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国运皇孙,从海外归来 » 第12章 燕王朱棣 论蕃制

第12章 燕王朱棣 论蕃制

    铁、练既然入职自家阵营,朱允熥心里欢喜,一概不拒。

    心想着两位老师乃大才,初来驾到,怎么也得招待一顿。

    随即朱允熥提前订好长春楼一大桌,顺便又把舅祖父蓝玉拉来吃饭喝酒,顺便聊聊感情。

    朱允熥,蓝玉,铁铉,练子宁和曹正淳,一共五人,来到这家应天府日客流量最多的酒楼,皆言“长春楼,应天第一楼”。

    而秦良玉,于成龙二人,朱允熥则将他们二人留下看家。

    自从投毒案事发,威廉奥斯勒被朱元璋安排进入了御医院,平日忙碌,基本回府也是傍晚。

    却说朱允熥五人进入酒楼二层,大口酌酒食肉,大概一个半时辰后,饱餐一顿,朱允熥领众人下楼结账时,蓝玉拽住了朱允熥的手臂。

    “怎么了?”

    朱允熥抬头看着蓝玉,感到奇怪。

    “朱棣这小子也在?”

    蓝玉瞪着眼珠子,死死盯着正在结账的中年大叔,仿佛下一秒蓝玉就要生吃活剐了他。

    燕王朱棣?在哪呢?

    铁铉面容凝重,晃了晃朱允熥的手臂,让朱允熥的目光移到中年大叔身上。

    这是四叔?

    朱允熥打量大叔。

    这时,那大叔回过头,也打量观察自己的朱允熥。

    “这个人?”

    兴许是朱允熥太过透明,朱棣也有三四年未同朱允熥接触,一时半会没忆起来。

    而在朱允熥的眼里,他的四叔,身形魁梧,眉心上有一颗黑痣,留着大胡子,看样貌绝非善茬,但是那双眼睛特别有神,莫名其妙让人觉得友善。

    “你是朱允熥!”

    朱棣似乎想起来什么,大胡子颤了一下。

    “四叔!”

    这一声“四叔”,让朱棣愣了一下。

    他简单地应了一声,略带复杂地移开了视线。

    这个朱允熥,不过也才一年多未见,怎么感觉连人格都变了?

    他可是自出生到现在,从来没有喊过他一声“四叔”啊。

    而且朱棣在京都,了解到朱允熥海归后做的几件大事,其中指出兄长死因真相,让朱棣十分震惊。

    这还是那个诸事颟颟顸顸,不求甚解的小透明吗?

    朱棣皱眉。

    从心里感受到对朱允熥的陌生。

    不过今日酒局,让他索然无味。

    他和蓝玉不对付,这是满朝皆知的事情,今日能在应天府同一家酒楼碰面朱允熥和蓝玉,还真是冤家路窄。

    “你来这做什么?”

    “喝酒!你以为谁像你逛窑呢。”

    “别诬陷人!你比我还不检点!”

    朱棣和蓝玉有一句没一句地唠着,互相看不惯对方。

    即使这二人曾经数次合作,抗击北元,他们在生活里也是十分不对付的。

    双方辞别后,朱允熥算是记住这位未来的永乐大帝了,日后肯定还会有交集。

    而自从有了授课老师,朱允熥就开始了苦逼的课程学习。

    比起建文三傻,铁铉和练子宁教授的内容不止有儒学的四书五经,还有兵制,法制的研究和探讨。

    这二人更倾向于实用性,如果朱允熥对《大明诰》感兴趣,他们就多讲一些,如果朱允熥对大明当前实行的卫所制感兴趣,他们就多讲一讲卫所制。

    不过今日,当朱允熥希望铁铉他们聊一聊藩王制度时,铁、练却不太愿意讲。

    “两位老师,学生以前上课,有时候就听见过你们所讨论的藩王制和削藩,所以感到好奇,今日就想问一问,说实话,学生这里其实也有一些对藩王制和削藩的看法。”

    铁铉和练子宁狐疑地望了一眼,两个老师重新坐下,和颜悦色地问道:

    “哦?既然允熥殿下对我大明蕃制有想法,不如讲给老师们听,你对削藩持何态度?”

    “学生自然是支持削藩。”

    铁铉,练子宁互相看了一眼,让朱允熥继续往下说。

    “若是学生能够即位大统,为稳固在中央的统治地位,也会实行削藩制,来制衡削弱各藩王的。”

    好小子,就是要你这种态度。

    铁铉和练子宁一直不敢说,是担心朱允熥上演亲子戏码,怕削藩人家不接受。

    毕竟现在敢提削藩者,表面是政治言论,实际上就是皇亲自相残杀。

    当时朱允炆伸出橄榄枝,想要招募他们二人的时候,也是用削藩之策引导铁、练二人,皆赖这二人是主张削藩派。

    铁铉现在能以朱允熥为主,不会想那朱允炆,皆在于朱元璋的撮合。

    只想找机会问一问朱允熥,商讨一番日后的大计。

    一旁练子宁也是统一战线,坚持削藩,务必削藩。

    这削藩策若是朱允熥不愿意,不喜欢,那他们就没有投效的意图了,立马改弦易辙转投朱允炆。

    说起明朝的藩王制度,来源于汉朝的郡县蕃封制。

    倒也不算是完全照搬,朱元璋连同刘伯温,李善长,章溢等人,重新制作了一个延伸版本的封蕃制2.0:

    “各有爵封,分镇诸国,以蕃治理,扞护中央。”

    在大明建国初期,确实是一计奇招。

    有史称“明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其制善。”

    但是对于朱允熥这个穿越人士来说,实在清楚不过。

    就是因为藩王制度一直存在,久而久之,朱氏皇族开枝散叶,人口暴增,后期更是到了王爷遍地走,宗室多如狗的地步。

    对国家造成的负担也就越来越重,而且赐予藩王的封地,也会间接抢夺老百姓本身就不大的生存空间,降低了中央对于地方的可操作性。

    可谓是养肥了皇族贵戚,养肥了地方依附士绅豪强,却唯独饿反了百姓,饿垮了国家。

    “允熥,你觉得当今天下藩王里,谁实力最强?”

    铁铉考教朱允熥。

    “学生觉得诸多藩王之内,当属燕王朱棣的实力最强。”

    朱允熥如实回答。

    “哦?何以见得?”

    铁铉愣了一下。

    “四叔朱棣,智谋、统兵皆是一流水准,蕃地又在河北,常年与北元打交道。”

    “其军备完整,军队士兵皆虎狼之士,良将百员,谋士数名,纵然现在兵力略少于三叔朱棡,军队战斗力却超越晋军,可为地方军第一,北方卫所第一。”

    朱允熥从军队战斗力分析,倒也算说得头头是道。

    铁铉,练子宁觉得此言无错。

    “毕竟我那二哥朱允炆现在略显颓势,我现在势头兴起,也成为了爷爷心里储君的竞争人之一。”

    “无论是燕王朱棣,还是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等藩王,都不愿意见到一个小辈继承大统的。”

    “但是我在出海这一年,明白了丛林法则,明白了胜者为王的道理,也明白了“无毒不丈夫”。”

    “这次从海外回归,就是奔着皇位来的,皇爷爷已经耳顺之年,日后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少,我不管竞争储君的人是二哥朱允炆,还是诸位皇叔,我都绝不会退缩半步。”

    朱允熥的一番肺腑,也让铁铉和练子宁知道,朱允熥这孩子还是相当明事理的。

    这也加深了两人对朱允熥的印象。

    曾经那个懦弱的朱允熥已逝去,现在在铁铉和练子宁眼中的,是一个值得辅佐投效的明主。

    蓦然间,朱允熥心口响起三声“叮”,系统应该是又发送任务了,不过朱允熥暂时没时间管系统大哥,直接选择屏蔽消息。