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线上娱乐 » 第三十九章 全力以赴

第三十九章 全力以赴

    飞机进入平流层后,终于可以自由活动了,我们又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分配物资,穿好装备,尤其是防水保暖的冲锋衣和雨鞋,再就是袜子,没地儿洗每人多陪几双篮球袜,再就是食物和照明设备等等,带出多少人就要带回多少,这是责任与义务,也是对家乡的承诺!

    从目前汇总的灾区消息可以得知,受灾省会的市区已经大部分停电了,机场的保障能力有限,基本可以确定出了机场就是一片漆黑,下了机场高速的立交桥就是汪洋一片。

    可是我们这组人员并没有携带冲锋舟,所以抵达后只能先做一些预备工作,例如与地方有关部门联系的确定任务内容和救援区域,再确定自己的任务区域后,就可在与大部队会师之后,迅速的投入到救援工作中去,灾区的雨依旧在下,救援被困群众,转移位于低洼处或与外界事物联系的灾民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还有就是实地了解灾情,将目前最需要的物资和人员的清单发往QQ市成立的救援中心,好及时利用现有的运输力量,全力保障灾区的一应需求,力争效率,无缝连接,生命至上。

    在降落前,老陈做了总结发言:“诸君,我们有幸为国家做一点事情,这是我们的光荣也是责任,尤其是我们的能力要比他人多些,此紧要时刻更不能看着自己的父老乡亲们遭灾,在此我提出唯一要求,全力以赴,驰援灾区,众志成城,祖国加油”!

    在众人“祖国加油的呐喊声中”,我们的飞机抵达了机场。

    抵达灾区省会的机场已是夜晚,阴郁绵绵,四周漆黑一片,机场除了救援和运输救灾人员和物资的一小片区域有灯光外,其他区域一片漆黑,毕竟机场的备用电源功率有限,理解,我好奇的灯光愿望市区,发现漆黑茫茫,焦急感、急迫心与使命感,催促着我是一刻不停的开始工作,因为大家此刻的心情都是一样的既然已经飞越千里前来灾区驰援,我们都想马不停蹄的立刻投入到救援去,身处一线最佳。

    可是救援不是冲锋陷阵,需要大家分工合作,听从指挥,团结一心,方能共度难关!

    我们一行十几人在机场大厅找了个角落将携带来的物资堆积其中,准备捐给有关部门,统一调度,而我们自己也携带者几十斤的装备和物资,随时预备冲往救援一线。

    激动、紧张、兴奋,交替的折磨我,困意全无,只等一声号令,就出发了。

    在候机大厅,我们成立了临时的公司救灾指挥部,目前灾区的具体情况不明,来和我们接洽的地方政府人员还未到达机场,具体负责城区哪里的救援目前尚未可知。

    我们的大部队及救援物资还在飞来的航线上,看着手机无信号的状态,目前只能通过卫星电话与外界联系,这儿可真成了孤岛了。

    而我们的专机在将我们和捐给灾区的物资卸下后就飞回QQ了,飞机还有其他任务,看来乘务组也要连飞了。

    可我们这只核心的先锋部队,目前的状况就比较复杂了,被困在机场,与外界失去联系,不知何时才能奔赴前线,焦急的心情,在等待中慢慢堆积,不知何可能爆发。

    室外的雨依旧不小,水位持续上升,通过与机场工作人员的交流,市区大部分都被水淹了,有群众被困,市区的救援力量已经全开,但是杯水车薪,而临近的城市远郊地区和周边乡村,可就不妙了,那里的救援力量有限,很多地区都失联了,目前情况不知,很是郁闷,但是救援工作就是这样,城市的交通、通讯不恢复,救援物资和人员就进不来,更没法去救助更多的人和区域。

    真想立刻派人去所有的受灾区域,可是现实是残酷的就得一步步的来,先城市再郊区,然后乡村,逐步推进,范围扩大,环环相扣,即使没用的,必须按步骤来,只有是紧急情况的才能派出空中力量给与帮助,但空中救援毕竟能力有限,还是要以陆地上的逐层推进为主。

    可我还是担心被困乡村父老的安全,村里居住相对分散,本地又是劳务输出大省,留守的多是老幼病残,洪水来袭情况一定十分危险。

    可是官方的救援连市区主要区域都无法覆盖,其他的地区也就只能排队了份了,看来这百年一遇的灾情不是吹的。

    结合历史,这并不是第一次的举国驰援,我能亲身参与一次,也是人生的难得体验,我骄傲能亲身参与这一人类的壮举。

    我今晚可没打算休息,虽然我不会游泳但是我还有有用的,现在我就是一颗救援的螺丝钉,哪里需要我都会全力以赴的。

    目及之处看到机场的工作人员正在用防洪沙袋加高门口的简易防洪墙,我就必须去帮帮忙了,走近一看人家没穿雨衣,全身都湿了,再看看自己穿的专业装备和防滑水鞋,惭愧至极,别多想了,我赶紧去帮忙干活,运沙袋、堆沙袋墙。

    忙活半个小时我就已经气喘吁吁了,一旁的老陈让我休息一下,我拿了瓶装水给和我们一同奋战的机场工作人员,拉近一下距离。

    之后我们慢慢的熟悉了,开始交谈起来,他们是本地人,这场雨已经下了一天多了,倾盆暴雨,目前市区都被淹了,他们回不去家,接班的同事也过不来,自己又不会水,也不是专业救援人士,目前就只能在这零零七了,坚守待援。

    不过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人员近几小时内可是来了不少,而作为民间救援的我们,虽不是最早抵达的,不过也算早的了,能排进前列的,我们众人在倾听其诉说自身见闻和受灾情况之后,都倍增了使命感,自己的父老乡亲受灾了,我们必须去救他们,因为我们是一家人,虽然省份各异,但都是中国人!

    一说我们在等待任务和与大部队会合,机场人员似乎对我们更加尊重了,还要求带我们到他们的宿舍休息,也是都是一家人,老陈等也没反对,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搬完沙袋我们就去休息一下。

    其实机场工作人员的宿舍也就是一个机场酒店的一部分,还好这里没有停电,但四周的建筑可都是断电状态,一片寂静,死气沉沉,我还是头一回走在一座可以听到自己脚步声、和呼吸声的机场路上,宁静在这里很是难得。

    在机场员工宿舍,面对着窗外依旧下着的雨,漆黑的前方,我们开始聊起了各自的工作,说到我的工作时,宿舍里的机场工作人员都很惊讶,原来我是拍电影的。

    而当我进一步说到我未来的计划时,他们被再一次震惊到了,因为我和老陈在筹划一部电影,一部关于抗美援朝的电影。

    之前在飞机上我们聊了很久,而在其它地方我们也聊过好多次,尤其今天到了灾区,被所见所闻的人和事所触动,这个话题被再次提起,归根结底我们就是要向世人表面,我辈在家国大事上的齐心协力是有传承的,无论古今。

    而说到我灵感的来源,还是因为央视的一档节目“国家记忆”,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档主旋律纪录片。

    该节目以纪录片加事物穿插与后人描述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许多国家先烈的传奇故事。

    而我的这个灵感的就来源于其中的一期节目,内容是关于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对待美军俘虏的故事。

    令人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我们按照日内瓦公约,给被俘美军绝对的保障与周到的细致的照顾,战俘所得到的的补给,食物要好于负责看守他们的志愿军战士。

    尤其是对他们的医疗更是倾尽所有,比我军伤员的待遇都要好,各个方面堪称极值,在那么困难的时期,前方吃紧,我们最可爱的人都在身穿单衣,啃着冻硬的土豆,吃着噎人的炒面就着山坡上的积雪,勉强充饥。

    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和有力的保障。

    这让很多美军俘虏是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就像当年八路军里的日籍战士那样组成的反***同盟一般,很多进步的美军俘虏都开始被组织起来,反思和宣城我军的和平思想。

    而在战争结束后有五名美军战士选择到中国去看看,最终有一人留在了我国,并在山东定居,与一位山东姑娘喜结连理,生儿育女,共度一生。

    这就是我的灵感来源,我希望以此人物的故事为核心,通过美军的角度去展示我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我们不单单在战场上可与敌方对抗,在思想上更是高出对方不止一个档次。

    而我们今日义无反顾的驰援灾区,跟先烈们的壮举与英勇是没法比,但是我们都是在“保家卫国”,传承着我们的团结与齐心协力。

    加油,灾区我们准备好了,稍后驰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