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篡政者王莽 » 第一章 人物介绍,人物关系

第一章 人物介绍,人物关系

    刘縯[yǎn](?~23年),一作刘演,字伯升,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人。汉朝宗室、大臣,汉高祖刘邦九世孙,东汉光武帝刘秀同母兄。

    刘縯个性刚毅,慷慨有大节,喜结交豪杰。地皇三年(22年),与刘秀等发动起义,号舂陵军,自称“柱天都部”,与绿林军结盟。大破新军,深受爱戴。更始政权建立后,拜大司徒,封汉信侯。因他屡立战功,威名日盛,遭到绿林军将领和更始帝刘玄猜忌。更始元年(23年),更始帝刘玄在李轶和朱鲔的鼓动下,杀害刘縯。

    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追封其为齐王,谥号为武。

    刘縯是刘秀的同母长兄。刘縯与刘秀虽为同胞兄弟,但性格迥异。他锋芒外露(也因其,引发刘玄,对他不满,为他的死埋下隐患),史书上记载“性刚毅,慷慨有大节。自王莽篡汉,时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并曾前往长安求学。平日,刘縯以汉高祖自许,而将稳健的弟弟刘秀比作刘邦次兄刘仲。

    其曾祖父:刘外,男,汉族,汉朝宗室,汉景帝刘启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孙子,汉光武帝刘秀的曾祖父。

    其祖父:刘回(生卒年不详),男,汉族,汉朝宗室,汉景帝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的曾孙,汉光武帝刘秀的祖父。

    其父:刘钦(?-3年),字号不详,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枣阳市)人。汉朝宗室大臣,汉高祖刘邦八世孙,长沙定王刘发玄孙,汉光武帝刘秀生父。西汉末年,历任济阳县令、南顿县令。迎娶樊重之女樊娴都,生下刘縯、刘仲、刘秀。元始三年(3年),刘钦去世。

    其母:樊娴都(?-公元22年),一作归都,女,南阳郡湖阳县(今河南省唐河县湖阳镇)人。汉朝历史人物,寿张侯樊重的女儿,光武帝刘秀的母亲。适婚的年纪,成为南顿县令刘钦的妻子,生下儿子刘縯、刘仲、刘秀,女儿刘黄、刘元、刘伯姬。地皇三年(22年),去世。儿子刘秀继位,是为光武帝。

    其弟有二个:

    一、刘仲(?—22年),男,汉族,西汉末年历史人物,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二哥,追封谥号为鲁哀王。

    二、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公元57年3月29日),字文叔,籍贯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西南)。东汉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63]汉高帝刘邦九世孙,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后裔。西汉建平元年(公元前5年),刘秀出生于陈留郡济阳(今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东北)。早年与兄刘縯等率宾客起兵加入绿林起义军。

    刘玄称帝后,被拜为太常偏将军。更始元年(23年)与王凤所率起义军配合,取得昆阳之战的胜利,歼灭王莽军主力。刘縯遇害后,刘秀隐忍伪装,取得更始帝刘玄的信任。旋被派往河北,镇压并收编铜马等起义军,势力大增。被封为萧王后,即拒绝更始召命。

    更始三年(25年),刘秀公开与更始帝决裂,即位于河北鄗县南千秋亭,建立东汉,定都于洛阳。后镇压赤眉起义军,削平各地据势力,统一全国。

    刘秀即位之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减免赋税、徭役,裁省吏员;多次下诏释放及禁止残害奴婢,使大批奴婢免为庶民;实行度田,检核垦田和户口,旋因遭到强烈反抗而失败。又加强中央集权,削弱三公职权,全国政务皆通过尚书台而总揽于皇帝;妥善安置功臣,赐其高爵厚禄而不使干预政事,禁止外戚、宦官干政;裁并四百余县,取消内郡地方兵,裁撤郡都尉,削弱地方兵权,扩大中央直接统辖的军队。统治期间,社会生产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史称“光武中兴”。

    刘秀于中元二年(57年)二月去世,享年六十二岁,谥号光武,庙号世祖,葬于原陵。

    其姐妹有三个:

    大姐、刘黄生于公元前18年,公元26年(建武二年)被封为湖阳公主。刘黄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的大姐,以她名字命名的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湖阳镇。修真地位于南阳市方城县城北部的炼真宫

    二妹、刘元(?—22年),汉光武帝刘秀的二姐姐,父亲是南顿君刘钦,母亲是樊娴都。刘元早年嫁给邓晨为妻,不幸的是,在一次战乱中与她的三个女儿一起遇害身亡。刘秀即位后,追谥刘元为新野节义长公主。

    三妹、刘伯姬(公元前2年~30年),南阳蔡阳(今河南南阳)人。汉朝时期公主,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光武帝刘秀的妹妹。公主名:宁平公主,宁平长公主。丈夫:李通(?~42年),字次元,南阳郡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东汉开国功臣,位列云台三十二人,但不在二十八将之列。世代经商,成为南阳豪族。起家五威将军从事,迁巫县丞。跟随刘秀兄弟起兵,参加舂陵军。更始帝刘玄即位,拜为柱国大将军,封辅汉侯,迁大将军,封西平王。迎娶刘秀之妹刘伯姬为妻,忠心辅佐光武帝,为建立东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深得光武帝恩宠。历任卫尉、大司农、前将军、大司空等,封为固始侯。建武十八年(42年),去世,谥号为恭,其子李音袭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