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篡政者王莽 » 第十章 历史评价,可见其人

第十章 历史评价,可见其人

    历史评价:

    东汉:

    马援:1.前到朝廷,上引见数十,每接燕语,自夕至旦,才明勇略,非人敌也。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经学博览,政事文辩,前世无比。2.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冯衍:皇帝以圣德灵威,龙兴凤举,率宛、叶之众,将散乱之兵,歃血昆阳,长驱武关,破百万之陈,摧九虎之军,雷震四海,席卷天下,攘除祸乱,诛灭无道,一期之间,海内大定。继高祖之休烈,修文武之绝业,社稷复存,炎精更辉,德冠往初,功无与二。

    张纯:兴于匹庶,荡涤天下,诛锄暴乱,兴继祖宗。

    班固:于时之乱,生民几亡,鬼神泯绝,壑无完柩,郛罔遗室,原野厌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秦、项之灾犹不克半,书契已来未之或纪也。……于是圣皇(光武帝)乃握乾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赫然发愤,应若兴云,霆击昆阳,凭怒雷震。遂超大河,跨北岳,立号高邑,建都河、洛。绍百王之荒屯,因造化之荡涤,体元立制,继天而作。系唐统,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彊宇,勋兼乎在昔,事勤乎三五。

    刘杰:帝英勇明断,折棰笞寇之言至是验矣,岂在穷兵黩武以逞哉?斯民世祀而不忘,固宜。恭惟圣朝海宇宁谧,桴鼓不惊,居者无输馈之劳,行者无征战之苦。昔之变乱服色,昼战夕糒;今其子孙饱食暖衣,耕田凿井,熙熙皞皞,不知帝力之何有,顾不胜欢。

    魏晋:

    曹植:夫世祖体乾灵之休德,禀贞和之纯精,通黄中之妙理,韬亚圣之懿才。其为德也,聪达而多识,仁智而明恕,重慎而周密,乐施而爱人。值阳九无妄之世,遭炎光厄会之运。殷尔雷发,赫然神举。用武略以攘暴,兴义兵以扫残。神光前驱,威风先逝。军未出于南京,莽已弊于西都。夫当此时也,九州鼎沸,四海渊涌。言帝者二三,称王者四五。咸鸱视狼顾,虎超龙骧。光武秉朱光之巨钺,震赫斯之隆怒,其荡涤凶秽,剿除丑类,若顺迅风而纵烈火,晒白日而扫朝云也。尔乃庙胜而后动众,计定而后行师。故攻无不陷之垒,战无奔北之卒。是以群下欣欣,归心圣德。量力则势微,论辅则力劣。卒能握乾图之休徵,应五百之显期。立不刊之遐迹,建不朽之元功。金石播其休烈,诗书载其勋懿。故曰光武其优也。

    诸葛亮:曹子建论光武:将则难比于韩、周,谋臣则不敌良、平。时人谈者,亦以为然。吾以此言诚欲美大光武之德,而有诬一代之俊异。何哉?追观光武二十八将,下及马援之徒,忠贞智勇,无所不有,笃而论之,非减曩时。所以张、陈特显于前者,乃自高帝动多疏阔,故良、平得广于忠信,彭、勃得横行于外。语有‘曲突徙薪为彼人,焦头烂额为上客’,此言虽小,有似二祖之时也。光武神略计较,生于天心,故帷幄无他所思,六奇无他所出,于是以谋合议同,共成王业而已。光武上将非减于韩、周,谋臣非劣于良、平,原其光武策虑深远,有杜渐曲突之明;高帝能疏,故陈、张、韩、周有焦烂之功耳。

    薛莹:1.宽博容纳,计虑如神。2.十数年间,扫除群凶,清复海内,岂非天人之所辅赞哉?3.皆有冀于非望,然考其聪明仁勇,自无光武俦也。

    司马彪:1.至于光武,承王莽之篡起自匹庶,一民尺土,靡有凭焉。发迹于昆阳,以数千屠百万,非胆智之主,孰能堪之?2.讨贼平乱,克复汉业,号称中兴,虽初兴者,无以加之矣。3.中国既定,柔远以德,爱慎人命,下及至贱,武功既抗,文德术修。

    石勒: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司马昱:汉世祖雄豪之中,最有俊令之体,贤达之风。

    袁山松:前汉自成、哀以下,天地纵横,巨猾窃命,刘氏旧泽犹存,而瞻乌之望殆绝。世祖以渺渺之胤,起白水之滨,身屈无妄之力,位举群贤并列。于时怀玺者十余,建旗者数百,高才者居南面,疾足者为王公。茫茫九州,瓜分脔切;湣湣苍生,尘消鼎沸。我扇之以仁风,驱之以大威,霜雪被而茨棘枯,横纲振而逆鳞扫。群材毕凑,人鬼与能。数年之间,廓清四海,虽曰中兴,与夫始创业者,庸有异乎?诚哉马生之言,固已寥廓大度,同符高祖。又等太宗之仁,兼孝宣之明,一人之体,其殆于周,故能享有神器,据乎万乘之上矣。

    皇甫谧:春秋传言夏少康之起,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若汉之策命世祖,不阶成、旅之资,平暴反正,遂建中兴,与夏少康同美矣。

    范晔:1.帝虽身济大业,竞竞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榄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2.炎正中微,大盗移国。九县飙回,三精雾塞。人厌淫诈,神思反德。光武诞命,灵贶自甄。沈几先物,深略纬文。寻、邑百万,貔虎为群。长毂雷野,高锋彗云。英威既振,新都自焚。虔刘庸、代,纷坛梁、赵。三河未澄,四关重扰。神旌乃顾,递行天讨。金汤失险,车书共道。灵庆既启,人谋咸赞。明明庙谟,赳赳雄断。于赫有命,系隆我汉。

    唐宋:

    李世民:朕观古先拨乱反正之主,皆年逾四十,惟光武年三十三。

    虞世南:1.光武仁义,图王之君也;宣帝刑名,图霸之主也。2.此二帝(夏少康、汉光武),皆兴复先绪,光启王业。其名则同,其实则异。何者?光武之世,藉思乱之民,诛残贼之莽,取乱侮亡,为功差易。至如少康,则夏氏之灭已二代矣,藐然遗体,身在胎孕,母氏逃亡,生于他国,不及过庭之训,曾无强近之亲,遭离乱之难,庇身非所。而能跻距于丧乱之间,遂成配天之业,中兴之君,斯为称首。3.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汉祖之臣,三杰是也;光武之佐,二十八将是也。岂得以邓禹、吴汉匹于张良、韩信者乎?然汉祖功臣,皆以强盛诛灭;光武佐命,悉用优秩安全。君臣之际,良可称也。绝长补短,抑其次焉。

    李靖:独能推赤心用柔治保全功臣,贤于高祖远矣。

    薛居正:自古帝王,能保全功臣者,唯光武一人而已矣。

    司马光:光武遭汉中衰,群雄糜沸,奋起布衣,绍恢前绪,征伐四方,日不暇给,乃能敦尚经术,宾延儒雅,开广学校,修明礼乐。武功既成,文德亦洽。继以孝明、孝章,遹追先志,临雍拜老,横经问道。自公卿、大夫至于郡县之吏,咸选用经明行修之人,虎贲卫士皆习《孝经》,匈奴子弟亦游太学,是以教立于上,俗成于下。其忠厚清修之士,岂唯取重于搢绅,亦见慕于众庶。愚鄙污秽之人,岂唯不容于朝廷,亦见弃于乡里。自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

    何去非:英雄若世祖者,为难及也。

    苏轼:予观汉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杀人者致之,其余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

    苏辙:东汉光武,才备文武,破寻邑,取赵、魏,鞭笞群盗,算无遗策,计其武功若优于高帝。

    叶适:光武匹夫徒手而得天下,其难有甚于高祖。

    陈亮:自古中兴之盛,无出于光武矣。奋寡而击众,众弱而复强,起身徒步之中甫十余年,大业以济,算计见效,光乎周宣。

    元明清:

    郝经:1.光武复汛扫伪妄,振踣植偾,以帝王之学润色皇度,贲若草木,复垂统二百年。2.光武之兴,条理、文献遂轶西京。几于三代,笃实辉光,基命以德,温纯缜密,服天下以柔道。虽则中兴,同夫创业。3.文德轶于高帝,中兴功烈,邃古所无。於乎盛哉!4.终我四百,作成政治,保佑民命,风化之美同于先王,则其功又有大于高帝者焉。

    陈栎:天下已定,用偃武修文,投戈讲艺,息马论道,自陇、蜀平后,非警急不复言兵。审黄石以存苞桑之诫;闭玉关以息西域之质。数引公卿郎将讲论五经,修起太学,务用安静。广求民谟,除王莽之繁文,还汉家之轻法,三十年间,四夷宾服,家给人足,政教清明,功业可谓盛矣。

    王泰来:光武天锡义勇,神运机智,戡定祸乱,削平天下,海内蒙恩,德至渥也。

    胡一桂: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斯亦止戈之武焉。加以身衣大练,色无重彩,耳不听郑卫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宫房无私爱,左右无偏恩,损上林池御这官,废骋望弋猎之事,勤约之风,行于上下。是以三十年间,四夷宾服,百姓家给,政教清明。

    朱元璋:惟汉光武皇帝延揽英雄,励精图治,载兴炎运,四海咸安。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王夫之:1.光武之得天下,较高帝而尤难矣。建武二年,已定都于雒阳,而天下之乱方兴。帝所得资以有为者,独河北耳。而彭宠抑叛于幽州,五校尚横于内黄。关以西,邓禹虽入长安,赤眉环绕其外,禹弗能制焉。郾、宛、堵乡、新野、弘农,近在咽颊之间,寇叛接迹而相为牵制,不毕更始之在长安时也。刘永、张步、董宪、苏茂,横互东方,为陈、汝眉睫之患;隗嚣、公孙述姑置而可徐定者勿论焉。其视高帝出关以后,仅一项羽,夷灭之而天下即定,难易之差,岂不远哉?……使以高帝荥阳之相持,而遇光武丛生之敌,乘间持虚而掣其后,羽不待约,而人为之犄角,高帝不能支矣。则甚矣光武之难,而光武之神武不可测也。……光武则乘思汉之民心以兴,而玄也、盆子也、孺子婴也、永也、嘉也,俱为汉室之胄,未见其分之有所定也。苟有分义以相摇,则智力不足以相屈,故更始亡而故将犹挟以逞志。然则光武所以屈群策群力而独伸焉者,舍道其何以哉?天下方割裂而聚斗,而光武以道胜焉。即位未久,修郊庙,享宗祖,定制度,行爵赏,举伏湛,征卓茂,勉寇恂以绥河内,命冯毕使抚关中,一以从容镇静结已服之人心,而不迫于争战。然而桀骜疆梁之徒,皆自困而瓦解。是则使高帝当之,未必其能耆定如此也。而光武之规模弘远矣。呜呼!使得天下者皆如高帝之兴,而无光武之大猷承之于后,则天下后世且疑汤、武之誓诰为虚文,而唯智力之可以起收四海……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独焉,而宋太祖其次也。不无小疵,而大已醇矣。2.任为将师而明于治道者,古今鲜矣,而光武独多得之。来歙刺伤,口占遗表,不及军事,而亟荐段襄,曰:“理国以得贤为本。”此岂武臣之所及哉?歙也、祭遵也、寇恂也、吴汉也,皆出可为能吏、人可为大臣者也。然而光武终不任将帅以宰辅,诸将亦各安于韎鞈而不欲与于鼎铉。呜呼!意深远矣。故三代以下,君臣交尽其美,唯东汉为盛焉。3.光武以支庶之余,起于南阳,与其人士周旋辛苦、百战以定天下,其专用南阳人而失天下之贤儁,虽私而抑不忘故旧之道也。且南阳将吏,功成爵定,亦未闻骄倨侈汰以乱大法,夫岂必斥远而防制之?……呜呼!是可望之三代以下哉?4.王氏之祸烈矣!光武承之,百战而刘宗始延,惩往以贻后,顾命太子而垂家法,夫岂无社稷之臣?而唯阴识、阴兴之是求。识虽贤,何知其不为莽之恭?识虽不伪,能保后之外戚皆如识乎?饮堇而幸生,复饮以冶葛,卒使窦、梁、邓、何相踵以亡汉。光武之明,而昏于往鉴如是者,何也?

    赵翼:是光武诸功臣,大半多习儒术,与光武意气相孚。盖一时之兴,其君与臣皆一气所钟,故性情嗜好之相近,有不期然而然者,所谓有是君即有是臣也。

    爱新觉罗·弘历:1.世以光武信图谶为非,然时承丧乱,众志未齐,出险济艰,自不得不假神道以设教耳,此不足为盛德之累,观后窦融之言,可知向亦作论及之。2.光武英明,起自田间,一切利蔽知之悉矣。3.光武推心置腹,何尝不信任新附?或且因以建功,要之驾驭有道耳。4.桓谭始以鼓琴进其所谓文学者,盖亦可知,然其论符命则甚正。光武以为非圣无法,几致大戮,实过当矣。5.自古中兴贤主,夏有少康,周有宣王,汉有光武,尚矣。考其所以兴,皆由英眀大度,用贤任能,宽以爱民,仁以抚下,天下归心,用复旧业,岂非天顺民归受命而帝者乎?当王莽之乱也,汉家宗室防绝,废斥王侯,以翦汉祀,城邑为墟,邱陇发掘,其祸甚于羿、浞之乱、奔彘之辱,而光武乃以布衣仗义,奋袂大呼,天下响应。邓禹、冯异、寇恂、耿弇、吴汉辈,皆一时之杰,光武得而用之,用平赤眉、张步之乱,成陇、蜀之功,戡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功烈不让于少康、周宣矣。及天下平定,口不言兵,尊儒重道,褒赏循吏,西域遣子入侍,却之不受,又非好大喜功者比。而保全功臣,恩昭九族,则又远胜于髙祖,可谓贤矣,是以培养东汉二百年之祚。眀、章继之,休养生息,至于灵、献,董、曹之乱甚于王莽,而建安之位号依然,岂非光武垂教立则有以培其风俗、庇其子孙哉?石勒绌光而尊高,非尊高也,彼盖见夫当时若项籍、淮阴辈咸勇智绝伦,高祖皆得而荡灭臣伏之,故不得不俯首北面。光武仁心厚德,与勒异趋,亦岂勒所能窥测哉?曹子建之论汉二祖,卓识闳议,信百世所莫易也。

    近现代:

    梁启超:汉尚气节,光武、明、章,奖厉名节,为儒学最盛时代,收孔教复苏之良果。尚气节,崇廉耻,风俗称最美。

    ***:1.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2.人常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刘秀是个例外,十年不鸣,一鸣惊人。他在家读书,安分守己,一旦造反,倒海翻江。轰轰烈烈,白手起家,创建了一个新的王朝。3.刘秀是个大学士,比较蹩脚。

    吕思勉:光武帝是一个实际的政治家。他知道大乱之后,急于要休养生息,所以一味的减官省事。退功臣,进文吏。位高望重的三公,亦只崇其礼貌,而自己以严切之法,行督责之术,虽然有时不免失之过严,然颇得专制政治“严以察吏,宽以驭民”的秘诀,所以其时的政治,颇为清明。

    范文澜:刘秀本人兼有太学生、贵族、豪强三种身份,他的文武部署也全是这三种人。这个以南阳豪强集团为主体的刘秀军,在政治上有优势,在军事上有谋略,再加上禁止掳,争取民心,这就决定了它的必然胜利。刘秀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自然是农民起义军的死敌。但是他也代表着社会的共同要求,完成了国家统一的伟大事业。他在推倒王莽的战争中,在削平割据的战争中,都起了极大的作用,因之,他是一个对当时历史有着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

    黄留珠:1.在中国的历代帝王中,汉光武帝刘秀,虽比不上秦皇、汉武那么显赫耀眼,但也绝非等闲之辈。在他的头上,至少可以戴两顶桂冠,一顶叫是“中兴之君”,另一顶叫做“定鼎帝王”。而像这样同时拥有“中兴”“定鼎”两项头衔的帝王。光武帝刘秀当为第一人,也是惟一的一人。2.总之,当我们摒弃偏见,全面而客观地去看待刘秀的一生时,应该承认,他不愧是一个时代的骄子、杰出的人物。

    南怀瑾: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

    何兹全:刘秀成功的原因很多,主要的原因:一是有河北作根据地,坐山观虎斗,到绿林、赤眉两败俱伤的时候,出来收拾局面;二是得到豪族强宗的支持。三是收铜马农民军,有了一支强大军队。此三者,是刘秀胜利的基础,也是他胜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