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甲武一方 » 第九章 辽州起战事,辽王离京都

第九章 辽州起战事,辽王离京都

    赵耀在京都一住又是半个月。赵耀这半月每天都进宫见梁帝,多次提及要带着家小返回辽州,都被梁帝拒绝,赵耀心下不愿,多次想偷偷离开京城,却都被荣国公王宏劝阻。

    这一天来到了九月初三。

    早上赵耀陪王后刚吃过早饭,坐在正堂商量怎样离京的时候,靳风突然带着一个满身尘土的士兵闯进堂内.赵耀面带不悦,正要训词靳风,靳风带着士兵先跪倒施礼后说道:“王爷,辽州出事了。”

    赵耀夫妇一惊,王后王音立即起身返回后院,靳风才接着说道:“王爷,二王子派人传来消息,五日前,北方蛮人绕过金岭关到抚远镇抢粮,大王子率2万兵马救援抚远镇,三日前,大王子贪功冒进,受到蛮人埋伏,2万兵马折损大半,大王子身受重伤,蛮人趁机围困抚远镇,二王子已整顿兵马前去救援,同时派人来请王爷早回辽州,统领大局。”

    “李轩和郭铭是干什么吃的,本王走的时候,让他二人好好辅佐两位王子,怎么能中了蛮人的计策,两个饭桶。华烨和程坤呢?让他们保护好大王子,居然让大王子冲锋陷阵,-还受了重伤,他们俩在哪?都该杀,都该杀。”赵耀气的站起来,大骂道。

    跟随靳风进来的士兵跪在地上低头回道:“王爷息怒,小人有内情禀告。”

    “讲。”

    “禀王爷,蛮人出兵辽州之事,李长史已提前收到消息,向二王子提议两路出兵防御辽东草原与金岭关两地,二王子却认为蛮人多年来从未从辽东草原出兵,执意只派出华烨将军与军师郭铭镇守金岭关,想不到蛮人没走金岭关,真的穿越辽东草原直奔抚远镇。大王子因之前二王子没让他领兵镇守金岭关,与二王子吵了一架,突然听说蛮人进攻抚远镇,便私自领2万兵马出击然后中了埋伏,多亏程坤将军领援兵救援,杀出一条血路,大王子恐怕要全军覆没了。不敢瞒王爷,小人此次其实是奉了李长史的命令来请王爷尽早回辽州的。同时也派了800里加急的信使向陛下求援,信使与小人同时进京,这时应该已经到皇宫见陛下了。”

    赵耀听到这,突然沉默不语,这才知道此次败仗全是两个儿子指挥失当造成的,与几位谋臣武将无关,不由更加生气,觉得两个儿子难当大任。不过又想到自己两个年不过20儿子就要负责镇守辽州,这一切的原因都是自己奉旨进京造成的,就把气全都转到梁帝身上,对梁帝更加不满。于是就准备进宫向梁帝辞行。

    正在这时,海贵前来禀报荣国公来了。赵耀立即让人请来王后,一起去迎接,还没走到门口,荣国公王宏已经自己走了进来。

    “拜见岳父(父亲)。”赵耀和王后立即施礼道。

    “行啦,行啦,进去说。”说罢,王宏率先走进正堂。

    赵耀夫妇陪着荣国公走进正堂,随后王宏对着赵耀说到:“消息接到了?准备进宫见陛下是吧?”

    “不错,我正准备进宫请旨返回辽州,现在蛮人已攻入辽州,峰儿重伤,嶂儿年幼,辽州现在群龙无首,我必须马上回辽州。”赵耀答道。

    “你着急什么,现在最急的是陛下,你只需在府中等着旨意就行了,千万不能去请旨。毕竟军国大事,需要陛下裁定,如果你现在就去请旨,以陛下的疑心,恐怕还会横生事端。”

    “可辽州军事紧急,峰儿现在又不知道怎么样,我顾不得许多了。”赵耀心意已决,准备不顾王宏阻拦,直接进宫见梁帝。

    “慢着。”王宏喊道,随后看了看屋内的靳风和太监宫女,向赵耀打了个眼色。

    赵耀虽然不解,但想来岳父定是有话要说,于是屏退左右,屋内只剩下王宏和赵耀夫妇。王宏又仔细查看,确定了没人偷听,才说道:“现在就是我说的你离开京城的时机。”

    赵耀大惊道:“岳丈早就知道蛮人要攻打我辽州?为什么不提前告诉本王,让我辽州做好准备。”随后充满不善的说:“岳丈与蛮人莫非还有往来?为了让本王夫妇离京,岳丈居然引外族入侵?”

    王宏气急而笑,“老夫戎马一生,与蛮人也对战多年,岂是卖国求荣之人?”

    赵耀依然不信,追问道:“那岳丈是怎么知晓辽州的情况的?”

    “辽州现在一切平安,蛮人每年都会在秋收只是打草谷,老夫早有预料,之前老夫早已传信给赵峰、赵嶂两个孩子,配合着演了现在这出戏。辽州现在的传来的消息,就是给你创造回辽州的一个借口。”王宏慢慢的说道。

    “岳丈所言属实?”赵耀问。

    “千真万确。”王宏确定的说。

    赵耀不由松了口气,起身向着王宏深施一礼,歉然道:“小胥刚才多有冒犯,请岳丈恕罪。”

    王宏道:“也怪老夫,老夫怕你们知道真相后,在京城的作为有异,会让陛下猜疑,所以才一直瞒着你们。今天既然已经到你离京的时候了,就全跟你们说了吧。”

    然后再次四处查看,确定无人偷听后继续说:“其实这一切都是岬儿的算计。”

    赵耀夫妇听到后,都是一愣,转而诧异的望向王宏,听着王宏继续说下去,“其实岬儿一直都是在装傻,骗了你们所有人。如果不是他修炼的《敛息散气决》乃是老夫所创,恐怕老夫也看不破岬儿的伪装。”

    “怎么可能,岬儿从出生开始我就陪着,他怎么可能是装傻的。”王音不信的说。

    “老夫如果不是亲自跟岬儿聊过,也是不信的。可事实如此,只能说你们夫妇生了个绝世妖孽。”

    王音还要再说话,却被王宏拦下,继续说道:“这事之后再说,先说一下岬儿的谋划。”于是将前些日,赵岬谋划讲给赵耀夫妇听。

    赵岬在荣国公府住的3天中,就策划好了所有的事。

    首先赵岬让王宏以外公的身份写信给赵峰、赵嶂,提醒赵嶂防范蛮人秋收时进攻辽州,并让赵嶂在秋收之前,提前派重兵进驻金岭关,逼迫蛮人想要打草谷,就只能从辽东草原出兵;随后让赵峰与赵嶂表面上闹翻,让赵峰率5万兵马在蛮人刚过草原,人困马乏的时候偷袭蛮人,将蛮人直接赶出辽州,然后分出一部分人马换上蛮人衣服,围困抚远镇,之后让赵峰再带兵去对战,假打一番,再装作重伤不起。

    另外让王宏以荣国公的身份写一封信送给李轩和郭铭,让二人配合两位王子演戏,同时在辽州军中清除京城的眼线,封锁调兵的消息,并在辽州散布谣言,让京城这边收到辽州已乱的消息。

    同时在上京城里,让王宏和赵耀多与朝中诸位大臣走动,让朝廷中知道赵耀在辽州的重要,让朝廷中人明白只有赵耀才能稳定辽州,同时也要让朝廷中人明白辽王并无野心。

    最后最关键的就是,赵岬一定要留在宫中,即便所有谋划都成功了,赵岬也不能走,这样才不会让梁帝产生疑心,放心让赵耀回辽州。

    王宏将赵岬的学问、武功、装傻的前因后果还有谋划,全都向赵耀夫妇和盘托出,并告诉赵耀夫妇,这是赵岬的要求,如果这次谋算成功了,就让王宏告诉父母一切,毕竟如果父母还认为赵岬是真傻,恐怕为救他出宫会铤而走险,那样一切事都白做了。因此也特意叮嘱王宏,如果梁帝让父母回辽州,一定要说军情紧急,需立即返回辽州,把赵岬暂时留在京城,待日后再来接他。

    赵耀夫妇听了王宏所说,惊讶不已,想不到天天跟在身边8年的儿子,竟然有这样的见识和智慧,夫妻二人一时竟然不知该说些什么。

    同一时间,梁帝已收到辽州的八百里告急文书,立即宣旨召开朝会。众朝中文武拜见过梁帝后,梁帝立即说:“辽州八百里告急,北方蛮人于5日前穿越辽东草原,攻打辽州,现已困住抚远,众卿有何良策,替朕分忧。”

    礼部侍郎孙幸迈步上前道:“陛下,辽州乃是辽王封地,多年来辽王对战蛮人百战百胜,应让辽王及早返回封地,替陛下讨伐蛮人。”

    “陛下,我大梁能征善战者众多,难道只有辽王能战胜蛮人吗?臣保举宣武营统领林开领兵前去平定异族。”礼部侍郎房书平这时也出班说道。

    “宣武营的责任乃守护京师,如果宣武营调走,导致京师出事,责任谁敢承担?况且正如孙大人所说,辽州是辽王封地,辽州出事辽王应负全责,现在正应辽王去平定蛮人。”兵部尚书张怀英上前言道。

    房书平立即说:“张大人所言不实,宣武营便是陛下为预防蛮人勇悍,准备抵御蛮人进攻所建立。现在辽州兵马不敌蛮人,正是宣武营出兵之时。”

    “房大人此言诧异,据辽州告急文书所说,辽州此次失利,皆是因为赵峰、赵嶂两位王子年少,指挥不利所致,与辽州军士无关,现在只需让辽王返回辽州坐镇,蛮人入侵可指日而破。况且如宣武营出兵,一应粮草、军械都要国库准备,所耗巨大,而辽王单人独骑,可随时动身,路上不过几顿干粮,国库也可省下一大笔军费。”户部尚书李长林对着房书平说道。

    “为了省几个臭钱,就不顾我大梁安危吗?你这是误国之言,你安的什么心。”房书平指着李长林,满眼冒火的说。

    “事实如此,辽王一人便可安定辽州,房大人偏要舍近求远,还要劳民伤财,不知房侍郎又安的什么心。”李长林寸步不让的回答道。

    众大臣互有支持互相攻陷,朝廷之上一阵混乱。梁帝坐在龙椅之上说道:“好啦,众卿都是为我大梁出谋献策,各有道理,朕自有决断。”随后看向台下闭幕养神的丞相房恒,问到:“丞相可有良策?”

    房恒也出班跪倒,说:“为大梁计,请陛下让辽王回辽州平乱。”

    梁帝点点头,言到:“退朝吧,丞相随朕去尚书房。”随后起身而去。

    众臣面面相觑,如此紧要的事,梁帝居然没有个结论就突然退朝,众人都不知道梁帝是怎么想的,虽然退朝了,却都等在午门,等着最后的结论。

    房恒跟随梁帝来到尚书房,梁帝开门见山的问:“丞相为何建议让辽王去平乱?”

    “陛下,臣与辽王虽然于私有怨,但于公来说,臣以为此次蛮人之乱必须辽王方能平定。”

    “哦?卿细细说来。”

    “陛下,辽州已由辽王镇守一十三年,辽王一直与蛮人对战,对蛮人有着深刻的了解,而且辽王对整个辽州环境、将士均已熟悉,如辽王前去,辽州必上下一心,此战必胜。如派遣其他将领前去,临阵换将恐不能服众,将帅不和乃是兵家大忌,那对战蛮人我大梁必败。因此臣认为还是应让辽王回辽州的好。”

    梁帝沉吟许久,看了一眼面前的房恒,才低声道:“房卿言之有理,不过朕怕今后,辽州百姓只知有辽王,而不知有我北梁啊!”

    “臣以为辽州乃是我大梁疆域,辽王又是陛下的兄弟,辽州之民感恩辽王的同时,也会感念陛下隆恩。”房恒回道。

    “嗯——,房卿既然如此说,辽州战事也却非辽王不能取胜,那就让辽王及早回去平底蛮人吧。”梁帝面露无奈的说。

    “陛下,辽王此战若胜,当赏。”房恒突然跪倒说道。

    “哦?房卿说说,怎样赏赐?”梁帝问道。

    “辽州当下战事紧急,辽王殿下预返回辽州,必须快马加鞭,越快越好。世子年幼,不能骑马,辽王必将世子留于京城。如辽王平定了蛮人,在辽州也将事务繁重,陛下不如留世子在身边亲自教导,以显陛下体恤臣子之心。”

    梁帝说道:“房卿果然是国之栋梁,深知朕意。”然后高声道:“传朕旨意,让辽王即刻进宫。”

    立即便有太监去辽王府传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