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人在大秦,从狱吏开始 » 第五十一章 众人眼红,好景不长(求打赏月票推荐票!)

第五十一章 众人眼红,好景不长(求打赏月票推荐票!)

    只是东方奚却拒绝参与这些事情,一是因为他没那么多时间,二则是因为东方奚一个现代人真的受不了古代修建房屋的繁琐程度。

    这座房子是老杜衡出资要修建的,他才是真正的男主人。

    于是东方杜衡在众人的拥簇之下,带着众人前去伐树,在挑选最大的主梁之前,他要先沐浴,穿上上黑色的祭服,在山林里焚香。

    选大梁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首先木材上选择也有讲究,南方一带多选择是百木王,即香椿木,又称“辟邪木。木料最好是上下一样粗,而且还得是笔直笔直的那种。选回家之后要用斧头把树皮全部刮净,要干干净净的做好备用。

    主梁选好,当天就被放倒,这木头还要放置一会儿,剥皮之后还要浸泡在水里,要等到最后房屋大概落成时,最后才上主梁。距离落成还早着呢。

    上梁的日子也有讲究,为图个吉利,一般都选在农历含六、九的日子,时辰应择于“月圆”、“涨潮”时辰进行,取合家团圆,钱财如潮水般涌来之意。上梁时如家人生辰时刻与上梁时辰相冲,必须避讳。

    主梁选好放倒,其他木头砍伐起来可就没有那么多限制,公孙粱就亲自细细端详,什么侧粱、横梁、椽,他全部一一过目标注,随后指挥年轻人帮忙伐树。

    随后就是动土的日子,选定勾画地址前,东方杜衡也要沐浴穿服,他要对土地祭拜焚香,随后还要跳大神。

    公孙粱还没被杜衡差使做这做那,他却凡事冲在最前面,请筮人卜卦、请人跳大神,他总是跑在最前面,省了东方杜衡很多事。杜衡把这些情都记在心里,并不表露。

    伍衡在边上看着东方杜衡和公孙粱的互动,竟然开始怀疑他们是父子俩了。

    但是好景没持续多久……

    虽然一开始两个工匠答应下来,要召集乡众们为东方氏免费筑室,但是这年轻人来了之后没做几天,却有一部分人渐渐改变了心意,忘记了来时的初衷。

    因为他们发现,东方杜衡要盖一座三进之院,既然要盖这么大的房屋,那以后就是了不得的人家。

    尤其是秦月娥的出现,处处挑动着他们的神经。

    她一出现,所有男子都看直了眼睛。那举手投足之间,处处都典雅,出语更是从不粗俗。同样是成过亲的女子,她的手指却纤细瘦长,白嫩如葱。她就是这么一位贵族美人。

    穿着绛红色的布裙也难以掩饰她脸上的贵气。

    而东方奚云阳小嫪毐的称呼已经遍布城中,一些年轻男子早就心有愤愤。

    这一天下午,他们在林子里做事,几个人嘀嘀咕咕起来。

    “累死了,快坐下来歇一歇。反正又不是给自己家盖房,用不着那么麻烦。”

    “说的是。”

    这伙人看着秦月娥给东方杜衡过来送水,一个个盯着她的脸蛋和胸脯。

    “真是俊俏。东方奚凭什么拥有这么好的运气?”

    “嗐——长得帅呗。”

    “就因为我们长得丑,所以就没有好事轮到我们?”

    “这世道不公平的事情太多了。”

    三人这么说了一番,结果更多人凑到了他们跟前。

    “东方奚在咸阳大狱里做工,也没见祖孙两个都脱百工之家,如今却可以拥有如此高贵的美人做妇。”

    “他有了秦月娥,还差钱?可为什么差使我们,却还要装穷,让我们给他们白出力气?”

    “是啊,我也觉得奇怪。看看他们如今做事的风头,家里不知道哪里请来一个獐头鼠目的士人,还请来一个武士,说是东方奚的朋友。这家人面子够大了还!既然这么有面子,那这么出不起钱呢?”

    一群人听了这话,自然一个个纷纷开始眼红。

    “是啊,自己却还要赶着给人家白白做苦力,我们这不是傻吗?”

    就在这天之后,来的人一天比一天少,纷纷推脱说自己家里有事情。

    第十日的时候,主动前来的人已经只剩下五六个,加上两个师傅,几个学徒,二十人不到,对于三进之宅来说,这么点人数,再遇上雨天,基本上两三个月内是修不完的。

    公孙粱挨家挨户敲门请了半天,结果都不来人,他自然在院子里大声骂骂咧咧起来,“这帮骗子,当时满口答应,如今这才正儿八经做了几天,这就不干了!”

    东方杜衡盘膝坐在院子里,他还在不紧不慢地喝茶。

    赵、徐两位师傅感叹说,“人就是这样,用人恩情时感激戴德,好话说尽,日后如何来日报答。可是真正需要人家报恩的时候,却又并不诚心。您日后啊,还是甭管家境好坏,都收银子,否则到时候缺钱,实在是难办啊。”

    公孙粱也觉得杜衡心慈过了头。“伯父,您常说医者仁心,可需要之际,何人施以援手啊。看看现在,木已伐,漆料也已经备下,若是不快些涂漆,快些筑房室,到时候木头都要发霉了,还能用吗?”

    伍衡站的远远地,这事本来也和他没什么关系。

    两位工匠主动向杜衡道歉说,“其实这件事,也是我们二人欠缺考虑。倒是如今不好给杜衡兄交代。”

    “不妨事,你我都年过半百了,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本来就是年轻人,心浮气躁的。”

    听到众人为难,仅剩下的几个年轻人出来道,“东方老先生,虽然他们都走了,可是我们七个人还在呢。就让我们帮忙吧。”

    这七人之中,就有李家三个兄弟。

    伍衡这个时候也站出来道,“反正我在这家里也一直没帮上什么忙,如今也为老人家出些力气。我不收工钱。”

    两位长者也道,“那前前后后加起来,算一算,勉强是二十人。这前后一起修是不行了。既然是三进,先修第一进,再修中进,修个大进,后面的先打个院墙,之后再说。”

    这意思是说,这三进之宅,修个面子,里子人手不够,修不起来。

    “三进之宅,这可不是小工程。前后三个院子事情小,重点是你里面的房屋架构,光是吊梁就得二十几个人,更别说立柱,屋内陈设门窗座椅床榻什么的,都是精细麻烦事。”

    杜衡权衡了一下,“天底下确实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那,就先按你说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