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阳明先生 » 第六回 行关外守仁遇胡骑 至夜深马援托战梦

第六回 行关外守仁遇胡骑 至夜深马援托战梦

    一

    到了午饭时间,不光训练了一上午的士兵们饿了,王守仁和钱友同也有点饿了。大家一起走进炊事房。王守仁和钱友同看到在木头长桌上放着五六个木桶,排成一溜儿。二人走近一看,桶里盛着带着菜叶子的面糊汤。王守仁皱起了眉头,问身边的教官道:“这就是今日的午饭?”

    教官饥肠辘辘地用勺子盛了满满的一碗面糊,道:“是啊。怎么了?”

    王守仁看着教官,突然想起了自己在驿站看到了的那写满了丰盛菜肴的菜单,心里很不是滋味;而钱友同则更是直白:“这伙食也太差了点!”

    “不错了!”教官摇摇头道,“如今至少还有的吃!前两年,唉......”说着,他叹了口气,走到士兵们中间坐下,喝起面糊来,发出“呼呼”的声音。

    王守仁和钱友同也都盛了面糊,坐到大家中间。王守仁问道:“每人仅仅一碗面糊,这一天的训练,体力够补的吗?”

    这话一出口,士兵们就炸了锅了,议论立刻激烈了起来。

    “不够啊!可也没办法啊!”

    “这朝廷发的军粮,都不知被哪个丧良心的给昧下了!”

    “还能有谁?那些当官的呗!”

    “我看哪,朝廷发没发都两说着呢!”

    “行了,都别抱怨了!这就算不错了!我听说啊,辽东的兵还没吃的呢!”

    一看大家越说越激烈,教官只好劝道:“弟兄们,我等都是为国出力,莫要有怨言啊!”

    王守仁听着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看着一张张气愤却又无奈的脸庞,眼泪都要下来了,心里恨极了那些贪官污吏。他知道,朝廷其实也没少给各地守军下发粮款,父亲王华就经常念叨朝廷又下旨拨了多少多少银子、多少多少担粮草。而这些钱粮如果不是途中一级一级的官员私吞了,那去了哪里?

    “行了行了,”有人说道,“下午还得训练呢,快吃吧。”

    大家这才渐渐地都不做声了。

    吃过了饭,教官很热情地带王守仁在原野上策马,天生爱骑马的王守仁和钱友同一口答应了。

    王守仁骑马奔驰在最前头,突然远远地看见前面有一个人也骑着马。王守仁本想问问教官那是不是有士兵在训练,但转念一想,觉得一定有骑兵,没什么好问的,便独自加速向前面奔去。

    教官跟在王守仁后面,也看见了前面的骑马人,感觉不像是守军的骑士,而且今天也没人说要在野外训练,想到这里,他心里一惊:坏了!八成是胡人!他想喊王守仁回来,可是二人之间的距离很远,他只好快马加鞭希望能赶上王守仁。钱友同一看教官挥鞭,也赶紧跟上。

    王守仁渐渐地看到了那个骑马人的相貌服饰,与关里平常见到的不太一样——他穿着的衣服并不宽大,但却十分合身。那人左手抓着缰绳,右手挥舞着套马杆,嘴里也在吼着什么。他的身边围绕着一群马匹。王守仁并没有多想,只认定那人是骑兵,便朝着那人叫道:“这位仁兄,敢问可是大明马军?”

    那人转过头,用手撩开几乎挡住了眼睛乱蓬蓬的头发,看了王守仁一眼,眼神里满是惊诧。

    王守仁以为是对方没听清,便又问了一遍。

    那人突然拨转马头,逃似的一溜烟儿跑了。

    王守仁心里感到奇怪,丝毫不懂这个人见了自己为什么是这个反应。后面的教官和钱友同赶上来,在王守仁身后勒马。

    “王公子,你可受伤?”教官惊魂未定地问。

    王守仁笑了一下,道:“何出此言?”

    “你可知刚才你遇见那人是何许人?”

    “可是我大明骑兵?”王守仁略带骄傲地问。

    “什么大明骑兵?”教官大声道,“那是胡人!”

    王守仁和钱友同都惊呆了!

    “他没伤你,以属万幸。”教官长出一口气来。

    “伤我?”王守仁笑道,“见了我催马便走。”

    这回轮到教官惊讶了。

    “哼,”王守仁不屑道,“胡人胆量,不过如此!”

    二

    天色将晚,王守仁和钱友同辞别了守军们,回到了驿馆。

    两人都累了一天了,便早早地上了床,熄了灯聊天。钱友同问道:“兄弟,你看这居庸关如何?”

    王守仁闭着眼道:“不妙啊。”

    “我今日也觉不好,”钱友同道,“可就是不知具体为何。”

    “唉,”王守仁叹气道,“为何?军中粮草不佳,都不及这驿馆饭菜,银子都被贪了去!”他停顿了一下,又说:“可也有好事。”

    “哦?”钱友同来了点精神,“有何好事?”

    王守仁笑笑道:“这其一,军队士气尚佳,并未因粮草之事消怠。”

    “其二呢?”

    “其二就是我今日所见之胡人!”王守仁忽然睁开了眼睛。

    “胡人?”钱友同回忆了一下,“对啊,你还没和我说说胡人之事呢。”

    “哈哈,”提起胡人,王守仁高兴起来了,“我之前只以为胡人人人尖爪利齿,心似妖魔,可从未想过胡人已有如此胆小之辈。”

    “你是如何碰见那人的?”钱友同追问。

    “说来也巧,彼时我还真不知他是胡人,只以为是马军。”王守仁道,“可是,他并不答我话,服装亦与我所见守军不同。于是我心生疑惑,却并未真想到他竟是胡人。”

    “那胡人为何没伤你啊?”钱友同不解。

    “哈哈,”王守仁又笑了,“想必我二人互不相识,他畏我甚于我畏他,于是落荒而逃!”

    钱友同听完也笑了起来。

    王守仁道:“看来胡人也是人,只要我军上下一心,必破之。”

    “如此肯定?”钱友同确认道。

    “嗯。”王守仁分析道,“但兵事胜败之源还是在于朝廷。至于士兵,人与人之间皆无异。”

    “如此来说,拒敌千里倒容易了。”钱友同长出一口气。

    王守仁却说道:“不但不易,反而难之又难!”

    “嗯?”钱友同又困惑了,“此话怎讲?”

    “我先前说只要上下一心,必破之。”王守仁叹气道,“可这‘上下一心’,又何曾有过啊?”

    钱友同沉默了。

    王守仁接着说道:“所谓‘上下一心’,定有明君主政,而又有贤臣良将辅之,如汉武、如贞观,定皆如此,缺一不可。若像南宋高宗一样,破敌永远无望。”

    钱友同听得连连点头,称赞道:“兄弟,你读书可真是活学活用。”

    王守仁正色道:“今日游学,我才知道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的立身之本为何物。从今日始,我立志做良将贤臣,辅我大明,正如后汉伏波将军马文渊所言,‘马革裹尸’,方显男儿本色。”

    “你要从军?”钱友同吃了一惊,“那你的圣人之志呢?”

    “先为人,后为圣。”王守仁困了,他闭上眼睛,含糊道。

    钱友同也闭了眼睛,把身子转到一旁,睡了。

    三

    王守仁站在山坡上,看着山下的交战。

    汉军和羌军都站在沙场上,军阵里不时爆出“杀”的呼喊声。

    一面大旗在军中缓缓地移动,旗上写着大大的“汉”字。

    阵前骑马的将军正是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

    看到马援,王守仁不由得睁大了眼睛——他根本不知道马援的长相,但他身边的士兵举着的军旗却十分明白——“伏波将军”。

    战鼓擂响了!

    羌军疯了似的向汉军阵里猛冲,眼看着汉军就要支撑不住。突然,羌军后方一阵骚乱,原来是马援的前后夹击之策。羌军顿时大乱,士兵们开始争相逃命。这时,汉军发起了总攻。

    带着血腥的风吹着山坡上的王守仁,吹着他的头发,吹着他的衣袖。他迎着风,大声吟出了一首诗:

    卷甲归来马伏波,

    早年兵法鬃毛皤。

    云埋铜柱雷轰折,

    六字题文尚不磨。

    王守仁吟完了诗,再回过头看,战斗已经结束,那“汉”字大旗依然屹立在战场的中央。他抬头看看天,原本昏黄的天空也变得晴朗起来。他感到胜利是如此美好,不觉大笑起来。

    笑着笑着,他听见了钱友同的呼唤:“兄弟,兄弟,天亮了。”

    他睁开眼睛,原来是做了一场梦。但他还是惊喜地说:“赵兄,我见到马伏波了,我见到马伏波了。”

    “嗯?”钱友同没明白发生了什么。

    “来,”王守仁坐起来,拿起笔,在纸上提下了他在梦里所作的诗。

    钱友同看罢,叫道:“好诗好诗!”

    王守仁拉起钱友同的手:“走,回京!我去收拾收拾,然后回来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