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只想当明星啊 » 第21章 没想到这么火

第21章 没想到这么火

    这首歪歌《山城》借着《江南》的东风,在山城本地爆火,同时也登上了微博热搜。

    这位名为“乖娃儿”的音乐主播也是凭借这首《山城》歪歌,成为了斗鱼新晋大主播。

    很多直播网友点名要听他的改编歌曲,他也在改编歪歌路上一去不复返。

    “乖娃儿”在又一次唱完《山城》后说道:“以后一定为你们第一时间改编苏杭老师的歌,第一时间。”

    “乖娃儿”对苏杭的称呼也变了,称他为老师,哪怕苏杭年纪比他小。

    看来他这次是获益巨大,不过也有人说他是直播时对苏杭没那么“尊敬”,被某些网友和苏杭的粉丝喷了。

    这就是红了之后没注意言行举止,有些话没红之前可以说,出名后就不能说了。

    “乖娃儿”的红和苏杭的红肯定不是一个意思,但前者从他自己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说是红了。

    “吃火锅不数签签,吃串串才数签签”这句歌词火出圈了。

    很多网友通过这首歪歌认识了山城,表示要去山城旅游,要去吃串串数签签。

    在去央视大厦的路上,苏杭看着改编《江南》的歪歌曲《山城》视频,也是哈哈大笑。

    “哈哈,慧姐,这个太好笑了吧。”

    他也是看到微博热搜才点进去的,尤其是那句“吃串串才数签签”直接让他笑喷。

    苏杭是西川人,串串香可是家乡的特色传统美食,他经常吃。

    “据说这首改编歌曲在山城很火。”

    吴慧也看过这个视频,唱得虽然不那么好听,地方方言版本还是很搞笑。

    而且因为这首搞笑歪歌火了,其他地方特色方言版《江南》也出来了,在网上引起一阵跟风。

    两人在车上就刷着这些方言版《江南》,不时传出笑声。

    到达央视大厦,苏杭先是去了央视元宵晚会的节目组。

    “要我改唱《江南》?”

    看着眼前节目组的导演,苏杭是真的很惊讶。

    今天是3月3日,央视元宵晚会最后一次彩排,结果导演现在要求他换歌,演唱歌曲由《发如雪》改为《江南》。

    导演也只有尽力解释:“谁让你的《江南》现在这么火呢?台里有领导说想看到你唱《江南》,我也没办法啊。”

    其实不是台里领导想听,而是不知哪一个领导们的家属看到元宵晚会节目单后说了一句“苏杭怎么不唱《江南》啊?”

    最后就演变成了这样。

    他们又不可能让苏杭唱两首歌,就只有换歌了。

    归根结底还是临时换歌在所有人包括导演眼里是一件很简单的事,若是舞蹈或者小品多半也不会这么任性。

    导演本来想提前打电话通知的,不过想了想,打电话很容易造成误会,还是当面说比较好。

    这个时间段,这个要求有些强人所难,导演似乎是怕苏杭拒绝,他继续说道:

    “苏杭,你放心,我们会给你留时间单独录制的。若是明天效果不好,在晚会那天也会把你之前彩排的《发如雪》放出去的。”

    导演给了保证,就是苏杭你尽力唱《江南》,反正有《发如雪》兜底,你的节目仍仍然会保留。

    其实哪怕苏杭录制时出问题也没关系,反正能通过技术手段保证苏杭唱的是《江南》。

    只不过这个没有必要,因为领导家属是来听现场的,而不是回家看电视。

    只要现场唱的是《江南》就可以了,播出的是哪首歌也就无所谓了,若按当前热度,还是《江南》更受欢迎一点。

    “好吧,导演,我其实没什么问题。”

    苏杭的表演是独唱,没有伴舞,只要保持好状态,换歌的影响没有那么大。

    而且对方是央视导演,自己说拒绝也是没用的。对方会说服你赞同,说不服那就是强制命令了。

    “苏杭,谢谢你的理解。”

    苏杭没有意见也让导演放下了担心,他也想通过沟通解决问题,而不是利用手中的权力。

    而且自己的权力也真的不大,央视导演靠的央视二字,而不是导演的名头。

    等到苏杭之前的节目彩排后,他才上台唱起了《江南》。

    换歌,其他表演艺人看到苏杭的演唱,立马就想到了这个词,苏杭之前彩排都是唱的《发如雪》。

    看情况,苏杭是因为《江南》太受欢迎而换歌,并不是被领导不喜才换。

    这让有些人很羡慕,他们有些人打拼了10来年,勉勉强强混到这个地步。

    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在这一个月简直是坐火箭般窜红,瞬间超过他们。

    同时,他们也有些忧虑,自己的节目是不是会被换呢?

    彩排结束后,苏杭就离开了央视大厦。

    车上。

    苏杭和慧姐说了今天的事:“我是真的没想到《江南》居然火到让央视换歌。”

    “我也是没想到,苏杭,真的……你这次给我的惊喜太大了,我差点接不住!”

    吴慧也是感慨万分,命运就是这么神奇。

    一个月前苏杭告诉她要参加《好歌曲》时,吴慧怎么也没想到苏杭现在能红成这个样子。

    不仅是她没想到,华姐也没想到,公司也没想到。

    他们都提前听过苏杭的歌,作出过各种预测,都已经尽量往更美好的方向去期盼。

    最后发现他们仍然低估了歌曲的潜力,同时也低估了苏杭的吸粉能力。

    吴慧有相当一部分工作就是应付这批异常活跃的粉丝,她也向苏杭抱怨道:

    “苏杭,你的粉丝也不知道从哪里拿到了我的电话,问我各种关于你的事,很多人问的还都是重复的问题,我都快疯了。”

    苏杭知道慧姐能说出来的事多半就是没事了,不然她肯定会来找自己的。

    “慧姐,那你怎么解决的?”

    “把某些问题记下来,做了一份资料,放到了粉丝群里。”

    粉丝追问苏杭情况只能算是小事,只不过繁琐了一点,如何管理引导粉丝的一些恶劣行为才是她和苏杭关心的。

    粉丝肯定要宠着,但也不能纵容。管好粉丝很难,管好自己容易。

    要管理好粉丝,建立好与粉丝沟通的渠道是很重要的。

    苏杭负责公共渠道,吴慧则负责私人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