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长风破空 » 第四十二章无名观

第四十二章无名观

    出了北省,小长风调整了方向,目标泰安方向。

    在济市看了趵突泉后徒步到了TA市,在市区找了一个能看街景的小咖啡馆点了一杯无酒精的莫吉托和一块巧克力布朗尼蛋糕等待从各地驾车或乘坐飞机赶来的许青轩十三人。

    看着街景,脑中查阅曾经看过的有关泰山的相关资料。

    泰山贯穿山东中部,TA市境内,绵亘于泰安、济南、莱芜三市之间,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古称“岱山”、“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泰山前邻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泰山雄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大海,西靠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东西长约200千米,南北宽约50千米,主脉,支脉,余脉涉及周边十余县,盘卧面积达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称。

    泰山,远古时始称火山、太山,“大”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均见其形,读音为“太”。且“太山'意为“大山”,先秦古文中,”大“、”太“通用。《骈雅训纂·释名称》:“古人太字多不加点,如大极、大初、大室、大庙、大学之类,后人加点以别大小之大,遂分为二矣。”按古文字的传统读法,“大”亦有“大”、“太”、“代”三音。春秋战国时,由于同音字的引申和同义字的演变,“太”与“泰”、“代”与“岱”“岱”与“岳”也互相变通了,这样相继出现了“泰山”、“岱山”、“岱宗”、“岱岳”等专用名称。“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易·说卦》“履而泰,然后安”。“泰”字就有原来的高大、通畅之意引申为,“大而稳,稳而安”。随即出现了“稳如泰山”、“国泰民安”、“泰山鸿毛”之说。

    泰山是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很早以前,泰山周围就被人类所开发,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遗存,便是佐证。再早还有5万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遗存和40万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遗存。战国时期,沿泰山山脉直达黄海边修筑了长约500千米的长城,今遗址犹存。泰山与孔子活动有关的景点有孔子登临处坊、望吴圣迹坊、孔子小天下处、孔子庙、瞻鲁台、猛虎沟等。神山、文化宝库泰山有“五岳之首”、“五岳独尊”的称誉。它是政权的象征,成为一座神圣的山。

    泰山宗教发祥久远,佛教于4世纪中期传入泰山。后赵永宁二年高僧朗公首先到泰山岱阴创建了朗公寺和灵岩寺。魏晋南北朝时期,泰山较大的寺院有谷山玉皇寺、神宝寺、普照寺等。著名的泰山经石峪是北齐人所刻的佛教经典《金刚经》。唐宋时,灵岩寺极为鼎盛,唐宰相李吉甫反把泰山灵岩寺称为天下“四绝”之一。泰山道教早在战国时就有方士隐居岱阴岩洞;秦汉后词庙林立,现存有王母池、老君堂、斗母宫、碧霞祠、后石坞庙、元始天尊庙等。其中以王母池为最早,创建于东汉建安二十五年以前;以碧霞祠影响最大。泰山是王母娘娘神话传说的发祥地。早在魏晋时期就建有王母池道观。王母池位于泰山南麓环山路东首,古称“群玉庵”,又名“瑶池”。三国魏曹植有“东过王母庐”的诗句,唐李白有“朝饮王母池”的吟咏。诗人王心鉴在《登岳》一诗中亦有:“优游沐清风,骋怀啸岱山。汉柏揖朝华,秦松别暮烟。云海洗心尘,天路褪狂狷。由来访胜境,乾坤此为巅。”的诗句赞之。

    泰山也是历代君王的封禅之地。

    传说盘古开天东岳为首天下名山无数,历代帝王和芸芸众生何以独尊东岳泰山呢?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刚分,有一个叫盘古的人生长在天地之间,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就这样顶天立地生活着。经过了漫长的一万八千年,天极高,地极厚,盘古也长得极高,他呼吸的气化作了风,他呼吸的声音化作了雷鸣,他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闪出道道蓝光,这就是闪电,他高兴时天空就变得艳阳晴和,他生气时天空就变得阴雨连绵。后来盘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后终于溘然长逝。刹那间巨人倒地,他的头变成了东岳,腹变成了中岳,左臂变成了南岳,右臂变成了北岳,两脚变成了西岳,眼睛变成了日月,毛发变成了草木,汗水变成了江河。因为盘古开天辟地,造就了世界,后人尊其为人类祖先,他的头部变成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称为“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

    东岳大帝为泰山神,又称泰山君、五岳君,排于玉清元宫之第二位,冠五岳之首。相传为盘古王的第五代孙,它掌握人们的魂魄,主掌世人生死、贵贱和官职,是万物之始成地。自战国至汉代,泰山始终是君主告成于天的封禅圣地。

    碧霞元君即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等,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华夏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一说为黄帝所遣之玉女,一说为华山玉女。但一般作为泰山女神,为泰山神之女……

    下午两点多,许青轩雨霖雨琪雷启雷铭杨理六人先到了,六人的班次抵达时间接近就在机场集合一起乘坐安排好的商务车来到咖啡馆,原本人少安静的咖啡馆显得热闹起来。过了二十多分钟从邻省驾车来的项青云李峰莫雪三人到了,没一会程鹏吕磊顾池文文也赶到咖啡馆,美女咖啡师和小服务生看着几乎包场的俊男美女猜测是不是那个明星公司有活动……

    十四人也没换地方,直接在咖啡馆里点了披萨解决一餐,小长风取出一大盒能量充沛的鱼子饭团和伙伴们每人两个吃掉。

    吃饱喝足的十四人整理好装备由许青轩领路直奔山区,许青轩带领长风等人并未走游客们走的路径,从一处偏僻处的的蜿蜒小路进了山。

    十四人在山里走了四个多小时晚上八点多走到山林深处一座只有四间房的古旧道观。道观的山门斑驳老化,围墙有的地方有倒塌后又反复修缮的痕迹,能看见院内的情形,院内有一个不大的有烛火的正殿和两个偏殿,右侧有个禅房,院中有个比寻常人家大两倍的水缸。一个十五六岁的小道士因为看见手电筒的光线拎了个古旧的风灯迎出来,施礼道:“无量天尊,诸位从何而来?”

    许青轩还礼道“敢问小道长,无名道长可在?烦请通禀故人之子拜访。”

    小道士忙说道:“原来是老祖故友之后,只是老祖已云游三载未归,还请诸位入内稍事休息。”

    许青轩说道:“叨扰小道长了。”带着三人跟着小道士进了院内。

    小道士请了十四人到了禅房稍侯,然后去禅房外侧简陋的木棚烧水煮茶。许青轩和杨理程鹏把事先准备的米面菜油食盐和一些枣干果仁给小道士送去,小道士很是感激连连道谢,原来小道士道号晨风五年前被山南的三阳观观主安排过来侍奉无名道长的。每星期涉到山南的三阳观取一次粮食,有山菜的时候要好些可以就地取材。平日里做些课业,打扫道观。莫雪和雷启借用了锅灶和地方蒸了米饭煮了蘑菇汤,炒了素菜。

    许青轩请端来热茶的晨风小道士坐下询问“我祖父上次来这里已经是七年前,不知道长云游前身体还好?”

    “老祖云游前身体还强健的。”晨风久未和人聊天说话还有些生涩。

    “我们这次要叨扰小道长了,想和友人登顶看看日出再走。”

    晨风看看外面天色说道“只怕诸位要多耽搁一天了,只怕明早雨雾要大些,后日应该可以。”

    许青轩点头“好,那就叨扰小道长了。”……

    道观里的生活很是清简,看厨房里的用具,如果几人没有背粮食上山只怕晚上容易把小道长自己储备的粮食都吃掉了。

    李峰顾池雨霖吕磊几人去院子边缘空地支帐篷。

    长风从自己背包取出豌豆黄和驴打滚给晨风吃,小道士又谢过收了起来只留了一块品尝。由于晨风吃素,一行人带的肉食也就没拿出来。简单的吃了些,用完饭。小长风在道观四周转了转,小道士在正殿的蒲团上打坐,长风借着正殿的灯烛在三清像下翻看道观里的书籍,道观里的道德经有一些老旧的前人的批注,仔细翻看着批注,和其他道法书籍。小道士做完晚课又到道观四周巡视了下在禅房睡下休息。十四人睡在六个帐篷里。

    半夜,山间开始下起了小雨,下雨的山里清冷空寂。

    早上起来的小长风看着山峰间雨雾弥漫,和伙伴们练了拳,晨风小道士的太极拳打得很好还舞了一套太极剑,李峰几人用心揣摩剑招剑意和自己练的剑招对比。小丫头煮了一锅米粥,和莫雪烙了鸡蛋饼和葱油饼,取了两罐萝卜小菜,十四人和晨风小道士一起吃了早饭。

    小长风在细雨中四处转悠,转到一处陡峭的悬崖处,下方崖壁的一处缝隙散逸着一丝气机,小长风的意识探向缝隙,狭长的缝隙内曲折蜿蜒一路向下,从自己所在的缝隙口有二十米的距离都是狭小的,越往深处出现大小不一的缝隙和通道。比量了缝隙大小,头上脚下滑进缝隙,蠕动着身子到了二十米处,缝隙稍微大些的地方稍微停顿后继续前进已经能调整身体角度弯腰前行,又钻了一个多小时,感觉得已经到了山底深处,前方洞口颇大,耳边传来叮咚的水滴声。前方洞口有两米高,洞内映出莹莹绿色粼光。小走入洞内。洞内有二十立方大小,顶部到处是钟乳石,清透的水滴沿着石尖滴落到地上清澈见底的水潭叮咚作响,四周墙壁的钟乳间露出一簇簇的透明晶体,和宝石碎块。溶洞内的微光是晶体折射的些许矿物发出的弱光。察觉溶洞深处有浓郁的灵韵散出不由迈步向溶洞深处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