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历史的屋檐 » 第五十五章 报名的风波

第五十五章 报名的风波

    报名的日子很快就要来了蒋征后续的作业也慢慢的做完,在27号的前2天算是把所有的作业都做完了。蒋征也松了一口气,语文和数学本的数量堆起来得有40来个本子,光是一个生字写3排,一个词语写3排这一条就需要不少的本子,何况还包含造句、课后习题等等内容在里面。老师写在黑板上就简单的三小排,但是学生却是需要用20来个本子来诠释这三排粉笔字的重量,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科是数学。

    90初期的城市学生所承受的作业量,也许是整个90后中最沉重的。

    报名的当天黄连英又带着儿子来报名了,这次很顺利。作业交上去,高老师看见作业本的外壳上都写的是作业,字迹也好了许多。因此也就没有发火,但是一些话还是要劝的:

    “你家这个娃娃,我也晓不得是咋个些,好像是学个廊子都不开窍。你看看他写这个字,和人家小朋友写的字,字写得太差老火了。”

    黄连英应和着老师的话,也算是认可了老师的说法。答应着一会给儿子买本字帖好好练习一下。旁边报名的都等得不耐烦了,又不敢出声。因为班主任不仅仅是他儿子的还是他的班主任,从小没少挨教训。

    黄连英母子刚走没多远,后面就传来了高老师的咆哮:

    “你这个作业是做完了?”

    高老师手里仅仅拿着7个作业本,不停的晃悠着。一本子就丢在了那个家长身上。

    “你看看你,小的时候是这样,你儿子现在也这样。你现在过得如何,心里面没得数?想让你儿子走你的老路?”

    远处的黄连英母子,听见声音就回头看看。蒋征也庆幸自己今天没有这么过分的挨说,挨骂的是李建新父子。

    “我是和你讲哈,今天回去把作业给我补齐,9月1号最后一天可以给你报名,9月1号作业交不起,你就带起你家娃娃自己愿意去那点读,去那点读。”

    听完高老师的话,李建新父子就收拾作业本,一脸失落的走了。连父亲带儿子一起能够被同一个老师训,也是难得一见的场景。后面的几个家长看见这样也灰溜溜的离开,报名的事情都不敢提。

    因为那些家长明白,自己儿子或闺女手里的作业本分量甚至不如前面一个孩子。人一走就散开了大半,两个老师就轻松了很多。

    黄连英带着儿子离开后不久,就有人追了上来,那对父子。

    “蒋妈妈!你等一下。”

    黄连英听见有人叫自己就回头看,原来是刚才挨骂的那对父子。人一靠近一些,就忙的问道:

    “我来问哈,这个高老师布置的那些作业。他放假回家去也不讲,我问他,他就来个做完了。我昨天才问,那个晓得今天来是连我一起骂,又是我以前的班主任。”

    李建新的父亲抱怨着。

    “我也晓不得,我儿子回家去就自己写作业。他写完了,我才晓得作业有这么多的。”

    黄连英说的也是实话,自已也没问过自己儿子多少作业,蒋文也一样。不然也不会出现因为蒋征要钱买本子买笔而吵架的事情。

    黄连英看看儿子,就说:

    “你和他们讲一下有哪些作业。”

    蒋征跟着就像念快板似的把作业念完,但是念得太快了人家就记不住,李爸爸就到旁边的小杂货店买了笔和本子,让蒋征慢慢再念一次,自己记录了下来。

    又送了6个本子,几只铅笔给他,才一路数落着自己儿子离开了。

    黄连英今年又准备开始卖菜了,觉得自己不做些什么这个家似乎都难以维计,总想着自己做些事情。今天打算带着儿子去看看那家人的固定摊位,听说人家不做了要回老家去。

    黄连英带着儿子来到这学校旁边的农贸市场,这个农贸市场是新建成的,去年的时候黄连英就在这卖菜,附近居住的人家多,又靠近车站。因此这每天卖菜买菜的人也比较多。

    人流量是比较可观的,重要的是这里靠近水泥厂,那一片区里面大部分都是从农村到城里工作或者读书的人,基本都是租房子住,更何况水泥厂的工人每天下班也会到这里来买菜。

    因此这里的地理位置卖菜就十分的重要,而蒋文家距离这里也不算太远,农贸市场的门口对面就是南方电网缴费点,下去一些就是早期黄连英卖煮花生的地方。

    加上下午屯农村的菜都会带到这里来卖给那些卖菜的小贩们,可以节约很多跑丰源市场的时间,黄连英才会看中这里的卖菜摊位。

    黄连英找人看好了位置,又谈了转让的价钱之后,才带着蒋征离开,准备回家去。

    期间蒋征有些不舒服,远处有一家屠宰鸡鸭的味道比较浓郁,锅里熬着泥清味道挺大。泥清是用来退掉鸡鸭身上的细细绒毛。

    那人一手提着头,一手提拉着双脚在泥清的锅里滚一转就提起来,放在旁边的冷水盆子里,保证头、身子都被泥清包裹起来。

    然后一只只的放进去,都差不多以后就用手把泥清扒拉下来,上面的泥清带着绒毛就变得干干净净的。

    蒋征看了半天也不觉得累,似乎在想那些毛都去那了。

    黄连英聊完自己的事情,就要牵着自己儿子走。蒋征还不时的回头看看那边还在退毛的那个人。

    蒋征到家门口的时候,王家的小子在被他奶奶训斥着:

    “你一天回家来就是玩,看电视。你看哈子人家蒋征,回家来就写作业,人家过完年天天写作业,你就是天天玩。这子报名报不到,我看你咋个整,不要读闹。”

    王家的比较皮一些,很多的小事情上也表现出比蒋征聪明很多。古诗之类的也能够背下来许多。蒋征就背不下来,但是蒋征总觉得别人背的东西自己都很熟悉的样子,仿佛是上辈子学过一样,别人背完自己就能记下来了。

    这种很神奇的遭遇,蒋征不曾与其他人分享,害怕被别人笑话。自诩无师自通这样的事情,放在什么场景下都会惹人生厌。

    蒋征上楼的时候王家的小子还在那站着,作业本也被丢在地上。

    “你看看人家,都报名回来了,你狗日的还一个字没写。”

    王奶奶骂着,双手叉腰。王爸爸在旁边也不敢插话帮儿子说话,只是柔言道:

    “你咋个些,一天就只晓得到起玩咯,帮你奶气成这种样子。”

    “王奶!”

    黄连英见得王家的都在楼梯口这数落王家小子,上来就先打个招呼。

    “你家儿子报名报完了安。”

    “报完了,早上人多。”

    “哦。”王奶奶答应了,又接着数落王家小子。只是王家小子看着蒋征的时候就明显的眼神不善,似乎自己这样都是蒋征害他的一样。

    “你一天就是和孟刚一起出去玩,好玩很。请你以后不要和人家玩,学哈子人家蒋征,回家来就写作业。”

    而远处的孟家的孟刚这会挺安静,孟奶奶没有那么大的脾气,只是温言的说道:

    “孟刚咯,你是读安还是不读咯。你要读就好好的读书,你要不读你就讲,老子还省点钱。”

    原来这孟家的儿子,也就是孟刚的父亲意外去世了,母亲在父亲去世以后不久就自己走了,剩下这一个孩子和孟奶奶相依为命。王家的小子也是母亲自己走了,出门就不回来了,后面回来都是办理离婚。因此这两个小家伙都是奶奶带着长大的孩子。

    而这个现象在90年代里又是比较突出的一种时代现象,或者单一的说是这个城市的一种时代现象。

    蒋征难得的又开始休息了,等到3月1号的时候才会去学校报道,对于新书蒋征还是比较喜欢的,新书中的油墨味道总是有一种让人难以释怀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