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篡政者王莽 » 第六章 对历史的影响,后人对其评价

第六章 对历史的影响,后人对其评价

    刘縯与刘秀等在南阳联合起事,刘縯自称柱天都部,是这支队伍的首领。刘縯舂陵起兵以后,因面临的军事形势十分严峻,不久加盟绿林军,与友军合力先后攻克唐子乡,杀死湖阳都尉,然后全军奋力北进,攻克棘阳。

    更始元年(23年)正月甲子,刘縯一举夺取官军的后勤基地,“尽获其辎重”。次日,刘縯兄弟攻击甄阜军,取得重大胜利,不仅消灭了王莽在南阳的精锐之师,而且夺得了大批军器粮秣。随后,刘縯率军在淯阳城下与官军激战,进而夺取宛城,又不战而得新野。

    刘縯为绿林起义军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义军至此发展到十多万人,并建立了更始政权,加速了新朝的灭亡。

    同时,他的死,还为弟弟刘秀留下了一份极为关键的政治遗产。由于刘縯的无辜被害,天下豪杰无不为其鸣冤,这也注定了更始帝只能成为一股不成气候的流寇,更为刘秀的崛起埋下了舆论和人心资源。接下来的刘秀忍辱负重,默默寻找时机,开始反击更始帝刘玄。

    历史评价:

    用“成王败寇”的角度来看,刘縯不够圆滑,不会明哲保身、不识时务,算不上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但我们评判英雄不能只有一个标准,刘縯有担当、有气魄、有胆略,为人自信洒脱、不畏艰难险阻,极富个人魅力。而且他首倡大义,为那个时期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定下了调子。

    史学家范晔:“性刚毅,慷慨有大节。”“齐武沉雄,义戈乘风。仓卒匪图,亡我天工。”“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

    《后汉书》:大丈夫之鼓动拔起,其志致盖远矣。若夫齐武王之破家厚士,岂游侠下客之为哉!其虑将存乎配天之绝业,而痛明堂之不祀也。及其发举大谋,在仓卒扰攘之中,使信先成于敌人,赦岑彭以显义,若此足以见其度矣。志高虑远,祸发所忽。鸣呼!古人以蜂虿为戒,盖畏此也。

    史学家司马光:“刘縯性刚毅,慷慨有大节,自莽篡汉,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

    何去非:“伯升之不忍者,亦妇人之仁耳。古之求集大事者,常不忍于负人而终为人之所负者,以其相伺之机,间不容发故也。世祖之连兵决战不及伯升,而深谋至计乃甚过之。盖伯升类项羽,而世祖类高皇,此所以定天下而复大业也。始伯升之见杀,而世祖驰诣更始,逡巡引过,深自咎谢,不为戚伤。是以更始信而任之,卒至摧王郎、定河北,其资成矣。乃徐正其位号,遂以其兵西加更始而定长安。使其遂形愤怏不平于伯升之祸,则亦并诛而已矣。”

    求诸位的推荐票,用行动来支持我的更新,给我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