观,科学与伦理,其实就是想与众不同,可能他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理论。但他们这样做显得比一般人高深,这样高深的理论,经过他们不断地鼓吹,人们慢慢认可了,习惯了,接受了他们的理法,许许多多奇奇怪怪的现代派画作,都认为非常高深。

    总的说来,我们就是受历史传统和权威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被洗脑了。这就好比老师和家长总是说学习好才是好孩子一样,这些孩子慢慢就把考高分作为最重要的目标,考得好了就高兴,考不好就会郁闷。”

    高俪摇摇头反驳道:“我听明白了,你对艺术界意见很大啊!不过你的观点太偏颇了。不排除个别人有私心,特别是现代人为了利益,故弄玄虚。但总体上来说,推动艺术发展的是人们对于美的不断追求,这才是根本,而不是像你说的那样为了个人的名和利。”

    “纠正一下,也不是全为了个人的名和利,可能有时也为了超越别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者就是单纯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

    “按你说的那样,美在哪里?难道那么多的艺术家没有一件作品是为了追求美?”

    罗素友说:“美是什么?其实美就是人们根据美感定义出来的。只要能引起美感的东西,我们都可以说它很美,对吧?从理论上讲,只要艺术品合乎人们对它定下的目标,习惯的说法,是标准,那么就会引起美感,美感和考个高分,买个好包之后的兴奋心情是一样的。120分和那只好看的包从某种意义来说是美的。”

    “你这样绕来绕去还是强词夺理,或者说是诡辩。”

    “我这不是诡辩,要不然怎么解释《呐喊》这幅画是美的?”

    “这是焦虑之美,孤独之美,恐怖之美。”高俪说。

    “要按你这么说,这金水河还有一种酸臭之美呢!”

    “你说美就美了?有人认可这酸臭美吗?”

    罗素友说:“那不一定,不是有不少人喜欢榴莲吗?”

    “你们这些理科生真可恶,你们看不到美也是活该!幸亏古代科举不考数学,要不然中国古代就没有艺术这东西了。”

    “考啊,唐代就考数学。”

    “不跟你说了,回家!”

    “我说得不对吗?”

    高俪没回答他,上车前停下来,指了指天上的月亮,问罗素友:“今天的月亮美不美?”

    罗素友保持着足够的警惕:“应该说好看。”

    “好吧,那你说说这好看的月亮符合什么目的,什么标准,能给你带来什么名和利,或者其它什么好处?你不会说这月亮能为你照明吧?”

    罗素友愣了,想了好一会儿也不知该如何回答。

    “走了,你回去好好想吧。”高俪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