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篡政者王莽 » 第二章 云台三十二人

第二章 云台三十二人

    这二十八人是汉光武帝在建立东汉的过程中,最具战功的将领,其外又有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二人。

    太傅高密侯邓禹

    中山太守全椒侯马成

    大司马广平侯吴汉

    河南尹阜成侯王梁

    左将军胶东侯贾复

    琅邪太守祝阿侯陈俊

    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

    骠骑大将军参蘧侯杜茂

    执金吾雍奴侯寇恂

    积弩将军昆阳侯傅俊

    征南大将军舞阳侯岑彭

    左曹合肥侯坚镡

    征西大将军阳夏侯冯异

    上谷太守淮阳侯王霸

    建义大将军鬲侯朱佑

    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

    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

    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

    骠骑大将军栎阳侯景丹

    右将军槐里侯万修

    虎牙大将军安平侯盖延

    太常灵寿侯邳彤

    卫尉安成侯铫期

    骁骑将军昌成侯刘植

    东郡太守东光侯耿纯

    城门校尉朗陵侯臧宫

    捕虏将军杨虚侯马武

    骠骑将军慎侯刘隆

    横野大将军节侯王常

    柱国大将军西平王固始侯李通

    大司空将作大匠戴侯窦融

    太傅褒德侯卓茂

    另:

    太傅高密侯邓禹角木蛟

    太司马广平侯吴汉元金龙

    左将军胶东侯贾复氐土貉

    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房日兔

    执金吾雍奴侯冠恂心月狐

    征南大将军舞阳侯岑彭尾火虎

    征西大将军夏阳侯冯异箕水豹

    建义大将军融侯朱祜斗木獬

    征虏将军颖阳侯祭遵斗金牛

    骠骑大将军栎阳侯景丹女士蝠

    虎牙大将军安平侯盖延虚日鼠

    卫尉安成侯姚期井木犴

    东郡太守乐光侯耿纯室火猪

    捕虏将军杨虚侯马武奎木狼

    中山太守全椒侯马成胃土

    河南尹阜成侯王梁昂日鸡

    琅邪太守祝阿侯陈俊毕日鸟

    骠骑大将军参蘧侯杜茂参水猿

    积弩将军昆阳侯傅俊嘴火猴

    左曹合肥侯坚镡危月燕

    上谷太守淮阳侯王霸鬼金羊

    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柳土獐

    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星日马

    右将军槐里侯万修獐月鹿

    太守灵寿侯邳彤翼火蛇

    骁骑将军昌成侯刘植轸木蚓

    城门梭尉郎陵侯臧宫壁水

    骠骑将军慎侯刘隆麦金狗

    云台列将三十二人,前二十八人为开圄功臣,上应二十八宿,就是云台二十八将。另外伏波将军马援有大功,但因为女儿为明帝皇后,明帝避嫌未将其列入。云台二十八将里只要和皇室有亲戚关系的都没被列入,如光武的表兄来歙功劳很大,最后也未被列入。光武麾下人才众多,各尽所能,但最厉害的是光武本人。光武战昆阳,巡河北,平江南,定巴蜀,运筹帷幄,出将入相,让人景仰之心,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其中有六人:

    一、李通(?~42年),字次元,南阳郡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东汉开国功臣,位列云台三十二人,但不在二十八将之列。

    世代经商,成为南阳豪族。起家五威将军从事,迁巫县丞。跟随刘秀兄弟起兵,参加舂陵军。更始帝刘玄即位,拜为柱国大将军,封辅汉侯,迁大将军,封西平王。迎娶刘秀之妹刘伯姬为妻,忠心辅佐光武帝,为建立东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深得光武帝恩宠。历任卫尉、大司农、前将军、大司空等,封为固始侯。

    建武十八年(42年),去世,谥号为恭,其子李音袭爵。

    二、王常(?~36年),字颜卿,颍川郡舞阳县(今河南舞阳县)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三十二将之一,但不在二十八将之列。

    王莽末年,为弟报仇,逃亡江夏,于云杜县加入绿林军,担任偏将,攻打邻县。更始帝即位,担任廷尉、大将军,册封知命侯。更始帝建都长安,授南阳太守,自行生杀赏罚大权,晋封邓王,赐姓刘氏。更始帝失败后,归附光武帝刘秀,担任左曹,册封山桑侯。

    受命攻打邓奉、董欣,平定各处屯聚军队。带兵攻下湖陵,打败苏茂和庞萌,又与骑都尉王霸平定沛郡乱贼。屯兵于长安,抵御隗嚣,拜横野大将军,地位高于其他将领。分兵打败隗嚣属将高峻,挥师逼降羌人各部武装。北上屯兵故安,抵御卢芳。

    建武十二年(36年),去世,谥号为节。

    三、窦融(前16年-62年),字周公。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人,汉族。西汉末年至东汉时期军阀、名臣,云台三十二将之一,章武侯窦广国七世孙。

    王莽掌权时,窦融任强弩将军司马,参与镇压翟义、赵明起义。新莽末年,曾随王匡镇压绿林、赤眉军,拜波水将军。后归于刘玄,被授为张掖属国都尉。刘玄死后,被推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据西北自保。刘秀称帝后,窦融决策归汉,被加授凉州牧,随军攻灭隗嚣割据势力,封安丰侯。而“窦融归汉”也成为后世的著名典故。建武十二年(36年)入朝,历任大司空、将作大匠,并代行卫尉事。永平三年(60年),得以绘像于南宫云台。永平五年(62年),窦融去世,享年七十八岁,谥号为“戴”。

    窦融对河西五郡的苦心经营,使河西出现社会稳定、“仓库有蓄,民庶殷富”和“兵马精强”盛况。

    四、卓茂(?―28年),字子康,南阳郡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汉朝大臣,云台三十二将之一。

    生性仁爱恭谨,颇受乡邻朋友喜爱。汉元帝时,前往长安求学,师从博士江生,学习《诗经》、《礼记》和历法算术,深得师傅之学,号称“通儒”。初为丞相府史,颇受丞相孔光称赞,后任黄门侍郎。出为密县令,政绩突出,深得百姓爱戴、官吏信服。王莽执政时,升任京部丞。王莽篡汉,称病辞官回乡。更始元年(23年),担任侍中祭酒,得知更始政权政局混乱,以年老为由告老回家。

    东汉建立后,前往河阳觐见光武帝刘秀,拜太傅,封褒德侯。建武四年(28年),卓茂去世,光武帝身着丧服送葬。汉明帝即位,补位云台三十二将。

    五、来歙(?—公元35年),字君叔,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人,东汉名将、战略家。

    汉兵兴起后,王莽因来歙是刘氏姻亲,将他拘禁起来,经门客营救得以免罪。公元23年,更始帝即位,任用来歙为小吏。公元25年,更始帝失败,来歙与妹夫刘嘉归附光武帝刘秀,光武帝任命他为太中大夫。公元27年,来歙出使割据陇右的隗嚣。公元32年,来歙和征虏将军祭遵袭击略阳,杀死隗嚣守将金梁,据守略阳。隗嚣用所有精锐部队攻城,光武帝于是大举征兵,亲自率兵到陇地,隗嚣部众溃散逃走,略阳解围。不久,来歙率领征西大将军冯异、建威大将军耿弇、虎牙大将军盖延、扬武将军马成等,打败公孙述部将田弇、赵匡。公元33年,来歙攻克落门,隗嚣余党及天水属县全部投降,陇右地区得以安定。

    公元35年,来歙与盖延、马成在河池、下辨进攻公孙述部将王元、环安,攻破城池,乘胜前进。蜀人非常害怕,于是派刺客行刺杀死来歙。光武帝派太中大夫追赠来歙为中郎将,赐给征羌侯官印,谥号节侯。

    六、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汉族。中国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将领,东汉开国功臣,汉明帝明德皇后马氏之父。

    新朝末年,马援投靠陇右军阀隗嚣,甚得器重。后来归顺光武帝刘秀,为东汉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东汉建立后,马援仍领兵征战,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累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受到后人的崇敬。

    建武二十五年(49年),马援在讨伐五溪蛮时病逝,享年六十四岁。死后受人构陷,被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汉章帝时平反,追谥“忠成”。唐德宗时成为“武庙六十四将”之一。宋徽宗时加封至“忠显佑顺王”,位列“武庙七十二将”。清圣祖时从祀历代帝王庙

    另:

    一、武庙六十四将

    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宣。出师命将,发日引辞于庙。仍以古名将十人为十哲配享。天宝六载,诏诸州武举人上省,先谒太公庙。乾元元年,太常少卿于休烈奏:“秋享汉祖庙,旁无侍臣,而太公乃以张良配。子房生汉初,佐高祖定天下,时不与太公接。古配食庙庭,皆其佐命;太公,人臣也,谊无配享。请以张良配汉祖庙。”

    上元元年,尊太公为武成王,祭典与文宣王比,以历代良将为十哲象坐侍。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勣列于左,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列于右,以良为配。后罢中祀,遂不祭。

    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奏:“治武成庙,请如《月令》春、秋释奠。其追封以王,宜用诸侯之数,乐奏轩县。”诏史馆考定可配享者,列古今名将凡六十四人图形焉:越相国范蠡,齐将孙膑,赵信平君廉颇,秦将王翦,汉相国平阳侯曹参、左丞相绛侯周勃、前将军北平太守李广、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后汉太傅高密侯邓禹、左将军胶东侯贾复、执金吾雍奴侯寇恂、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太尉槐里侯皇甫嵩,魏征东将军晋阳侯张辽,蜀前将军汉寿亭侯关羽,吴偏将军南郡太守周瑜、丞相娄侯陆逊,晋征南大将军南城侯羊祜、抚军大将军襄阳侯王濬,东晋车骑将军康乐公谢玄,前燕太宰录尚书太原王慕容恪,宋司空武陵公檀道济,梁大尉永宁郡公王僧辩,北齐尚书右仆射燕郡公慕容绍宗,周大冢宰齐王宇文宪,隋上柱国新义公韩擒虎、柱国太平公史万岁,唐右武候大将军鄂国公尉迟敬德、右武卫大将军邢国公苏定方、右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韩国公张仁亶、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中山公王晙、夏官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朔方大总管王孝杰;齐相管仲、安平君田单,赵马服君越赵奢、大将军武安君李牧,汉梁王彭越、太尉条侯周亚夫、大将军长平侯卫青、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后汉大司马广平侯吴汉、征西大将军夏阳侯冯异、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太尉新丰侯段颎,魏太尉邓艾,蜀车骑将军西乡侯张飞,吴武威将军南郡太守孱陵侯吕蒙、大司马荆州牧陆抗,晋镇南大将军当阳侯杜预、太尉长沙公陶侃,前秦丞相王猛,后魏太尉北平王长孙嵩,宋征虏将军王镇恶,陈司空南平公吴明彻,北齐右丞相咸阳王斛律光,周太傅大宗伯燕国公于谨、右仆射郧国公韦孝宽,隋司空尚书令越国公杨素、右武候大将军宋国公贺若弼,唐司空河间郡王李孝恭、礼部尚书闻喜公裴行俭、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代国公郭元振、朔方节度使兼御史大夫张齐丘、太尉中书令尚父汾阳郡王郭子仪。

    二、武庙七十二将

    武庙七十二将排名

    一、第一个档次:张良

    二、第二个档次共10人(称十哲):

    西向: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

    东向: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

    三、第三个档次六十一将:

    东庑西向29名:

    白起、孙膑、廉颇、李牧、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冯异、吴汉、马援、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慕容恪、宇文宪、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苏定方、王孝杰、王晙、李光弼。

    西庑东向32名:

    吴起、田单、赵奢、王翦、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寇恂、贾复、耿弇、段飃、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浚、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但、郭元振、李晟。

    求诸位的推荐票,用行动来支持我的更新,给我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